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诸天我为帝 > 第162章 郁结在心(第一更求订阅!)

诸天我为帝 第162章 郁结在心(第一更求订阅!)

作者:兴霸天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2 15:15:48 来源:9书院

“二哥,你永远是我的好二哥!”

码头之上,杨俊红着眼睛,与顾承依依惜别。

“蜀地天府之国,成都更是物华天宝,三弟此去一路顺风!”

顾承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道:“谨记你的初心!”

任谁也想不到,此时小绵羊一般的杨俊,在数年后会变成骄奢淫逸的一代昏王,大修宫室,放债收息,剥削百姓,极好女色,姬妾上百,最终他不仅被杨坚免去封地,还被嫉妒心大起的王妃下毒害死,只活了三十岁。

实际上不仅是杨俊,杨坚的五子都是极尽奢华之人,他和独孤伽罗节省了一辈子,就好像为了专门给败家儿子挥霍一样,惨兮兮惨兮兮。

如今在江南世家眼中,太子无疑也开始好大喜功,居然要修运河,直接指明各地,分配河段,严加管制,动辄抄家灭族,手段狠辣至极。

千年前以秦始皇的魄力,都只是凿了灵渠,连接长江珠江,加强对南越地区的控制,至今都是交通要道,使得经济大为繁荣。

这种人工运河的设想,极大地启发了后世统治者,但为什么没人修?

因为都知道这是劳民伤财,极可能动摇国本的事情。

利在千秋说得好听,可统治者也不傻,但凡有国力为之的,谁愿意罪在当代?

但顾承知道,时机已然成熟了。

古代很长时期内,国内的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远甚于南方。

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四百多年的混乱使北方受到严重冲击,同时南方经济文化的抬头,却又导致了武力的衰弱,远不如北方多民族混合,武风盛行,军队实力强横。

所以由北向南,一统天下,乃是必然,但统一之后,北方则需要南方的物资供应。

比如为了防备每年来犯边境的突厥高句丽,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而路途如此遥远,单靠马车实在吃力。

这种时候,还有什么比贯通南北的运河漕运更合适的呢?

讲白了,此时的天下南北,就是一文一武,如果文武相合,大隋的国力必然能攀升至巅峰,举世无敌!

大唐贞观之治的巅峰时期,万国来朝,其实就在此基础上诞生。

当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似乎都没好下场。

秦修长城,利在千秋,二世而亡,隋修运河,利在千秋,二世而亡……

顾承如果选择当一个守成帝王,只要继位,以如今的大隋强将如云,军力鼎盛,北上大破突厥,覆灭高句丽不成问题,但他胸襟比任何人都要大,又岂会故意逃避大运河的难题?

“江南世家,本就是毒瘤,正好借着修筑江南运河之际,清理一番!”

顾承屹立于河堤,目露冷色。

如果说北方世家如今还处于壮年,南方世家是真的腐朽不堪,完全沉浸在昔日的辉煌中,根子彻底烂了。

偏偏还抱有妄想,认为皇室要依仗他们,去对付北方的关陇集团,端着架子。

既如此,顾承就用血淋淋的刀,告诉他们什么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江南叛乱刚平,这个时机恰到好处!

“殿下!大德圣僧愿往江都一行!”

随着江都日新月异,江南势力更迭,接下来三月,顾承都于太子府内精修,感悟天地大势,人文武道相合的精髓。

这一日他闭目听碧秀心一曲箫音,正自享受,风尘仆仆的梵清惠入内禀告,面带喜色。

她早就传回书信,有言大德圣僧闲云野鹤,不愿来此,现在对方终于改变了主意。

“嗯,你辛劳了,去休息吧!”

顾承睁开眼,笑了笑。

“不累!”

梵清惠受宠若惊,期待地道:“四大圣僧已在路上,愿在江都开坛,讲经说法!”

佛门如何兴盛?

高僧开坛说法,居士云集聆听,执经问难,一场盛会下来,方能扩大影响力,让百姓崇尚佛法,遁入佛门。

否则光大兴寺院,如果无人入门朝拜,信仰缺失,那很快也就败落了。

“静念禅院主持是叫了空吧?如此盛会,怎能缺了他,一并唤来!”

顾承大手一挥:“办得热闹些,让那些整日怨声载道的世家,知道今生结了善果,来世才有回报!”

“是!”

梵清惠一怔,哪敢说了空正欲修闭口禅,驳了太子殿下的兴致,更是明白所求,马上道:“佛门定不让殿下失望!”

于是乎,江都热闹了,大街上随处可见僧侣,皆是佛门精粹,席地**,口吐莲花。

当然,来此的也不单单是佛门中人。

佛门倘若大兴,关系的是整个江湖,再加上太子的定武三策,魔门的蠢蠢欲动,一时间江都风起云涌,四方汇聚。

“盛世气象,可惜苦了百姓啊!”

欧阳希夷走在街头,发出感叹。

他相貌威猛,衣衫褴褛,号黄山逸民,成名多年,与宁道奇乃是同辈。

“太子殿下真的会大兴佛门么?”

他的身后,则跟着位俊朗儒雅的少年,名为王通,眼中光芒闪动,露出沉思。

此人后来成了一代大儒,仿《春秋》著《元经》,仿《论语》成《中说》,识大体,通权变,向杨坚奏太平十二策,提出儒释道三教圆用说,更是桃李满天下,教出许多人才,据说房玄龄和魏征也是他的徒弟,连李靖都曾拜在门下听学,但正如杨坚的出身,众说纷纭,不知真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诸天我为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诸天我为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过王通有个孙子几乎人人皆知,《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

此世的王通与欧阳希夷成了忘年交,正在行走天下,当得知江都有佛教法会,立刻前来。

“此次若能见到太子,奉上所学,便有一步登天的机会,该想个什么法子,入太子府呢?”

游览完江都,欧阳希夷自去饮酒,王通则远远看着戒备森严,恍若小型皇城的太子府邸,露出火热之色。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帝王不用,卖与识家,识家不用,仗义行侠。

由此可见,如欧阳希夷那样的仗义行侠,实在是退而求其次再求其次的无奈之举,他王通满腹经纶,怎能埋没?

王通是极有耐心之人,在太子府外一守就是整日。

临近傍晚,他已准备回客栈,明日再来,就见远处一队僧人行至,通报后有太子府侍从现出相迎。

“成都大石寺的大德圣僧?他一向不问世事,竟也来了!我曾得过指点,理应拜会!”

王通落在为首的老僧身上,目光一亮。

他曾经去大石寺拜访,与众僧坐而论法,得过大德圣僧的赞赏,既然结了善缘,何不借势?

可就在王通往那边走去之际,目光落在大德圣僧身上,突然微微一怔。

他自小聪慧,见人极明,有种直指本心的洞察感,这一刻突然觉得这位圣僧不再是宽怀度世,反倒郁结在心,更有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邪异……

王通面色一变,身形唰地一下闪入巷中。

喜欢诸天我为帝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诸天我为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