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古典架空 > 日暮醉归途 > 第62章 影响

日暮醉归途 第62章 影响

作者:暮萋萋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10 17:44:12 来源:书海阁

右辞的同伴见他无事,紧张退去,看他和水乔幽攀谈,走了过来,“羡予兄,这位兄台是?”

右辞听他问起,忙给他们二人做了介绍。

水乔幽下了马,两人分别见了礼。

右辞身边问起水乔幽的人是他的同僚兼友人,姓孔名达,如今同他一起在编修郡志,郡志修了多日,有些烦闷,两人今日得空,约了一起来这郊外赏景。

说起这个,右辞看着自己那头还挡着水乔幽的驴子有点尴尬。

大概是他们今日走的地方有点多了,他俩的驴后来都不愿再走,他们没办法,从骑驴变成了牵驴。牵着它们走了一个时辰,他们还没喊累,它们又不肯动了,拉扯了半天,就有了水乔幽看到的这一幕。

水乔幽并未笑话他们,只是礼貌听着。

右辞是个开朗的人,看她态度,尴尬慢慢退去,恢复正常。

他见水乔幽一个人在这郊外,问道:“你这是还要赶路?”

“是。”

天色已经不早,右辞这一年编修郡志,对这附近的情况算是熟悉,提醒她,“前面二十里都没有村子,天色已经不早,你再走下去,今晚可能就没有可以歇脚的地方了。”

水乔幽听他这么一说,望向前方。

看得出来,她对这里不熟。

这里离城也有二十多里地,右辞二人的驴,一看今晚也不能带他们回城。没遇到水乔幽之前,俩人已经商定今晚干脆就去附近村里借宿一晚。

孔达已来盐奇两年半,这边景色四季都好,他常出城游玩,晚上回不去就在农家借宿,一来二去,他同旁边村子里的人家都熟,这一年,右辞也同他在这边借宿过几次。

此人也是个性格爽朗之人,听了他们对话主动提出,让水乔幽今晚别赶路了,同他们一起,去旁边村子里借宿一晚。

水乔幽有些犹豫,担心麻烦他们。

孔达觉得她太客气,劝她不必拘谨,村里的人都是热情好客之人,右辞也赞成她一起去。

最终,水乔幽没抵住俩人的劝说和善意,答应同他们一起前往旁边村子借宿。

右辞俩人哄了半天,那两头倔驴终于肯跟他们走了。

水乔幽牵着马与他们同行,几人闲聊起来。

孔达随口问道:“水兄,是准备前往何处?”

水乔幽回道:“归安。”

“你是归安人氏?”

“不是,我暂住归安。”

至于她是哪里人,面对两个淮地人,她不再细说。

右辞想起先前与她同行的‘杜公子’,当时化名杜公子的楚默离有说过他们是一道的,便也问了句,“今日怎么不见杜公子?”

水乔幽没做隐瞒,“他现下在凤仙,有事要办。”

“哦。”

右辞闻言,不再多问。

孔达善谈,喜欢交友,之前他就听人说归安风土人情素有特色,听水乔幽说暂住那里,兴奋地同她聊起归安来。

水乔幽话虽不多,却也会有礼回答。右辞没去过归安,也对他们的话题起了兴趣。

几人边走边聊,杜公子的话题很快被盖了过去。

三人聊得正好,右辞牵的那头驴,又开始闹脾气。水乔幽没笑他,孔达拿他打起趣来。

他们相熟,这种事情在他们之间估计常有,右辞也不在意,让他与其说风凉话,还不如想办法帮他哄好驴子,否则今晚他们怕连前面村子都到不了了。

说话间,那头驴子突然朝前疯跑,右辞还拉着缰绳,反应不及被驴子带着往前跑。

水乔幽看着这一幕,没有出手帮忙,就像是情况突然,也没反应过来。

孔达有被吓到,慌忙追上去。

虽然驴子的速度不如马,但追了一段,他还是没能拉住右辞的手。

直到驴子跑出五六丈远,发了脾气,尥起蹶子,右辞被甩进了旁边溪水沟里。

人被它甩出去,它情绪也稳定了,不再乱走。

这惊险一幕,吓得孔达脸色发白,急急忙忙跑向溪边。

溪水不深,里面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石头,右辞躺在里面,头撞到了石头,一脸痛苦,狼狈至极,起不了身。

孔达去拉他,一把没拉起来。

这时,水乔幽赶了过来,两人合力才将他拉了起来。

有了这么一出,右辞暂时放弃了他那头驴子,这里民风淳朴,他也不怕驴子丢了,直接将它拴在旁边树上,不再带它同行。

陪着一瘸一拐的右辞慢慢走着,水乔幽难得地关心人,“右兄,可还好?”

