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427章 金榜题名争捉婿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27章 金榜题名争捉婿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第427章金榜题名争捉婿

2023-07-01作者:木子蓝色

第427章金榜题名争捉婿

旬休日,偷得浮生半日闲。

最近太忙,想好好在家休息一下,结果学生们又来拜见。

今日放榜。

有武怀玉弟子之名的几个学生里,参加了今年科考的也就李义府和上官仪,虽然该投的行卷也投过了,该打的招呼也打了,而且武怀玉也很相信他们的才华,

但两人明显还是很紧张。

这是他们第一次科举,人生第一次总是不免紧张,尤其是对才十五岁的李义府来说。

“都放轻松,我已经派人去尚书省,唱名放榜就会回来禀报的。”

大唐的科举一年一次,今年仍是开六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秀才科考试最难,尤其是若考生成绩不行,还会追究推荐者,所以有时一年一个都录不了,最多的时候一年也就录三个。

没点真材实料的,还真不敢报秀才科。

除了这个比较特殊的秀才科,明经、进士两科含金量最高,隋朝时明经科分成四等,进士分两等,明经科取的就是通九经的经生,一般能通个三五经,基本上能中,但因为魏晋以来,经学传家,都是那些名门士族掌握了经学,所以明经科对于士族名门子弟来说,他们天生优势,比较好考,而普通学生通一二经都难。

相对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倒是没有那么多经学上的限制,偏向策论诗赋等,这个就比较考文才。

大唐立国以来,虽说明经科依然还是第一热门科,甚至明经甲等的,授官也比进士科的高,但不少举子现在还是已经慢慢倾向进士,因为考中进士,会让人觉得更有本事。

上官仪和李义府都是考的进士科。

“我昨天还见过杜正伦,”怀玉对二人微微一笑。

两人明白其意,只是没出榜还是有点不放心。

杜正伦是本次科举的主考官,他是吏部考功司的员外郎,一个从六品官,甚至都不是考功司的主官郎中。

但隋唐以来,对于科举取士本就是补充,每年取的人也不多,甚至考试往往就是走个过场,名单早就在考试之前就定了的。

所以派个从六品官主持,也就很正常了。

杜正伦是隋朝秀才科出身,而且他三兄弟,都考中了隋朝的秀才,可谓是天下有名。

不过杜正伦三兄弟的仕途一般,比不过隋朝时进士出身的房玄龄杜如晦他们。

而且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跟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这就跟安陆许氏也出自高阳许氏一样。

杜正伦兄弟三个考中秀才后,也一时风光,便曾经请求与京兆杜氏同谱,可高高在上的京兆杜氏却瞧不起他们,直接拒绝了。

被杜氏拒绝的杜正伦兄弟,虽说心中怨恨,可没能得到京兆杜氏这样的门阀相助,他们的仕途也确实一般。他入唐后做过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来进秦王府文学馆。

但并没能进十八学士之列,因为他不是学士。

后来武怀玉向皇帝举荐了杜正伦,之后魏征也举荐他,皇帝特提为兵部员外郎,再转吏部考功员外郎。

老杜也是那种知道感恩的人。

当初他年轻气盛,一门三秀才,就直接上京兆杜氏,提出同谱联宗,可人家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这些年沉浮,也让他明白,光有才华是不行的。

就如来济来恒兄弟俩,武德末的进士,如今却也都是六品,还都是清要的东宫、秘书省职,来济兄弟朝中有人,秦琼是他们义父,武怀玉是他们义兄,武怀玉弄出来的京报,让来济主持,可是让他在皇帝面前露脸不少。

武怀玉的举荐,他很感激,逢年过节也都会来拜访。

这次武怀玉的弟子要科举,武怀玉也没清高,很直接的把两人的作品拿给他看,还引两人见过他,杜正伦当场出题,让他们作赋,李义府和上官仪都是提笔立成,又让两人拟诸杂文笔十余条,也都是立刻完成。

杜正伦也是直叹两人高才。

事后,杜正伦也是对武怀玉表示,他这两弟子这次肯定能中进士。

唐代的举子,取得资格后,要先向吏部投省卷,也称公卷,再向权贵们投行卷,朝廷也允许公荐和通榜,就是直接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

这种情况,公荐往往也成为私荐。

甚至考试就完全沦为了过场,考前往往就已经出了名单,有的已经走通门路,但没本事的考生,则还会请枪手代自己考试。

考试也没后世明清那么严格,不会关起来几天几夜,严格搜查什么的,就连考卷也是不糊名的。

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

大唐的科举录士,纯粹就是个小补充,相比起门荫入仕等所取数量,太微不足道了,从上到下,也没几个真正很在意。

真正有门路的,其实也不用通过这渠道。

这本身就是留给那些没落旧士族,以及庶族地主们的一个出仕机会,真正的门阀贵族,他们不需要这机会。

主官考杜正伦,也根本决定不了能录取谁,他不过就是个主持考试,走程序的人。

真正能决定的是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这些权臣,甚至如武怀玉都能内定几个名额。

try{mad1();} catch(ex){}

“喝茶,不急。”

一壶茶还没喝完。

宇文成都大步进来,“阿郎,喜报。”

“吏部淡墨榜出来了,阿郎两位门生皆进士榜有名。”

“泥金贴子呢,送到了没?”

吏部出榜,以淡墨书写,故曰淡墨榜,然后再以泥金书贴通知。

泥金贴就是正式的录取通知书。

也称金花贴子、榜贴,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