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周天子 第一百四十六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这小婴儿才刚刚出生个月有余,只懂得吃喝拉撒哭睡,唯一与姬定的互动就是制止他抱自己。

对此姬定也很无奈,婴儿对他的嘴炮是完全免疫的。

一家三口来到屋内坐在塌上,姬定先是简单地讲述了一番今年发生的一切。

女人在爱情方面,是比较记仇的,必须得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一年来都没有过来看望姬舒。

之前一直志在复国的姬舒,如今对于这些事却又如同春风拂过,心中未荡起一丝涟漪,只道:“关于楚国发生的事,我也是略有耳闻,但没有想到其中竟然还有这么多曲折,很难想象你一年就跑了这么多地方,那寻常人家只怕一辈子也不可能走那么远路。”

如今她更加关心的是姬定,而非是天下。

“不管再苦再累,这路都是我自己选的,倒也怨不得谁。”

姬定抬手轻轻揽着姬舒,带着一丝歉意道:“倒是你...怀有身孕,却还得管理一个国家,而我又无法在你身边帮助你,你这一年一定过得很苦吧。”

姬舒心中一暖,之前仅有一丝抱怨,也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摇摇头道:“我都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未与殷顺且他们见过面,也没有怎么管过政务,一直都在后宫,不瞒你说,活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过得这般悠闲。”

“是吗?”姬定狐疑的瞧她一眼,道:“你可莫要为了让我安心,便将一切都扛在身上,这样只会令我更加担心。”

“是真的,我可没有骗你。”姬舒点了下头,又是笑道:“要说起来,这还是你的功劳,你当初设计的那个制度,导致朝廷基本上无事可做,而民间却是热闹非凡。如今我们濮阳新修的道路,驿站,全都是那些大富商商定的,与朝廷都没有任何关系,就连钱都是他们出得。”

姬定稍稍点头,道:“我当初设计这个制度,确实是希望能够减轻你肩上的负担,但真没有想到会减这么多。”

“其实我也没有想到,这一切宛如自然而成。”

说着,姬舒稍稍一顿,又是笑道:“哦,这其中还发生一件趣事。”

姬定问道:“什么趣事?”

姬舒道:“就是各家学说都将此番繁荣的功劳,归咎于自己学派上。除了之前的孔孟与墨子之争,如今道家也参与其中,说此乃无为而治。而杨朱门人,则是认为,此乃杨朱所提倡的,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为此,他们是争论不休,最长的一次辩论足足进行了两天一夜。”

“百家争鸣”终于在濮阳得到具体的体现。

而原因就在于,很多思想在之前并未得到证明,只是存在于理论上,而如今大多数诸侯国都是在行霸道,是武功胜于一切。

故此法家开始发扬光大。

但是郑国却走向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各国都在集权,郑国却在放权。

结果郑国在短短时日内,就便变得繁荣昌盛。

导致各家学派都认为郑国是采取自家的思想,且说得都有道理。

道家认为,这还用辩么,瞎子都知道这是“无为”啊!

法家认为整个朝廷基本上就是依靠着刑狱司在运转着,其它部门都不怎么管事,若没有刑狱司,你看会不会乱。

这显然是以法家为中心的社会啊!

孔孟这一派认为朝廷发工具、发种子给百姓,国则安定,这不就是仁政么。

杨朱学派就认为,你看,濮阳的人,个个都是自私自利,人人为己,什么君主,什么国家,统统都放到一边,这不就是杨朱提倡“不拔一毛以利天下”。

墨者认为,你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靠你们那就完了,你们就没有瞧见么,在这繁荣之下,是谁在付出吗?那可是我们墨者,没有我们墨者辛勤劳动,生产出大量的商品,你们拿命去繁荣啊。

姬定笑道:“文无第一,这将是一个永恒的争论。”

姬舒问道:“那你这始作俑者又是如何看的?”

