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722章 蒙古商号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722章 蒙古商号

作者:寂寞剑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12 14:14:24 来源:9书院

接下来的两个月,崇祯就一直留在江南到处走走看看,发现江南八府又一州的变化是真大,几乎所有上规模的工厂或工坊都已经用上了蒸汽动力。

当初推行的免费试用计划,极大的加速了蒸汽机市场的培育。

虽然到目前为止,大明机械厂都还在亏钱,但是包括翁家在内,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对大明机械厂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这点从大明机械厂的股价就能够看得出来。

在市易所挂牌的几十支股票当中,除了铁路货运总号,就属大明机械厂的股价最高,不过最近这半个月,龙江造船厂的股价正在疯涨。

原因很简单,大明海军给龙江造船厂下了50艘铁甲舰的大单。

与此同时,龙江造船厂也已经在研发一万料即五千吨级铁甲舰。

还有江南的人文领域,仍在发生深刻裂变,裹小脚、贞节牌坊、剖肝救母这样的以往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事迹正逐渐遭到唾弃,甚至连三纲五常这样的儒家伦理也开始遭受挑战,针对儒家礼教的革新开始进入到深水区。

现在连崇祯也说不好将来会怎么样?

将来的某一天,或许会爆发革命也说不准。

只不过这些都不是崇祯关心的,他是崇祯,但是他又不是崇祯,所以老朱家能不能永久坐稳江山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汉家衣冠以及儒家宗庙。

只要华夏民族不被外族所奴役,有没有皇帝不重要。

所以崇祯乐见这样的思想裂变,甚至希望更猛烈些。

两个月的时间,崇祯走了南京、杭州、湖州、松江、常州及扬州,分别巡视了南京的重工业、杭州的制茶啤酒产业,湖州的丝绸产业,松江的轻纺产业、常州的粮食加工产业以及扬州的杂货淡巴菰加工产业,也就是卷烟产业。

五月底的时候,就在崇祯准备动身前往汉阳巡视冶铁行业时,来自京师的一个重大喜讯改变了崇祯的行程。

大明火车厂的第一个火车头已经试制成功。

而且两京铁路也已经从北京修筑到了徐州。

换句话说,现在就可以试车了,只是因为这是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列火车,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希望崇祯能赶回去主持。

崇祯虽然讨厌形式主义,但是像这样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宣传,还是乐见其成,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反形式主义最终沦落到为了反形式主义而反形式主义,那么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又变成形式主义。

所以接到这个喜讯之后,崇祯当即动身北返。

而且只用了不到半个月,崇祯便带着禁卫旅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之后,崇祯也没有回万寿宫,而是直接来到了朝阳门外的火车厂。

留在京师监国的太子朱慈烺,内阁的四位辅弼,六部的尚书侍郎等所有三品以上官员还有内务府的马鸣騄以及各科的都给事中都已经到齐。

只不过没有搞欢迎仪式,只是在火车厂的大门口迎驾。

“儿臣叩请父皇金安。”朱慈烺、朱慈炤站在队伍最前面。

在两兄弟身后,则是以张慎言为首的文官武臣,齐齐作揖。

“烺儿,蒙古设镇的事干得不错。”崇祯拍了拍朱慈烺肩膀。

虽然崇祯觉得有些多余,但是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朱慈烺、朱慈炯小哥俩却干得着实漂亮,因为这个大规模通婚的法子比修长城要靠谱得多,关键还不用花太多钱,再不用在九边屯驻重兵,纵然没有火器一样管用。

只可惜,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没有想到这个法子。

朱慈烺原本还有些忐忑,不过听到崇祯这么说,便放下心来。

不过朱慈烺的心下还是有些发虚:“蒙古设镇或许可以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解决来自北方胡骑的威胁,但是也有一桩天大难处,驻军的给养转运花销太大。”

在蒙古高原上驻军自古以来就是个天大的难题,就没一个王朝能驻军。

其中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军需的转运动辄万里,一石米运到地头往往只剩一斗,这样的损耗没有哪个王朝负担得起。

毕竟这不是几百几千人,而是几万甚至几十万。

“给养?”崇祯愕然道,“科尔沁、察哈尔以及将来的土默特、喀尔喀、卫拉特等设镇之后自然就成了大明的镇兵,镇兵又何来给养之说?”

