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华娱1992,我的娱乐时代 > 第一章 重回1992

华娱1992,我的娱乐时代 第一章 重回1992

作者:执木不想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1:53:44 来源:23小说

(娱乐小说,文中一切人、物如有出入,切勿当真)

1992年6月。

夏至的羊城迎来了酷热的季节,吹拂的微风都带着湿热。

“哐当哐当……呜呜……”

微风从窗户缝隙飞进,带来了隔壁火车站火车出行的嘈杂声。

还有这个年代的三小只小虎队的歌声,“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

房间里,周子恒仰躺在床上,两眼无神的盯着天花板。

重生了!

他从2025年重生到了1992年。

从一个还在读大学的00后变成了一个72年出生,今年二十岁的南漂人员。

仅仅一个炸雷,就让他从衣食无忧,吃穿不愁,出行方便,没事还能上抖音撩妹子的年代,来到了这個没手机,没网络,甚至连电视都还有很多地方还是黑白电视的年代。

话说重生九十年代应该干嘛?

周子恒思索了又思索。

学小目标做房地产?

没本钱!

学《繁华》里的宝总炒股?

他连上证指数是啥都没弄清楚。

搞网络,抢大小马的机遇?

搞屁喔!让他一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九十年代搞网络,这难度恐怕堪比让他手搓核弹。

思来想去,好像还是得走前世的规划,搞文娱,唱歌才是正途。

正好专业对口。

这具身体本身的外形歌喉也不错。

此时又是九十年代初期,正是内地流行音发展起步之时,音乐磁带卖得火热,动骤上百万的销量,不去唱歌,都对不起脑子里那一堆流行歌曲。

只是,仔细了解过后,周子恒又很无奈。

这年代,想红,想出头不是那么简单的。

此时的内地,想当歌手,只有两条路。

其一,参加青歌赛,成为国家队。

其二,当驻唱歌手,也就是俗称的流浪歌手,吸引唱片公司的注意。

而这两条路又都很难。

参加青歌赛,能不能从众多国家队成员中杀出重围另说。

关键还需要资格。

此时的青歌赛怎么说呢!

那是真正的国家队。

参赛人员首先得是各地文工团成员,其余草根想在这里出头,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至于当驻唱吸引唱片公司注意。

讲真,这同样不是一般困难。

80年代末,港台流行风徐徐吹来,祖国大地上,可不止文工团的人会唱歌、想唱歌。

躁动的灵魂很多,漂亮的声线大把,但能发光的舞台,仅此一个。

甚至全国卫视加起来不到10几个,且都没上星。

这些想唱歌的同志们参加不了青歌赛,自然也把目光放在了歌舞厅这种比较小的舞台上。

全国上下不知有多少拥有天籁之音的人当起了流浪歌手,成为了歌舞厅驻唱之一。

机会少,竞争对手多,这让这条赛道同样充满了艰辛。

反正原身来到【友谊沙龙歌舞厅】当了大半年驻唱,是没有得到一丝机会,连唱片公司的人的屁都没闻到一个。

“今天晚上把《流浪歌》唱了,要是还没希望,看来只能转战港台,跟四大天王抢食吃了!”

叹了口气,周子恒从仰躺状态坐了起来。

说实话,如非必要,他并不想去港台发展。

倒不是说永远不去。

而是以流浪歌手的方式去,难度其实并不会比在内地差。

别看后世香港明星们全都成群结队的往内地跑,大家一家亲。

但在现在,这种事想都不要想。

内地歌手、演员在港台发展,除非有大关系,不然你天生会被排斥。

被人排斥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被区别对待。

内地演员与艺人在港台,不仅是地位上被差别对待,连待遇同样如此。

平时港台人员一百块工资的工作,内地人做,只会有不到十分之一。

总之一句话,去了港台,先不说能不能出头,就算能出头,也得受尽白眼,吃尽苦头。

所以,如果不是内地实在混不下去,周子恒并不会考虑去港台。

砰砰砰!

房间门被敲响。

“哈哈哈!子恒!我成功了,中唱企划部的李光平先生听了我的《小芳》,他认可了我的歌,今天晚上会来跟我谈发行这首歌的事情!”

门外,敲门的人一边敲门,一边大声诉说着自己的兴奋。

周子恒爬了起来,打开房门。

门外站着的是一个憨厚敦实的青年。

他一边挤进房间,一边兴奋的说道:

“子恒,中唱企划部你知道吗?这是羊城第一个参考港台公司成立的部门,他们正在面向全国招歌手,被他们看重的歌手,他们都会选择像港台歌手那样与他们签约,为他们规划未来,对他们进行包装。”

闻言,周子恒眼中闪过一丝回忆。

中唱企划部他当然知道。

但凡学流行音乐的人,对这件事都不会陌生。

这件事绝对是内地流行音乐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正是1992年这一年,广东音乐人借鉴港台和国外的做法,在内地率先建立了唱片公司企划部和制作人制度:唱片公司与歌手签约,制作人为歌手量身打造歌曲,进行企划宣传的定位,经过一系列精心包装后再推出市场。

这种符合世界潮流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让广东流行乐坛的发展蒸蒸日上,成为这个时代内地流行音乐的中心。

同时,也因此催生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94新生代。

所谓94新生代,指的是中国内地流行乐坛第一代明星在1994年达到巅峰。

南有毛林、杨玉莹、李春波、甘苹、陈明,北有陈淋、谢东、孙悦等。

其他还有林依轮、火风、高林生等在94年同样火爆全国的明星歌手。

这批人造就了一个璀璨的时代,在内地市场上,他们是最闪耀的明星,不逊港台歌手,是内地真正意义上自己培养出来的嫡系。

“恭喜!看来你要不了多久,就能脱离这里,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歌手了!”

