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周天子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周天子 第二百二十三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作者:南希北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7: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周天子 !

这宰相就是世子,世子就是宰相。

白乙丁、成之望等人出得王殿之后,仍然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试问谁能想得到当初那个疯疯癫癫,不修边幅,唯唯若若的世子,竟是当今世上最具权势的大周宰相。

但他们可都是见证者。

他们之前当然也是见过姬定的,但那只是远距离,而且世子给他们的印象,就是披头散发,睡袍加红短裤,故此当姬定换回造型之后,他们一眼就认出来。

毕竟姬定也没有七老八十,才二十多岁。

这可真是一个惊天大爆料啊!

当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顿时舆论哗然。

除他们一家人外,每个人都是懵的。

这怎么可能?

我们的宰相竟然是大周世子。

“原来如此。”

昭阳是磨着牙道。

司马昭鱼道:“你相信这是真的?”

昭阳道:“洛人,周济,济周,这还不明显吗?”

“济周!”司马昭鱼双目一睁。

昭阳道:“他当初去到我们楚国,可不是为了辅助先王争霸天下,而是去收复国土的。”

他们之前一直不太明白,周济的野心是哪里来的,如今一切都变得明了起来。

司马昭鱼皱眉道:“如此说来,他在我们楚国所做得一切,全都是阴谋,可不是受到冤屈,而改变想法的......此人真是太可怕了。”

......

“会...会长是大周世子?”

杜远不敢置信地看着子让。

子让抚须道:“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娃,心里就揣着天下,除非这天下本就是他的。”

杜远忙问道:“恩师早已知晓?”

子让摇摇头道:“为师只是有过怀疑,但这种事为师也不敢肯定啊。”

杜远皱眉道:“如此说来,会长并非是为天下人谋夺天下,而是为大周谋夺天下?”

子让道:“二者并不冲突。”

......

“孟院长这是要去哪里?”

孟子急急出得门来,抬头就见到白圭站在门前。

“白兄可有听说外面那些传言。”

“那非传言。”白圭笑道。

孟子一怔,忙问道:“白兄是否早已知晓此事?”

白圭捋了捋胡须。

孟子忙问:“此事事关天下苍生,还望白兄能够如实告知。”

白圭道:“不瞒孟院长,其实我一直都在为世子效力。”

“啊?”

孟子震惊地看着白圭。

白圭又道:“但是我并不知晓的世子的存在。”

孟子又是一愣,道:“白兄此话怎讲?”

白圭道:“早些年我曾回到洛邑做买卖,蒙天子赏识,又在王殿为臣,可是之后天子突然派我去濮阳行商。

之后又不断给予我任务,起初我一直不明白,这些任务跟洛邑到底有何关系,我怀疑一定有人在进行何种阴谋。

直到前不久周济进入洛邑,我才恍然大悟,这些任务其实都有利于周济,再加上周济当时并未取代大周,以及周济未来之前,世子府世子就突然暴毙。

我断定周济才是真正的世子,这些年也一直是他在给我下达命令。”

白圭的为人,孟子可是很相信,不禁激动道:“他欺骗了我们所有人。”

白圭道:“否则的话,他也活不到今日。”

孟子哑然无语。

若是早曝露的话,姬定早就死了。

......

这消息一爆出来之后,所有线索开始汇集。

洛人!

周济!

济周!

周村!

黄纸、牙粉、墨汁。

而在这几年间,除了王殿的奴仆,就没有外人见过世子。

周济一来,世子暴毙。

而且郑公主曾在王殿待了一年,然后就出现小世子。

周济不戴冠冕。

一切的一切都指向周济就是世子。

在舆论发酵几日之后,姬扁突然发布告示,说明这一切。

他表示由于他当年贸然出兵秦国,导致洛邑岌岌可危,是世子的计策帮助洛邑度过难关,但是他害怕有朝一日,诸侯会进入洛邑,于是才决定偷偷将世子送出去,以免周王室绝后,只不过他也没有想到,世子还能够回来。

这......。

孤身一人闯到诸侯国,竟然...竟然还振兴大周。

这真是天不亡我大周啊!