姬定沉吟少许,道:“我是这么看的,我不认为这世上有一种完美的制度,因为人性充斥着贪婪、自私,且擅于破坏。

而任何制度诞生之初,都会带来一定的繁荣昌盛,因为新制度的诞生,肯定针对旧的问题,将问题都给解决了,自然就会繁荣昌盛。

但久而久之,弊端就会显现出来,好的制度是在于它自我修复的能力。”

姬舒稍稍点头,又问道:“那你又认为濮阳的繁荣还能够维持多久?”

姬定道:“能够繁荣多久,这我可不敢说,但是我即将将濮阳的繁荣推向另一个高峰。”

姬舒诧异地看着姬定。

姬定道:“这中原可能再生战火,倘若濮阳能够置身事外,那么就将会有更多的商人来到濮阳,再加上船只的出现,濮阳只会变得更加繁荣。”

姬舒问道:“你指得是楚宋之争?”

姬定点点头。

姬舒又问道:“真的会打起来吗?”

姬定叹道:“只怕是难以避免,既然齐国走了这一步,就证明他们已经耐不住寂寞,如今秦楚打得难解难分,齐国可不会让这个好机会白白流失。”

姬舒轻轻点了下头,道:“我还以为你此番回来,主要是为了制止这场战争。”

姬定摇摇头道:“这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姬舒微微蹙眉,道:“但是一旦中原打起来,谁又能保证濮阳就一定能够置身事外。”

姬定道:“确实无人敢确保这一点,故此我们要证明这一点,一旦能够证明这一点,那么濮阳就能够变得更加繁荣。

目前来看,这希望还是很大的,除非齐国有能力扫平其它诸侯国,否则的话,他们不大可能会进攻濮阳。”

话音刚落,姬舒怀中的婴儿突然啼哭起来。

姬定一怔,小声道:“是吵着他了么?”

姬舒笑道:“他应该是饿了。”

说着,她便向门外喊道:“阿姆。”

过得片刻,只见那傅姆走了进来,将小婴儿抱走了。

姬定愣了愣,道:“饿了不是要喂奶么?”

姬舒点头道:“所以要送他去奶妈那里。”

“......?”

姬定又问道:“不应该是你喂吗?”

姬舒小声道:“有奶妈我为什么要自己喂。”

她可不想半夜三更起床喂奶。

姬定眨了眨眼,叹道:“那可真是少了不少乐趣。”

“什么乐趣?”

姬舒不明所以地看着姬定。

姬定一笑,突然将姬舒揽入怀中。

姬舒瞧着姬定脸上一抹坏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轻轻拍了下姬定的胸膛,“下流。”

姬定嘿嘿笑得两声,又问道:“我听说女人怀孕之后会变大,是不是真的?”

“什么变大?呀!你...你先别动,你这才刚回来,先...先去洗澡。”

“也是,要不一起?”

“.......!”

憋了一年的小两口,自然是久别胜新婚。

然而,就在姬定与姬舒翻云覆雨之时,却有不少人因姬定的到来,而感到十分苦恼和担忧。

其中也包括方才叫嚣最狠的孟晦,在会议结束之后,他赶紧去找到田浑。

“田大夫,楚国已经向我们宣战,你看这......!”

“勿慌!勿慌!”

田浑连连摆手,呵呵笑道:“这不是我们意料中的事吗?”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孟晦担忧道:“但是我们之前预计楚国应该不敢轻易向我国宣战,可是那楚相到此二话不说,就直接向我国宣战,可见他是有恃无恐,是不是秦国并没有在巴蜀给予楚国太大的压力。”

田浑摇摇头道:“这不可能,据我所知,秦国前前后后已经向巴蜀增兵十万,再加上巴蜀的军队,这军队规模可能都已经达到二十万之多,楚国如今肯定是如坐针毡啊!”

