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第 291 章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 291 章

作者:五色龙章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12 15:14:47 来源:9书院

传教士们还想送崔燮些东西, 求他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崔燮微微摇头,笑道:“你们若只有这些东西,可不够换来留居中国的机会。”

这话说得仿佛是要公然索贿,刘主事不禁瞪大眼看向他,那些传教士们倒都感觉到了传教有望的欢喜, 欣然叫翻译传话:“大人想要些什么?我们这一行不仅带来了传播天主福音的书籍,还有西方各种玻璃器皿、油画, 中亚的珠宝、毛织品、印度宝石和香料……我们是乘着葡萄牙商船来的, 若大人有什么需要,也可以叫商人再运过来。”

崔燮指着众多玻璃杯盘中一枚剔透的三棱镜说:“玻璃不错,那盆结红果子的植株是中国未有之物,这种讲数学的书也挺好,这些都是你们义大利产的?你们到中国来乘是什么样的海船, 怎么能绕过万里海路到广东?船上可有什么武器防备海盗?”

那名年纪最长的传教士谨慎地说:“我们乘的是海商的船,不大清楚船的结构。如果大人喜欢书,我们还带了更多数学、逻辑论证和天文历法方面的书籍。只是玻璃器皿和番椒不太多,大人能否代我们请求贵国皇帝允许更多海商靠港, 与贵国交易?”

刘主事沉声道:“我朝自太祖年间便有禁海令, 海禁大事,不可妄动,望崔大人不要只贪一时便宜。”

崔燮低声答道:“我本无此意。只是听这些传教士说, 他们那里的商船都能经得起海外风浪, 又能从万里之外带着满舱珍宝驶到中国, 必定是有极厉害的武器。我大明水军近年来颇见疲弱, 竟连小小倭寇侵边,都不能扬帆百里、断其祸根,我看他们这海船好,实在有些见猎心喜。”

刘主事怔了怔,简直想问他是不是看连环画入迷了。但崔燮只问那一句,便丢下海船的事,又问起了这些传教士中有没有会烧玻璃,或知道无色透明玻璃配方的,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崔燮对那些传教士说,若他们能烧出这样的玻璃,或给大明造出坚船利炮,他也能在圣前赞一句“能干”,把他们当作人材引进进来。若只会宣讲几句教义,让人信奉他们的主——对不起,那就只能跟普通海商一样的待遇,货可进港,人不能进。

传教士意识到,他不要珍玩美器,只要他们欧洲的先进技术。可恨的是明明是他们中国人想要这技术,却还不肯求他们,反而拿进入中国传教这抹砂糖抹在他们鼻尖儿上,逼着他们主动献上一切。

可对于耶稣会来说,科学只是用来阐释神学的一种方法。如能通过传播科学,送上更先进的技术和武器来换得在这广大国度里传教的机会,这也是值得的。

除了耶稣会,还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奥古斯丁会教士也乘着葡萄牙或西班牙海船在印度、满刺加、日本等地传教。他们第一个扣开了中国大门,必须要牢牢守住这个曾拒绝与欧洲一切交流,宛如独立世界的广阔国家。

领队年长传教士微微低下了头。

他们希望能正式留在京里,建教堂供神,翻译他们带来的书籍,作为交换,他们可以从欧洲弄来崔燮想要的玻璃技术和武器,卖给中国。

崔燮微微摇头,放下欧几里得原本,转身准备离开。

那几名传教士连忙捧着辣椒、玻璃茶具、地图等礼物要送给他。崔燮自己还描了一堆21世纪高清版世界地图呢,对这古代版的兴趣缺缺,挥手拒绝了,只问了问现在欧洲人把辣椒当成可食用的东西没有。

能吃。

好歹没像番茄一样被当成毒物。

那个中国翻译只说此物触鼻蜇舌,味道不佳,传教士们都不肯吃。翻译也是东南沿海一带出身,口味清淡,不爱这种辣味。

那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用辣椒做菜了!

崔燮满意地离开会同馆,与刘主事各上了一份表章。

刘主事对这群传教士没什么好印象,奏章中直斥其等奸狡,不知礼法,欲献天子的书中竟夹着如同密宗双·修法图一样的图画。他写奏章时想起那画面都觉羞耻,等邪·淫宗派不可许他们在中国传教。

崔燮的表章则肯定了他们当中有擅长算术的才士,随船带来的《欧几里得原本》等书籍皆是彼国才士格物所得的经典,三棱镜也是可供格物之器。可叫这些人留居京城,派人教他们学习汉语,并拨四夷馆通译官学习泰西语言,以备将来有更多泰西才士为弘治天子的召才令所感,来中国报效。

但是不能让这些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宜应将他们圈起来翻译外国经义,供我国儒生才士揣摩。

再就是那些传教士所乘的海船能远迈大海来到中国,那海船必有过人之处,可令广东造船厂的工匠设法仿制。尤其该弄清其船上一钉一木、一道缆索都是用什么制成,那种作物又生在何方,日后再想法引入大明,以备大明水军自造舰船。