洛人是极为兴奋。

原来不是我们不占领,而是我们的世子回来了。

骄傲!

这真是洛人的骄傲了。

如果世子不收回我们的田地那就更完美了。

当然,各国派来的文士,可不会就此罢休,毕竟打个嘴炮又不累。

他们表示这一切都是周济的阴谋,他假冒世子,而且是周济逼着天子承认他是世子的。

无耻。

虽然孟子他们都相信周济就是世子,但是那些文士一口咬定,这就是阴谋,关键这也确实不太好证明。

不管怎么样,目前控制大权的就是姬定,他可以逼迫天子这么干。

......

世子府。

久违露面的姬定,终于出现在世子府。

同时他也请来满朝文武。

是无人缺席,全都是第一时间赶到,自家老婆生孩子可都没有积极。

因为他们都被骗的太惨了。

尤其是楚人和墨者。

他们需要姬定的一个解释。

当姬定与姬舒身着朝服出现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这对年轻的夫妻。

有人激动,有人愤怒,也有人震惊。

“呵呵!”

这坐下来,见到诸人的神态,姬定呵呵笑了起来。

昭阳冷冷问道:“世子是笑我们太愚昧么,被世子玩弄于股掌之间。”

“我是笑部长过于愚昧,但并非是被我玩弄于股掌之间,而是.....!”

姬定神色一变,神情严肃道:“对于我而言,那楚王乃是叛臣,我都已经饶过他们一命,真不知部长为何愤怒?”

这一句话就将昭阳给怼得墙上去了,涨红着脸,做不得声。

江山是我大周的江山,那块地可是我先祖赐予楚王先祖的,我不杀人,已经是非常仁慈。

姬定又道:“不过这一切并非是我早就谋划好的。”

“是吗?”司马昭鱼淡淡道。

姬定点点头道:“我父王已经发了告示,为何我离开洛邑,相信你们也很清楚,这我就不做解释。”

说到这里,他轻轻吐了口气,道:“在我离开洛邑之后,我很想弄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为什么我大周会沦落到这种地步,那秦君打个喷嚏,洛邑就如同山崩地裂一般。

而在诸侯国中,最接近我大周制度得,就是楚国。由于我当时年纪尚轻。”

子让呵呵道:“现在也是如此。”

如今周济也就二十五岁。

“过奖!”

姬定呵呵一笑,又继续道:“由于我当时年纪尚轻,故此我打算先在卫国获得一些名望和经验,之后我就在卫国帮助卫侯变法,但结果失败了。”

殷顺且立刻道:“卫侯难道不是死于世子之手吗?”

卫侯死后,姬舒接管卫地,这很明显就是你们夫妻的阴谋。

姬定道:“当然不是,卫侯是死于自己对于权力过于贪婪,我给予卫侯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治理国家的良策,殷部长倒是指出我的哪条建议是要害卫侯的?”

殷顺且默不作声。

姬定又道:“是卫侯过于贪婪,他不管国家兴亡,不管对错是非,只顾着平衡朝廷,绁错他们犯下如此多错误,但是卫侯却依然重用他们,何解?就是为了平衡你殷顺且。可见卫是亡于卫侯,而非是亡于我,但我确实也帮助我夫人取代了卫国,但这是坏事吗?郑国的人民可比卫国的人民要幸福得多。”

殷顺且兀自不语。

如果现在说让郑国百姓回到卫国,没有人会答应的。

司马昭鱼郁闷道:“楚国亦是如此,世子的每条建议都是对的,只不过世子也知道楚王是不会听的。”

姬定笑问道:“那能怪我吗?”

“......!”

司马昭鱼无言以对。

这贤臣当得确实无懈可击啊!

