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现言 > 姜姬 > 新气象

姜姬 新气象

作者:多木木多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1-12 14:06:02 来源:9书院

凤凰台的百姓现在每日都无所事事, 终日在街上游荡。

城中空虚, 到现在除了鲁商的市场恢复了活力之外, 城中大多数的店铺都还没有开门做生意。

幸好鲁商的市场里什么都有, 有卖吃食的, 有浴室, 有成衣店, 想买什么都能买得到。

但百姓们除了之前买粮和买煤时常去市场,平时也很少进去,就是进去也是询问要不要买人。

熬过一个冬天之后, 日子依旧还是那么难过。很多人已经丧失了信心继续等下去,看起来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变回以前了,而什么时候能变好?这谁知道呢?

鲁商就通过林昌把消息透给了姜姬。

姜姬得知城中又出现了隐形的“逃人”迹象, 思考过后, 点了头。

王姻以为她会制止逃人,公主不是嫌弃凤凰台上的人太少吗?

姜姬:“现在看不到活路, 强迫百姓们留下来有什么用?何况他们就算走, 很可能也是去前面的万应城, 那跟这里有什么分别?”

不都是她的地盘吗?

卫始传信回来了, 他的城迁得很顺利。

这让姜姬松了一口气, 不由得也对卫始改观了,看来他还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

卫始迁城是走“潜移默化”的路线。

他并没有大肆宣扬要迁城, 而是先在万应城建摘星宫。

黎氏已经全都被姜武的人给“送”到了公主城,万应城剩下的世家一直以来都在黎氏的压制之下, 没得到太大的发展, 见万应悄没声的就换了个主人,外面还有大军压城,没有一家敢起头反抗,纷纷伏首。

听到要建摘星宫的消息,纷纷损赠资助,献钱献物献人。

万应城的中心位置就是黎氏祖祠。

卫始命人推倒黎氏祖祠,当这座代表着黎氏家族历史的祠堂倒塌的一瞬间,黎氏也从万应城人的心目中退位了。

摘星宫还没建进来,卫始已经把黎家在万应城的一切都给推翻重来了。

黎家治城靠的是各大姓世家,用的还是人治那一套。各家分管一块,好坏自担,只要不惹出天大的祸事,黎家不会把这一族的权力收回来,顶多从家族中换一个人出来领头。

而姜姬一路走来用的却是法治。一开始是因为商城中卫始等人根本没有出身来历,能立足全靠她的支持与信赖。法严则势大,治城如治军,令出法随,才管得住商城、浦合、凤城等地。

等到了莲花台,她不喜世家掣肘,先除了八姓,剩下的又借着姜奔的手除掉不少,慢慢的,鲁国的世家大多都失去了势力。等她走后,姜旦也对世家难以托负信任,一则是有龚香在旁边盯着,二来,段青丝当时的退却也失去了世家最后一搏的机会,最后,世家如果出头,蟠儿就难以保持权位,姜旦当然更需要蟠儿的帮助,久而久之,哪怕她走了这么久,鲁国世家也没有再站起来。

卫始斗世家也是驾轻就熟。先挑逗几家互斗、互相揭短,等最后吵到刀兵相见了,他再出来主持公道,查实有罪者全铁面无私的处置了。

这样一来,大多数世家都一蹶不振了。

卫始就趁机照搬了公主城的原班人马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万应城变成了公主城。

虽然到人人归心还有很长时间,但至少看起来一切已经可以算是成功了。

现在卫始已经建起了神女庙,开了学府,召小孩子来学习鲁字,抄写鲁字文章,鲁商也来了,经过一场大战的万应城需要太多东西了,他们与卫始里应外和,还啃下了少世家身上的肥肉。

现在就算还有替黎家哭的人也不多了。形势总比人强,何况黎青河死在自己家人手里,实在怨不得旁人。

所以,现在凤凰台上的流民进入万应城的话,他们是可以接得下来的。而且对卫始来说,新民远比旧民更好处理,顺利的话,这些新民会成为他的助力。

鲁商得了她的话后就开始买卖人。

姜姬也从人口买卖中发现被卖的多数是女子和不满十岁的孩子,有的是奴仆,有的就是妻妾。

而这些人不止卖人,还买人,不过买的都是壮汉,用来看家护院。

这表示虽然冬天过去了,但凤凰台下的百姓们的生活还是没有恢复起来。

除此之外,高门大院的旁边开始聚集着一伙伙的人,有老人,也有流浪汉,但也有普通人,男女都有。

他们等着里面的人施舍剩饭。

现在到了春天,天气变暖和以后,世家公子们又开始聚集在一起,呼朋引伴,欣赏春日的美景。

他们在冬天时闷在家里做了一些新诗新文,迫不急待的要给朋友们炫耀一下自己的文采。

最近几年凤凰台出了不少故事,不愁没事可写。甚至还有人说最近几年风波频频,说不定会催生出来不少文豪大家,日后也有美文流传后世,乃是一大幸事。

他们这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每日宴席之上,许多菜肴都吃不完,就送到门外让百姓捡拾果腹。

