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正面对抗

周天子 第一百九十八章 正面对抗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这世上最难揣测的莫过于人心,前年姬定接连的受挫,主要是因为姬定对于蜀侯和公子偃的误判,从而导致那一整年,他过得可都是如履薄冰。

但是对于制度演进的预测,姬定很少会出现误判,他知道当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人们生活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又会出怎样的困难。

故此当屈易为、司马昭鱼向他汇报贵族的不满时,他其实是非常淡定从容的,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预计之中。

同时他也知道沉默的大多数。

可想要再走回头路,这是很难的。

因为他的变法,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

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自上而下的这种变法,开始其实是比较容易的,只需要依靠强权去改变,大棒扫平一切不服。

杀鸡儆猴。

但是缺点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的不当,面对阻力将会越来越大,只要上面改变主意,新法很快就会崩溃。

有一个词就很准确的形容了这一点---人亡政息。

那秦国在商鞅死后,其实是有机会回到过去的,而当时没有回去,就是因为嬴驷坚持新法。

新法在秦国得以留存,只是在于君主的英明。

而不是不可逆的。

与之相反的例子,就是吴起。

吴起死后,他的新法,虽然并没有完全崩溃,但没有崩溃的那部分,其实是关乎于王权,再加上吴起临死一计,重创了当时的楚国贵族,导致贵族当时也没有太多的力量反扑,楚威王才能够保留部分新法。

加上楚国的天赋,这部分新法已经让楚国跻身于三强之中。

而自下而上的变法,开始是非常困难的,是没有强权的支持,完全依靠技巧。

纵观姬定在楚国变法,王在新法中发挥的作用是很模糊的,不管是楚威王,还是楚怀王,他们可都没有说用王权去打击那些反对者。

这新法始于船坞。

如果没有姬定的先进技术和他的商业知识,这个变法都不可能开始,换商鞅、吴起来,他们也都做不到。

别看姬定操作起来很简单,那只是因为他超越时代的知识,而当代天才,都不可能做到如他这样。

这其实是很难。

可是一旦开始,想要往回走也是非常坤难的。

因为朝廷并没有做什么,最多就是划出三个商业圈,但是这商业圈就是不划,它也会形成的,船只的出现,必然会使得那些占据河道要冲城镇,将会成为经济繁荣的地区。

姬定只不过是先一步规划出来而已。

这都是因为利益,才发生改变的。

既然朝廷什么都没有做,朝廷又怎么去收回来。

故此一些贵族不是要求废除新法,而是要求拟定律法来制止新法。

哪怕将大小法废了,那些奴仆还是会逃走的,因为外面都是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新法始于船坞,而船坞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做到放弃先进的生产力,从而回到过去得生产关系,最多也就是止步不前,也就是不接受新得生产力,守住现有的生产关系。

但这只能延缓,最终还是要迈向新得生产力。

洞晓这一切的姬定,他自然一点都不慌张,你说回去就回去,可真是天真可爱。

果不其然。

现实情况正一步步照着姬定写好的剧本在推演。

新法为楚国创造出大量的利益,其实这些利益只有少部分落到平民头上,大部分还是被楚王和贵族给收走了。

那些保守派贵族,以前就不在商业发达的地区,地理上就相对比较封闭的,故此他们一看利益与代价开始扭转,他们立刻站出来反对。

但是不少贵族在商业圈里面或者边上,他们是深受其益,赚得是盆满钵满,昭氏、屈氏、景氏都赚得是盆满钵满。

如果他们家族不赚钱的话,即便昭阳自己是支持的,他也要顾全家族。

如景氏。

景翠镇守徐州,而徐州可也是河道交通要冲,战争归战争,这买卖大家还在继续做的,谁会跟钱过不去。

也正是因为工商业的兴起,导致楚国夺回徐州之后,内部很快就安定下来,很多货物都必须往徐州走,徐州变得繁荣起来。

繁荣是可以掩盖许多矛盾的。

只不过他们这些大家族,认为如今新法执行的顺利,再加上大王是非常支持得,怎么可能轻易被推翻,让姬定顶在前面就行,他们犯不着为了一件难以发生的事情,去得罪其它贵族。

然而,当他们听到姬定这么快就妥协,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再三确定之后,纷纷对姬定破口大骂。

你这孬种!

