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 第二百五十六章 该换我辈掌灯了

舞台中央处,骆墨坐在书桌旁。

负责袁爷爷这部分的话剧舞台的灯光,在此时熄灭。

骆墨抬起头来,道: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光芒熠熠的人物,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这是由“谷鸟衔枝来”写的话,用来纪念那些可爱又伟大的人,当初的点赞量接近150万。

骆墨拿这段话作为衔接部分,只见另一侧的舞台上,一道流光闪过,宛若流星划过夜空,引领着观众把目光聚焦到古时候的另一颗【星辰】上。

等到舞台灯光亮起,第二期的主角宋应星,在此刻登场。

画面一开始,就是宋应星的兄长来田地里找他。

兄长叫他上来,宋应星叫他下来。

兄长嫌弃他没个举人的模样,居然在田地里劳作。

宋应星则开始给他看一株饱满的水稻。

然后从水稻讲到水车,从水车讲到着书。

“我决定,把所有有用的实学,全部集中在一起,写一本书!写一本有利家国,有利百姓的好书!”宋应星笑着道。

“好!书名叫什么?”兄长问道。

宋应星低眉沉吟了片刻:“书名叫……..书名叫……..”

突然,他福临心至,站起身来叫:“书名叫《天工开物》!”

背景音乐在此刻响起,两个话剧舞台上,古代与现代的两批演员纷纷定格站立,骆墨站在舞台中央,述说起了二者的共通之处,以水稻入手,将两位科学家联系在了一起。

背景音乐逐渐激昂,他进行总结道:“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识读这本华夏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弹幕齐刷刷的涌现。

“这书名取得真是大气!”

“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起鸡皮疙瘩。”

“这节目的质量真是没的说啊,保持着和第一期一样的高水准!”

“两个让大家一步步吃得饱饭的人,都好瘦啊。”

“我就问一句,小时候有多少人的梦想是当科学家?”

“这节目太有意义了!学到了好多啊!”

“不仅学习了知识,我那民族自豪感啊,简直飙升!”

这里头的几位话剧演员,都是中年演员。在接到第二期的剧本时,他们可以说是压力山大,也正因此,才请求骆椿能指点一二。

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绝好的。

此时,节目里正在播放话剧正式片段的前期筹备,比如典读会,比如场景的搭建。

观众们不由感慨,央台不愧是央台,宁丹不愧是宁丹。

先前说过,宁丹不喜欢小打小闹,她喜欢鼓捣一些大场面。

这败家娘们的节目,都是大制作,疯狂砸钱。

但效果绝对都是到顶的!

不管是舞美,还是场景,亦或者是道具、服侍………全都精美绝伦!

典读会上,饰演宋应星的话剧演员道:“我在看序章的时候,最佩服的一句话是: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前期的准备工作全部播完后,中间插播了一段每一期都有的画面。

那就是话剧演员站在镜子前,看着换装化妆后的自己,朝着镜子拱手一拜,弯腰作揖。

镜子里浮现的是古人,镜子外则是今人。

等到古今中人起身对视一笑后,话剧的主线部分正式开始,讲述起了宋应星从青年到老年的一生。

从手法上,则是先让当代【读书人】骆墨与老年宋应星闲聊,由老年宋应星自己口述回忆。

这个看起来跟田间老农一样的老人,开始说起了自己中举时的场面。

他与自己的兄长皆为举人,他乡试第三,兄长第六,宋府一府两举人,被称为“奉新二宋”。

只不过可惜的是,接下来进京刚考,第一次遇上了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第二次兄弟二人也还是名落孙山。

一次又一次的科考,一次又一次的落第。

六次科考落第,二人都已至中年。

宋应星选择了回到家乡,照顾体弱多病的老母,并开始整理笔记。

后来,兄长与老友都开始当官,宋应星通过他们,开始接触到了桑蚕、火器之类的东西,增长了自己的见闻与学识。

他还是一心写自己那本实用之书。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天工开物》还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里面还有许多宋应星亲手所画之图,栩栩如生。

这本书不仅仅涉及到了衣食住行等方面,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全书总共分为三大卷,十八小卷。

以【乃粒】篇作为开篇,以【珠玉】篇作为收尾。有着“【贵五谷而贱金玉】”之意。

也正因此,在制作这一期时,才会选择以袁爷爷和宋应星作为古今之呼应。

书成之日,兄长与老友在一旁见证。

兄长道:“不作溢美之词,不作浮夸文章!”

老友道:“书中要包罗先人之智慧!”

宋应星道:“书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艺!”

然后,三人齐声高昂,用力一挥衣袖,道:“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对于考生来说,这是无用之书。

可对于另外一些人呢?