周子恒虽然羡慕,但不嫉妒,笑着恭喜这位比自己大几乎一轮的男子。

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要不了多久就会凭借一首《小芳》火爆全国,大街小巷全是他歌声,将1993年变成属于他的年份的李春波。

对于李春波这人,周子恒前世其实并不是太熟悉。

主要是他退的太早了,老早就退出乐坛,跑去拍电影去了。

周子恒唯一知道的就是,《小芳》是真的火。

或许有人说这首歌土,不论是后世还是现在,都有人觉得这歌土。

try{mad1();} catch(ex){}

但你不能否认的就是,这首歌绝对堪称王炸中的王炸,发行两个月,便热销百万,那句“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成为了这个时代几乎人人会哼唱的曲调。

然后很巧的是,重生到这边以后,他才发现他与李春波居然在一个歌舞厅当驻唱。

俩人虽然年龄相差9岁,但因为住隔壁,同时也都喜欢抱着吉他搞原创,一来二去,俩人也就相熟,还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哈哈!”听到周子恒的恭喜,李春波脸上喜色毫不掩饰,“我就知道,我这首歌一定有潜力,歌舞厅的客人哪个不喜欢,之前投给其他唱片公司,他们还不收,一个个没有一点眼光!”

说着,他面色突然一正,看向周子恒,“子恒,你最近不是也在捣鼓新歌吗?我在隔壁听了下,我个人觉得质量非常不俗。

晚上中唱企划部的人来了以后,我会想办法让他们在歌舞厅里多待一阵。

你上台就唱这首,若是运气好被看重签下,以后肯定少不了赚大钱的机会!”

“谢谢!我一定争取到这个机会。”周子恒有些郑重的道谢。

他很清楚这个机会有多么重要。

中唱片企划部啊!那可是目前广东四大唱片公司之一。

李春波是个分享欲很强的人。

自己的歌曲被中唱企划部看重这种大事,他自然免不了要去跟其他人分享。

跟周子恒聊了几句,他便火急火燎的又冲出了房间,去骚扰其他熟人。

周子恒看了看时间,已经中午一点,他没继续躺回床上,而是洗漱了一番,然后带上原身留下的那把老旧吉他出了门。

“如何面对,曾一起走过的日子,现在剩下我独行,如何让心声一一讲你知……”

“子恒又要出去唱歌啊!”

大院的保卫室,录音机里传出刘德华去年在《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里演唱的主题曲。

正在悠哉听歌的保安大哥老王,瞥了一眼背着吉他的周子恒,打招呼道。

“是的王哥!要恰饭的啊!”

周子恒跟老王打了个招呼,快步走出了大院。

说是大院,其实可以称为旅馆,友谊旅馆,羊城火车站旁最大的旅馆。

其内包含了餐厅、住宿、歌舞厅等一系列设施。

周子恒就是在这里的歌舞厅驻唱,平时吃住都在后面的宿舍楼,晚上在歌舞厅当驻唱。

白天则会带着吉他,到农林下路的商业街唱歌。

好吧!就是卖唱。

面前放个能装钱的箱子,抱着吉他唱个把小时,唱到过往路人心里,再碰到不差钱的人的话,对方会打赏几块钱,一天下来,能挣十几块。

再加上在【友谊沙龙歌舞厅】的工作,他每天能收获一百块左右。

从这个时代的经济环境来说,这个收入并不低。

其实可以称高收入了。

但架不住这具身体的经济压力大。

都说穿越必孤儿,这话一点没错。

周子恒穿越到这具身体上的时候,他的父母已然离世。

不仅离世,还给他留下了大笔债务背着。

原身的父母是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

改革开放初期,凭着政策优势,以及选择的行业不错,原身父母也赚了不少钱,成为了万元户。

这也是原身能拥有不错音乐素养的原因,这年代,没点钱,想玩音乐,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只是,有钱的好日子在几年前被终结。

**年,国内爆发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下,原身父母经营的公司不仅垮台,还欠下了十几万的巨额债务。

十几万,这在后世看来就一笔小钱,但在这个年代却是非常庞大的一笔钱。

两口子为了还债,早出晚归,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因为应酬,俩人回的很晚,路遇道路塌方,双双离开这个世界。

两口子离世以后,庞大债务便直接压在了这具身体上。

债主上门,亲戚讨债。

为了偿还债务,原身卖掉了所有能卖的东西,都不足以偿还这笔债务。

最后,他为了还债,他选择来到羊城当起驻唱。

到现在,周子恒身上还背着七万多的债务。

大多来自亲戚。

每个月,周子恒都需要打一笔钱回去。

因此,哪怕每天的收入并不低,但对于周子恒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炒粉咯!”

“河粉,好吃又便宜的河粉,来瞧一瞧,看一看咯!”

“东莞,东莞的走咯!”

“天河,天河的上车了!”

友谊旅馆靠近火车站,旁边不远处就是出站口,每天都人流爆炸,今天也不例外,一个又一个扛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外乡人带着疲惫的神色走出火车站。

待他们看到这逐渐现代化的羊城以后,一个个脸上又浮现出激动的神色,好似来到这座城市以后,他们就走向了发财的道路。

这一幕让周子恒忍不住感叹。

80年代开始,改革的春风率先吹暖了南方,“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顺口溜一时间传遍神州大地,人们纷纷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南下。

羊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