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志不在此

周天子 第二百一十八章 志不在此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在这战国年代,被赶下王位的人真是多不胜数,如今打得就是生存战,可不是春秋时代的排位战。

成王败寇。

输了就得走人。

其实楚怀王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他以及他的家人,可都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这种现象在如今倒是很少见。

这也是因为新会的立足之本,新会争得就不是王权,而是百姓,至少对外是这么宣传的,这导致新会就不能大开杀戒,也不能斩草除根。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会其实也不怕他们死灰复燃。

随着楚怀王的离去,盛极一时,如日中天的楚国,在这顷刻间,是土崩瓦解。

即便是那三家分晋,可也没有这么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姬定真是用完美地用行动,来证明了这两句话实乃是至理名言。

楚国是败于自己,是亡于自己。

新会的常备军至今可都还在金陵和徐州,姬定只是带着自己的保镖出来的。

在大祸临头之时,楚国贵族们仍在勾心斗角,仍在负隅顽抗,仍不愿意做出丝毫妥协。

但这并非是糊涂和愚蠢。

此乃人性。

楚国的贵族可不是傻子,楚国最聪明的人才,九成都是出自于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姬定无法判断哪些人聪明,哪些人愚昧。

但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很多朝代的灭亡,全都是走这个流程,明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外面打得越凶,朝廷争得就越凶,直到**毁灭,但这不是明朝特有的现象,唐朝、清朝可都不例外,这是一个既定公式。

故此姬定才敢这么干。

我就是将解决之策一字不差地告诉你们,你们也绝对不会这么做。

这也令很多有识之士对楚国的体制感到非常绝望。

昭阳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经做了最后努力,但却加速了楚国的灭亡。

在楚怀王离开之后,昭阳正式加入新会阵营。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如果楚怀王不肯罢休,他就准备以身殉国,但如果楚怀王主动放弃,那他就加入新会。

他既忠于王,也忠于楚。

......

王殿。

姬定轻轻抚摸着那张由他设计,由他夫人的作坊打造出来的龙椅,想起过往的种种,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来。

下面站着的昭阳、司马昭鱼、翟拘等人,从他们的目光来看,似乎都在等待着一个新王的诞生。

唯独子让的神情有些复杂。

过得一会儿,姬定突然回头向法克道:“抬出去熔了吧。”

此话一出,昭阳他们皆是一惊。

子让稍稍一愣,旋即抚须笑道:“会长不坐上去,试试是什么滋味吗?”

如今他已经让出新会会长,他本来也就是先替姬定兜着,如今姬定已经站了出来,他也赶紧将这个职位让给姬定。

他更多是一个见证者,而非是一个领导者。

他这年纪,已经不再追求这些。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姬定才会跟他合作,如果他年轻二三十岁,那姬定肯定不会选择他。

“我志不在此!”

姬定走了下来,笑呵呵道。

司马昭鱼道:“但是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个王。”

他觉得你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不坐上去,可就显得有些虚伪。

姬定成为王,那绝对是众望所归。

你无非也就是期望我们拼命拉着你坐上去。

姬定问道:“你认为建这房子,是上面重要,还是下面重要?”

司马昭鱼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姬定道:“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如今这国家都还是一团乱,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你坐在上面的也非王也。就如几天前的楚王,虽然当时他还坐在上面,可他还是王吗?如果国家强盛、富足,人人安居乐业,纵使你不戴王冠,你也是王。”

司马昭鱼道:“话虽如此,但不知会长打算以何种方式下达命令。”

姬定非常肯定地回答道:“律法。唯有律法为尊,才有可能做到人人平等。”

这时,一张长桌抬入殿内,姬定伸手道:“各位请坐。”

几人是围着长桌坐下。

姬定问道:“目前巴中是什么情况?”

