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柴帆出门后,看到的景象是整个黄金湖湖畔篝火通明,各种嘈杂的声音交错在一起,完全听不出来是怎么了。
向北两公里是尤斯特集镇街道,向南十几公里是加蓬部落村,但是如果不顺河走,中间肯定是相对比较原始的丛林,要去河边就得先往东走一段距离,也就是那些土黑子淘金的那条小溪路,之后到那个停靠军舰船的河湾,也是柴帆来时的那条路。
听枪炮声就在河湾那边,那边难道是在打仗了?那肯定不能走东边了,趁其乱,柴帆计划直接带着桑卡拉往西南边跑路,要先躲过哨卡,然后进入丛林,那样就有机会逃走了。
先进茅房放个水,当出来的时候直接就被揪住了。
对的,柴帆哥桑卡拉两人只是上了个茅房出来就直接被守卫兵给拦住了,柴帆也是懵了,他这不是还没跑吗?
搞不清楚状况,两人被带到了练兵操场里,没过一会儿,不仅是他们两个,还包括他们集舍里的所有土黑子也都被带出来了,看他们的表情,也是一脸懵逼。
随后给他们一人发了一根一头削尖的棍子,之后就一直被拦在操场里,哪也不能去。
听着东边的炮声,柴帆心里有种不好的感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天亮。
……
朝霞。
现在看到的情况是整个黄金湖的驻扎法国全都集合了,有一千人左右,有的正在检查装备,有的还在用手指点头点肩的祈祷,这很明显就是要上战场了。
打仗就打仗,把他们这些人拦在这干嘛?柴帆看了看手里的木棍,该不会是要让他和这些土黑子拿根烧火棍上去当冲锋的炮灰吧?
随着一轮朝霞攀上上空,温和的阳光照射在每个人的脸上,整个操场还响起了那种类似出征的大清不妙曲,有一些仪仗兵还敲锣打鼓的吹号奏乐。
随后所有士兵出发了,当然也包括柴帆他们,因为他们后面有士兵顶着枪催赶他们,不得不跟着走。
本来还以为要走多远,结果十几分钟后就到了一块很大的空地,老远就看到对面乌泱泱的一片红,对面来的肯定是敌人,双方大概走到还有八十米的时候都很有默契的停下来了。
柴帆看得稍微清楚点了,对面的旗帜是米字旗,海盗帽,红色燕尾军服,白裤马靴,很明显对面是英军。
柴帆真是慌了,这些法军肯定待会要让他和这些土黑子一起去当前锋,冲在最前面的那种,也就是死的最快的那种。
看了看手里的木棍,靠,他们这是不把他们当人啊,对面那些英军的枪上装的是刺刀,拿根烧火棍怎么打?
柴帆想现在就跑路,左右看了看,有督战兵在后面盯着他们,想跑不是那么容易。
双方停下来后,各自开始架设小炮台,摆阵型,双方人员都是肩并肩,一排士兵排成了几十米长,一排有一两百个士兵,前后排了三四排。
这期间,还是一直在奏乐,柴帆听着还挺上头。
双方准备好后,英军那边按兵不动,就那么扛着枪,肩并肩的站着,由法军先动手,一排排的枪对准了英军方阵。
“fue!”
法国这边的一个指挥官抽出护刀,大声一喊,发出了开火的命令。
“啪~啪~啪~啪……”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火枪声,还有黑火药的炮弹爆炸声,对面英军方阵一声声惨叫,倒下了十几个。
法军这边一排排枪管冒出缕缕浓烟。
我去,柴帆也是惊了,英军才是入侵者,居然直挺挺的站着被法军枪毙,柴帆明白了,这就是那个什么线列兵枪阵。
……
线列兵是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军队中常见的一种战术编队,在这种战术中,士兵们排成密集的线性队列,通常是三到四排,肩并肩站立。
好处就是:
一,可以集中火力,通过密集排列,士兵们可以同时开火,形成强大的火力输出。
二,协同作战,便于统一指挥和协同行动。
三:士气鼓舞,紧密的队列可以增强士兵的信心和士气。
当然,线列兵战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一就是易受攻击,密集的队列容易成为敌方火力的目标,二就是机动性差,难以快速改变阵型或应对突发情况。
……
法军打完一轮了,就该轮到英军了,他们集体向前走了十步后,全体举起火枪。
“fire!”
英军那边一个指挥官也是抽出护刀,大声一喊,发出了开火的命令。
“啪~啪~啪~啪……”
又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火枪声,还有黑火药的炮弹爆炸声,这边法军方阵一声声惨叫,倒下了二十几个。
以前在电视里看过中世纪欧洲的打仗,就是站成一排,双方互射,你打一枪,我打一枪,非常讲武德,没想到在这看到真的了,他们真的是这么打仗的,太绅士了。
这个时代的火枪也叫滑膛燧发枪,就是枪管是圆滑的,没有膛线的那种,准心度非常差,不用学抖枪术,射出去就是飘的,也不需要怎么瞄准,因为能不能打中,全靠运气。
所以他们要站得这么紧密,一百多发子弹打出去,能打中二十个,还是人员这么密集的情况,已经是高精度了。
所以后发射的一方就可以向前走一段距离,提高命中率。
第一轮结束,后一排早已经装好弹药法军又出来,向前走了几步,全部举起火枪对准。
随着一声令下,又是一阵噼里啪啦,一声声惨叫中,那边英军又倒下二十来个。
……
如此反复,三轮过后,一回合结束,双方各死伤五十个左右,接着开始补位子,加火药,加子弹。
法军这边装火药的是用一个牛角或者木头瓶子,往枪管里倒,子弹是大拇指那么粗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