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二百二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周天子 第二百二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此时的魏惠王那可真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啊!

但在此之前,就连他自己都觉得魏国在争夺霸业的路途上已经是力不从心,他也失去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他现在的唯一愿望就是能够苟活下去。

不做那亡国之君。

但是没有想到天下局势,风云变化,在这晚年之时,还能够消灭韩国,夺得韩国的大片的领土,关键这使得河东河内再度合体。

这对于魏国而言,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呀!

河东加河内可不是等于二那么简单,而是等于三,等于四。

这将使得魏国的实力有着质的提升。

故此对于急急归朝的公孙衍,这吝啬的魏惠王也准备慷慨一番,好好地奖赏一番公孙衍。

这回绝不吝啬。

金钱,美女。

你要啥给啥!

但未等得及他夸奖公孙衍,公孙衍先就一桶冷水给他泼了过去。

公孙衍提出联合诸国抗衡新会的建议。

“犀首此话何意?”

魏惠王一脸懵逼地看着公孙衍,仿佛觉得是自己出现幻听,道:“抗...抗衡新会?”

公孙衍点头道:“大王,我们现在必须停止与齐国的战争,然后联合诸国抗衡新会。”

一旁的惠施也有些反应不过来,道:“犀首,这是不是韩国贵族要求的?”

如今在大梁,楚国贵族遍地都是,他们天天在制造对新会不利的舆论,魏国上下也知道,这贵族可是最反新会的。

公孙衍摇摇头道:“这与贵族无关,而是新会的军事实力,实在是令人感到害怕。大王和相邦都未有亲临战场,对于新会大军的实力并不清楚。

其实在当时,即便我军一兵不出,秦韩二十万大军也绝非那七万新军的对手。其士兵的战斗力,其兵甲,皆远胜于天下诸侯国。

我们能够占据韩国大部分领土,也并不是因为我军武力强盛,而是韩国被新会吓得心碎胆裂,故而才直接向我军投降。”

惠施若有所思道:“我就纳闷,怎会这么顺利,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一般灭国之战,总是会遭受到顽强的抵抗,但是这回却是出奇的快,新会出兵之时,就已经是到中秋季节。

当时韩国还是寸土未失。

结果冬季未来,韩国先亡。

这个速度比当初卫国亡国还要快得多,当时卫侯好歹还抵抗了两三个月。

然而,卫国不过弹丸之地,韩国好歹是七强之一。

这速度非常惊人。

其中原因就是韩国被新会大军吓得魂不附体。

如强大的秦军再与新会交战两回合后,都直接选择跑路了,新会大军是全方位领先,韩国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

那投石机和床子弩,更是令韩国连守城的勇气都没有了。

赶紧向魏国投降。

而公孙衍可是当今世上数一数二的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而不是目光短浅的魏惠王,只能看到这眼前的好处。

这新会的强大,也令公孙衍感到非常害怕,他意识到如果不扼制新会,魏国必然步韩国后尘,而要扼制新会,那就必须联合天下诸侯国,共同对抗新会。

但是公孙衍似乎用力过猛,魏惠王也被吓到了,这新会这么强大,咱们跟他们为敌,那不是找死吗?

魏惠王显得很犹豫。

公孙衍一看这老头的神态,顿时就反应过来,于是又道:“大王,之前韩国大军都在我国边境与我军交战,新会是有机会直接进攻韩都,但是新会却选择放弃韩都,从而进攻洛邑,臣估计在周济眼里,这天子远比韩都重要,足见其野心啊!”

魏惠王听得一惊。

如果周济要取代天子的话,那他志向就绝不是偏安于楚国。

肯定是要对付他们这些诸侯的。

惠施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也深知魏老头欺软怕硬的性格,于是道:“大王,臣以为犀首绝非危言耸听,但新会如此强大,若公然与之翻脸,于我国不利,我们可以暗中与齐国联系,先停止东边战事,拉拢东方诸国,甚至于西边的秦国,然后见机行事。”

魏惠王稍稍点头,道:“就依相邦之意。”

而此时齐国方面在得知秦军退走,韩国被灭,也是吓得是寝食难安,这玩了半天,他们齐国倒成了孤家寡人。

说好得三国联盟呢!

邹忌赶紧命人与魏国、赵国商量停战一事。

虽然齐国方面并未直接感受到铁甲兵的可怕之处,但是新会已经兼并大半越地,最近又吞并巴蜀,这实力是远胜当初的楚国,齐国的和解理由当然也是新会的威胁。

齐国和魏国是一拍即合。

不过赵国和宋国却不愿意答应。

他们心想,你们魏郑联军主要是跟秦韩联军交战,一直是我们赵宋联军在跟齐国作战。如今我们是胜券在握,这可是击败齐国的绝佳时机,而你们魏国却在夺得韩国大部分领土后,就要求我们停战。

你们这是人话吗?