右辞不肯丢了面子,挤出一个笑容,“还好。”

扶着他的孔达插话,“你确定你还好?你要是还好,我可就放手了?”

右辞斜了他一眼。

孔达毫不客气地笑出声来。

水乔幽走在一旁,低眉瞥了眼他瘸着的腿,不再说话。

天黑时,三人终于到了孔达所说的村子。他的确同村里的人很熟,很快就在村里给三人借到了房间。

右辞摔得一直没缓过劲来,手脚不便,孔达为了照顾他,同他一间房,水乔幽一个人住一间,两间房挨着。右辞身体不适,水乔幽赶了几日路,有些困倦,三人没多聊,早早都歇下了。

困倦的水乔幽躺在床上,能够听到隔壁房里的动静。

隔壁房里的两人在闲聊,孔达今日听水乔幽说了归安,归安恰好也不算太远,向来爱四处游玩的他有点想去归安走一圈,他问右辞到时可要一起去。

右辞的声音过了一会才响起来。

不去。

孔达问他为何,他提醒孔达,如今郡志才刚修,他们哪里可能有空闲去那么远的地方。

孔达经他这么一提醒,蔫了下来,叹了一句命苦。

两人又随意聊了几句,隔壁很快只剩下打鼾的声音。

村里人歇得早,没过多久整个村子只余偶尔响起的狗吠声。

鸡叫第三遍,主人家就起了。水乔幽听到动静,也起身出门。

隔壁房里的两人还睡着,她没喊醒他们,适当给了主人一点报酬,再请他给她转达对他们的感谢,她就牵着马离开了村子。

楚默离让夙秋给水乔幽准备的是匹难得的宝马,水乔幽还是很喜欢的。

可惜她这人连养自己都是勉强,不大会养这么好的马,回到麻山镇那日,她将它给卖了。

刚卖了马,她就遇到了正好从山里视察回来的王大善人。

王大善人认出她,对她消失一个半月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谴责。

水乔幽看他气的胡子都在抖,站在原地,恭敬地低着头,既不辩解,也不反驳,任他训斥。

她赶了半个月路,一路都是骑马,这几日天气晴好,她身上的衣服就沾上不少灰尘。

王大善人说了她足足一刻钟,她一直默不作声,他有些词穷了。话停下后,注意到她的风尘仆仆,再配上她木讷寡言的模样,只觉得她有些凄惨,他又忍不住在心里反思自己刚才的话是不是说重了。

原本王大善人在山里出来时,气的想要辞掉她,如今见她这任打任骂,任劳任怨的模样,将在肚子里滚了几圈的话收了回去,放轻声音询问她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水乔幽低声回道:“还好,已经解决了。”

那就是真遇到了事。

水乔幽看他说的差不多了,端正态度,道:“您息怒。您放心,这段日子耽误的事,我一定尽快补完。”

王大善人看她态度这么好,有难处也没找借口,要辞退她的话最终还是没说了,确认她的事当真已解决好,只是口头告诫她下不为例。

水乔幽应下,接下来的一个月,只要不是狂风暴雨的日子,她都山里努力赶工。

王大善人过来给匠人结算工钱,站在她刻的那座佛像下,对她这一个月的劳动成果很是满意,没再说之前的事,又多给她发了十日工钱,鼓励她好好干。

二十多日后,还没到结工钱的日子,王大善人又来了。他站在佛像下,哀声叹了一口气,像是想说什么,可看水乔幽在山顶刻佛头,就没让她下来,很快便离开了。

过了两日,水乔幽收工回去,在路上遇到了隔壁山里的匠人。

两人打了招呼,那匠人脸带愁容地问她,“前两日,东家过来可有同你说什么?”