朱慈烺愕然说道:“可是父皇,草原上没有粮食。”

“但是有牛羊啊。”崇祯说道,“牛羊可以换粮食。”

“问题就在这里。”马鸣騄道,“从湖广或者江南往漠北草原转运粮食损耗太大,一石粮食在江南不过一块半,可是运到漠北草原就要卖二十,价格定低了没粮商愿意转运,可价格要是定高了,内务府的压力就太大。”

“马卿,你这思维可是落后了。”崇祯摇摇头说道,“你要跳出粮食本身,把眼光放大到整个大草原,为什么不学学开中法?”

“开中法?”马鸣騄皱眉说道,“圣上是说,让粮商将粮食转运到漠南或漠北,换取盐引到盐场支盐?这法子或可以一试,但难以长久。”

“盐引既然已经废除,又怎可能重新捡起来,那不成了走回头路?”崇祯摇头。

“那就是冶铁或者淡巴菰专卖?”马鸣騄道,“可是这样也要牺牲内务府的利益,未必比直接让粮商往漠南漠北运粮便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不不,根本不用那么麻烦。”

崇祯说道:“为什么不在科尔沁、察哈尔以及将来的喀尔喀、土默特、卫拉特等处各设一家专营商号,专门负责从江南或湖广往蒙古高原贩粮,同时负责将蒙古高原的牛羊肉及羊毛贩运到京师甚至于江南?”

“这一来,贩运粮食或许是亏的。”

“但是加上贩运牛羊肉以及羊毛就仍有得赚。”

“噢对了,不光是牛羊肉和羊毛,还有皮革,这个也是大宗。”

稍稍一顿,崇祯又道:“等将来两京铁路通车,甚至直接将铁路修建到蒙古高原,那利润空间就更大,所以根本就用不着内务府花一分钱。”

“啊?这!”朱慈烺、马鸣騄等有一等茅舍顿开之感。

这其实就是惯性思维,好比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不过如此,可是在没捅破之前,就想破头也想不到,朱慈烺跟马鸣騄他们还是跟行商接触少了,要是能够多接触一下行商,就知道行商跑单大多都是亏的,真正能赚钱的其实是回程带货。

张慎行等文官武臣对崇祯也是钦佩不已,到底是悟了道的啊。

困扰了太子殿下以及朝中众臣这么长时间的天大难题,不对,是困扰古往今来那么多王朝的天大难题,居然被圣上一句话就给解决,不佩服真是不行啊。

崇祯的目光又转到朱慈炤的身上:“炤儿,你今年已经15了吧?”

“回父皇,儿臣确实已经15岁了。”朱慈炤现在其实有些怕见到崇祯。

崇祯问道:“15岁了,该去国子监读书了,读完三年出来也就18岁了,正好进入军中历练一下行伍。”

“啊?”朱慈炤不由得吃了一惊,“还要进入军中历练?”

“废话。”崇祯没好气道,“不到军中历练一下,不学点真本事,将来就藩之外如何对付得了当地土着?可千万不要就藩之后连拿着长矛的土着都对付不了,到时候把朕和大明的脸面都丢个精光,那时候可别父皇削藩。”

听说还要跟土着民打仗,朱慈炤瞬间觉得就藩好像也没那么香。

当下朱慈炤小声的说道:“禀父皇,那儿臣能不能不去海外就藩?”

“嘿,你这个没志气的,老朱家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子孙?”崇祯气乐了。

随即又黑着脸说:“不行,亲王必须就读国子监,必须进入军中历练,历练完了后再到海外就藩,实在不想就藩也行,条件是放弃亲王爵位贬为庶民。”

说到这里一顿,崇祯又道:“等下次大朝会,就把这条加入皇明祖训。”

听到要削掉亲王爵位贬为庶民,朱慈炤立刻怂了,他现在已经满十五岁,已经知道亲王爵位和庶民的区别。

当下朱慈炤又弱弱的说道:“我还是去读国子监吧。”

“就是这一期吧,插个班。”崇祯点点头,又问道,“你想读陆军学院还是海军学院?”

朱慈炤的本性瞬间又发作:“父皇,陆军学院和海军学院相比哪家的课业轻些?儿臣想读课业最轻的那一家……欸欸,父皇你脱靴做甚?不要!”

看到崇祯脱靴子,朱慈炤拔腿就跑,一下就跑不见影。

崇祯还想要追打,却被朱慈烺拦住:“父皇算了,五弟其实是说着玩的。”

旁边的张慎行等部堂大臣还有马鸣騄等内务府武臣也是一个个装没看见。

“算了,不管这个逆子了。”崇祯其实也没生气,又抬腿穿好靴子说道,“火车头呢?看看咱们大明造的第一个火车头!”

“圣上,这边请。”翁之礼赶紧上前给崇祯领路。

不片刻,翁之礼就带着崇祯一行走进一处工棚内。

喜欢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