姬定道:“正如我之前所言,我之所以要去楚国,是寻找我大周兴衰的秘密,当时并未想到今日,因为这在当时的我看来,也是不可能的。”

孟子、子让他们稍稍点头。

唯独白圭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来。

他不相信。

他一早就在帮助姬定谋划大业。

姬定又继续道:“而在楚国我终于找到原因,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世袭。贵族世袭,杜绝了人民向上的通道,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谁都想当人上人,但是由于世袭制的存在,导致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过上更好的生活。

正如同谁也不无法阻止水下流,这必然是会失败的,各国变法也都有针对这一点,只是不够彻底。

其二,贪婪、自私,楚国的那些贵族,死到临头,仍不愿意给予人民一粒粮食,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们的灭亡是他们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人。

而新会的创立,就是我对大周这两点的总结。看看杜组长,看看鲁部长,他们可都是平民出身,但是他们的才能,却不亚于在坐的大多数人。

如果没有新会,他们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故此我兴建学院,宁可饿着肚子,也要让每个孩子读上书,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出身不能代表一切。”

杜远点点头,彷徨的神情又变得激动和坚定起来。

虽然会长身份有所变化,但他做得事,都是正义的,都是有利于百姓的。

姬定突然叹了口气,道:“但我毕竟是世子,故此当我回到洛邑时,我是第一时写信给父王,将我总结的一切告知父王,希望他重掌王权之后,能够带领我大周走向兴盛。”

孟子问道:“你当时之所以洛邑外逗留数日,就是因为你想让天子重掌王权。”

姬定点点头,道:“可惜我父王不答应,父王认为这江山是我夺回来的,理应继续由我来掌管。最终我未能说服父王,但是我也做不到从父王头上取下冠冕来,再加上我个人非常反对世袭,故此我才决定继续隐瞒身份,颁布九鼎法,限制王权,同时彻底废除世袭制,建立一个法制,且以民为本的国家。”

孟子听罢,不禁神色动容。

伟大!

这身份反而使得姬定所作所为变得更加伟大。

天子本就是属于他的。

他却要限制王权,且杜绝自己的世袭的资格。

真心没得话说。

圣贤也不过如此啊!

白圭道:“虽然臣一直都在为世子效力,如今也知晓世子的真实身份,但是外面仍有不少人质疑世子的身份。”

“这并不重要。”

姬定笑道:“我之所以主动表露身份,就是因为我打算将这大权归还给天子,因为如果我不先公布的话,那许多人都不会愿意的。”

“这怎么......。”

子让第一时间是想反对,但是突然想到,现在归还大权,到时不还得传位于他。

他倒是不反对姬定担任天子。

杜远本也想阻止的,你交权,那我们怎么办,但一看子让不说话,突然也反应过来。

孟子如今也觉得姬定更适合领导大周,但是他也不能反对姬定将大权归还于天子,这太大逆不道了。

他内心又开始纠结。

可见孟子这种人,不能当官,官永远是灰色的,孟子这种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很难接受这片灰色地带。

实在是姬定想建立一个法制国家,故此才安排孟子出任法院院长,在民事诉讼,不要灰色,只要黑白。

殷顺且委婉地说道:“但是这颁布九鼎法,又废除,这会不会影响到大周的威信?”

姬定叹道:“这也是我这几日考虑最多的问题,但是我立九鼎法为得也是天下苍生,如今各诸侯都表示只要还大权于天子,他们将愿意归顺大周,这样的话,那能够减少太多太多杀戮,以及还天下一个太平,这是值得的。”

孟子拱手道:“世子仁义为怀,轲钦佩不已。”

姬定笑道:“先生过奖,我不过是想避免大周再重蹈覆辙,如今的大周兴盛,都是人民赋予的。”

昭阳突然道:“但是那些诸侯不会愿意的。”

姬定道:“这不是他们愿意与否就能够决定的,此乃民心所向,只不过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杀戮,如果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去尝试。当然,我也只是将大权归还给我父王,又不是外人,这也谈不上伟大。”

白圭稍稍点头,心想,这一招还真是高啊!

如今对方是要死姬定假冒世子,如果姬定真的将大权归还天子,那这无疑是最有力证明。

然而,诸侯都已经喊出话来,如果周济愿意将大权还给周天子,他们就愿意回归大周。

那么姬定还了大权,而他们却不归,这舆论肯定会指向他们。

可真是玩火**啊!

......

