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73章 立政殿中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73章 立政殿中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长安。

李世民在立政殿与皇后喝茶,喝的是建州产的青凤髓,但却是宫廷特供版的蒸青饼茶,又称凤团。

“三原县万户,一下子收上来五万余石粮,照武怀玉这新法,若是天下三百余州千五百余县都能推行两税新法,仅地税这块,一年起码能收三千万石,”

长孙皇后给李治剥着石榴,她不干涉朝政,但也知晓些国家根本。

“有那么多吗?现在朝廷三百万户人口,一年好像租赋仅有八百万石,这还是武怀玉和戴胄把义仓粮推广开后才有的。”

八百万石到三千万石,这个数字确实惊人。

但若以三原县为例,往年额收八千石,实际只能收到五六千石,而今年收五万多石,那全天下八百万石涨到三千万石也是合理的。

“父皇、母后,儿臣亲自到三原走了一趟,县乡都走访了下,三原的变化确实惊人。”

太子承乾在那给妹妹长乐公主切石榴一边道。

“一下子从八千石到五万石,翻了数倍,百姓能承受的起吗,会不会疲民?”皇后较为谨慎,并没有只为那数字吸引。

“恰相反,”太子有些兴奋的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情况说给他们听,“原来三原县万户,因是畿县,绝大多数的土地,倒都是在勋戚贵族官员地主豪强手里,要么就是公田,县衙的公廨田、官吏职分田,学田、驿田,甚至还有就城诸司的职分田呢,”

“又有许多是元从禁军田、十二卫统军府的公廨田、职分田、军田,”

承乾把一些细节说给皇后听,以前地多的不纳课,课丁却地很少,租调负担就很重,现在新法,这些课丁地少税赋也减少了许多,

真正纳粮缴税的主力是原来那些贵族官员豪强地主们了,按亩征税。

每亩征缴并不算多,而且他们地多,实际负担更不值一提,但长孙皇后觉得这还是开了个先例,毕竟以前贵族官员府兵是不纳课役的,现在这样弄,会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贵族官员府兵,这可是大唐基石啊,可不能自毁墙脚。

李世民捋着须,他当然清楚这新税法触及国家根本,但现在要是不改革租庸调,不出三五十年,这个制度就会彻底崩溃,到时危及的就是整个国家,

如今未雨绸缪,总比将来心腹大患再来解决强,那个时候,只怕更难。

“贵族官员府兵,都是国家基石,但他们也享受着大唐赋予的地位,自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今一亩地也只是征几升粮而已,二三十税一,如果连这点责任担当都没有,那这些人谈何与国休戚!”

“这些年已经有些人忘了根本了,”李世民道。

按朝廷原来制度,文武职事官三品出,若郡王期亲、及同居大功亲,五品以上,及国公同居期亲,并免课役,既为同居,有所蠲免。

五品以上官员不仅自己享受免税特权,还可以荫及同居在一起的相应亲属。

于是有人千方百计要搭车避赋役,于是许多数十口人、上百口人的大家庭不分户,四世同居的很多,有的官员家族,六院共一疱,也不分户。

还有人故意在户籍所在地以外地方购置田产,或刻意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而移居他处,这样他们事实上脱离户籍管理体系,而逃到逃税避役的目的。

“父皇,儿臣在三原的时候,倒是听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被父皇敕授检校户部员外郎的刘仁轨,有兄弟刘仁相仍在河南老家乡曲,他们兄弟就主动的分家另立户口,

而且今年刘仁相在夏收一,就主动的到县衙按亩纳租税,当地县吏好奇,说你与刘员外那是亲兄弟,虽父母不在,可也不用急着分户,这样就能免课。

又说他们河南还没推行新法,仍是租庸调制,用不着按亩纳粮,仅需按亩缴义仓粮而已。

刘仁相答曰,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不满渠沟干,又说他兄长曾在信中教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还说武相公有言,权力与义务对等。”

“哦,真有此事?”

“嗯,儿臣也是听老师亲口说的,听说刘仁轨刘仁相兄弟俩,自幼孤贫,少时艰辛,那时家族帮扶,愿意资助一人进族学读书,两人都很聪明,可最后族里挑了年长的刘仁轨,刘仁相则去族里地主家放羊,

刘仁轨一直读书,刘仁相则一直在族人家帮佣,都吃了很多苦,但后来刘仁轨的堂姑母给任瑰做了续弦,刘仁轨借着投到任瑰幕中做事,刘仁相也跟着去了。

可后来因为仁相收受别人财物循私,这事被刘仁轨知晓后,亲自打了兄弟一顿,还告诉任瑰,并请求把仁相开革,仁相因此跟兄长反目。

可仁轨却还是每年给兄弟寄钱财,这些年还给兄弟娶了妻子、置了田地,十足长兄风范,也化解了兄弟间的怨气,从此兄恭弟亲。刘仁相虽留在乡里,但这些年也听兄长的话一边耕种一边读书,在乡里还乐善好施,挺有乡贤之名。”

“这事朕还真不知晓,既然是怀玉说的,那这肯定不会有假,这个刘仁相挺懂事,假如天下人都跟他们兄弟一样,也就不会有那些弄虚做假,寄庄寄住等事了,”

大唐开国,武德元年,全国登记在籍人口,仅一百八十万户,相比大业五年的八百九十万户,锐减近八成,少了七百多万户。

而经过十三年时间的恢复,现在人口三百万户。

仍仅有大业顶峰时的三分之一而已。

当然隋末战争其实也没打那么久,人口并没有真正减少这么多,主要还是隋乱之时,大量户口逃亡隐匿,许多人成了贵族豪强的部曲,甚至也有许多人成了奴隶,还有人依附于寺庙,

而不论部曲、奴隶,还是逃亡,其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