孟晦纳闷道:“既然如此的话,楚相为何还那么嚣张,完全就不想与我们谈判。”

田浑稍一沉吟,道:“我估摸着楚相肯定是在虚张声势,他想吓唬贵国,不过他的想法注定要落空。”

说着,他又偏头看向孟晦,道:“孟大夫莫要担忧,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行事,其中七成兵力和粮草由我国来出,放心,不会给贵国带来太多的麻烦。”

孟晦稍稍点头,但心里总是有些忐忑。

谁都认为楚相赶来这里,肯定是为了调解纷争,而不是宣战。

毕竟楚国现在还在与秦国交战,但凡一个成熟的外交家,都会尽量避免自己两线作战。

但是这位年轻的楚相再一次出人意表啊!

其余各国官员也都赶紧传信给国内,告知楚国向宋国宣战的消息。

一旦楚宋开战,难得安定的中原,极有可能又会变得烽烟四起。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在于秦楚于巴蜀的战争。

江州。

“废物!这巴军真是不堪一击啊!一群废物!”

魏章在屋内来回踱步,嘴里不停歇地破口大骂,似还不解气,突然又转身向坐在正上方的张仪道:“这正面都是由我军在守,他们只需要据河道险隘守住西线便可,可即便如此,他们竟然会让楚军绕道身后,数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还差点令我军主力也被楚军包围,真是岂有此理。”

张仪瞧了眼魏章,自己也是愁眉不展。

之前他们已经算到楚军将会进攻江州这个极为重要的粮仓,而江州前面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线就是枳地(涪陵),魏章一直都在那边布置防守。

正面由秦军主力来固守,两翼则由巴军负责防守,两翼都有险隘,东边是山,西边是江河,这么安排是因为巴军战斗力确实差了一点,正面可能打不过楚军,同时巴军熟悉这里的地形,魏章认为他们可以更好的利用地理优势。

他们都认为这个冬天应该是扛得过去,等到春暖花开之际,秦军援兵抵达这里,那就可以谋划反攻。

可哪里知道,这河面结冰,而巴军完全忽略了这一点,让楚军直接从河道上绕过巴军的防线,然后前后夹击,巴军顿时溃败。

驻守的巴军被消灭之后,楚军又直接从侧翼又绕道秦军主力后方,差点就将枳地与江州给隔开来。

要真是那样的话,秦军可能也会全军覆没,寒冬已至,如果得不到补给,那得多难受。

好在魏章比较果断,而他果断的原因,也只是因为这地不是自己的,没有必要拼死防守,他是立刻下令主力回撤,这才逃过一劫,但也损失不少,算是秦军入蜀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虽然保全主力,但枳地已经被楚军攻占,昭阳自然不会给予秦军太多喘息之机,立刻率领大军兵临城下。

更要命的是,秦军和巴军还在相互指责。

巴庆子认为是秦军不去救援巴军,导致枳地失守,而秦军更是倍感委屈,我们当时也在交战,楚军又不是放弃正面进攻。

谁知道楚军只是在佯攻正面。

你们那么多人守几个关隘都守不住,你们还有脸怪我们。

这也使得魏章极为愤怒。

魏章见张仪愁眉不展,于是道:“主公,如今江州岌岌可危,我们得为退路做好打算啊!”

他认为枳地一丢,江州时时刻刻都面临楚军进攻,再加上内部又不团结,真心不见得守得住。

张仪眉头紧锁,过得半响,他道:“不行!必须死守江州。”

魏章道:“可是......!”

不等他话说完,张仪道:“只要守住,就有可能等来转机。”

“转机?”

魏章一脸困惑地看着张仪。

张仪只道:“我立刻书信援军,让他们先别去蜀中,全部赶来这里支援。”

此次嬴驷共派有七万援军,其中一半是要前往蜀中控制局势,剩余一半来这里支援。

魏章点点头道:“若是全部援军都赶来这里的话,那...那还是有机会守住的,但如果楚军也增兵的话......?”