“夫君可真是说谎不眨眼。”待他们离开走,姬舒抿唇笑道。

姬定一本正经道:“这不叫说谎,这叫谋略,我一直都在思考如果我得身份曝光,我应该如何解释。”

说着,他笑呵呵道:“这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励志的故事。”

关于他身份的问题,有着太多得漏洞,只是大家都不关注周王,故此联想不到,只要注意到这一点,很快就能够查到蛛丝马迹。

别得不说,就查王殿的账目,就能够查出来。

那么多钱都去哪里了。

姬定甚至都有想过,如果时机成熟,他就自报家门,免得被人钻了空子。

而如今他主动曝光自己的身份,是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那他为什么不承认。

......

大梁!

“世...世子...你...你说周济是世子?”

魏惠王都快要将眼珠子给瞪出来了。

下面坐着的惠施、邹忌、大戊午亦是目瞪口呆。

是什么情况?

“胡说八道。”

邹忌激动道:“周济怎么可能是世子?”

那通报的官员回答道:“虽然我们的人一直在反驳,但是根据收集来的线索,周济十有**就是世子,就连白老先生也都承认,其实他一直都在为世子效力。”

惠施皱眉道:“周济,济周,周村,原来是这个意思。”

魏惠王喉咙里面发出一声闷响,喃喃自语道:“难怪那小子第一回见到寡人是毫无惧意,怎可能只是商贾之后,原来他是......!”

“不可能。”

邹忌立刻道:“这绝无可能,周济绝不可能是世子。”

大戊午也反应过来,道:“不错,这绝对是周济胁迫天子所为,世子之前已经暴毙而亡。”

惠施眉头紧锁道:“但如果周济真是世子,那他就有可能将大权归还天子。”

此话一出,殿内是一片寂静。

......

咸阳!

“你说甚么?”

张仪揪着门客首布的衣襟,“周济是大周世子?”

首布点点头。

张仪道:“这绝无可能,周济怎么可能是世子?”

首布道:“主公,这...这应该不会有假,因为根据洛邑传来的消息,周王也承认,当初正是世子出策,送九鼎给我国,才成功阻止我军进入洛邑。

还有...还有洛邑来得那些商人,全都...都是周济的人,包括当初献策给主公,利用盐利挑拨楚王与周济关系,也是周济故意安排的,如今那些人早已经逃之夭夭。”

“啊...噗...!”

张仪突然喷出一口血来。

“主公!”

首布赶紧上前搀扶张仪。

张仪一手推开他,一手捂住胸口,“原来...原来我才是最大的帮凶,啊---!”

这成王败寇,他输给姬定,也是能够接受的,可如今他突然知道原来他一直都在被姬定玩弄,这你叫他如何接受啊!

......

而那边姬定先是将他的解释公布于众。

他表示新会制度就是对于周王衰落的一个总结,在这份告示中,他表示要以民为本,要给予人民上升通道,要发展工技学,如此国家才能够蒸蒸日上。

这么一说,这百姓当然是更加支持姬定。

当然,姬定还制造舆论,他在外面历尽千辛万苦,好几次就差点死在刺客之手。

很快就将整个事件塑造成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同时他也郑重发出告示,表示这当务之急,是要还天下人一个太平盛世,他不想再添杀戮,他愿意付出的一切代价,故此他决定辞去大周宰相一职,将权力归还天子。

也希望各诸侯国能够信守承诺,回归大周。

为了天下人。

一般来说,杜远、昭阳他们肯定不会答应姬定交出权力的。

我们是跟你打天下的,如今好不容易建立起优势来,你却将权力让给别人。

但这个人人偏偏就是姬定的父亲。

而姬扁就这一个独生子。

这权力迟早还是要传给姬定的。

大家心里也明白,姬定只不过是转到幕后出谋划策。

那就无所谓。

但是光姬定一个人退,也是不行的。

如果要交权,这财政和军政是一定要交出来的。

整个班子,除教育部子让和工部鲁伯友不退,其余都跟着退。

留着他们两个人,是怕一些墨者误会。

姬扁就任命白圭为宰相,白圭一直都是他的人。

这合情合理。

但是接下来的任命就有趣了。

姬扁任命惠施为财政部部长,任命赵雍为兵部部长,任命邹忌为吏部部长,任命大戊午为刑部部长,任命司马错为宣传小组组长。

来来来!

