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心灰意冷的离开了校政殿,身影萧瑟,这时候哪怕是御史们都不愿再弹劾他君前失仪。
都是人,也都有感情,当自己的国家灭亡的时候,他们或许还不如韩非,至少他们不敢开口,不敢去争,不敢去求。
言晏用眼神示意了墨鸦,墨鸦走到言晏身边俯下身侧耳倾听。
“去问问韩非吧,我们救不了韩国,但是带走一些人还是能够做到的。”言晏低声说道。
“喏!”墨鸦点头,随后悄然离开了校政殿。
原本该是一个安宁而祥和的冬季,所有人都在猫冬的日子,却因为秦国的动静,各诸侯都没能再安稳下来。
尤其最靠近新郑的魏国,大梁和新郑太近了,一旦新郑沦陷,大梁也就危险了。
整个魏国朝堂也同样紧急的召开了一次次的朝会。
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他们没敢有丝毫的懈怠,所有大军也都被召集待命。
韩宇亲自来到了大梁,请求魏国出兵。
只可惜,魏国满朝文武也都知道他的目的,没人敢见他,至少在魏王态度明确之前,他们不敢许诺任何东西。
魏王午、安陵君、乐灵太后、魏咎聚集在魏国王宫之中。
这是魏惠王九年就开始建造,直至魏惠王31年,耗时22年才竣工完成的最奢华的王宫,也是当今天下,占地面积、耗费人力物力最多的王宫。
只可惜魏惠王图霸定鼎中原失败后,魏国也就从此一蹶不振,曾经能号令诸侯的霸主早已日暮西山。
若魏国还有魏惠王初年时的强大,他们何必去担心秦韩之争?
可是现在,大梁王宫依旧在,却再没了当年霸气。
“我们要出兵吗?”没有外人在场,都是魏国王室,魏王午温和的问着,但是目光的闪躲和声音的小心试探,说明了他的态度。
他和其他诸侯君主不一样,他年少时是曾在秦国为质的,直到魏安厘王病危,他才从秦国返回了大梁,能继任魏王,除了乐灵太后和信陵君的支持,背后同样是秦国的支持。
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秦国的强大,所以在他的内心之中,对于秦国,他是畏惧的。
安陵君沉默了,他与信陵君不合,但是却也曾与秦军交战过,虽然那一次是魏国大胜,可是却也集结了五国兵马。
对于秦军的强大,他同样清楚,更何况,在他们的幼年之时,魏国经历过更惨痛的教训。
秦昭王十三年,韩魏联军共计24万仗着地利,号称当时天下第一天险的伊阙,与人数不到他们一半的秦军大战,最终伊阙失守,二十四万大军被杀。
后秦昭王十八年,白起再度率军攻魏,一年时间,连夺魏国六十一城,魏武卒彻底成为绝响。
也从那以后,魏国也跌出了诸侯的第一梯队。
哪怕后来有信陵君合纵反击了秦军,可是伊阙依旧被秦军占领,而信陵君的急公好义的毛病也出现了,合纵的大胜,并没有给魏国带来太多的好处,魏国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合纵重新回到第一梯队之列。
秦国和各诸侯畏惧的也只是他信陵君本人而不是魏国。
try{mad1();} catch(ex){}
信陵君一死,魏国的权势再次跌入了谷底。
所以这一次,哪怕他们明知一旦让秦国占领了新郑会直接威胁到大梁的安全,他们也始终不敢轻易向秦国发起讨秦檄文,向秦国宣战。
甚至他们都不敢有半点的动作,生怕引起秦国的误会。
魏咎看着自己的长辈和堂兄,也在沉默,若是父亲还在,恐怕秦国根本不敢有此动作吧!
魏咎有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自己继承了父亲的封君封号,却连父亲的一成能力都没有继承。
就算不如父亲,那义兄呢?
若是义兄在这,魏国也不会如此软弱吧!
“吾不如无忌啊!”安陵君同样叹息,他和信陵君是不和,也很不满意信陵君,但是现在才发现,他和信陵君差的太远了。
若是信陵君还健在,这时候他们根本不用纠结,直接就调动大军驰援了,甚至还能振臂高呼,请求韩赵燕楚同时发兵。
想到了信陵君,安国君等人又不由得想到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方诸侯的言晏。
当初信陵君薨前,也曾举荐过言晏,要让言晏为相,而且是军政大权一手抓的实权丞相。
只可惜被他们拒绝了,这也就算了,在言晏离开后,他们为了防止出现下一个商君和范雎,更是派人刺杀,将人彻底得罪得死死的。
若非信陵君用自己的死挽回了一些情面,恐怕并州和魏国的关系只会更僵。
又是一次无效的会晤,魏咎返回了在大梁的信陵君府,辗转反侧,始终无眠。
“君上若是想不出办法,何不求教于并君?”夫人低声说着。
魏咎眼前一亮,无论是治政、谋略还是军事,他都不如言晏,为何不能主动求教呢?
作为自己的便宜兄长,自己开口,义兄肯定都会帮着出谋划策吧?
想到这,魏咎连夜起身,奋笔疾书,命人传讯并州,他没有请求并州帮助魏国,他很清楚兄长和魏国的关系的僵硬,只能以弟弟的身份向兄长请教。
收到魏咎的求教书,言晏也叹了口气,魏国终究不是傻子和全然躺平的懦弱,他们还在试图求存。
若是魏王求援,他不会理会,但是魏咎的请教,他不得不回,毕竟这是他的弟弟,一直很尊重他,支持他的弟弟。
“拿舆图来!”言晏还是专门研究了一下大梁周边的地形环境。
魏国肯定不敢出兵支援韩国,生怕得罪秦国,这一点魏咎在信中没有隐瞒,韩宇向魏国求援的时候,秦国同样派出了使节到了大梁,并且还威胁了魏王。
明确说明了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