他话未说完,一人快步入得屋内,将一封密函递给张仪,“主公,这是刚刚从齐国传来得消息。”

张仪闻言,面色一喜,赶紧接过密函来,打开一看,过得一会儿,他哈哈笑道:“我等的转机可算是来了。”

魏章一脸懵逼。

张仪瞧了他一眼,道:“齐国终于耐不住寂寞,唆使宋国出兵楚国。”

说到这里,他冷笑一声:“我们与楚国不断增兵巴蜀,拼得你死我活,那齐国是不可能放过这个良机的。”

魏章道:“主公之意,是打算依靠齐国在东线牵制住楚国。”

张仪摇摇头道:“光凭这一点还不够,楚国不是视河东地区为他的核心利益吗?那我倒要看看,楚国是否还能够履行诺言。”

说着,他将一封早就准备好的信函,递给方才送信来的那人,道:“你立刻将这封送去咸阳给君上。”

“是。”

那人接过信函之后,便快步走了出去。

张仪立刻又向魏章道:“你现在赶紧前线布置防守,我估摸着昭阳在得知此消息,肯定会急于进攻,至于与巴人的矛盾,我会去跟那巴庆子谈谈,你不用管这些事。”

.....

成都以西百里之外的一片湖泊,但见湖边的湖水已经被鲜血染成了红色,随着涟漪缓缓流向湖中心,随后慢慢变淡。

岸上两千秦军踏着岸边横七竖八的尸体,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舟,眼中尽是不甘、郁闷。

就差一点,一点点,他们就能够全歼这一支经常袭扰他们的贼寇,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对方会在这里留有大量的舟船,直接从水路上逃窜,以至于他们的围剿功亏一篑。

“主公,这是我们的人留下的消息。”

一人来到陈庄身旁,将一封密信递过去。

陈庄接过来,拆开来一看,不禁眉头一皱,又左右看了看,并未做声。

原来信中是告诉他,在他们出发之时,这里的人已经收到消息,故此才能够从他们的围剿中逃脱。

可见陈庄已经成功将卧底送入对方的阵营中,但可惜自己内部也有对方的奸细。

这是陈庄没有料到的。

正当这时,一个纵马飞驰至陈庄面前,抱拳道:“启禀主公,方才广都那边传来消息,我们的队伍接连遭到蜀军的袭击。”

“蜀军?”陈庄听得眉头一皱,道:“蜀军开始反攻了?”

那人迟疑道:“倒不像是。”

陈庄怒道:“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么叫做不像是?”

那人回答道:“我们的确遭遇到蜀军的连番袭击,但对方都是数百人组成的小规模的军队,对我军袭扰一番就撤了。”

又是袭扰?

陈庄是咬牙切齿道:“这些混蛋,待我援军抵达,我定要他们不得好死。”

但援军未到,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又道:“这些贼寇虽然逃之夭夭,但遭此重创,一时半会也难以恢复过来,还是先去解决广都的蜀军。”

归根结底,还是这里的人马太少了一点,但是要做的事,却又太多了,内部问题都还没有处理好,周边到处都是贼寇,陈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是让他知道张仪已经将援军全部调去巴中防守,真不知他会不会气得吐血。

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惠施却有吐血的冲动。

姬定在会议厅向宋国宣战之后,就一直躲在后宫与姬舒缠绵,连屈善都见不到他的面,倒不是他沉迷于女色,只不过这些驻扎在此的官员,并没有这等大事的决定权,故此姬定懒得跟他们瞎BB。

直到惠施抵达濮阳,他才露面。

那惠施见到姬定,顿时是口沫横飞。

“你们楚国是疯了吗?那边在巴蜀与秦军的战斗还未结束,又想在东边挑起新得战争,我倒想知道你们楚国到底有多少人可以死?”