这分明就是恶心我们啊!

赵宋渴望能够瓜分齐国。

但赵国毕竟是大国,赵肃侯父子可都不是庸君,其相邦大戊午也非鼠目寸光之辈。

魏国方面也将韩国发生的一切告知赵国,同时赵国与韩国本是一家人,这韩国不少贵族也在拼命的游说赵国。

真不是魏国兼并我们的,是我们主动要加入魏国的,因为那新会太可怕了。

经过几番交涉,赵国最终还被魏国和齐国说服,答应与齐国停战。

当然,齐国也做出一定的牺牲,不但承认中山属赵国,同时还将割让临近中山国的八座城池给赵国,确保齐国将来无法再干预中山国的事务。

这八座城池总比亡国要好。

不过他们也是在暗中勾结,并没有立刻站出来反对新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此次战争中消耗甚大,无力再掀起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都渴望能够休养生息。

但是宋国却始终不愿意妥协,这是因为新会一直都在支持宋国与齐国作战,不但徐州出兵,而且还给予不少援助,这患难见真情,双方的关系是越发紧密。

一方面,当然是齐国老是想搞戴偃,操纵宋国政权,这令戴偃对齐国是恨之入骨,也不相信齐国,同时双方又打了这么久,这新仇旧恨,可不是轻易就能够抹去的。

而另一方面,宋国其实也知道新会的强大,那么先进的弓弩,就跟不要钱似得,这实力太可怕,宋国上下为之折服,以相邦陈吾为首的宋国大臣,都认为与其跟着齐国混,那就不如跟新会混,若是跟新会作对绝对没有好下场。

当然,这一切都在姬定的计划之中。

要知道在姬定出山之前的战略部署,这宋国就是他必夺之地,只不过这其中发生一些状况,导致未能如愿直接拿下宋国,但是姬定依旧坚持自己的计划,他也是将宋国视作长久的盟友。

故此,在战时,姬定亲自前往徐州,商定与宋国并肩作战的事宜。

此时此刻,也有姬定的人在宋国游说,继续维持与新会的同盟关系。

可也仅仅是宋国,其余诸侯国都已经在暗中谋划如何抗衡新会。

......

洛邑。

昭阳站在洛邑边界,遥望那王宫所在之处,心生感慨:“这一直以来,我们楚人都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来到这里,如今我们只差这一步,但可惜...可惜并非是楚王带领我们来到这里啊。”

司马昭鱼也是惋惜一叹:“是呀!原本我以为我会很兴奋,但是真正来到这里时,却也觉得很是伤感。”

历代楚王都渴望能够取代天子,可是这命运弄人,偏偏是一个洛人带领着楚人来到这里。

这能算楚国的功绩吗?

还真不好判断。

而昭阳和司马昭鱼的心肯定还是纯纯的楚国心,毕竟他们不像都布和孟殇,是跟着新会一块成长的。

他们还未能接受新会的思想。

司马昭鱼突然向昭阳问道:“你说周济会取代天子吗?”

昭阳沉吟少许,然后道:“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你可还记得他当时在郢都拒绝坐上王座吗?”

司马昭鱼点点头道:“自然记得,当时他说自己志不在此。”

昭阳道:“当时我也不能理解,但是如今......我以为他是志在天子,故而拒绝郢都的王座。”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又道:“如今他也有实力坐上这王座。”

其实关键还是有实力。

坐上去其实并不难,之前洛邑完全被韩国包围着,韩君要坐上去,简直是轻而易举,可韩君却不敢坐,原因就是他没有这实力。

当初秦国要出兵洛邑,但最终也没有出兵,原因也是因为实力不够。

但周济现在是真的有实力坐下去。

放眼天下,谁能当下的新会抗衡。

故此当新会大军包围洛邑之后,就制造出此战最大的悬念,也就是周济将会如何处置天子。

在外人看来,新会大军是在第一时间包围洛邑的,这等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这不禁引得天下名士的担忧。

天下名士闻此消息,皆赶往洛邑。

其中主要就是以孟子为首的儒家,他们是坚决反对周济取代天子。

他们甚至都不赞成新会的宗旨。

孟子虽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但是这个观点到底是从君主的角度出发,这逻辑思维,你得关爱百姓,你的政权才能够稳定。

归根结底,是捍卫君王的统治。

儒家也从来不认为这劳动者是能拥有与统治者一样富贵的资格。

儒家的阶级是非常明确的。

贵贱也是分得很清楚。

不过这丝毫不妨碍孔孟的伟大,因为在当代,这已经是非常非常先进的思想。

因为当代统治者,视野人为牲口一般,丝毫不关心人民的死活。

儒家的思想不但先进,而且符合当代的管理技术。

你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嘲笑巨人比你矮,这只是小丑所为。

墨者是站在劳苦大众这边的,但是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当代管理技术,过于理想化。

但不管怎么样,这二者从根本上就是对立的。

儒墨水火不容。

而那边秦国墨者也是在第一时间抵达韩国的宜阳,但很尴尬的是,当行会巨子在宜阳拿出令牌准备号令墨者时......!