都来!

你们不是很叫嚣吗?

都让你们来当部长了,这交权肯定是真的吧。

这一下天下人的目光,都看着魏国、齐国、赵国、秦国。

能不能为了天下人,回归大周。

各国当然是死鸭子嘴硬,表示这都是姬定的阴谋,我们绝不会上当。

可天下人又不是傻子。

你们就是不讲信用。

而姬定则是回归世子身份,住进世子府,帮着父王管理家里的生意,可真是悠闲自得。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他接管作坊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工匠弄个雕版玩玩,闲着也是闲着。

“世子可不愧是当世第一聪明人,竟然想到这个办法,小人真是...真是...!”

坤才说着说着,眼中又饱含热泪,哽咽难语。

一旁的法克没好气道:“坤大管家,世子可不喜欢这么浮夸的阿谀奉承。”

坤才怒瞪法克,道:“你算什么东西,我才是世子府的大管家,当初可也是我命你去保护世子的。”

法克道:“这些年是我陪着世子出生入死。”

坤才原地一蹦,道:“怎么,你莫不是想当世子府的大管家?”

法克哼道:“谁抢你的大管家,我乃世子府首席门客。”

“你配吗?”

“谁配?”

......

姬定回归世子,他身边的女人没有闹起来,倒是法克与坤才天天争风吃醋,闹得是鸡犬不宁。

姬定对此也很无奈,一翻白眼,冲着姬舒和小莺使了个眼色,三人赶紧入得那作坊大门。

只见里面一些老工匠正在雕刻木字、铜字和雕版,也有不少工匠在印刷。

如今纸张和墨汁都已经非常成熟,就差这雕版和活字。

这对于姬定而言,真不是什么难事。

一个套版很快就出来了。

姬舒随手拿起一张来,念道:“大周民刊。”

姬定笑道:“夫人以为如何?”

“夫君这印刷术可真是太神奇了。”姬舒摇头惊叹,待其看完内容之后,又好奇道:“夫君对于魏王的家底,为何如此清楚?”

姬定笑道:“当然编的。”

姬舒道:“你如今虽然只是世子,但也不能信口胡说,这会有损你的威信。”

姬定笑问道:“不知夫人以为,这天底下谁最清楚那魏王到底有多少家底?”

姬舒道:“自然是魏王最清楚。”

姬定道:“有本事他魏王就证明我在胡说八道。”

姬舒稍一沉吟,旋即反应过来,这可不能证明,不然的话,是越抹越黑,稍稍白了姬定一眼,旋即感叹道:“此术真是胜过千军万马。”

姬定哈哈一笑,道:“也不一定,说不定那些诸侯能够及时醒悟过来,做到以民为本,如我一般,将家中粮食尽数救济那些穷困平民。”

姬舒摇头道:“这不可能,否则的话,他们又何必许与大周对抗。”

姬定呵呵直笑。

......

《大周民刊》闪亮登场。

文人们是欣喜若狂。

今后自己写得任何文章,都能够遍布全国。

当然,第一篇内容,自然还是想大众阐述整件事情的过程。

各国派来的文士顿时叫苦不迭。

我们的嘴炮再厉害,也敌不过这报刊啊!

这怎么玩。

你姬定又作弊。

这舆论顿时就被姬定牢牢控制在手里。

主导洛邑的舆论,自然不是姬定的目的,洛邑本就是支持他的,视为他为洛邑的骄傲,他这是先给魏国来一波宣传攻势。

跟我玩舆论战。

你们真是自寻死路。

......

大梁!

“胡说八道,胡说八道!”

魏惠王抖着报刊,神情激动道:“寡人哪有这么多粮食,还什么寡人的马吃的比平民都要好,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说着,他又冲着惠施道:“这是从哪来的?”

惠施道:“是臣去酒舍时,瞧见的。”

“酒...酒舍?”