至于船上的海商,却不可待他们太客气。这些人船上装载重炮,在各国买卖货物、人口,名为海商,实为海寇。凡其船只所到处必须有当地水军监视,以免其仗着坚船利炮为祸沿海地方。

他洋洋洒洒地写了千余字上去,直至文章最末才提了一句自己的私心:“传教士从海外带来一种番椒,味道极辛辣,臣以为可以代替茱萸调味。或有药效,亦可令太医院医官判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到明朝考科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明朝考科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弘治天子对着两份奏折琢磨良久,终究觉着这些传教士的教义再不好,也是懂些数算历法知识的。就当他们是千金买骨里的马骨,留着这几个,将来必能招得有真才实学的才子来。

天子明发旨意,就叫这些人住在会同馆,从四夷馆挑译字生教他们汉语,也学习他们的拉丁文,又选钦天监天文生随他们学习外国历法和算术法。

另就崔燮奏章中所言的铁炮一物,则令兵部主事与都察御史、内监去广州实地考察。海船一时间不急着造,但若有好枪炮,倒可以从那些义大利人手里买些来,将来北伐鞑靼时可用上。

朝廷算是接纳了这些人,不久,东宫就派出了一名专研农作物的内侍,去要了几盆辣椒带进宫,供太子研究。

因崔燮信中提到辣椒能“触鼻蜇舌”,内侍们亲自尝了一点,也都觉得辛辣又苦涩,恐有小毒。

太子身份尊贵,不可轻易接触这种东西,便只叫内侍们切片观察,自己在旁看着。那几名小太监先描画了辣椒枝、叶、果、萼的形态,而后排开显微镜,切片、滴水,拧镜筒,精精细细地把辣椒表皮、叶片都观察了一遍,还画了细胞结构图。

看那细胞倒也没和他们平常观察的植物花叶有什么不同。只是果子味道辛辣,摸完了之后连手指都是辣的,误触眼皮,就能把人眼蜇得红肿生疼。

失手摸了眼睛的小内侍哭得不能自已,不敢在太子面前失仪,连忙下去了。太子看着他那副狼狈像,深觉着这东西恐怕有毒,碰也不敢碰,叫人分了两盆赐给崔先生,剩下的就扔进花棚随便养着了。

崔燮等天子批复奏折没等来,倒等来了两盆辣椒,真是意外之喜。

传旨的太监客客气气地说:“殿下先前格这东西时,发现它的辣气能沾染皮肉上,摸了它再摸眼睛那等娇嫩的地方,可就要辣得流泪了。大人回去研究它时也要小心,别叫这辣气蜇伤了。”

崔燮谢过那太监的好意,捧着辣椒挪到向阳的窗口,美滋滋地欣赏着。同个值房里的学士们也围上来观看,问他这是什么东西,长得尖尖小小的,倒是秀气。

崔燮是见过义大利人的,还问了几句辣椒的事,回来在翰林院里就可以随便吹了。他当即给这个还没名字的番椒起名辣椒,告诉众人,此椒辛辣异常,味道却纯正无苦涩味,以油炸之,得出的辣油必定比茱萸做出的辣油好吃。

与他同值房的两位学士都是浙江人,不爱吃辣,倒是江西的小费解元听说了这东西,倒颇有几分兴趣。

可惜两盆辣椒太少,还要留着做种,崔燮也不舍得吃。

他足足忍到收获之后,晒干了辣椒,剖出籽来,外头的干皮才叫厨子炸成辣椒油,拌了红油白肉、红油猪耳等物。剩下的红油里调些香油、花生碎,浇在煮得嫩嫩的鸡肉上,做了个不大地道的口水鸡。

总共就做出了这么一点辣椒菜,想分送给人都不够送的。他只好在家开宴,请了湖南的李老师、江西的费解元两家,再把邻居谢同知请过来,凑了一桌宴席。

最早谢瑛到崔家吃宴,就是半路救了李东阳、杨一清师兄弟,被他们请到了崔家。

如今两人再度同席,李东阳又忆起了当年事,看着谢瑛俊美如昔,却收敛了许多锋锐之气的面庞,感叹道:“我还记得当初我与师弟蒙谢大人搭救,然后就来到崔家,收了和衷这个好徒弟。这回我来崔家,又得与谢镇抚同桌,可惜师弟在南京,没缘份吃上这外国来的辣椒了。”

他夹了一筷红油猪耳,嚼得咯吱咯吱的,眼睛顿时亮了,惊喜地说:“这辣椒炸的油怎么这们好吃!没有茱萸的酸气,也没有石灰浸的红油的苦味,又辣又香,我竟从没吃过这样正的辣味!”

他喜得亲自给桌上几个小辈夹了几筷,嘱咐崔燮:“明年多种些辣椒,等杨师弟考满回京,咱们几个再同吃一席辣椒菜!”

※※※※※※※※※※※※※※※※※※※※

今天胃不舒服,不多写了,我要休息

喜欢穿到明朝考科举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穿到明朝考科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