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笼罩着高矮错落的废墟,煤油灯昏黄的光芒透过渐渐散去的雾气,形成一片淡淡的光晕。
地上躺着一个人,脸朝地,好似死透的鲤鱼。他脸下的地面已被口中吐出的滋滋鲜血浸透,身体不再有一丝活力。
梅迪瑞克·麦考林目光呆滞,像是在看着虚空,发丝轻轻地晃动着,好像夜风吹拂下的柳枝。
流血了。
好多血液。
“这……”
为了去找小男孩格雷诺耶,为了赶快结束无意义的斗殴,他怎么都没想到,情急之下随便挥出的一棒子,会把人打成这样。
千万不要死啊。
求求了。
凑热闹的围观者们表情各异,停下欢呼的动作,拉扯着彼此的衣角,眼神交流,仿佛那一棒也打走了他们的生机,抽走他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夜风微微吹动着死人打散的头发,废墟上的门窗发出咚咚的响声,像是角斗场宣判生命结束的锤声。
“死……死了?”
麦考林的面孔显得格外苍白。
他蹲下身,不敢确定是否应该继续行动。
那壮汉眼睛紧闭着,睫毛微微颤抖,似乎在梦中经历着什么可怕的事情,也不知道是风吹得,还是临死前的挣扎。
犹豫着,犹豫着,麦考林咽下一大口口水,在众人五花八门的目光中,伸出手指,轻轻地,将其放在了壮汉鼻前。
呼吸微弱,仿佛随时都可能停止。
突然,壮汉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活了……活了!”周围有人喊。
可下一秒,壮汉再次闭上眼睛,麦考林能感受到,这次一闭眼,壮汉再也没了呼吸。
作为一个曾经的私家侦探,麦考林不是没见过死人,更不是第一次杀人。
只是,这是他第一次过失杀人。
虽说这壮汉挑衅在先……
可是人活着总该讲良心。
他做不到像雅各布·巴斯恩那群赏金猎人那样,对待逝去的生命冷静异常,尤其是死在自己面前的人。
他还记得,以前是私家侦探时,他偶尔会接到寻人的任务。
寻人的酬劳虽然很多,但他最不愿意接受父母寻找孩子的委托。
因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孩子已经遇害或者自杀了。
能找私家侦探的家庭,通常都是中产,这类家庭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往往非常严厉,又同时会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切都交给孩子,为孩子铺平未来的路。于是,孩子们一边厌弃父母的高压政策,另一边,他们大多数也无法舍弃家庭提供的优渥条件。因此,这些孩子们即便离家出走,用不了几天便会回家,敢于真正离家出走,去下城区混的人并不多。
再在此逻辑下,若孩子超过一星期没回家,多半便是遇难了。
每每接到这种委托,麦考林的心理压力都很大。因为这意味着,他大概率又要听到孩子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以及同行们无所谓乃至有些厌烦的神色。
夹在这两种情绪间,常常让他感到很不舒服。
为什么自己认识的人,对生命没有丝毫尊重呢?
梅迪瑞克·麦考林知道,如果今天站在这的,是自己的哥哥阿方索·麦考林,别看他是贵妇的情人,阿方索·麦考林一定会冷漠地说一句:
“都散了吧,死了一个人而已,这就是他的命了,没听过吗,井里死的,河里也死不了。”
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
try{mad1();} catch(ex){}
几年前,兄弟二人在市区散步时,一阵大风刮过,走在他们前面的人在一瞬间就被坠落的广告牌砸死了。
于是,他的哥哥给出了上面的回复。
那时候,阿方索也仅是刚刚成为贵妇的情人。
梅迪瑞克·麦考林一直想不明白,哥哥阿方索的冷漠究竟是本性使然,还是自从勾搭上了高层次人群后,逐渐变了模样。
他还记得,他与哥哥阿方索回家的路上,他尽量用冷静的语气问道:
“为什么,大家都对死人无动于衷呢?我本以为,至少会有人去报案。结果你一说完,大家就都散了。现在我总觉得,大家对死亡的心态,有一种超乎我理解范畴的稳定。”
他没去指责哥哥,而是旁敲侧击,用当时路人的反应来指桑骂槐。
“你周围死得人太少了吧?”阿方索·麦考林说,“多死几个就习惯了。”
“这是多死几个的问题吗?”
“那不然呢?我为他哭?还是为他笑?无论做出什么表情,为一个死人,终究会耗费我的精力。你以后总会习惯的,梅迪瑞克,你还太小了。”
那时我是怎么回复的?梅迪瑞克·麦考林回忆着。
对,我那时说:“有时候我总觉得,我不适合生活在这个国家。”
因此,他选择做一个私家侦探,某种程度上,他希望通过这个行业,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死人,减少自己对死者的怜悯,想摒弃自己的“人性”,或者说,他想拥有这个国家的“人性”。
但是后来,他在私家侦探的路上愈发痛苦。
刚好,他哥哥勾搭到了警察厅厅长的夫人,梅迪瑞克·麦考林借此机会成功转行,成为警察厅的线人,做一个只需要传递信息的情报贩子。
“哎……”
梅迪瑞克·麦考林左顾右盼,发现周围没有一个人移开位置。
似乎都在等着他宣判壮汉的生死情况。
他向左看去,旧旧的墙壁上裂缝颇多,墙角堆积着泥土,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蔓延其中,丝毫没有人类的气息。向右看去,也静悄悄的,只有铁链因为风的拂动叮当作响。
他感到自己的心跳声越来越快,身体无法控制地发抖,仿佛置身于鬼影憧憧的恐怖片中。
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拳头握紧,汗水滴落在地面上,留下清晰的水迹。
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