魏惠王眨了眨眼道。

竟然有人敢在酒舍写这种爆料,是活腻了么,还是当寡人脾气好。

惠施道:“如今大梁随处可见这大周民刊。”

“随处可见?”

魏惠王当即呆若木鸡,过得半响,他问道:“这是谁写得?”

惠施道:“看上去不像似写得,更像似印章印出来的。”

“印?”

......

“不能再等下去,我们必须马上出兵,否则的话,无异于坐以待毙啊!”

大戊午是焦虑地向邹忌说道,拿着报刊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这种文章,这种数量,这种传播速度,实在是太可怕了。

这文中清楚阐述,姬定小半生的传奇故事,同时还写明他对于大周兴衰的总结,就是要以民为本,还顺带讽刺魏惠王养得马吃得都比平民要好。

这一点孟子可以作证。

关键里面还阐述要给予平民上升空间。

这个就很致命。

这不但能够赢得野人的支持,还能够赢得国人的支持,毕竟各国高处也就那么几个大家族,对于寒门,对于中低层,他们也有上升的诉求。

关键如今的手段,是挡不住这报纸入侵。

邹忌十分沮丧地说道:“如果此时我们出兵的话,可能会失尽民心的呀!”

姬定让权,让大周占据制高点,还天下人一个天平盛世。

这确确实实是天下百姓渴望。

不掺一点水分。

人家大周刚刚赐封你们,等于是无条件满足你们的要求,你们这边就马上出兵,真是毫无信义可以言,试问谁又会支持他们。

邹忌是悔不当初,当时真不应该打这舆论战,直接不承认就行了,他哪里想得到周济就是世子。

这下真是玩火**。

这打也是死。

不打也是死。

怎么办?

其实他们已经错过最佳时机。

如果去年他们就不顾后果,举国之力,来进攻大周,兴许就还有机会。

但如今的话,整个楚地、蜀地,都已经从动荡中恢复过来。

而全新的生产制度和最先进工具,也使得大周与各国的实力是越拉越远。

.......

徐州。

“将军,这是最后一批军备。”

刚刚抵达徐州的鲁伯友指着那满载的货船向景翠说道。

景翠很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道:“够了!够了!这...这恐怕都多了。”

鲁伯友笑道:“徐州可是战略要地,多备一些不会错的。”

景翠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但是这会不会太奢侈了,如今这士兵的配备的,比我之前都要好。”

鲁伯友道:“其实也不算多,只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养太多军队,故而才显得多。”

景翠点点头道:“那倒也是。”

其实楚地本土并没有多少军人,之前是十万左右,如今也只是扩招到十二万万,而且其中有七万是在洛邑前线。

整个东线就只有五万精锐,当然,还有宋国这个盟友。

但由于没有王,没有贵族,官府开销也非常少,鲁伯友毕竟都是墨者出身,非常提倡节俭,以前奢侈的那一套全部给废除,就祭祀都是用最节省的方式,这方面省下来的钱就足够养这支军队。

再加上去年开荒出大量的耕地。

粮草也不缺。

只不过都在百姓手中。

姬定就拿着盐、工具、货币,去交换百姓手中的粮草,以此来供应军队。

百姓也乐意啊!

因为生产力的进步,使得他们都有富余。

当然,这也离不开墨家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如今在蜀地和楚地传播开来。

如今徐州军真的是武装到牙齿,这普通的士兵都能揣着一把匕首。

大型的投石机,战车的克星床子弩,都是一排一排的。

水军就不用多说,稍微谦虚一点的说,打水战你们随时可以一块上。

景翠都觉得自己是在杀鸡用牛刀。

对面的齐军许多士兵都还是布衣,要真打起来,拿棍子的都有。

冲上去都会将他们给吓死。

都为齐军感到发愁。

只不过姬定一直都不下命令,大周士兵也都很愁。

给了这么好的装备,不打仗,那么多浪费啊!

而当今的舆论,是谁先出兵,谁不占理。

大周也是打着和平的口号,不是说要消灭诸侯国。

四王之前为了挑拨离间,也都承认天子。

若是出兵的话,岂不是造反,你能够造反,下面的人也能够造反。

可不打的话,姬定就更占优势。

因为他得民心啊!

