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穿越重生 > 古玩人生 > 第937章 西汉透光镜

古玩人生 第937章 西汉透光镜

作者:机锋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5-01-12 14:45:48 来源:9书院

商量了一整个下午,宋慎最后是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被罗媛好一阵埋怨。

又是一起吃了晚饭,大家这才各自离开。

罗媛没有跟着宋慎,而是乖乖地跟着父母走了。

第二日,宋慎终于是得了空闲,他带着在江宁所买的铜镜,去了礼老那里,因为他感觉这件透光镜似乎是有些奇特,他翻阅了不少的资料,但仍旧有几分不确定。

宋慎是提前打了招呼的,所以礼老在家里等着宋慎,而且还请了费老过去,因为宋慎一家提前说了他所带的物件是青铜镜。

费老见到宋慎,便是调侃道:“你还真是不安生,上一次找到刘邦佩剑也就罢了,这一回又带了青铜镜回来?古代很多的青铜镜都没有那么珍贵的,你可是要清楚啊!”

宋慎笑了起来,“这面镜子有些奇怪罢了。”

说着宋慎便是拿出了镜子,放在了桌面上。

礼老与费老围了过来,他们拿着青铜古镜看了好一会儿,都是没有能够看出这面铜镜的异样,这让他们大为惊奇起来。

费老把铜镜放下,好奇看向宋慎,“这是一面汉镜,究竟是有什么奇特之处?”

宋慎指着青铜古镜,笑道:“你们看一看这面古镜上的字迹,自然就明白了!”

费老大奇,转头再次看过去,礼老拿着铜镜不放手,指着铜镜上面的篆字读了出来,“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读出这八个铭文,礼老转头看向费老,两人眼中都是流露出震惊之色来,这句话所代表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分明就是“透光镜”!

礼老紧接着便是拿着铜镜到了阳台,此时,日光正盛,阳台一片明亮,礼老侧了侧身子,把铜镜对准了阳光,让铜镜的背影投射到阳台的墙壁上,大家转头看过去,便是见到阳台的墙壁上投射的影子不只是铜镜的阴影,而且还有八个大字,正是“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铭文,同时还能清楚地看到,铜镜的阴影是一片虚影,就像是日光要透光铜镜投落下来一般!

费老松了一口气,这才转头看向宋慎,笑道:“你还真是不省心呐!不过,这透光镜的名头果然是名不虚传!”

宋慎笑了笑,没有多说。

透光镜和其它古镜一样都是用铜、锡、铅合铸而成,本无透光之理,只是根据有的铜镜承日照之,镜背花纹透影在壁的现象而定名,国外有人还称之为“魔镜”,民间俗称为“照妖镜”。这种镜经过探索和研究,目前已基本上掌握了铸造技术,很多地方都已经复制出绚丽多彩的透光宝镜。但是,在我国古代,最先研究和掌握而且始终秘而不传的这种铸造工艺则是当时的道教术士。

礼老拿着铜镜走回了客厅,也是有些兴奋,开玩笑道:“你这个发现可是了不得,至少要把透光镜出现的时间提早了大几百年,很是是上千年之久!而且,这也不是一般的镜头,这可是仙镜!”

宋慎听到这话倒是笑了起来,“所谓仙镜的传闻不过是民间口口相传罢了。”

在有关古文献中,还未发现有记载专门制造透光镜工艺的材料。另外,再从历代研究透光镜的情况看,古镜的透光现象,是人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开始,人们对古镜透光这种奇异现象难以理解,便把透光镜当作“仙镜”来崇拜。

到北宋时才有人开始探求透光原理,并作出比较科学的推测,但对古代透光镜形成的原理仍然不解,于是,沈括才提出“意古人别自有术”的问题,但这并不说明我国宋代以前存在过制造透光镜的专门工艺,而到北宋就失传绝迹了。

郑复光在《镜镜詅痴》中说得很清楚,透光镜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湖州所铸的双喜镜中,往往还有发现,但是铸造方法还是不知道。这就充分说明直到铸镜被淘汰的前夕,还有透光镜的出现。不过其铸造工艺,仍然没有被人们所掌握,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国古代除了唐朝个别道教术士曾取得成就外,在历代铸镜业中,根本没有形成专门铸造透光镜的工艺。

费老道:“说起来,有文字记载的透光镜的历史应该是有一千多年了,《古镜记》曾有记载,隋朝大业七至十三年间,王度曾得一古镜,‘承日照之,则背纹尽入影内,纤毫无失。’这是目前所能查到的唯一最早的有关古镜透光现象的记载。”

“在北宋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那个时候,人们才开始注意对透光原理的探索。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廿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有人原其理,以为铸时薄处先冷,唯背纹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纹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沈括不仅详细地描述了他所见到的古镜透光现象,而且对于透光原理也作了比较科学的推论,而对于铸造工艺则解释为‘古人别自有术’而造成的。”

礼老笑了起来,“这种技艺实在是太过奇妙,想一想,这又不是玻璃,如何能够透光?不过,这件西汉透光镜保存完好程度实在是非同一般,字迹纹饰都是极为清楚的。”

费老笑道:“这是你不了解,这才会有所怀疑,古人可都是简单的!为了研究透光镜的原理,复旦大学采用的‘热处理法’是把铸成抛光后没有透光效应的青铜镜,放入电炉中加热数分钟,然后在水中冷却,除去很薄的氧化层,再经抛光即出现透光效应。”“同时,交大则是采用砂模铸镜,冷却脱模后加以研磨抛光,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青铜镜面就产生与古镜一致的透光效应。这两种试验生产的透光镜均包含有两个工艺阶段,即铸镜和抛光研磨,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从古镜实用角度来看,铸镜工匠不可能一次铸成透光镜,而是古镜铸成后在流传使用过程中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因为古镜铸成,磨而后生光。然而使用久了,必然因为镜面磨损或氧化而光退。为了恢复其光亮,继续使用,社会上便出现了以磨镜为专业的磨镜人。流传至今的宋人绘《磨镜子图》更为形象地描绘了磨镜人沿街售艺的生动情景。这些材料都生动地告诉我们,我国古代社会上确实有以磨镜为专业的磨镜人。正是他们走街串巷、沿街售艺对铜镜进行一次、二次、三次……的再加工,经历淬火、研磨和抛光等阶段而创造了神奇的透光镜。”

...

...

喜欢古玩人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古玩人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