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359章 开宗立派振龙门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59章 开宗立派振龙门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第359章开宗立派振龙门宣阳坊。马周和武玉娥一起过来看怀玉的豪宅,两人之前也对坊内的这座宅子早有耳闻,知其奢华,但也只是远观没进来过。一路观看,都惊叹不已,这园子太大了。“王君廓奸诈小人反复无常,落的这么个下场也是咎于自取。”马周看着府中许多逾越违制之处,忍不住道。相比起怀玉如今的平上青云,马周倒是暂时进入平稳期,他现在仍是门下省的正五品给事中,官阶不高但职权确实很重,主要负责审议封驳,而且他很得皇帝赏识,经常随侍御前,参谋顾问,虽说没有参预朝政之衔,但也一样参预军机大事。武怀玉让赵信安排人把府中逾越违制的地方全拆掉,包括他王家的家庙等。王君廓这个人怎么说呢,武怀玉是有几分佩服他的,草根无赖出身,做人很没底线,但就是这种无赖劲,让他在隋末时,一个小小的草莽班子,却能纵横太行左右,在一众势力中崛起。他身后可没有门阀士族的支持啊。王君廓有几分刘邦的感觉,手底下当初也确实聚起了一帮能打的兄弟,不过王君廓成也是没底线,败也是没底线,乱世的时候他这种性格让他能够崛起,可当天下一统,王君廓行事还是这么没底线,那就是取祸之道。这家伙当初坑亲家李瑗时有多卑鄙,现在李世民弄他就有多狠。其实面对王君廓这种无底线的人,哪个上位者能够容忍呢,都怕被反噬。仟仟尛哾“这宅子太大了,我想把一半分出来,请旨立个道观。”怀玉的话让大姐有些意外,二百多亩的宅院,占地坊中四分之一,确实大。但修的这么好,虽说还没修完,可到嘴的肉哪有再吐出去的,况且她也听说怀玉实际只留了王君廓财产的三之一。武怀玉的理由是觉得他最近封赏有些高有些快,诛罗艺灭梁师都杀王君廓,虽然一个个都极有名头,但毕竟有点捡人头嫌疑,他能得这么厚赏,主要还是他得皇帝赏识。再则根基不深,现在李世民虽也还用武德老臣,甚至用山东旧士族,关陇旧门阀等,但他也很喜欢用新人,不仅当年秦王府元从,甚至还喜欢提拔更多新人。多方势力一起用,明显能起到更均衡的作用,而且没根基的新人,更能效忠天子。武怀玉这样的人,其实统称为近臣,历朝历代都很多,就跟皇帝喜欢用太监是一个道理,亲信之人,可信。他们没太深根基,权力都来自于皇帝,所以会无条件的支持皇帝。不像那些世家门阀,达到一定实力,他们就可以骑墙观望,甚至把家族放在国家之上。武怀玉现在极得皇帝赏识,但封赏过快也带来一些坏处,就是盯着他的人太多,许多人羡慕妒忌恨。当初马周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从布衣平步青去,一路升到了门下要职给事中,甚至赐紫,出入皇帝卧室,参与廷议。马周没少被人攻击,好在现在安稳下来,也体现出了足够的能力,那些攻击的声音也渐渐少了。武怀玉现在是红的发紫。实封六百户的翼国公,资历上却比其它实封功臣们差很多,既不是太原起义的元谋功臣,也没参与过大唐开国统一诸战,甚至没有参与到当今天子最重要的玄武门宫变。一个武德九年玄武门喋血后才下山入仕的还俗道士,甚至是以三原县捉钱令史这种流外小吏出身的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也没什么过硬家世,现在却成了实封六百户翼国公。大唐开国以来,异姓王、宗室王,然后各种公侯伯子男封了许多,但实封功臣就封过四十九个,加上李渊朝给过真封后来或战死病死或获罪被杀的那些,也都总共才几十个。武德朝那么多人拜过宰相,可最后也仅裴寂萧瑀封德彝宇文士及四人得了真封,其它像杨恭仁陈叔达窦威窦抗裴矩等,虽封国公,也仅虚封而已。朝中还有许多国公,都也仅是虚封,比如说谭国公丘和,功绩也很高的,仍仅是虚封。国公以下的郡公县公县侯这些虚封更是无数。虽说像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直接晋封国公,侯君集也是由子爵封国公,但他毕竟欠缺了玄武门这样的功绩。这让他现在朝中显得很特别,也很让人妒忌。宣阳坊做为城东王公最多的里坊之一,这里居住的王公贵族里,现在当属李渊老丈人窦毅家地位较尊贵,虽说窦毅早不在了,但窦毅是被追赠为杞王的,他的堂弟窦威、侄子窦抗,也都在武德朝拜过宰相。不过现在窦家袭爵的是窦毅的曾孙,爵位已经降为神武郡公。但他家除了长房这个神武郡公,还有巨鹿郡公等好多个公侯子男爵位,加上窦抗窦威窦轨等窦氏诸房还有好几个国公,窦家依然还是大唐第一外戚家族。坊内窦家也只占地八分之一,怀玉不好占地四分之一,他想拿出一半来,建龙门观,发扬一下老道的传承。之前楼观道的住持岐晖已经去终南山望仙台拜祭过,因为地震崩塌,太乙峰也变了,下面还出现一个湖,找不到老道埋骨之地,岐晖在峰下湖边修了个龙门观,安排了些楼观弟子在那修行。做为楼观道龙门派的传人,武怀玉现在被楼观称为龙门派第二代掌门,他修个道观,到时再刊印老道的炁体源流等,也算发扬光大。长安许多佛寺道观,都是长安皇家或贵族们捐建的,长安城大小寺观一百多家,几乎每坊都有一两家,大多是这么来的。只有如大兴善寺玄都观青龙寺等少数,是当年营建大兴城时,便规划修建的,不少是从旧长安城迁移而来。这种以自家宅子或别院,捐建寺观的行为,在长安很流行。当然,一般也只有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