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697章 朕听说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97章 朕听说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龙桥南岸。

皇帝狩猎的队伍虽没过份排场,但也不少人。

担当随从护卫任务的是北衙诸营,这几年北门诸营在不断扩张,百骑千骑飞骑神机各分左右,今年又新建了个左右万骑营。

这些北衙禁军盔甲鲜明,远远的就有一股子精锐气象,不愧是皇帝亲选、亲训出来的。

诸营出身其实挺复杂的,既有太上皇父子军的,也有原来秦王府将校子弟,但后来选用的却更多是蕃户子弟,也就是放免过一次的官奴,仍是贱籍,这些蕃户子弟,特点是年轻,骁健,当然也多是犯罪将门子弟,

除了蕃户子弟,便是藩胡子弟了,这些既是各地蛮夷首领送来京城留学的,也是来做质子的,

皇帝从中择了不少年轻骁健者入自己的北衙禁军诸营,亲自教导,这才有了如今的北衙十营。

看着这些飞扬激昂的北衙军,武怀玉也是露出笑容,想当初他还统领过百骑、神机等营,

说来那都是北衙军建军元老了。

只是如今北衙军中,熟悉的人倒没几个了。

云麾将军许洛仁过来,“圣人召二郎过去。”

怀玉知晓这位可是皇帝心腹,跟侯君集一样,都是与皇帝从小玩到大的,虽然眼下官职看着不高,挂了个左卫勋一府中郎将,但人家还有个北门长上、领百骑营的差事。

甚至暗里还有个检校百骑司的差事。

百骑司可是跟六扇门、皇城司并列的皇帝三大秘密情报机构,这是皇帝绝对心腹,

他跟侯君集以前也是好哥们。

不过此时见面,他对武怀玉依然客气,怀玉送过他古琴,他送过怀玉宝马,武许两家甚至还合伙在塞外贩羊马,韶州开矿山,陇右煮青盐。

跟着边走边聊,经过层层禁军护卫,来到皇帝面前。

皇帝脸色很好,看的出难得出来打猎,皇帝心情极好。李世民是极喜欢打猎的,就算当了皇帝,日理万机,也经常得抽出点时间出去打猎。

多数时候就在长安周边,甚至在北门外的皇家禁苑里打打养的猎物,偶尔也会到蓝田、三原,甚至是岐州、陇州去打猎,顺便检校下当地府兵驻军等。

皇帝打猎的瘾头还挺大,

大唐的贵族们,尤其是关陇军事贵族们,都喜欢打猎,这就跟后世成功人物都喜欢打高尔夫一样,彰显身份地位。

而且关陇贵族们打猎还有提高武艺、增强军事素养的目的,特别是大型围猎的时候,带上自己的子弟、部曲、家丁上阵,追逐、拦截,旗令、号角,那就跟一场小演习一样。

这种射猎不是一般百姓,或是小豪强地主们能效仿的了的,这可比打马球耗费更大,

“朕这一路走来,感觉三原变化真是挺大,”李世民看到他过来,笑着招手。

“这清河畔,那么多大风车,听说都是你家的?”

“回圣人,这些是借助风力带动碾磨的风车作坊,既可以用来碾磨米麦,也可以用来引水灌溉,还可以在造纸、锻打、榨油等方面起到不少助力,相比起拦河筑堰的水力碾,要好用不少,而且不必与民争水。”

李世民笑笑,他其实也早知道武家这几年建的这种风车磨坊,事实上武家也把技术献给了皇家,如今在关中平原上,皇家也建了不少这种风车坊。

在知道这些风车作坊比水力作坊的许多优势,特别是不与民争水这点后,李世民已经有意要在关中八百里平原上,渐渐的拆掉大部份违规修建的水碾,以加大关中平原河渠的水力灌溉作用。

“朕听说你家今年棉花大丰收?亩产百余斤棉花,很不得了啊。”

皇帝旁边的黄门侍郎王忍不住道,“虽这几年关中风调雨顺,但民间依然还没有多少储粮,甚至就算丰年,实际关中依然每年还有很大的粮食缺口需要关外运输,

千里籴粮,运费极耗。

关中粮田,还是应当保障种粮自给,武相公想赚钱要多种棉花,应当在人少地广的宽乡、边州去种,不应当占用本就不多的关中耕地。”

王这种论调老生常谈了,武怀玉都不想再辩论,

“陛下,棉花亩产百斤,其实这只是籽棉,十斤籽棉也就出三斤皮棉,去了籽才能纺织或是填充衣被。”

王又来接话,“百亩百斤籽棉,那就是能得三十斤皮棉,听说三斤花出一匹棉布,长安一匹上等细棉布要卖一千八百钱,抵的九匹绢价,如此厚利,怪不得武相公会在关中大量种植棉花了,

听说在三原就种了一万亩,甚至连万年县的樊川这样的稻田川,都挖沟晒田种上棉花了,

一亩地种的棉花,能织十匹棉布,值九十匹绢价呢,这账武相公倒是算的精细。”

李世民没打断王,只是笑望着怀玉。

“王公,账哪有你这样算的,上好的棉花一斤,也才七文钱,塬上的旱地种棉,多数也只能得皮棉十**斤而已,”

值钱的是附加价值,好比同样的蚕丝,也可以加工成不同的绸缎绫绢锦绣等,价格相差几倍几十倍。

王马上道,“七文钱一斤啊,那一亩花也能值一百多钱了,现在新粟一斗才五钱呢,你一斤花比一斗粟还贵许多,”

怀玉对这老头没啥好态度,太原王氏又如何,曾拜宰相又咋了,你故意这般针对敌视,怀玉也不客气。

“陛下,今年臣在三原县的三个塬上,种了一万亩地棉花,这些地都是缺水干旱的塬上,以往也只能种粟和荞麦,亩产也就一石左右,收获后还能种季杂粮,完全看天吃饭,就算关中丰年,塬上都经常因干旱歉收,

这一万亩地,基本上是租给当地村民佃种,收成对半分,如果收成好,武家最多也就能拿到五千石粟租子,但实际上塬上向来较穷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