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晚唐浮生 > 第八十四章 一线之机

晚唐浮生 第八十四章 一线之机

作者:孤独麦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2 23:33:38 来源:书海阁

飞速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乾宁五年三月初六,夏王府长史陈诚抵达了齐州。

东线战场日趋复杂化,作为邵树德的首席幕僚,之前一直在汴州“作威作福”的陈诚终于赶了过来。

几乎与他前后脚,淄青节度使王师范之弟王师诲也来了。

很自然地,陈诚接引王师诲入城之时,路过了突将军训练的校场。

校场上的军士们正在操练军阵。

不是他们不懂军阵,事实上都是老武夫了,常用阵型都会列。他们现在需要的是熟练的配合,这个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只能练了。

王师诲穿着儒衫,好似个毛锥子。不过你仔细看他的双手,覆满老茧,肤色也黝黑无比,就知道他是苦练过武艺的,虽然兴趣似乎在儒学上。

文武双全,一般是军校家庭出身的标配,武艺是必需,文化的话看你用功程度了,有人只是粗通文墨,有人连诗词歌赋都很擅长。

不过如果是“创一代”,那就没这个条件了。就像河东的李嗣源,他连字都不认识。

“王将军、王将军?”陈诚轻声喊道。

“哦,一时入神,陈长史勿怪。”王师诲尴尬地笑了笑,道。

他在王敬武诸子中排行老四,有三位兄长:师悦、师范、师克。

王师诲在幕府的职务是都押衙,考虑到他的出身,算是王师范的心腹了。

陈诚笑而不语,引着王师诲进了州衙。

突将军上下基本都是杀人如麻的凶徒,气质其实是不太一样的。

王师诲是武人,手底下也管着不少技艺高超的勇士,但总觉得他们与突将军的士卒不太一样。不是外表或技艺,而是自然散发出的一种“味道”。

这种“味道”通过眼神、姿态、动作等小细节表现出来,刻意学是学不来的,他是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打开了某种心结、看开了某种事情、破除了某种恐惧、积累了某种经验得来的特质。

这种特质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调用自己的力量,不至于浑身僵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艺,不至于大失平日训练的水准;更好地理解上级的命令,不至于浑浑噩噩听错了;更好地做出战场应变,不至于傻乎乎地不知道怎么办。

单看一个人似乎没什么,提升有限,如果千千万万的人都这样,那么整体的提升就十分惊人了。一场战斗的胜负,有时候就在于一些小细节。

“唉。”王师诲暗暗叹了口气。

平卢军迫切需要历练,来提升这种特质。他们其他方面都不差,就像那将熟未熟的果子,给一点时间,让他们经受战争的洗礼,也许就能捅破那层窗户纸,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夏军,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厉害的,人都有个成长的过程。

“参见夏王。”州衙之内,邵树德坐于上首,气度俨然,很好辨认,王师诲上来就躬身行礼。

“坐吧。”邵树德温和地笑道。

虽然份属敌我,王师范也经常骂他,但邵树德并不至于一味看低对方,至少在他看来,王家兄弟还是有优点的。

真兄友弟恭,不是反话。

王敬武临死前让几个儿子不要分家,互相友爱,互相扶持,兄弟几个真做到了。做哥哥的不嫉妒弟弟当节度使,做弟弟的也为家族着想。

奶奶的,要是我邵某人的儿子们都这么兄友弟恭,那可以含笑九泉了。

“王帅遣你来何事?”邵树德问道。

“回殿下,贵我两军交战月余,死伤颇众,妻失其夫,子失其父,弟失其兄,民失稼穑,官失俸给,上下不安,百业雕敝。”王师诲说道:“家兄怜悯百姓多艰,愿罢兵乞盟,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乞盟,其实是附庸的委婉说法。

王师范乞盟,说明他不想打了,可见其人心志,比朱瑄、朱瑾之辈差远了。

而他之所以敢提出这事,应该也是看准了如今的形势。中原四战之地,各个方向都有敌人,你不一定腾得出手来。

晋军的消息,现在也有些眉目了。

李克用之弟李克宁坐镇泽州,窥视河阳。

从探听到的消息来看,这一路应该是偏师。比如,天井关镇将史建瑭、马牢关镇将李周,都是二十多岁的新锐将领。

李克宁的兵应该也不多,听闻其帐下一部万余人在邢州,驻守泽州的估计也就这个数。

不过他还能指挥李罕之、薛志勤部,这一路总共不超过三万人马,其中成色也很可疑,并不一定全是衙兵、镇兵之类。

在代北,只知道是康君立统筹防务,兵力多寡一概不知。

但无论如何,泽潞、代北应该都是利用太行、恒山天险,以守为主。李克用自领精锐到了魏博,来找邵树德的麻烦。

另外,河北藩镇的态度也很值得注意。他们对于高举削藩大旗的夏军有天然的厌恶,即便再不喜欢李克用,此时也不会拆台,甚至会给予必要的协助。

这——应该就是王师范的底气所在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我起三十万大军东征,想退兵可没那么容易。”邵树德说道。