大家对此是无动于衷。

并且还将他们给赶了回去。

新会虽然是墨者行会脱离出来的,但二者已经完全没有关系。

这核心思想都不一样。

如今的墨者行会只是小众。

在秦国自娱自乐。

天下各名士在新会大军的阵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子让为首的名士,是支持周济取代天子。

子让不支持周济取代楚王,但是却支持取代天子。

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天下,你若取代楚王,这格局就小了呀!

子让还是保留着墨家的尚贤思想,天子应该贤者居之。

而他也认为周济乃天下最贤能之人。

他应该当天子。

而儒家则是坚决反对。

但有趣的是,他们经常被新会士兵赶到到处跑。

新会不管是攻占哪里,都是以民生为主,他们得马上安排工作,帮助百姓恢复生活。

你们在这里叽叽歪歪,妨碍我们工作,因为有些时候他们论道的地方,跟新会的工作产生冲突,那新会士兵就直接驱赶。

这令孟子他们有些懵逼。

看清楚一点,我们都是一些什么人?

你们这些武夫竟敢这么对待我们。

但也没卵用。

可见他们根本决定不了什么,这新会立足之本,是民心,而不是他们的支持。

也没有人理会他们是否支持。

但如今新会上下是非常支持他们会长取代天子的。

他们也认为理应如此,此乃水到渠成。

各诸侯倒是没有派人来阻止,或者说支持,只是在密切关注着此事。

政治家都是非常现实的。

他们当然不支持姬定取代天子,但他们无法去维护天子,因为他们自己都不认。

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也阻止不了。

而作为主角的姬定,近日一直都与自己的妻儿待在一起,享受着那天伦之乐。

那姬舒母子早就赶过来与姬定会合。

这其实是很诡异的现象。

这不来也来了,不脱也脱了,你停在门口半天不进去,是几个意思。

是能力不足?

还是看不起人?

还是说忘记了去买什么关键物品。

好歹也给个解释。

但是姬定并未给出任何理由,甚至都没有跟姬舒谈论这些事,成天就是陪着他们母子玩耍,但姬舒知道,姬定内心是很纠结得,故也没有多问,只是静静地陪着他。

这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奋斗十年的姬定,在这临门一脚,他却显得非常非常挣扎。

因为他不知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戴上这一顶王冠。

这一顶王冠代表的不是几十个人,几百个人,而是代表着天下,能够将天下扣在自己头上的,那也需要非凡的勇气啊。

就这样,姬定愣是拖到冬天的到来。

不仅外面的人看不懂,就连新会内部也冒出各种言论。

会长是不是生病了?

还是说等待着他们造势?

不少人认为姬定不好意思,于是拼命为会长造势。

可他们哪里知道,他们会长是当今世上最一流的宣传家,若需要造势,岂会等到他们反应过来。

最终,在洛邑门前晃荡一个多月后,姬定终于决定进入洛邑。

在这一刻,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洛邑。

到底怎么处置天子,这其实也是天下诸侯面临的一大难题。

然而,如今洛邑可是富人的天堂,他们当然不希望新会统治这里,这洛邑的富人见姬定半天不进门,认为姬定是忌惮舆论。

于是议会最终与周王商定,只要新会敢进入洛邑,那咱们就开放王宫。

将天下名士都请入王宫来。

但是二者的初衷却是不一样,议会是希望借此给予姬定压力,而周王是希望自己的儿子风光得继承王位。

姬定已经知道,但他并没派人去驱赶。

当姬定进入王宫时,里面是人山人海,但可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天下名士,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姬定身上。

“呼---!”

姬定站在台阶下,望着那口始终没能送出去的大鼎,恍惚之间,仿佛见到一个披头散发,上着睡衣,下着红短裤的少年坐在上面。

一切的一切宛如昨日。

“老师!老师!”

“嗯?”

姬定猛然惊醒,偏头看去,只见一旁保护他的姜季武,冲着他挤眉弄眼,还低声怂恿道:“老师,您快些上去当天子啊,我们可都还等着呢。”

他可是激动了。

自己的老师,即将成为天子,这牛皮不得吹三辈子啊!