“魏相还请息怒。”姬定淡定地笑道。

惠施道:“老夫并未生气,老夫只是感到困惑,你们楚国为什么要急于向宋国宣战。”

姬定道:“可不是我们楚国想要在东边挑起新得战争,而是宋齐两国想发动战争。”

惠施立刻道:“那你这么做,岂不是正中他们下怀。”

姬定道:“我们主动向宋国宣战,那是因为我们楚国判断,这一场战争避无可避,于是才决定先声夺人。”

“谁说避无可避。”

惠施道:“此事在老夫看来,还是有回旋的余地......!”

不等他说完,姬定便道:“但要我们楚国对此处处忍让。”

惠施道:“那有何问题?想那越王勾践,为求保存越国,都不惜卧薪尝胆,你们楚人连这一点屈辱都无法接受吗?”

这各国都有屈辱史,秦国当年也对魏国卑躬屈膝,毕竟人们只会记住最后得胜利者。

姬定道:“但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能够换得吴王夫差放越国一马,但纵使我们处处忍让,换来只会是对方变本加厉。

魏相想想看,这如今楚国与秦国在巴蜀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双方都在不断的增兵,齐国怎么可能耐得住寂寞。

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发动这场战争的,上回魏相巧计使得齐国被迫签下协议,可转眼齐国便唆使宋国挑衅楚国,可见一斑呀!除非能够令秦楚停战,但是楚国是不会允许秦国在巴蜀站稳脚跟的。”

惠施闭目一叹,坐了下去,问道:“那你们能够同时与秦齐宋三国作战吗?”

姬定笑道:“我此番来此,就是希望能够得到魏国的相助。”

惠施又叹了口气,他就担心姬定开这口,道:“如今我国正在休养生息,上至君,下至民都不想再卷入战争中。”

如今最不想打仗的可就是魏国。

真的是打厌烦了。

战国初期,就是魏国在挑战其它诸侯国。

如今魏国国内迫切地希望和平。

那韩国亦是如此啊!

姬定又道:“但如果能够让贵国既置身事外,同时又能够迫使宋国倒向我们楚魏,魏相认为值不值得?”

惠施眸光一闪,道:“此话怎讲?”

这两点令他很是心动啊!

首先,明哲保身,置身事外,是魏国如今主要战略目的。

其次,宋国倒向楚魏,这对于魏国战略而言,可真是一大利好消息!当初郑国重新划定边界,暂时将齐国与魏国隔离开来,可是宋国与魏国南边有大面积接壤,齐国可以通过宋国进攻魏国,而魏国却难以通过宋国进攻齐国。

战略上就是不平衡的。

但如果宋国能够倒向魏国,情况就刚刚反过来。

姬定道:“原本楚王打算让贵国直接出兵与楚军联合,进攻宋国,经我劝说之后,贵国只需要暗中借兵给我国,在巨阳阻挡宋国的进攻,不需要我们抽调徐州前线的兵力。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贵国不被卷入其中。”

惠施皱眉道:“这焉能瞒住齐国。”

姬定笑道:“齐国唆使宋国,难道这真是一个秘密吗?”

惠施沉吟不语。

姬定又道:“而我主动向宋国宣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齐国老是拿宋国来当刀使,齐国却躲在背后装仁义,这我们都很难受。

而我仔细研究过宋国的国情,他们国内权贵多半都经商,且因此富甲一方,原因就在于宋国的地理位置,那商丘、彭城皆是有名的大都会。

可一旦打起仗来,宋国的经商环境必然会遭到破坏,而我们同时力保濮阳不遭到战火袭扰,再加上我们两国暗中支持,改变商道,足以令濮阳取代商丘的地位。

那么宋国贵族自然会感到不满,因为这场战争乃是宋国挑起的,而这就给了我们可趁之机,我们可以暗中与宋国贵族联合,推翻现任国君,再立一个亲魏亲楚的国君上去。”

惠施眨了眨眼,道:“我知道那宋君之弟戴偃可一直都怀有野心。”

姬定错愕道:“魏相如何得知?”

话一出口,姬定便反应过来,笑道:“看来魏相早就想这么干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