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838章 雪中送炭十万贯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838章 雪中送炭十万贯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0:18:21 来源:23小说

“不知廉帅明日可否有空?”广州市舶使张辅国笑着问道,怀玉瞧着这个高大魁梧的宦官,“张公相邀,肯定有空。”“其实也没啥事,就是现在朝廷新政,岭南税赋三分,我明日把市舶司的账目整理下给廉帅过目,把该给岭南的这三分之二转给廉帅。”不愧是樊玄符的义叔,张辅国还真是及时雨,知道武怀玉最需要钱财,而且还特别需要有个带头分税上缴的人,他当仁不让的就站出来了。“谢了。”“不必这么客气。”张辅国身为广州市舶使,其实手中权力还是挺大的,不仅仅是负责贸易,也还负责外交,他甚至还兼管着广州造船局,市舶使之前就叫城船使,正式设立市舶司后,朝廷介入海外贸易,海关税做为朝廷的一项重要税收看待。当然,市舶使由宦官出任,也因为其还带有一项特殊使命,为皇家采购海外舶来的奇珍异品,也还会在满足宫廷所需之外,搏买一部份外贸舶来品,然后转手卖出赚取差价。表面上朝廷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通流,自为交易,海外客商在广州指定的蕃坊,可以列肆而市。不过实际上嘛,有好东西市舶司要先插一脚的。他们先征税,一般直接以船上实物抵税,有好东西会再要求和买部份,价格上肯定就能有优惠,甚至有时可能直接垄断一些稀缺紧俏商品,转手卖出去,就能赚一大笔。而造船局负责造海船、修船,这里面自然也是极赚钱的。市舶司的规定很多很严格,比如外贸船只必须在相应市舶司领取公凭才能出海,否则以违令论罪。回舶船只必须到原发舶地登记,抽解纳税。各市舶司负责管理本区域内相应的外国朝贡船舶、贡使以及其活动,为减少成本,各国进贡物品一般不运京师,而是就地变卖。市舶司赚钱的主要就是抽解和博买,抽解就是关税了,税率二分,即百分之二十,采取实物收税。而有些货物,如玳瑁等,甚至抽解达三分。**、药物、象牙、犀角这些紧俏商货,一般都是抽解后,剩下的也都博买,直接垄断。而如牛皮、筋角等堪造军器之物,也都在博买名单之列。通过抽解和博买,市舶司获得大量物资和利润。“今年广州市舶司收入有多少?”怀玉也没跟他客气。“今年舶广州港的外舶有大小四千余艘,收入约四十余万贯,”怀玉很惊讶这个数字,真是年年暴涨。要是今年一整年,那岂不是得突破五十万贯?甚至达到六十万贯都有可能。而岭南地方可以拿到三分之二,武怀玉的使府能直接拿到三分之一,二十万贯啊。算是广州的那份,那就是四十万贯。“想不到广州市舶司现在收益这么多,张使真是了得。”怀玉称赞。张辅国笑笑,“其实功劳都是廉帅和武侯的,我不过是捡现成便宜,广州港现在一年几千商外舶前往,可都是冲着廉帅名声来的。”这话略为夸张,但武怀玉在岭南确实贡献颇多,尤其是现在大唐的海外贸易政策,也是武怀玉在朝为计相的时候一手推动的。不过一年能赚六十万贯,这还仅是广州港,武怀玉确实很震惊。“主要还是香药这块赚钱。”张辅国很实诚,反正这些也瞒不过武怀玉,市舶司确实赚的多,但在广州港武家也没少赚。市舶司主要是靠抽解和博买赚钱,简单粗暴。而武家则是有自己的海商船队出海贸易,同时也是广州港最在的商行,他们一边是中介牙商,负责为货主和船主、胡商们组织货物、帮忙采购、销售,同时自己就是大出口商和大进口商,市舶司搏买下来的舶来品,就有很大部份转手是卖给武家的商行的。武家再转手分销,赚上一笔,现在广州港最赚钱的舶来货就是香药,又主要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动物性天然香料主要品种有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植物性然香料按材质和形状划分,可分为花草果实类、树脂类和木材类三大类。花草果实类的香料如芸香、丁香、茅香、苏合香、蔷薇水,树脂类香料如龙脑香、**,木材类香料如沉香、檀香、降真香。因大唐仅出产麝香、沉香、肉桂等部份香料,且品质不如海外,因此大量从国外进口,其中蕃商泛海而来,香多产海外诸蕃。这些海外香药,也是贵重无比。就好比长安的胡椒,主要是从西域丝路贩来,号称黑黄金,甚至成为硬通货。香药是广州港第一大舶来品,然后是象牙犀角,再次是珍宝。说实话,海外此时没有啥过硬的手工商品能打入唐朝市场,只能载着一船船的香药、犀角象牙、黄金宝石等来唐,然后回去时采购着丝绸瓷器茶叶纸张药材等满载而归。唐人喜香,用途也广,药用、食用、化妆、祭祀、焚香不过真要说起来,藩胡海商在广州港卖的香药价格很高,高的离谱。比如说胡椒,在长安一两胡椒一两黄金,价值八千钱,胡商说胡椒是产自天竺,走万里丝路从西域而来。可实际上胡椒虽然印度有产,但在南洋产量更大,从南海到广州,并不算远。在南洋的岛上,胡椒产地价格极低,一两顶多七八钱,而到了大唐,就涨了千倍。虽说胡椒从原产地到大唐,中间要种植、采摘、晾晒加工、销售运输等等诸多环节,但涨千倍也还是太过份了,钱全让中间商赚走了。后来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就发现这个情况,于是带着他庞大的船队,直接南洋原产地大量采购运回国,直接垄断了大明的胡椒供应,天量的便宜胡椒运入,完全打破市场供需关系,胡椒价格腰斩,多的卖不掉,老朱家干脆把胡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