草!你行你上啊!姬定瞪了姜季武一眼,然后深呼吸一口气,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上得台阶。

只见台阶之上一个老者跪坐在铺垫上,是老泪纵横地看着一步步走上来的青年。

这老者正是姬扁啊!

在当初姬定离开之时,其实姬扁心里是不相信姬定能够做到,这真是太难了,故此他先一步将姬定的小儿子给放到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哪怕是姬定的大军包围洛邑时,他仍然不敢相信。

这几日他才是度日如年,就不知道为什么姬定一直没有动静,又不敢派人去问,以免走漏风声。

姬扁身边还站在一个老仆,他只是瞧了姬定一眼,然后就垂着头,隐隐可见那泪珠是不断地往下掉,这个老仆正是世子府的大管家坤才,他手上还端着一个木质托盘,托盘上面放着象征天子的冠冕。

“你们别哭呀!谁亡国还这么激动,别人一眼就能够看穿。”

姬定瞅着他们喜极而泣的表情,这心里发慌啊!

姬扁气听得不打一处来,压低声音骂道:“你小子懂个屁,余这都要亡国了,余还不能哭上两声么!”

姬定讪讪道:“话虽如此,但父王...父王您这也哭得太喜庆了一点吧!”

姬扁好气又好笑道:“你废话少说,快点戴上冠冕。你知不知道,这些年来,余都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成天都为你担心,你这一来,就取笑余,你这不孝子。”

姬定没好气道:“父王,您也不照照镜子,就在这里瞎说八道,您看看您,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泪珠都如此饱满,哦,儿臣还听说您在这期间,找的女人可比儿臣还要多,可真是老当益壮啊。”

姬扁脸上有些挂不住了,狡辩道:“要不是余借酒消愁,寻欢作乐,恐怕早就因思念成疾...反正你如今恐怕都见不到余,你这不孝子还笑话余。”

姬定叹道:“孝顺从来就不是儿所擅长的。”

姬扁哼道:“这余倒是深有体会。”

此时,底下的人瞅着这两人在上面嘀嘀咕咕的,都恨不得将耳朵竖成两尺高,这太值得八卦了,又见那周王咬牙切齿的模样,令大家觉得,周济这小子肯定是羞辱周王。

真是可恶!

不少忠于周朝的名士,是垂首顿足,掩面不敢视之。

姬扁瞟了瞟周边,焦虑道:“这么多人看着,你赶紧先将冠冕戴上吧。”

坤才主动上前一步,都恨不得将冠冕怼到姬定脸上。

姬定瞧了眼那顶冠冕,过得片刻,他突然伸手将冠冕拿起来。

上面顿时传来一阵骚动。

姜季武等人都已经做好准备行天子之礼。

而孟子等名士,则是悲呼不止。

甚至有人当场晕厥过去。

坤才激动道:“士子,小人来帮你戴上吧。”

姬定抬手阻止了他,突然,他弯下身去,将冠冕戴在了姬扁头上。

这一举动,使得整个王宫都鸦雀无声。

这是怎么回事?

饶是姬扁自己也吓得是一脸懵逼,睁大双眼瞅着姬定,道:“吾儿,你这是作甚?”

姬定苦笑道:“这几天儿臣一直都在考虑是不是该戴上这顶冠冕,可是每当儿臣想到若戴上这冠冕,成天就只能父王一样,待在这深宫之中,跟女人作乐,儿臣就觉肾疼,就劳烦父王继续戴着吧。”

姬扁吓得舌头都在打结,“这...这怎么能行,余终归是将王位传于你的。”

姬定道:“到时让我儿子继承。”

姬扁稍稍一愣,又见姬定不像似在说笑,问道:“你...你真的决定了?”

姬定点点头。

坤才忍不住插嘴道:“世子,这样的话,谁来管理这个国家?”

姬定道:“这我自有安排。”

姬扁伸手拦住姬定,道:“你先别戴,你再考虑考虑。”

姬定直接就拨开他的手,道:“父王勿劝,儿臣都已经决定了,儿臣是既要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时又不要承受这王权所带来的痛苦和束缚。”

姬扁听得是勃然大怒,指着姬定道:“原来你是这打算,你这不孝子啊!呀呀呀!真是气死余了。”

姬定呵呵笑得几声,帮姬扁将冠冕戴好,然后退后几步,俯身跪地。

他这一跪,姜季武他们也纷纷跪下,却都是一脸懵逼。

天下名士皆屈膝跪下,高呼天子。

在这一刻,大周仿佛回来了。

但是跪坐在上面的姬扁,脸上是毫无喜悦之色,斜目瞅着姬定,嘴角一个劲抽搐着,嘴里嘀嘀咕咕骂着他所知的一切脏话。

姬定则是一脸坏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