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290章 塞上地主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290章 塞上地主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盐州,五原县郊,武怀玉正在组织自家的庄丁赶种,在三月中旬的立夏之时,樊五娘樊楚英,带着姐妹十一娘樊尼子和高胭脂,奉当家娘子樊玄符的命令,也来到了塞外盐州。她们还带了不少管事、奴仆来,甚至雇佣了一些关中的贫民前来屯田种地。千亩的田地,建成一个庄子,如今正好种上她们带来的玉米、土豆、红薯等。“这片地都是咱家的吗,好大啊。”“这只是新置的一个庄子,是圣人赏赐的那十顷地,我按玄符的来信,另外认购了一百顷,咱家在盐州现在有十一个庄子,另外还有十块牧场。”“都种上玉米这些祥瑞吗?”僧婢樊五娘问。“今年可没这么多种子,先种一部份。”盐州这边的地缺水干旱,产量是较低的,现在种子少,所以不多的种子还是主要在关中那边的良田种,尤其是三原的水浇良田,这边仅也只是试种小部份。樊家姐妹带来的人里,也有先前在长安跟着种玉米的家丁把式,现在则被怀玉委为这个庄的庄头。“刚好下过雨,这是天公作美,刚好抢播,种稀一些,这里地旱少雨,种密了也没用,要薄种。”正常要是有水有肥,玉米一亩地起码要四五斤种子,一般是每亩要种到四千株,行距一米,窝距三十几公分。不过就算是三原白渠边的水浇地都不敢这样种,因为缺少足够的肥料。另外现代一亩六百多平,唐代一亩只有五百多,也相差不小。把头告诉怀玉,选过的玉米种,千粒大约是十两重。“一亩种个千株便好,种多了也没用,到时每棵玉米就留一个棒。”对于种玉米,怀玉虽不是专家,但也毕竟很熟了,上终南山前在家里帮忙种过,上山后更是种了五年,来大唐,也种出了两茬了。这种大田,还是旱地种,特别是这里属于半干旱区了,不能想着多收,能有收就不错。一亩种千株,十两的种子。要是能够收获千个棒子,一个棒子脱得干粒约五两,那就得有三百多斤,这产量太高了,要知道曹雪芹的亲戚苏州织造李煦在苏州试种,以江南良田,还是试验田,也不过是亩产四百来斤。而民国时山东孔府家的玉米亩产,仅有一百三十多斤。怀玉估计这里的条件,种一千株,估计到时能剩下一半多就不错了,可能结的棒子也会小的多,但只要产量能达到个七八十斤,就很不错了,要是有百斤,那更是意外之喜。毕竟这里没灌溉,以往种荞麦也才七八十斤一亩。那种能引水灌溉的才能达到一石左右。怀玉让尽量种稀一点。“想办法多弄点粪肥、草木灰等增加点地力,”至于水,那就真只能看天赏饭吃了,真要遇到天时不好,旱死了也没办法,但正常情况下,只种一季,除非特别倒霉,一般还是能有收成的,就看雨水好不好,不好的话收成不高。武家在长安先前种的玉米,就产量挺不错,能达到亩产四石水平,但也都是水肥管够,还精心伺弄的情况下才有的小田产量。一个棒子能脱五两,两个棒子作种,在这里可以稀种一亩了。五娘她们拉来了千多个棒子,可以种上五六百亩。怀玉打算十一个庄子,每个庄子种上五十亩的玉米,再给豆卢怀让、韦思仁、李德奖他们送个二三十个,让他们也种个十亩八亩的。相比下怀玉倒更看好在这里种土豆,毕竟据说后世中国土豆最好的生长环境在张家口和大凉山,那两个地方成中国土豆品种的繁育基地,土豆好像在寒凉气候下更好长。老家在山南安州的樊家姐妹,来了塞外觉得哪都新鲜,毕竟安陆那也算是水乡了,甚至经常还能遇上长江汉江发大洪水。哪里想到过,这还会有这么缺水这么土的地方。江汉平原的水田,跟这塞北的旱地,差别太大了。江汉用老黄牛甚至水牛耕地,而在这里,居然还用马和骡子耕地。几个女人也要跟着来地里,还换上了自以为觉得简朴的衣裙,花布包了头,提个篓子,也要来播种玉米。怀玉倒也不反对。这年头,连天子都每年春,要带百官搞个躬耕仪式,让宰相牵马皇帝扶犁,亲自犁上一垄地,然后侍卫们帮着播下种子,搞块皇帝的自留田。皇后也会跟着参与仪式,甚至每年皇后还要搞个亲蚕仪式,亲自在宫里带着嫔妃们养蚕织布。民间的贵族地主们,当然也会在春耕秋收的时候,也会下地做个样子,以示重视。樊玄符胃口太大,觉得这边地便宜,怀玉又是刺史,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挑好地良田,所以来信,可劲的要多买。好像百钱一亩的地,是白捡一样,生怕错过机会。一边来信,一边还派人把钱用马车装来,还把程咬金送到长安的第一批獠蛮奴也让家丁押了过来。要建一个田庄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好在这地不是荒地,那都本来也是熟地,就是缺水布局,另外地边本也有村庄房屋,虽说被梁师都的兵毁了,但修一修也能勉强住着。甚至水井等也是现成的,清洗一下就能用。他需要的就是人。还有农具、耕牛和种子。现在白城边市上卖的最火爆的商品,就是农具、耕牛和种子,各种犁耙锄铲筐等屯田种地所需的农具,都异常火爆,商队日夜不停的从关内各地贩来,一到货就抢空了。耕牛也火,牛不够那就买马和骡。这里虽不缺牛马,但耕牛需要教犁,不是草原上的牛拉来就能犁地的,没有个十天半月的教导,能上用场。庄子虽在长城内,可风依然很大,夹着沙子打的脸生疼,弄的人灰头土脸。“大家加把劲啊,家里宰了羊,收工了喝羊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