凤凰台宫门前也聚集了不少百姓,他们觉得宫中的公主宴会吃剩的美味佳肴一定更多。可他们不管怎么等,宫中送出来的永远只是普普通通的鼎食,和神女庙中施舍的一样。他们守在宫门外,也没有见俊俏年轻的公子们出入宫门,更没有听到宴会上的乐声、歌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姜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姜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后百姓们开始传说,都道安乐公主骄奢淫逸,喜好享乐,如今看来名不副实。

然后城门前开始刊出一则告示。

告示说征召壮年男子修造宫墙、宫殿、宫道。

还需要年少儿郎抄写文章。

也需要女子入宫执役,服侍公主,纺线织布制衣做鞋。

就连老人也有差事。告示上说年四十以上的老人可以打扫大街,注意灯火蜡烛,防备盗抢劫贼等。

这则告示很快在凤凰台下引起了许多争论。

有人认为这是在滥用民力。这不是在强迫百姓们工作?凤凰台下的百姓可不是穷人,他们可比鲁国那偏远地方的著姓大族过得还要舒服呢。他们大多数家中资产,儿孙自小读书,女儿养在深闺,妇人不需操持贱役,家中奴仆成群。

这样的百姓,会因为一则告示就去搬石搬砖,挥汗如雨的干活吗?这样家庭养出的妇人女子会愿意走出家门,不要奴婢的服侍,去侍候一个声名狼藉的公主吗?

何其可笑!

世家都等着看安乐公主的笑话。

他们认为这则告示,一定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而另有一部分人尚在观望之中。因为他们搞不清楚安乐公主此举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

这安乐公主到了凤凰台以后一直闭门不出,不让大家见到小太子,她自己也不露面。

毛昭和白哥除了拿一些话来搪塞大家之外,最近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催着城中城外的百姓不停地打井,打深井。

因为近几个月没有下雨,确实也有人开始担心是不是要干旱。

但是干旱这种事情跟凤凰台实在没什么关系。

如果附近没粮了,凤凰台完全可以向别的城求粮,甚至都不需要圣旨,只要风声传出去,天下无数忠臣义士,难道会让皇帝饿肚子吗?

谁会相信皇帝住的地方会缺粮呢。

除了担忧家中的花草泉水会不会失了风致,其余皆是一笑了之。还有人讥笑毛昭和白哥竟仿小役行事,真是落魄了。

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百姓们看到这则告示并没有反对也没有嘲笑,反而开始蜂拥而至。

女人齐聚宫门前,道愿意服侍公主。

未满十岁的少年与少女们涌入学府,拜在龚香门下。

一些原本在家中以为自己已经成了儿孙们的拖累的老人也蹒跚地走出家门,有的人不知要先去衙门或城门口进行登记,索性直接在家门口扫除街道,巡视街头巷尾,驱赶在此处徘徊的生人。

有许多人还跑到神女庙前登记领粮,王姻不得不在神女庙前新设了一衙。

整个凤凰台好像突然间拥有了不同寻常的活力。

而凤凰台上下,也确实有许多的工作,正亟待展开。借着这股东风,龚香与王姻的工作突然一日千里,以极快的速度建设起来。

城外的流民村也受到了影响。

这些流民不像城中百姓一样现在才开始“工作”,他们早就有工作了。

首先就是修路和造屋,一切都是轻车熟路,不管是划区还是建屋,商人在其中也充当了奇特的“向导”。

最先建起来的永远都是商人们的仓库与市场,而依着市场修建的房屋也很快就被商人们或租或卖。

城外的田地也很快被商人抢占。除商人外,还有不少百姓都是跟着姜姬来的,比起凤凰台的百姓和流民,他们也是熟练工。

他们大多是听说了姜姬到凤凰台来了,就纷纷拖家带口的跟着搬了过来。盖房子、抢田地、雇奴开荒一整套,做得熟练极了。

小儿也早早的送到学府去抄写,女子们也在家中开始纺线织布,制衣制鞋。

而凤凰台的变化也影响了这里,首先就是冒出来了新的纸坊。

凤凰台下以前的纸坊造的纸都十分精美,便宜的纸没人用。

但现在不同了,纸坊十日之内冒出来了四五家,全是价格低廉的纸张。

没有花纹,没有香气。唯一的好处就是便宜。为了结实耐用,纸都是厚纸,不能成卷,只能成册,又因纸质泛黄,又称黄册。

黄册送到了姜姬等面前,然后又从她手中分赐给王姻等人。

姜姬对王姻说:“鲁字使用简单,以后公文往来都用鲁字吧。祭祀等重要场合,还有圣旨之上才用纪字。先这么办。”

王姻道:“遵命。”

姜姬:“旧典章抄写的怎么样了?”

王姻:“还需要一些时日。不过凤凰台下擅文字的人还真不少。”这真的方便了不少。

喜欢姜姬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姜姬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