这是一本无比实用的神作啊!

老年宋应星坐在骆墨身旁,开始叙述起了兄长与老友一一离自己而去,兄长更是在前朝覆灭之时,自尽随前朝而去。

整个节目,每个舞台之间,都有构架住桥梁。

只见一道光桥上,出现了已经离世的二人,他们与老年宋应星站于桥的两端高声对话。

“你老了……..”

“瞧你这样子,肯定又下田去了吧?”

一句又一句的交流,两位已故之人朝着宋应星道了一声:“贤弟!保重!”

三人站在光桥两端,遥相对拜。

等人三人起身,已逝的兄长与老友齐齐转身,即将消失在光桥上之时,那个已满头白发,卷着裤腿,穿着破旧的草鞋,腰都已经无法挺直,真如田间老农一般的宋应星道:

“兄长!伯聚兄!”

“应星………想你们。”

二人大笑,消失于光桥之上。

接下来,有了一段转换情绪的情节,然后,骆墨便带着老年宋应星走上了光桥,给他介绍今人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他看到了高铁,看到了飞机,看到了潜艇。

弹幕中,有观众留言道:“像极了小孩子向家长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

宋应星带着一脸的期待与好奇,通过光桥,走到了袁爷爷的那片稻田。

他看着稻田里的水稻,双眸立刻圆睁,穿着草鞋的驼背老人开始快步向前,走到水稻旁看个不停。

这里的水稻,比他青年时期于田间发现的那株,还要高,还要大,颗粒还要饱满!

骆墨对他介绍道:“这是一位姓袁的科学家,他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

“您现在看的这块田,应该是第三代水稻,双季稻。”

“目前正在努力突破亩产……..3000斤!”

宋应星一脸震惊,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道:“三千斤!?”

“我们那个时候亩产五六百斤就已经算高产了!”

“这位姓袁的科学家,真了不起。”他感慨道。

这个时候,负责饰演袁老的话剧演员出现了。

只不过他的头发已从先前的乌黑,变为了如今的花白。

“袁老师,您慢点走,您昨天刚领了奖,今天怎么就下田。”学生道。

“我们是扎根在田里的人,我最惦记的,是我的超级稻。”身形瘦削的袁老道。

骆墨拉着宋应星,道:“这就是袁老先生。”

他走过去,鞠躬道:“袁院士您好,打扰您了。”

“小骆。”袁老笑着走来和他轻轻握手。

旁边的学生道:“呀,你们这是在录节目吧?”

骆墨笑着道:“对,我们在录一档叫《典籍里的中国》的节目,现在正在录第二期《天工开物》。”

袁老看了一眼同样白发苍苍的宋应星,问道:“您饰演的是?”

“宋应星先生。”骆墨帮忙答复,并道:“呃,您就当他是演员吧。”

“宋应星好啊,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袁老感慨道。

说着,他伸出右手想要握手,宋应星则本能的抬起双掌,想要作揖。

两位伟大的老人皆愣住了。

——惺惺相惜。

当二人四手相握的一刻,很多网友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无比动容。

“期期哭!期期哭!我一个大老爷们每期都哭!”

“看得我头皮发麻!”

宋应星眼眶发红。

“您怎么啦?”袁老关心道。

宋应星抬起头道:“我就是激动。”

骆墨在一旁道:“袁老,我记得,您有一个禾下乘凉梦?”

宋应星问道:“禾下乘凉?”

袁老点了点头,道:“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每个人都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

“天下富足,禾下乘凉的梦想,我年少的时候也有。”宋应星道。

“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不会再挨饿。”袁老道。

“好!好!好啊!”宋应星连说三声。

二人对视一笑。

“先生,能…….给我一株稻子吗?”宋应星恳切地道。

“可以。”袁老立刻从试验田里取下了一株。

宋应星拿着水稻,眼神中仿佛自己在观看的是人间至宝,是最珍贵的东西。

在走回通往古今的光桥前,他笑着道:“我无憾了。”

他冲骆墨作揖,骆墨赶紧回礼,道:“宋先生,您放心,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

宋应星欣慰一笑,手持饱满的稻穗,踩着自己破旧的草鞋,皮肤黝黑的他,一步又一步的走向光桥。

边走边念叨着:“天下富足,禾下乘凉,了不起,了不起啊!”

一扇光门在此刻关闭,光桥就此消散。

骆墨给这一期的末尾,加入了两句话。

“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永远记得灯塔。”

“该换我辈掌灯了,两位先生,好眠。”

.........

(ps:第一更,求月票!另,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一些短视频里搜一下《典籍里的中国》,看一些片段,文中部分内容有我自己的修改和加工,累累累........)

???

喜欢这个明星很想退休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