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诸天我为帝 > 第114章 皇权大握(第七更爆发求订阅!)

诸天我为帝 第114章 皇权大握(第七更爆发求订阅!)

作者:兴霸天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2 15:15:48 来源:9书院

“杨公,你与袁公是儿女亲家,你觉得该从何处查起?”

太尉入天牢,司空请辞,东宫之内,顾承再望向最后的司徒杨赐。

杨赐原本双目半阖,老态龙钟,此时浑身一激灵,猛地拜下:“殿下,老臣不知情啊!”

“杨公请起!”

顾承这次却是起身,亲自将杨赐扶起,布下结界,九卿不可闻,声音温和地道:“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弘农杨氏韬光养晦久了,看来是不愿为我汉室偶露锋芒了?”

杨赐面色剧变:“殿下!”

即便对三国不甚了解的,都知道袁氏四世三公,其实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

杨赐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他任司徒太尉,他的儿子杨彪日后历任三公,直到大名鼎鼎的孙子“鸡肋”杨修,才悲了剧……

并且从后世来看,汝南袁氏远远比不上弘农杨氏。

这支家族不仅在晋和南北朝世居高官,在隋朝出了越国公杨素不说,甚至杨坚杨广都是弘农杨氏,不过也有一说是杨坚因功攫(jué)位,为了表示正统而改写了族谱,实则出身山东寒族。

到了唐朝,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更是十一宰相,李世民的贵妃、武则天的母亲、李隆基的皇后,都是杨氏出身。

到了宋代,就是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这个姓氏,贯穿了千年历史,最让顾承佩服的,还是其长盛不衰,历朝历代都留下清誉美名。

那么这一任家主杨赐忠心吗?

顾承没有答案,也许忠心耿耿,也许大奸似忠。

但他能确定一点,至少杨氏与汉室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就是韬光养晦的妙处,明明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不在风口浪尖之上,双方都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现在,顾承却是逼杨赐表态。

值此被大逆行刺,愤怒失态,理智不再,都是完全正常的。

所以太子表面上越平静,众臣心越慌,杨赐更是满嘴发苦,叹息道:“殿下,老臣并非不想尽忠,而是不知你到底要什么啊?”

这话就是掏心窝子了,顾承也不再绕弯,直接道:“袁氏党羽尽除!”

杨赐早就料到太子年轻气盛,却直接摇了摇头:“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此为之,恐大乱再起!”

汝南袁氏为什么这么强盛?

他们现在又不是诸侯,至少明面上没兵没将,全是在朝当官,按理来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实际上,袁氏四世三公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是让汉室最忌惮的地方,正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倘若贸然与其撕破脸皮,那么袁氏谋反,比起黄巾之乱席卷天下之势都不遑多让!

杨赐此言倒是真为大汉着想,然而顾承讶然道:“袁氏的门生故吏,不在洛阳吗?”

杨赐一怔,猛然变色。

是的,黄巾大捷,太子选妃,大典盛宴,各地官员,太守刺史都入洛阳。

所以,袁氏一派官员,有许多都在洛阳,而不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这一刻,杨赐只觉得一股寒意直冲天灵。

是巧合?

还是早有图谋?

可太子不会算到袁术献书,黄巾妖道正好藏于其中吧?

饶是杨赐一生历经风浪,也有些迷糊了,眼前之人有种深不可测的威仪,他双腿一颤,就要跪下。

顾承扶住,手掌微微用力:“若弘农杨氏弟子入各州,令郡县平稳交接,我大汉又度过了一场劫数,杨公居功至伟啊!”

杨赐吓得脸色发白,连连摇头:“老臣愿助殿下平稳世局,但郡县之职,万不敢受!”

弘农杨氏不显山不露水,却是稳坐天下世家第二把交椅,而锋芒毕露的袁氏却遭嫉恨。

如果袁氏被打落尘埃,党羽尽除,那么顺位上升,成为众矢之的的,不就变成了杨氏?

这是杨赐绝对不愿看到的。

顾承微微颔首:“既如此,颍川陈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曾遭党锢之祸,河内司马也有报效之心,就让他们家族的子弟为孤分忧!”

杨赐闻言,长舒一口气:“殿下英明!”

杨赐最怕的就是太子免去了袁氏门生,将官位赐予二等三流世家,甚至寒门子弟。

如今看来,太子殿下虽然心狠手辣,但还是知道轻重的,将野心最大的汝南袁氏打落尘埃,所空出的官位依旧由顶尖世家瓜分。

这完全能够接受。

不过杨赐又难免生疑,难不成太子殿下就只为铲除袁氏,好处全给世家所得,自己白忙活一场?

虽说汝南袁氏乃汉室大敌,但事已至此,不可能不争取利益啊!

下一刻,他就知道了答案——

“长文,将你的奏议给杨公一看!”

顾承招手,陈群上前拜下。

陈群面庞温润如玉,身姿优雅挺拔,乃标准的世族子弟,此时双手奉上:“请杨公过目!”

杨赐展开,细细看之,脸上露出沉吟。

各地举荐,划分九品,这九品并非官员的大小,而是资格,评议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品级越高,起点越高,升官越快,品级低下,则受人轻视,升迁也慢。

看似这种制度就是察举的规范化,让世家权力变得更加明显,但杨赐注意到了,审查、考核、监督、惩戒、定职等等一系列措施,都由皇帝指派尚书台官员担任。

所以这新设的尚书台,才是关键。

这是与历史上九品中正制极为不同的一点,中正可以评定,却无最后的决定权,若有不公,立刻罢免,永不录用。

如此一来,官员虽然还由世家子弟担任,但权力无形中已经转向皇帝。

对此,杨赐先是心有不甘,但仔细一想,反倒觉得这是长远之举。

毕竟对于不想造反的世家而言,家族的延续才是重要,只要有才能的子弟能够出仕,一展抱负,受皇室制约也是应该。

杨赐老成持重,再仔细看了一遍,尤其是考核惩戒制度,猛然醒悟,太子此时改革,还有一个关键用处。

袁氏一脉的官员虽然心向袁家,但他们本身并没有犯错,统统拿下,师出无名。

可九品中正制一出,所有官员都将受尚书台监察,考核品级。

这家世倒罢了,道德和才能两方面,还怕挑不出毛病?

即便无可挑剔,那给个二品,将其升入中央,赐下闲职,权力也被剥夺了。

贬官罢官,明升实降,一场官场大地震,就随着新制度的诞生,消弭于无形,还能将之落到实处,尚书台定下权威,太子皇权大握,无上地位。

这一刻,杨赐算是领教到了什么叫帝王权术,心中又是惊惧,又感钦佩,最终拜下:“殿下英明仁德,弘农杨氏,愿效全力!”

喜欢诸天我为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诸天我为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