你这没出息的家伙!

你这毫无信仰的骗子!

看看人家吴起。

临死之前,还设下一计,保全自己的新法。

你小子倒好!

人家都还没有找上门,不过是在下面吹吹风,你丫就妥协了。

你的胆是被狗吃了吗?

不管姬定多么怂,他们是绝不会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的。

且不说与中原各诸侯国的贸易,关键他们之前购买了大量的船,最近又兴建铸币作坊,连家中将铜器都拿去给融了,这投入可是不小,要是停了的话,那他们可真是损失惨重。

这还只是上层,他们还不是很慌,毕竟他们掌控着权力,他们有能力阻止这一切。

但是底层可不知这么多,当然,这底层指的是小贵族,商人,新法对于这些人是很有利的。

他们不属于平民阶层,完全就看不到出头之日,他们是有能力的,只是由于上层固化,导致他们难以出头。

重工商业,给予他们很多机会。

眼看正迈向美好生活,突然一泼冷水下来,这令他们非常慌乱,也就顾不得那么多,直接就嚷嚷起来。

他们的作用也就是嚷嚷。

上面那些贵族们,借着他们嚷嚷,表示新法深得人心,不应废除,更不应制止。

支持新法声音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上官纵、潘郢他们这些保守派,顿时就傻眼了。

怎么会有这么多贵族支持新法?

这些人是从冒出来的?

感情我们贵族不是一条心啊!

......

昭府。

今日坐在昭府正座上的可不是昭阳,而是昭阳的族伯昭鸣。

毕竟变法是比较敏感的,昭氏家族不愿意昭阳来承担这政治风险,于是先让昭阳以巡视巴蜀战事为由,离开了楚都,然后再由昭鸣出面来专门处理此事。

“你们昭氏深得其益,就不顾我们的死活?”

潘郢一脸不爽地说道。

昭鸣坐在椅子上,双手摁着木杖,淡淡扫了眼潘郢,道:“潘大夫的意思,我们昭氏就应该放弃自己的利益,求得各位开心。”

“这可不是开心不开心的事。”

上官纵道:“而是关乎我们的存亡。”

昭鸣就问道:“老夫就不明白,咱们做做买卖,你们就会灭亡,那老夫是不是也可以说,若不做这买卖,我昭氏也会灭亡?”

潘郢激动道:“这做买卖我倒是不反对,可问题是这新法弄得我们封邑的人都走了。”

昭鸣问道:“那你们就不准他们离开,新法有一点好啊!就是那大小法,各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立法。

故此你们之前闹,表示不满,我们也都没有说什么,在你们自己的封邑,你们想怎么做都行,但是你们不能强求别人也跟你们一样。

老夫也希望你们能够理解一下其他人。”

上官纵斜目一瞥,冷冷道:“也就是说,你们昭氏不支持我们?”

昭鸣听到这话,缓缓转过头去,一脸纳闷地向上官纵问道:“你是不是将老夫当成了那周客卿?什么时候,老夫就必须支持你们上官氏,老夫今日还就不支持你们,你们想怎样?”

“你...!”

上官纵霍然起身。

昭鸣只是淡淡望着他。

上官纵咬着牙道:“既然如此,那就没有什么好谈的,咱们走着瞧,告辞!”

“等等!”

昭鸣突然叫住他。

上官纵回过身来,问道:“还不让人走啊!”