“没有。”

“那你觉得,我们这差事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

这话水乔幽没太听懂,“……出什么事了?”

匠人惊讶,“那事你还没听说?”

水乔幽从凤仙回来后,一直没去过镇上,她住的地方又偏,已经许久没听到过外界的事情。

“听说什么?”

匠人看她是真的一点都不知道,同她说起了自己发愁的原因。

前几日,淮地传出,安王楚默离半个月前给陛下递了一个折子,向陛下陈述了淮地佛寺、僧尼过多等现象,他在折子中请陛下允许严控佛寺数量、僧尼人数,收回佛寺不缴赋税、僧尼可豁免罪责等所有特权。

这些年淮地佛教盛行,离不开当时淮国天子推崇的原因。这折子,陛下若是准允,那不就意味着,陛下并不支持佛教信徒继续传教。

听到这里,水乔幽明白他为何发愁了。

他们现在是靠凿刻佛像为生,若是陛下不支持佛教在淮地传教,不就相当于陛下不认可佛教,他们这差事的确很有可能受到影响。

那日王大善人在佛像下唉声叹气估计也是这个原因。

“陛下准了?”

“暂时好像还没有。”

水乔幽宽慰他,“既然还没有,那我们现在也不必太过担忧。若是这差事真不能干了,东家会和我们说的,此刻多想也是无用。”

匠人听她这么一说,再一想也的确是这么回事,整个人只能叹气,在心里安慰自己,或许陛下不会同意的,就算陛下同意了,这事也不一定会影响到他们这种小人物,否则他那一大家子该怎么养。

两人又聊了几句其他的,到了岔路口,分道扬镳,各回各家。

水乔幽并未多想此事,东家没找她说什么,她就照常做自己的事,也没想要去打听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再听到此事的后续,已是半个月之后。

她两个月没去镇上,屋里再找不出吃的,她不得不去镇上补给。

到了镇上,她先去买了自己需要添置的物什,再照旧去街边小摊点了碗汤饼,准备吃完再回去。

淮地战事一停,麻山镇来往商旅又多了起来,甚至比以前更热闹。

水乔幽找了个位置坐下,汤饼还没上来,先从隔壁桌客人那里听到隔壁匠人先前担忧的事情。

十日前,青国天子已经准允安王先前上奏之事。

安王人已在淮地,并于五日前,遵照天子旨意命淮地各地郡县官府下令,从即日起,所有佛寺暂缓接受僧尼剃度,任何佛寺不可再大肆圈地。各郡县根据占地、人口规定佛寺数目、规模,凡是超过官府规定的,一律拆除。其他人不可再随意划土建寺,佛寺僧尼人数根据佛寺大小而定,多出人数必须还俗,佛寺、僧尼都同他其他人一样按律例上缴赋税,战时若有需要,僧人也会被列为征兵人选,僧尼犯罪,不可豁免……

安王行事雷厉风行,下令当日,就让各地官府派了人去各个佛寺丈量土地、清点僧尼人数,短短几日,他已命官府捉拿了一大批曾经作奸犯科的僧尼,若有拒捕不从者,格杀勿论。

淮地佛教盛行,佛寺众多,信众无数,安王此举,无异于在此地掀起了狂风巨浪。

淮地僧尼、百姓都对此有颇多怨言,佛寺不愿执行,百姓也对此令很是抵触。有人拦在寺外,不准官府的人进寺,有人直接堵在官府大门,让官府收回此令。

淮地僧尼和百姓的情绪,比雍国伐淮时还要激昂,甚至不少人不惜以命抵制官府新律。

不过数日,淮国各地,比先前淮国四面楚歌时还要乱,这几日,那些要去淮地经商的青国人,开始考虑是不是该推迟自己的行程,免得受到池鱼之殃。

说到淮地百姓对这件事的反应,有人打趣,若是当时雍国伐淮时,他们淮人能如此团结,一致对外,说不定就不会被灭国了。

喜欢日暮醉归途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日暮醉归途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