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 229 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 229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12 15:14:47 来源:9书院

南京既然要建状元图书馆, 北京也该建一个,不可厚此薄彼。且翰林院里见呆着好几位状元,北京新馆开业时,还可以拉他们一块儿来剪个彩,填铲土, 借借这些即将名垂青史的大佬的名气。

崔燮叫外院帐房们做好预算,除了南下要用的银子外, 另分拨出一部分建状元馆。馆里也不搁什么珍本善本, 一律只放科考用得上的参考书,每本多放几套,再从老家拉几车出村价的便宜皮纸,供人免费抄写。

他在迁安就有过建馆的经验,如今也是依样来办:先在南关偏僻处赁一处五进的敞阔院子, 找匠人盖起几座小二楼,上层藏书,下层做成阅览室,读者找着想要的书就在下层看书抄书;院子最外的倒座房改成办公中心, 初次进馆的在此处押金办·证;二进大院里一座厢房给居安斋开分店, 有在馆里看着不过瘾,要买书的就可以进去挑。

这图书馆既要建在偏僻地方,恐怕周围卖东西的不多, 还得辟个院子建个水房、食堂、小卖部, 招些人手……

不不, 不行!不能自家干!

他现在可是连中两元的天子门生, 翰林院从六品修撰,清流中的顶配清流,捐建图书馆的慈善家,也该艹起“口不言钱字”的人设了!索性食堂不卖饭菜就建几个大蒸箱供学子热饭,再招几个诚实本份的店家在偏院里开小卖店,卖些荤素冷食、米饭馒头,抄书用的文具之类,叫图书馆员们盯着不许他们大刀宰客就行了。

崔燮认真划完了计划,数了数需要的图书馆员,深刻感觉到自己不白穿这一回——这是给同行创造了多少工作岗位!还给大明朝拉动GDP了呢!

他兴冲冲地吩吩人赁院子、备办书籍,到木匠那里打梯形书柜、收书箱、长桌长椅、衣箱帽架,挑本分勤恳的小生意人在图书馆里开店。

也不只要做这些准备。

要建个图书馆,供那么多人在里面读书,也不是自己掏点儿钱就能干的,还必须向当地官府报备。他在迁安建馆时是得了戚县令大力支持,办成了公立图书馆的,如今要建也得跟顺天、应天两地官府报备一下,最好还要找几位朝中大员撑腰。

崔燮认得的大佬不少,可自己身份太低,别人不一定要关照他,还是请老师出手帮忙更安心。他做好了建馆计划和预算,便带去了学士府,请恩师李学士审阅这计划。

李东阳看得眼前一亮,抖着计划书问他:“这状元馆就和你在迁安建的那个藏书馆一样,可供贫苦学子、普通百姓随意供阅书籍?”

崔燮点了点头,微微弯着身子答道:“和迁安那个不全相同。那是戚县令所建,算是县产,我不过捐了个院子,这回却打算自己独力建成,要冠个状元馆之名。”

李老师看着预算上上千两的银子,问道:“两京齐建此馆,花费可是不少,你手上的银子还够么?若有不足,我帮你找人要银子,老师也有几位颇有家产的亲友,这等造福天下士子的事,用不着和他们客气。”

老师在家守了一年孝,倒是越来越有台阁大佬的风范了……

崔燮心下暗暗感叹,笑着说:“我原是想自己投银子建馆,就取名叫作状元馆,请翰林院几位状元前辈题词奠基,也算是给进去的人搏个好意头。若是请众人捐资立馆,那题状元就不合适了,索性请先生替我取个文雅的名字吧?”

李东阳笑道:“改什么名字,只在院内竖个石碑记上咱们建馆的始末,碑上加他们一个名字就行了!我看状元馆这名字都不够合你这建馆人的身份,索性不如叫两元馆,叫徐学士给你题个匾挂上。你是会试、殿试两元,挂在牌子上给那些后辈书生看看,岂不更能激励他们读书上进?”

不要!两元绝对不行,听着跟学校门口的两元店似的,太丢脸了!