司马昭鱼瞧了眼昭阳,然后道:“是...是这样的,巴中楚军都已经投靠了秦国,除此之外,邓地不少贵族也带着家兵前往巴中。”

由于巫山有着三大盐泉,故此身在巴中的楚军将领和官员那都是清一色的贵族,根据国内的形势来看,如今他们选择向新会投诚,那么当地盐泉肯定是要被没收的,他们当然是不愿接受的,故此他们宁可投诚秦国。

昭阳的弟弟,昭微也选择了投靠秦国。

除此之外,邓地的不少军事贵族,其中也包括许多昭阳的老部下,也都纷纷前往巫山一带,不说自立为王,但也差不多。

当下楚国的顶级贵族,是肯定不愿意投奔新会的。

但是他们如今也知道,一定要离新会远一点,否则的话,自己的兵就会变成新会的兵,故此他们也不跟新会打,直接带着一群人就跑了。

干净利落。

其实这也是唯一不会被击败的办法。

另外,还有南部一些地区没有占领。

目前新会只是占据江苏、江西、安徽、蜀地、湖南、湖北和河南部分地区,主要就是南阳。

姬定点点头道:“这人各有志,也不能勉强的。”

翟拘道:“但是这些人都不承认新会,还说将来要打回来。”

“他们只是少数,不足为虑。”姬定轻蔑一笑,又道:“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先治理好国内,其它的都是小事,若是国内治理不好,我们必然会步楚国的后尘,若是国内治理的好,那谁也不可能击败我们。”

子让稍稍点头。

如今楚国国内,可真是百废待兴,且旧得制度,已经彻底崩溃,这要治理起来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人是饿不起的。

必须得赶紧下达政策,否则的话,这马上又会发生动乱。

如今楚人们都在期待的新制度。

而关于如何治理楚国,姬定早就设想好了。

他立刻下达一系列的政令。

首先,当然是农业政策,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没得饭吃,说什么都是白搭。

姬定下令,将所有肥沃的土地,全部都均发给平民,而那些贫瘠之地和荒芜之地,则由国家经营和开发。

因为目前人口少,但土地非常多,是完全可以这么干的。

只不过这跟以往的政策相比,可真是倒着来的,以往都是权贵占据着最肥沃土地,野人耕种贫瘠之地。

但是这土地不以户籍地发放,是以人所在地就近发放,之前全国大乱,这人是到处乱跑,姬定的意思,就是你跑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活,发放新得户籍,这目的就是要瓦解楚国的乡村势力。

同时全国免除三年税赋。

这不单单是农税,什么税都不用缴纳,你努力所得,统统都是你的,国家分文不取。

其次,就是经济政策。盐、货币、矿资源,以及部分山泽资源,全部都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运营。

这其实就是一种间接税,这粮食什么的,都不收税,但是我可以用盐和货币,去交换你们的粮食。

这间接税比直接税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那些资源,以往跟平民就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从贵族那里收上来的。

平民当然会乐于接受。

最后,就是制度的建设。设郡、州、县三级行政区域,具体就是根据以后的地图规划的,有山则以山划线,有河则以河划线,便与管理。

行政与司法分开。其中行政与之前的定义不同,以前的行政是在一个“管”字。而如今的行政是定义为“帮”。

设立官府的目的,不是说管理当地的百姓,而是去帮助当地百姓过上好生活。

这也是用墨家思想来阐述的。

目前大量的新式农具都在生产中,官府将负责帮助百姓使用这些农具,以及教会他们一些耕种技巧和经验。

这生产力进步太快,许多人一时半会无法适应。

但话说回来,这政治家制定的政策,肯定是包含着政治目的的,如果要帮,那就要帮到每一个村,中国自古以来,可都是皇权不下县。

皇权只管到县级别,不会再往下,下面就是乡绅势力,但既然是要人人平等,姬定可不打算扶植这乡绅势力。

他希望能够一并铲除。

姬定将会借着新会组织的特性,以及技术的推广,将权力直接伸入到乡村。

他将以中央的名义,成立发展小组,负责全国农业管理和技术推广。

用发展小组这个行政机构来取代乡绅。

同时教育也归国有,而姬定将首推工技学,教育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思想都是来自于教育,他将利用教育抑制乡村势力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墨者。

