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483章 泄露禁中语,贬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483章 泄露禁中语,贬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第483章泄露禁中语,贬

2023-07-25作者:木子蓝色

第483章泄露禁中语,贬

武怀玉在家难得的享受了一个短暂假期。

经过七天时间,萧瑀也终于拿出了一份正式的调查报告,虽然御史台对王珪弹劾的武怀玉十大罪并不完全认同,却也认为武怀玉身为宰相,确实有结党营私、以公谋私等诸多违规行为。

认为他利用宰相和专判度支的权力,任用私人,还安排武家以及其亲朋参与到开中盐法、开采矿冶,最近的长安街市改造,也有利益输送的情况。

调查报告很长。

皇帝看过后脸阴沉沉。

朝堂上今天气氛很压抑。

大家都看的出,皇帝对萧瑀的调查结果很不满意。

皇帝久久无声。

漫长的等待之后,皇帝仍不开口。

光禄卿鄅国公张亮出班。

“臣光禄卿张亮请奏!”

“准!”

张亮此时站出来,却是弹劾萧瑀,他认为萧瑀身为御史大夫,又参预政事拜相,在这次的调查中,没能秉持公正,他的调查结果有问题,明显不实不公。

“臣听说之前翼国公检校佛法时,宋国公数次带着长安僧人去找翼国公说情,都为翼国公所拒,臣因此有理由怀疑,宋国公这是在借机报复,公报私仇。”

“宋国公萧瑀有负圣人,请查办!”

殿上众多官员望向张亮。

光禄卿不过个管做饭的,张亮好胆敢来横插宰相们的斗争。

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皇帝并没有批评张亮,而是直接对萧瑀动了刀。

“这份调查结果,错误满篇。”

“宋国公萧瑀,免去御史大夫之职,不再参议朝政,免去太子少师,拜太子少傅。”

这是萧瑀贞观朝第三次被罢相。

谁也没想到,王珪跟武怀玉打架,先倒下的却是萧瑀。

这个萧老头甚至都愣在原地,许久不敢相信。

皇帝给他留了几分体面,太子少师降为太子少傅,可起码仍是二品职事,虽只是个虚职。

皇帝将那份报告甩到了一边。

目光直射侍中王珪。

“侍中王珪,泄露禁中语,且急躁、偏狭,泄禁中语罪当腰斩弃市,念王珪贵为宰相,于国家也有功劳,便免其死罪,贬为同州刺史、夺爵。”

有如一道雷霆。

刚萧瑀罢相,谁料到王珪也被罢相。

罪名还是泄露禁中语,这可是皇帝厌恶臣子后最好用的一个罪名,比莫须有都好用。

但泄露禁中语确实是死罪,对于臣子来说,皇帝的一言一行,包括宫禁中的所有东西,哪怕是宫里一颗树的信息,都不能对外透露,更别说国家军政大事了。

像房玄龄杜如晦杨师道这些人以前就都非常谨慎,哪怕能够经常出入皇帝卧室,但哪怕是跟家人说话,他们都不会泄露半分相关禁中之事。

王珪泄露禁中语倒没冤枉他,他确实曾经在家里的一次晚餐上,跟夫人杜氏和儿子王敬直说到宫中事,但当时也是说的南平公主的事,有次皇帝李世民跟王珪议事,正好南平公主前来,于是皇帝跟王珪说了几句三女儿的事,

王珪在家呢,就说到这个未来儿媳,还说了几句皇帝对公主的评价。

这本来不算啥,但真正要追究,也一样是大罪。

王珪面如死灰,他也没料到皇帝偏拿这条来贬他,而且当时他说这话的时候,就自家几个人,连个奴仆都没在,可皇帝居然也知晓。

当然,说他急躁、偏狭,其实也是说他这宰相没容人之量,器量狭小,这是很差的评价。

这比皇帝说他诬告武怀玉,要治他罪,还难爱。

萧瑀摘下进德冠,取下金鱼符,气愤的辞去,老萧真是心伤透了,这贞观才二年,他都已经三拜三罢宰相之职。

这朝堂不能呆了,把人耍着玩么。

特别过份的是还说他是打击报复武怀玉。

老头走到殿门口,还被门槛绊了一跤,萧瑀站稳,看着门口的大殿柱,真想一头撞上去,死了算了。

王珪也学着萧瑀,摘冠去符,躬身退下。

看帝看着两位宰相退下,面无表情。

目光阴沉沉的扫过大殿每个角落,所有官员都感受到了皇帝的这股森然威严。

“拜魏征为侍中!”

“张亮检校御史大夫,参议朝政。”

魏征本就是宰相,尚书左丞守秘书监,升侍中也显得理所当然,大家早有心理准备。

可是张亮凭什么一步登天拜相了?

这比当初武怀玉拜相,都还让人惊讶,毕竟武怀玉顶着隐仙弟子的名头,也确实在陇右朔方战场上立过大功,还捡便宜砍了罗艺、王君廓脑袋,最后一个反王梁师都也死在他手下。

张亮虽说资历更老,但以前打仗可是打的丢盔弃甲全军覆没,连总管的地盘都给打没了的,后来是搞后勤搞情报的,现在更是管厨子的,这样的人,能当宰相?黄门侍郎韦挺就很不服。

当即就站出来反对,张亮本来正得意兴奋,听到这反对声,稍稍扭头看去,看到韦挺,心中愤怒,但最后张亮却出班上前,自称能力低下、功劳微薄,不敢接此宰相职。

李世民对张亮的表现挺满意。

目光在殿中又扫了一圈。

最后口颁圣旨。

韦挺迁秘书监,周绍范迁右卫大将军、总监东宫兵马,

张亮迁殿中监,参议朝政。

侯君集迁御史大夫,参议朝政。

皇帝一下子接连调整数名大臣,再拜两相。

不仅张亮拜相了,侯君集也拜相了。

韦挺自己倒是从黄门侍郎迁秘书监,正四品官到从三品,看着升官了,可黄门侍郎是门下省次官,比秘书高官官可实权大多了。

正常黄门侍郎往上升,大多是升六部的尚书,如果升秘书省、殿中省,那明升实降,不得重用了。

周绍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