崔燮急轻摇头,轻咳了几声才说:“既然恩师不取名,那就还是叫状元馆好。就在南北两京各建一座——两京有国子监,读书人最多,先方便两京学子看上书,别处恐怕也有人看出好来,彷着建了。”

迁安毕竟是个偏僻县城,就是建了再大的图书馆,放到整个大明也没什么示范效应。两京就不一样了,朝廷官员、南北方士子都聚集此处,图书馆的好处一旦显示出来,说不定就有人跟着修建,甚或是朝廷出资建馆,叫更多人有机会识字看书。

那就还该在馆里放些《居家事类大全》《考工记》《齐民要术》之类的实用书籍,若是百姓能照着农书耕作养殖,或许还能提高粮食产量……

崔燮默默思索着,李东阳也不催他,等他回过神来才说:“你这份文书我留下,回头帮你写几封信讨要银子,什么时候你那状元馆建成,也带兆先儿进去看看。他去岁年底便已出孝,却为我的缘故拘束在府里,怕是寂寞得很了。”

崔燮看了一眼师弟的院子,应了下来:“若师弟读书不忙,也可到我家住住。我家见有两个弟弟两个弟子,平常除了读书,早晚还要跑步、练武,兆先师弟跟他们一道练练,对身子也好。”

李老师笑道:“你还是这么细心。不过今年已改元弘治元年,马上要修实录了,你必定是没工夫带这么多孩子的,就先不叫他去打搅你了。其实兆先这一年多身子已经好了许多,我还带着他练你那呼吸功法,不说他小儿家,连我都觉得精神健旺许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到明朝考科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明朝考科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崔燮听见“实录”二字,不由想起封印前翻找出来的铺天盖地的般起居注与诏、诰、赦、制、册文、谕、书、令、章、表、议、疏、封事、奏、状、记……不由得轻轻打了个寒战,揉着额头叹道:“那这藏书馆弟子就全托付恩师了。如今元宵假不剩几天,我还是回去再安排安排家人去江南的事。”

元宵前后虽有十天长假,不仔细俭省着过也就似流水似的过去了。崔燮意识到上班之后再不会有好日子,便抓紧这元宵长假最后的工夫,请锦衣卫谢大人一起趁夜走百病、看百戏杂耍、新出的盗版锦衣卫杂剧、到各大佛寺烧香许愿吃素斋。

到正月廿一,元宵假结束,他总算不亏负新年两个加起来长达十五天的假期,带着满心美妙的回忆回到翰林院当值。

回来后,就要开始修起居注了。

不只是翰林院见在任职的诸官员,就南京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因病休假或在家丁忧的几位北院学士也都收到了回京诏命。二月己未,新天子特地下诏夺情,要李东阳起复充修撰官,李东阳却不肯就去,而是上疏乞请服阙再归去。

天子体谅他父丧在身,不加逼迫,许他服阙后再补原官,仍预修实录之事。

李东阳上表谢过天恩,继续闭门守孝,倒是时不时把崔燮叫过府,问问弟子修实录的进度,教他如何增删文字。

崔燮有硬盘在手,看过的文字都能转换成脑内TXT,写史料时宛如开卷,字字精准,回去给先生念出来时自然也没丝毫错误。李东阳闭着眼听他写的文字,偶尔给他改些用词不够清通之处,却在史料上挑不出任何毛病,难得地夸了他几回。

修史要的就是这样的谨慎,做官也得有这样的谨慎。只有兢兢业业、如履薄冰,才能将政务处理明白,才能担得起国家大事,以后能堪大用。

李东阳怕给弟子夸出骄矜之气,说的并不太多,只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叫他明白恩师寄望之重。

当着弟子不能多夸,背着弟子就不用太收敛了。他不只跟师兄弟、同年、好友显摆自己有个过目不忘、史学贯通,文章神味渊永的好徒弟;还叫人送信给在南京守备的岳父成国公朱仪,让他关照崔家人在南京建图书馆之事。

朱国公也是个好名、好才子的人,不然就不会把女儿嫁给李东阳这么个年纪不小的穷学士了。这么多年女婿都没找他要过钱,这回竟特地写信找他,却是叫他捐资出力建这种能流芳……起码几十年的藏书馆,朱国公读罢书信,喜得直拍桌子。

“宾之啊宾之,不愧是我朱某人的女婿!他心里果然是记着我的!”

成国公朗笑三声,连忙叫人收拾银子,喊了儿子过来:“你外甥,我那状元外甥孙儿要派人在南京建个供穷书生白看的藏书馆,这事你做舅舅的得盯着!你先替他寻个上好的大宅院,等你状元外甥的人来了……”

世子朱辅无奈地看着父亲,低声反驳了两句:“人家姓崔,怎么成了咱家外甥……父亲这亲戚也未免认得有点远了,咱们认人家也不能认哪。等兆先、兆同他们兄弟哪个中了状元,那才是我的状元外甥呢……”

什么叫不认,师徒不就跟亲父子一样嘛!

他父亲只当没听见这败兴的话,叫帐房赶紧拨银子置地,买城里好地方的大房子,准备整块的汉白玉石,好等着他女婿或是崔状元的文章过来,叫匠人刻“建南京状元藏书馆碑”,再刻上他成国公朱仪……

罢也,顺便也把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孙也添上吧。

喜欢穿到明朝考科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明朝考科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