除教育之外,还有法制,这也是为了平衡墨者。

而关于中央机构的建设,姬定暂时是采取会长六部制。

六部部长与会长是一个整体,将负责国家的决策,而部长将由会长直接任命。

其余绝大部分官员,都是采用招聘的方式。

姬定没有选择科举,那是因为科举会将天下人才都吸引到这里面来,但是他希望各行各业能够百花齐放,尤其是在科学方面。

他其实是生产力的信徒。

再说这人人平等,官就是一个职位,也不会高人一等,他就是以公司的模式为基础来设计的。

职业有空缺就招聘。

什么官职,就招什么人才。

这也是避免产生冗官的现象。

但司法院是个例外,若想出任司法院院长,首先要有各行各业得名人的推荐,这个推荐其实就是暗示你必须要名声在外,不说跟孟子比,但在一个地区,是很有名望的。

换而言之,就是以德为先。

不管别得方面怎样,但是你若想担任司法院院长,首先在道德方面就不能任何瑕疵的。

推荐之后,还要通过层层审查。

当前技术有限,中央也很难管到方方面面,故此在司法方面,姬定是给予非常严格的制度,因为司法是直接关乎到每个百姓的切身利益。

其它官职都好说,唯独这个司法院院长最难的。

.....

而姬定是自下而上崛起的,他的政策自然也是自下而上,他的第一步不是建立行政机构,而是赶紧先让百姓都安定下来。

先发土地,发农具,发户籍。

至于什么会长六部,什么官府,这些都往后稍稍。

目前整个国家,唯一成立正式机构,就是发展小组,这里面全都是墨者担任,小组组长就是翟拘。

其实在此之前,翟拘就已经根据姬定的指示,在分发土地给百姓,只不过如今是以制度的形式来做这件事。

而经过金陵、江苏等地的历练,翟拘他们已经是非常成熟,经验丰富,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姬定也就放心将这事交给他们去做。

他还是将重心放在应对天下局势变化上面。

“魏国方面来信,希望我们能够立刻出兵韩国,与他们两面夹击秦韩联军。”司马昭鱼汇报道。

姬定问道:“目前交战情况如何?”

司马昭鱼道:“各个战场还是比较焦灼,虽然宋国在得到我们的弓弩之后,一度将齐军击退,但是我以为如果短时日内若无法奠定胜局,这拖下去只会对我们不利。毕竟赵国、魏国、宋国的国力,可是不如秦国和齐国。”

这合纵的关键在于楚国,如果楚国不出力的话,他们是难以抵挡得住秦国和齐国的。

拼到后面,肯定是拼国力。

而秦国统帅公子疾和齐国田盼可都是当世名将,期待他们犯致命的错误,真是很难的。

故此当魏国听到新会已经占领楚都,就立刻来信,要求楚国出兵。

姬定道:“你回信大梁,告诉他们,目前我们国内还未结束战争,还有不少人在负隅顽抗,同时我们也正在筹集粮草,出兵可能还得等些时日,但是我们会给予他们一些支援。记住,语气要诚恳一点,不是我们不想出兵,而是我们真的没法出兵。”

司马昭鱼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姬定突然又看向昭阳,道:“将军怎么一直不说话?”

昭阳稍稍一怔,道:“会长也说了,暂时咱们没有条件出兵,我也是认同的。”

姬定笑道:“将军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吧。将军肯定认为,我这一直不谈军政制度,不说支援魏国,巴蜀可还在交战中,理应及时出兵与蜀地的军队,结束巴中战事,但是我迟迟不提,是在防着将军。”

昭阳道:“会长防着我,也是应该的。”

昭氏很多人都去到那边。

但他们也不怪昭阳加入新会,这其实这也是两边下注。

姬定摇头道:“不应该,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其实也没有在防着将军,只不过我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我们出兵,就必须要奠定胜局。

至于军政方面,由于目前是非常时期,自然得用非常手段,这时候若规范军政,到时很多事安排起来都不是那么地方便。

将军先好好休息一下,我会让将军打一场非常痛快的战争,这是我的承诺。”

一向沉稳的昭阳并未表露出兴奋或者怀疑,只是点了下头。

但其实姬定并未欺骗他。

姬定既然留下昭阳,就肯定是要重用他,只不过目前是楚国发展的黄金时段,如果是平时的话,楚国内部大乱,秦国和齐国不可能放过楚国。

但此时此刻,秦国同时要在韩国和巴地两线作战,已经无力再进攻楚国,而齐国方面同时应对徐州、宋国、赵国,也没有能力进攻楚国本土。

看似天下大乱,但楚国目前非常安全。

当然,姬定还是做过一些调整,就是建设水军,南部河道错综复杂,同时楚国拥有大量的船队,用船队来守,是非常划算的,关键是不需要耗费太多人力。

姬定一方面希望国内先安定下来,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们再打打。

毕竟,他志不在此。

另外,练兵的任务,也不需要昭阳。

会议结束之后,出得殿内,姬定便向法克道:“你让我们的人在秦国和齐国散播消息,就说我们新会正在积极筹备粮草,整顿兵马,留给秦国和齐国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法克无比崇拜道:“先生,您真是擅于对付自己。”

