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1145章 灭国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145章 灭国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高昌城北,

有一座红色的山矗立在高昌盆地绿洲中部,东西连绵二百多里,

任谁初见此山,都得为之震撼惊叹,特别是在夏季,裸露的表层在太阳烧烤下温度能达七八十度,热浪翻滚,成为一座火焰山。

“此山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炎火之山?”

“嗯,正是此山,当地人也称为赤石山,火焰山。”

由于雨水冲涮、风化等原因,火焰山还成为一座大型单面山,北侧平缓,南部陡峭,就好似突然有一座巨大的城墙矗立在高昌城北部。

而山体坡面上的千沟万壑,更是状若道道熊熊燃烧的火焰。

“这是西域最热的地方,几乎终年无雨,夏天沙窝里可以直接烤熟鸡蛋。”

高昌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这里甚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地方,也是夏季最热的地方,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怎么也无法跟天山北的伊丽、碎叶河谷相比的地方,却是天山东部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这不仅仅利益于丝绸之路的带动,也还因为这里虽热虽旱,可却也有肥沃的绿洲,盆地边缘群山环抱,山顶终年积雪,这些冰雪融水养育了肥沃的绿洲。

而早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就利用坎儿井引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因此高昌有很发达的农牧业。

“其实高昌百姓这些年也挺辛苦的,”曲雍陪着武怀玉再回高昌,说了些实话,

高昌国小民寡,虽有丰富地下水和坎儿井引水渠,但毕竟绿洲有限,土地其实大多在那些贵族豪强手中,百姓田地很少,大多只能是佃种别人的田地。

而这些年西域动荡,战争频繁,

高昌也不得不维持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甚至还得雇佣突厥、粟特等胡兵,养兵既很费钱粮,也还需要大量的战马、挽马等,

高昌国因此要求高昌百姓,每户都要为国家养一匹马,养马的负担其实不小,加上越来越高的税赋和加派,以及贵族豪强与寺院的田地兼并等,都让高昌百姓负担很重,

高昌的田地价格并不算高,一般每亩也就五六文银钱,折大唐开元通宝也就一百五六十文一亩。

高昌的税赋,和以前中原差不多,最大头是人头税,也就是丁税,丁税有丁输、丁束、丁木薪等,不仅要按人丁征收粮食,还要征收薪炭,以及丝布等。

除了税,还有役,役有道役和俗役,道役是给寺庙做役,俗役自然是给官府做役,高昌国是丝路必经之地,故而还有羇人伇、商人役等,

此外,高昌也还计田输银钱,根据土地不同等级,征收不同的银钱,这土地税也不轻,且近些年一直在加,这也导致了田地兼并的加剧,以及大量百姓逃户脱籍,托庇于豪强。

各种名目征收,什么上敛之麦,什么杂调附加,又有租酒等。

各种税赋越收越多,还有各种劳役兵役,还得为朝廷养马,普通高昌百姓苦不堪言,要不是地处丝路节点上,大家还能做工赚钱,哪里能撑的住。

高昌有棉花种植和纺织棉布产业,也有葡萄和酿酒产业,以及铁矿和冶炼产业,加上他们的农业、畜牧业,高昌也是出名马的,

再加上贸易等,

表面上维持了高昌的兴盛,但中下层的百姓却过的很苦,都被掏空了。

高昌国是以汉人为主的西域绿洲城邦国家,以往中原每次内乱时,西北都会有很多百姓来高昌这个汉人政权避乱,河西、陇右甚至是朔方、关中都有人来。

来的都是想求一份安稳,

可高昌却带着他们越过越累。

许多人都慢慢的沦为了无产者,成为了部曲、佃户,甚至是奴婢。

“高昌百姓这些年过的难,其实跟中原有很大关系,”曲雍实话实说,

“哦,说来听听。”

曲雍便举例,比如说高昌以前种白叠花,纺织白叠布,这个产业在高昌以前很红火,他们生产的白叠布通过丝路流通,远销波斯、拂林以及中原内地,卖的还很好,其细白叠布比丝绸都卖的贵。

就这個产业,养活了多少高昌人,甚至让多少高昌人收入丰厚。

可后来中原也种植白叠花了,也纺棉布。

“你们叫棉花,纺的布叫棉布,”曲雍感叹,以前高昌的棉花种植纺织产业,始终是定位于高端奢侈产业,精品小众,因此产能也是有限的。

但中原搞棉花种植,在武怀玉的带领下,一年种的比一年多,很快其种植面积就远超高昌,甚至不知道甩开高昌多少倍,

而武家带头的棉纺技术,更是超了高昌无数倍,产能、效率都远超高昌。

于是乎,大唐的棉纺产业物美价廉,迅速的冲击着高昌落后的传统棉纺业,就跟当初武家改进了白糖工艺后,把以前天竺商人垄断的高端白糖市场冲翻一样,

高昌的这个棉坊产业一下子就崩了。

他们的白叠布卖不出去了,中原内地的棉布反而沿着丝路卖到高昌来,更好更便宜,而且货也充足,要多少有多少,各种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多少白叠布纺织作坊倒闭,多少相关产业的高昌百姓失业,高昌人损失了多少钱。

“后来焉耆要开楼兰古道,也对高昌影响巨大,丝路新开一条路,路程更近,一下子就分流了许多商货,严重影响了高昌的贸易和税收,”

高昌跟大唐翻脸,这也是很大原因。

高昌各个方面都受到很大冲击,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而高昌王又错误的选择了对抗大唐,于是既要对突厥进贡,还要自己招兵买马,当然会把负担转嫁给百姓。

武怀玉听了只是呵呵一笑,

这固然部分属实,

但又如何。

“如今高昌国归附大唐,高昌的汉家儿女以及高昌的胡儿,也都回归中华,以后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