他将土地都发给百姓,反正也不是他的。

而之前魏国与新会联手时,曾占领楚国北部好几座城池。

当时魏国还沾沾自喜,殊不知,这就是姬定给魏国埋下的地雷。

这些城池突然发生动乱。

他们表示要加入大周。

因为这些城池的百姓,本就是楚人,被魏国统治也就罢了,关键隔壁的楚人过得比他们好得多。

他们心里都在想,这不公平呀,我们也是楚人,我本应该跟他们一样,凭什么我们要被魏人统治。

再加上新会从中怂恿。

这些城池立刻就乱了起来。

平时也就无所谓,以前占领他国城池,也经常发生一些动乱,但在这个要命时刻,那真是不得了。

那边洛邑天天往魏国发报纸,不但对魏惠王家底胡编乱造,还将魏惠王过往的“英明”决策,重新又再来一遍,唤起魏人痛苦的记忆。

关键还是魏惠王的家底,这令大家非常愤怒。

你仓库里面存着那么多粮食,养那么多牛羊,为什么不拿出来救济百姓。

还不是野人先不爽的,是大梁的国人先对魏惠王表示不满,毕竟野人看不懂报刊,他们只能听别人说,接受讯息没有那么快,但许多国人看得懂。

那些心怀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看得懂。

国人就相当于这年代的中产阶级,其实他们才是最渴望上升通道,野人毕竟还未开智,需要人给他们灌输。

就连惠施都备受指责。

然而,这南边的动乱,对大梁更是火上浇油。

不少国人都以此为由,要求魏惠王履行承诺,归于大周。

魏惠王在意志方面,远不如齐威王、赵肃侯、秦惠王,这老头虽然有诸多缺点,但有一点不错,就是能够接受批评,哪怕他不听,也不会说不准你批评,心胸还是有那么一点的。

天天被骂,魏惠王心里也不好受,整个人都颓了,就将惠施找来,可怜兮兮地向惠施问道:“相邦,如今魏人还将寡人视作他们的大王吗?”

惠施瞅着颓废的老头,心里很是同情,反问道:“大王会责备那义渠王吗?”

魏惠王愣了愣,道:“寡人与义渠来往甚少,为何要责备他?”

惠施又问道:“大王会责备自己身边的亲人吗?”

魏惠王回答道:“他们若做错事,寡人自会责备。”

惠施道:“道理就是如此,如果魏人不将大王视作大王,也就不会责备大王,他们之所以责备大王,就是因为他们还将大王视作自己的大王。”

魏惠王听完之后,心里好受多了,问道:“相邦可有策略,应对当下困局?”

惠施道:“如果现在能够进行改革,如大周一样,将土地都给予平民,建办教育,兴许还能够扭转局势。但是,只怕不是那么容易啊!”

魏惠王听罢,很是委屈道:“是呀!大周民刊天天骂寡人,纵使寡人愿意将土地发给平民,那些贵族也不会愿意,这土地又不全是寡人的,那大周民刊为何不骂那些贵族,可真是岂有此理。”

惠施沉默不语。

你是大王,上行下效,不骂你骂谁。

魏惠王瞅着惠施,问道:“相邦也认为寡人应该归顺大周?”

惠施沉默半响,才道:“臣与犀首谈过,纵使军心未乱,我军实力也远不如大周。”

言下之意,就是正常打也打不过,更何况如今民心都乱了,就更没法打了。

没有办法,因为魏国整个南部都被大周给包围着,又不想秦国一样,有关口挡着。

根本挡不住姬定的宣传攻势。

魏惠王道:“相邦去跟大周谈谈,如果寡人愿意归顺,他们又会如何处置寡人?”

惠施道:“估计会跟对待楚王一样。”

魏惠王立刻道:“连一个侯爵都不给寡人吗?”

惠施就道:“如今大周上下可是连一个侯爵都没有啊。”

魏惠王又变得犹豫起来,但是他也清楚目前的局势,好像也没有比归顺更好的选择,道:“相邦你先去跟大周谈谈,看看他们怎么说。”

惠施拱手一礼道:“臣遵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