王师诲一听,立刻回道:“家兄有言在先,若殿下退兵,愿输钱二十万缗、绢二十万匹、粮二十万斛至军中,今后每年永为成例。夏王乃信人,一言九鼎,天下皆知,断不至于背盟。如此,百姓安矣。”

淄青还是有钱啊!邵树德暗忖,蛤垛盐池辐射河北、河南部分区域,登莱青等州本身也煮海盐,昔年淮西吴少诚都用牛皮来跟淄青镇换盐。另外,搞海贸当二道贩子估计也收获颇丰,别的不谈,光对外输出马匹都是一个大生意。

王师诲见邵树德不语,微微有些着急,欲言又止。

陈诚稍稍使了个眼色,邵树德会意,找了个由头让王师诲先去馆驿休息。

“陈长史以目示意,必有以教我。”邵树德笑道。

“大王,晋兵已经南下,而今郓、兖诸部兵马,可能战?”陈诚问道。

“李克用最多带五万人过来。”邵树德说道:“只要河北诸镇不跟着他一起出兵,应还是可以应付得过来的。”

“河北诸镇不会大军出动,但上供一些钱粮,出动少许兵马,还是可以做到的。”陈诚说道:“大王,兖、齐二镇未平,朱瑾、王师范尚有众十余万,光凭胡真、葛从周之流可吃得下?”

邵树德摇头。

龙骧、广胜、神捷、龙虎、捧日、捧圣等军的战斗力,反正他是看不上。野战的话,不一定搞得过兖、齐二镇兵。也就只有用点谋略,赢面才会大,比如之前阎宝在亢父被坑得单骑走免那次。

但世上大部分的仗,都是毫无花巧的正面战斗,战斗力不行的话,限制就太大了。

昔年朱珍、丁会、葛从周等人在巢军时,可有一丁点出彩之处?到处被打得像条狗一样,亡命奔逃。那时候的李克用,在他们面前就是神一般的人物,屡次以少击多,大破巢军,靠的就是战斗力强悍。

但他们带梁兵之后,就让晋兵吃瘪,何耶?

“而今郓州空虚,坚锐、护国、忠武等军残破,又不会死战,若李克用渡河南下,何人挡之?”陈诚问道。

他的意思很明了,你要王对王,主力精锐要拿来对付李克用,其余杂兵对付朱瑾、王师范,怕是力有不逮,这仗就打成了僵局。

“陈长史何意?”

“不如许王师范乞盟,收他些钱帛粮草,然后专心对付李克用、朱瑾,就容易多了。兖镇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淄青。”陈诚说道,末了,又看着邵树德,补充了一句:“先平朱瑾,再回过头来收拾王师范。”

“又收附庸?”邵树德突然怒气上涌。

一路走来,收了多少附庸了?龙剑、兴元、忠义、鄂岳、陈许、河中,还有岳家的唐邓、淮西,到处都是雷,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腾出手来清理。

很多事情牵一发动全身。你清理了一个,或许别人还不以为然,清理了两个,其他藩帅安慰自己那人有取死之道,当你清理了三个、四个时,所有人都会猛然惊醒,到时候遍地烽火,像什么样子?

妥协、妥协,妥协到最后,就是建立一个后梁、后唐吗?

后梁是五代中面积最小的王朝,朱全忠奋战了29年,一生不知道打赢了多少次决战,换别的朝代早一统天下了。

国朝初年,太宗一战击破窦建德十万大军,河北基本平定。若非后面高祖操作不当,都不一定会有刘黑闼的反复。但朱全忠在河北打赢了不知道多少仗,歼灭的军队数量是窦建德全部兵力的好几倍,却到死都没平定河北,最终在李克用、杨行密、李茂贞、王建等人的包围网下难以挣脱,功败垂成。

后梁实亡于削藩。邵树德不知道朱全忠生命中最后十年在想什么,估计也很绝望吧。消灭一个“窦建德”,还有十几个、几十个“窦建德”跳出来和你接着干,到处都是野心家,生生把你逼疯,不得不妥协。

后唐在后梁削藩的基础上接着来,最后也亡于削藩,被藩镇地雷炸得粉身碎骨。

我他妈不是想建立一个被史书上称为后夏或北夏的短命王朝!

“大王……”陈诚轻声呼唤。

邵树德差点又没控制住心中的豺虎。

他深吸了口气。东征以来,已经两次冒险了,前几天还翻来覆去看着朱琼血肉模糊的头颅,一点没有违和感,再搞下去,越来越变态了。

“把左右义从军调过来。”邵树德下令道。

“大王?”陈诚一惊,他觉得自己的方略是可行的,有时候没必要硬来,适当退一步,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前进。

“李克用要打,我和他打。”邵树德说道:“我很理解朱全忠,他是有本事的人,也是个可怜人,但我不想走他的老路,这是死路。我比他有些优势,或可争那一线之机。让义从军即刻出发,二十日内抵达郓州,若有失期,让没藏结明滚回横山种地去。”

喜欢晚唐浮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晚唐浮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