姬定翻着白眼道:“这回可真不是对付自己,你想想看,秦国和齐国方面要是得知这消息,不得往死里打啊!”

......

回到家中,姬定轻轻搂着荆夫人,笑道:“还是家里舒服吧?”

荆夫人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姬定瞧她一眼,道:“夫人是不是有话想跟我说?”

荆夫人迟疑少许,道:“方才我父亲来过。”

姬定笑道:“妇翁一定是想询问,为何颁布的政策中,是没有关于商人的。”

荆夫人点了下头。

他们荆氏没有两边下注,是全部向新会投诚,自家女婿当王,当然得全力支持。

但是荆氏很失望的是,姬定所下达的一系列政策,完全不涉及商业。

要知道当初姬定变法,可是非常推崇工商业得。

这变得让他们有些始料未及。

他们还准备更上一层楼。

姬定道:“商人是唯利是图,但如今国内是无利可图,我颁布再多的商业政策,也没有用啊!”

国家垄断一切资源,百姓垄断所有田地。

所有的交易都在国家与百姓之间进行。

关键权贵也没了,奢侈品也没人买,酒舍的利润都不如以前。

商人是挤都挤不进去啊!

荆夫人道:“我也是这么跟父亲说得。”

姬定话锋一转,又道:“但是可以去国外赚钱,我会将绝大部分的金银玉等资源交给商人,其中还包括一些军备交易。

但这一切必须听从国家安排,如果妇翁有想法的话,我可以将此事都交予他去做。”

荆夫人道:“这是因为我吗?”

姬定点点头道:“当然是的,总得有人去做,那为何不交给自己的夫人。”

荆夫人却道:“可是这会影响到夫君你的名声。”

姬定道:“这是属于国家战略,如果我们缺乏去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这也会使得我们变得孤立。”

......

然而,未等法克传信出去,秦国和齐国就已经增兵。

因为新会占领楚都的消息,早就传了过去。

之前是秦楚齐韩四国同盟,肯定是占优势的,但如今楚国顷刻间被新会攻占,此消彼长,天平又倒向对方。

但是他们见新会并没有急于出兵,心里判断,楚国内部肯定还未完全平定,但留给他们时日不多,等到姬定整合内部,必然是会出兵的。

他们一方加强攻势,另一方面,也不断跟对方接触。

可是他们越接触,魏国、赵国就越不答应,新会的成功,让他们认为,自己这边是胜利在望,只要坚持住楚军的到来就行。

那为什么要跟他们谈判。

这双方都在咬紧牙关。

而楚国已经出现世上第一支铁甲军。

但都是步兵。

没有骑兵。

不是法律不允许,而是因为没马,楚国这片土地没有马场。

姬定担心过早暴露自己的骑兵战略,反而会令秦国、赵国变得强大起来。

但除此之外,大量新式的武器被运送到魏国、宋国、郑国和赵国。

姬定都已经将工技学定为国学。

这作坊的地位肯定是水涨船高。

而且如今绝大多数的作坊,都是国家拥有,国家是给予工匠很高的待遇,从房屋到教育,再到医疗,全都是免费的。

虽然如今医疗也就那样,但总比没有要好。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退休金和工伤补助。

基于目前的寿命而言,这退休福利也不会成为财政负担。

另外,工匠也有上升渠道。

六部中的工部,就是直接从作坊中提拔人才上去。

基于这一切,工匠可是很吃香的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姬定将肥沃的土地发给百姓,但是很多人仍愿意成为工匠。

毕竟农业还是存在风险得,但是你一旦成为工匠,即便有天灾,工匠也照样拿福利。

其余六国加在一起,这工匠也没有楚国一国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