昭鸣眯了眯眼道:“老夫今日来此,本是想跟你们解释清楚,希望大家能够相互理解,我理解你们不支持新法,也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苦衷。

但是如今看来,我们之间是难以相互谅解,那也就休怪老夫不讲情面,正如你所言,咱们走着瞧。”

上官纵眼中闪过一抹胆怯,但事到如今,这也不能怂,一震袖袍,与潘郢等贵族大夫气冲冲地走了。

他们走后,坐在左首为一个老者深感忧虑道:“昭兄,此事犯不着闹到这种地步吧!”

此人名叫景秀。

乃是景翠的族叔。

昭鸣道:“我生气不是因为他们反对周济,反对新法,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将我们昭氏放在眼里,什么时候他上官纵也能在老夫面前指手画脚,威逼利诱,或许是我们之前对他们太过迁就,以至于他们现在目中无人。”

这昭氏乃楚国第一大族,按理来说,应该由他们来主导,但如今这情况,弄得他们昭氏必须支持似得。

昭鸣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你上官氏算个屁啊!

你凭什么决定我昭氏该怎么做。

当然,昭鸣是知道很多贵族是支持新法的,如果都反对,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景秀又问道:“昭兄打算怎么办?”

昭鸣道:“该得给他们一点教训。”

......

周府。

“二位老先生请坐,请坐。”

姬定故作受宠若惊地样子,请昭鸣和景秀坐下。

“冒昧打扰,令尹多多担待。”昭鸣拱手笑道。

“岂敢!岂敢!”

姬定笑道:“二位老先生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请坐!请坐!”

二位坐下之后,女婢立刻将周府特供的茶点奉上。

姬定问道:“二位老先生突然上门,不知有何事吩咐。”

昭鸣笑道:“令尹言重了,除大王之外,谁还敢吩咐我楚国令尹。”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又瞧了眼景秀,然后向姬定道:“今日我们二人前来,主要是想询问有关新法一事,听闻令尹打算废除新法?”

姬定点点头。

昭鸣问道:“为何?”

姬定苦笑道:“我之前认为新法应该有利于贵族,也曾在先王和当今大王面前许下承诺,但...但没有想到贵族都反对新法,那我自然不能违背承诺。”

“令尹信守承诺,真是令老夫佩服啊。”

“哪里!济绝非老先生说得那么好,只不过我作为变法者,如果不信守承诺,谁又会相信新法。”

“这倒也是。”

昭鸣点点头,又道:“不过老夫很想知道,令尹当时变法时,就没有考虑过出现这种情况吗?”

姬定沉吟少许,叹道:“不瞒老先生,其实我是有考虑的,但是我希望的是贵族能够变得更加强大,而不是安于现状,贵族强,则楚国强。

这种情况在我看来,也并不糟糕,只要大家懂得取舍,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离开,退一步说,其实离开也无所谓,这人毕竟还是在楚国,今日能去他人的封邑,他日也能去你的封邑。”

景秀突然问道:“不知令尹可否阻止这种情况?”

姬定摇摇头道:“无法阻止,因为做买卖这人就得流动起来,强者将更强,而弱者将被淘汰,这就跟当初选拔官员一样。”

景秀皱着眉头,又瞧向昭鸣。

昭鸣点点头道:“令尹言之有理,有些人不想做这买卖,但也有些人想做这买卖,以前大家也都做买卖,只不过如今由于船只的出现,这买卖做得比以前大,这是好事,为何不继续做下去,既然这买卖肯定要做,那就难以阻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智者啊!”

姬定道:“老先生的意思是?”

昭鸣笑道:“令尹不用去理会他们,而应该以变法为主,令我楚国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

姬定眼一睁,激动道:“二位老先生是支持新法的?”

昭鸣笑道:“令尹也未真打算放弃啊!”

该死的,演过了,差点忘记这老头是昭阳的伯父。姬定讪讪一笑,旋即正色道:“如果二位能够支持我,我保证,楚国一定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

昭鸣点头道:“这老夫相信,如今魏国、齐国那些商人来到咱们楚国,可都羡慕的很,这绝对不是坏事,但是令尹也应该强势一点,不应该对他们有求必应,如此可是难以成功的呀!”

