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1050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050章 近水楼台先得月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第287章近水楼台先得月一道长城,将盐州分为南北两部,长城内外各有一县。春雨绵绵。镇边堡南八十里,武怀玉带着一营盐州镇兵来此驻扎屯田,在向导带领下来到灵应山。“来了这边,这是必来的。”豆卢怀让也不知道从哪个向导那听说,这灵应山有石窟,不仅依山而凿十三孔石窟,且窟内塑像造型逼真,壁画图案大方,绘制精美。而且这还是佛道合一的寺庙。“听说这寺非常灵验,所以叫灵应山寺,以前本来叫青山的,可后来凿了这洞窟,供了那些神佛塑像后,非常灵验。求医者病则痊愈,求儿者门生贵子,求财者财发万贯,求寿者享年九旬,求婚者鸳鸯配双。据说每年三月三,周围数百里的百姓都来这里烧香拜佛,不论汉蕃都来,香火旺盛。”武怀玉自己那是终南隐仙弟子,甚至还是如今龙门派掌门,路过寺观,肯定也得拜拜山门。来到这里发现,这灵应寺傍依山势,居高临下,寺前深沟狭长,长年流水潺潺,寺院座西面东,南北长约四五十米,东西宽约二三十米,铲削平整,庭院无量大殿内,塑玄武大帝像,左龟右蛇二神侍立两侧。寺内石窟十三孔,各有庙号,一窟龙王庙,二窟娘娘庙,三窟药王庙,四窟地藏王庙,五窟百子观音庙,还有财神等庙。神佛塑像都很逼真,洞窟内还有彩色壁画,也很精美。看那塑像壁画好像时间并不久远。可这样香火旺盛的寺庙,居然也被梁师都把人给带走了,留下空荡荡的山寺。向导告诉怀玉,这石窟传说是在北魏时开挖的,不过曾毁于战火,还曾被马贼占据为寨,后来隋朝修长城时,有出家人向盐商们筹钱,然后重修了此寺,塑像、壁画也是那时弄的。怀玉好奇的是像这里比较缺水干旱的地方,居然还有龙王庙,你说修有盐神、财神、药王、送子观音等,都还好理解。“正因缺水干旱,所以才要修龙王庙,好祈雨降甘霖啊。”豆卢怀让的话倒是让怀玉点头,确实,缺啥才供啥嘛。四面青山环绕,依山凿窟,可惜现在断了香火。怀玉安排一队士兵暂时驻扎于此,既为保护此地,也有意在此旁边建立一个驿站兼充烽堡作用,以后这里恢复,肯定会仍然香火旺盛,人气很足,甚至会形成庙会、集市,现在提前安排点人在这里。给各路神佛们上了柱香,怀玉便又回了北面的营地。在其西北,原有一个堡寨,如今也没了人,但那里有不少田地。其实盐州长城以内,还是以农耕为主的,这里耕地也并不少。“盐州总共有五万多顷地,还有几万顷的草场,七成的耕地是在长城内,三成在长城外。”“有这么多地?”张承德说他是查阅了灵、盐两地以往的档案,这个数字是不会错的。“可惜地虽不少,但干旱缺少,水浇地极少,八成的地都是靠天吃饭,全靠降雨,没有水渠可引水灌溉,以往这里种的也是谷子、糜子、荞麦为主,几乎不种麦子,”张承德指着他们面前的这片地方,“这里前朝时叫青山乡,官府记载有耕地十万亩,有地面沟泉二十一处,但水浇地只有不到两万亩。草场倒是有五万多顷,林地也有三万多顷。”干旱少雨,沙大风多,冬长夏短,春迟秋早。大部份的地,亩产只有几十斤。军营选的这处地方,叫月泉,因有一汪如新月般的泉水湖,周边还有两万来亩地,其中有几千亩沿沟泉的地可引水灌溉。以往这里还是比较兴盛的,可也在战争中残破,剩下的人还被梁师都给强制迁走了,留下了那些地。甚至有的地里还已经翻耕过了,有的还已经播下了种子。只是堡寨被放火烧了。怀玉将一个团驻扎于此。二百人,两万亩地,甚至还有几千亩水浇地,地多的他们都屯垦不过来。豆卢怀让建议是将一万亩地划给盐州镇边军青山团,相当于按每兵五十亩屯田。剩下一万多亩,镇兵也屯种不过来,便收为官田,部份做公廨田、职田、学田等,其余的则拿出招租商屯,或是直接出售。虽说这些地本来是有主的,但许多原主在战争里家破人亡了,其余的则被梁师都迁走了,所以理论上这些地现在是无主之地。做为长城内的地,还是有些价值的。豆卢怀让对这些地可是很不客气的,整个盐州有五万多顷地,哪怕多数是产量很低的旱地,但毕竟是能出粮食的。盐州有盐,以后还要驻军,对粮食需要是很大的,这里产出的粮食可以直接卖给盐池,搞商屯很有前景。这家伙打算把一大批地拿出来发卖,其实就是变相的趁机占地。他们完全可以把其中的好地、水浇地拿出‘卖’,眼下这里地多人少,所以可以较低价格买下。买下来后,搞商屯,雇人来种,或是蓄奴来种,产出就近给盐池,然后换盐换马贩卖,绝对利润不小。一团镇兵,屯田一万亩,看似很多。不过这里的地干旱少雨,亩产也只有半石左右,还得是没灾的时候,五十亩其实也就二十五石收成,还没除去种子。一个边军一年口粮十二石,春冬衣七匹。这个口粮其实是有点饷钱养家的意思,军营里一般是日给粮二升,一年也就七石二,边军戍值是比较辛苦的,所以本来没粮饷的府兵,一年也会有十二石口粮。一人五十亩,倒不用担心种不过来,毕竟不是江南的精耕细作,这里的条件也精耕细作不了,就是广种薄放,很粗放式的耕种,甚至可能还要轮耕间作。二百人一团的边军,划拨一万亩田军屯,那么完全可以自给,甚至留有储备,甚至军官们的职田、团里的公使钱也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