姬定笑道:“如果能有二位的支持,我自不会任由他们欺负,记得在大司马的封地,我可是给麻海他们好好上了一课。”

昭鸣呵呵笑道:“这才是令尹该有的语气,不知令尹打算如何反击?”

姬定道:“限制跨区执法。”

昭鸣愣了下,道:“这是什么意思?”

姬定道:“根据大小法,**不管人口流动的问题,收税也是以土地来收,人口流动是在于小法。

原本我打算制定更为详细的户籍制度,将仆区法归于**,那么朝廷就可以统一执法,限制奴仆。

但如果将仆区法归于小法,那么各地可以认为奴仆逃离属于合法,或者属于非法,这就意味着当你的奴仆逃离到别人的封邑,你无权上门要人。”

昭鸣道:“这难以立竿见影啊!”

姬定道:“如果说有一个封邑取消奴仆制,但凡逃来奴仆,都属于平民,那可以立竿见影。”

景秀谨慎道:“废除奴仆制?”

姬定点点头道:“其实根据新税法来看,谁先废除奴仆制,谁将深受其益。如今工商业兴起,给工匠那点工钱其实算不得什么,关键在于税,一家作坊每年所缴税收,足以抵上很多工匠的工钱。

这人口越多的城镇,作坊就越多,作坊越多,这税收就越多。而至于对平民的管制,贵族可以用官府来管控,根据大小法,这事本也是属于地方官府。”

景秀低声道:“昭兄,此事事关重大,可得慎重啊!”

姬定听得一个真切,笑道:“景老先生,您要明白一点,新法只是加速奴仆的离开,而不是奴仆离开的根本原因,之前就一直都有奴仆逃离。

这其实已经管不住,就不如彻底放开,反而能够留住人,反而吸引更多的人,更多的人,就意味着更多的财富,更多的财富,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跟着你吃饭,这种忠诚要胜过奴仆。”

昭鸣哈哈一笑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想不到令尹能够看得如此透彻,我等是受益良多啊!令尹何不以身作则,先在金陵这么做。”

你这老狐狸,万一你反水,那我不是掉火坑里面去了。姬定讪讪道:“我若这么做,那......!”

昭鸣道:“这新法乃是你一手推动,当然得你来领这头啊!”

景秀连连点头,笑道:“由客卿来做这事,既公平,又公正,足以令人信服,也是最为合适不过啊!”

楚国这副本跟卫国还真不是一个级别的。姬定也有些虚,这人心隔肚皮,天知道这两老头是怎么想的。

昭鸣见姬定犹豫不决,笑道:“令尹若连这点胆识都没有,那我们又如何敢信任令尹,这朝令夕改,我们可也受不了啊!”

毕竟他们这么大年纪,都已经活成精了,他们不会笃定姬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新法。

他们会假设姬定受于对方的压迫,可能会反悔,如果他们站出来,然后姬定却退缩了,那他们也会很难的。

既然有这种可能,那就得想办法规避,你先上,表明态度,我们再给予你支持。

姬定自然也会假设这可能是一个圈套,虽然昭阳是表明态度支持姬定,但是昭阳在昭氏不是一言九鼎,更多只是一个代言人。

但是,姬定到底是新法的发起人,他们只是受益者,在情在理,姬定理应冲在前面。

昭氏若废除奴仆制,那只代表昭氏,个人行为,没有新法,他也可以这么做,意义不大,姬定身为令尹,表明态度,代表的是朝廷。

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左思右想之后,姬定点头道:“好吧!那就我先上,但是如何废除奴仆制,我们还得好好商量一下,毕竟这人人家里都有奴仆,包括大王在内,我以为还是要做一定的区分。”

昭鸣笑道:“令尹考虑的如此细致,老夫也就放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