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秦皇纪 > 第547章 传国玉玺(下)

秦皇纪 第547章 传国玉玺(下)

作者:殷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16:49:55 来源:9书院

第547章 传国玉玺(下)

李斯不过是楚国一小吏,深知在由世家大族把持的楚国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这才不得不背井离乡,前来秦国。他虽然很得秦异人欣赏,被秦国重用,可是,他毕竟还很年轻,是后生,比他了得的大有人在。

他万万没有想到,传国玉玺上题字一事竟然落到他头上,此时的李斯一脸的震惊,只觉脑中嗡嗡直响,如同万锣齐鸣似的。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太过震惊了。

传国玉玺是何等之重要,他不会想不到,不比九鼎份量差。他若在上面题字,他就能名垂传古,史册留芳了,人生若此,夫复何憾?

“呵呵。”秦昭王把李斯那吃惊样儿看在眼里,既是欣赏,又是享受。

欣赏的是,有李斯这样的后起之秀,秦国后继有人。享受的是,作为国君,就不就是掌控他人的生死荣辱吗?能让李斯如此感到荣幸,这正是帝王的成功。

“呵呵!”荀子是李斯的老师,李斯被选中题写传国玉玺,荀子与有荣焉,大是欣慰。

公孙龙子把荀子的欣慰模样儿看在眼里,大是艳慕,自己怎生没有收李斯这样了得的学生呢?

“和氏璧,来!”秦昭王笑眯眯的传旨。

传国器是他称帝的最为重要信物,也是他称帝的最后一关,如今,万事俱备了,只欠雕刻了。只要雕刻成功,他就可以称帝了,成就无上“帝业”。

立时有内侍捧着一个描金匣子,呈给秦昭王。

秦昭王接在手里,先是在描金匣子上摸索,然后打开,只见一片柔和的玉光出现,让人生中舒适之感。

和氏璧大名天下传,名动千古,秦异人是如雷贯耳,就是没有亲眼见过,此时即将见识和氏璧,忙瞪圆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如秦异人这般心态的人很多,就是范睢、白起、乐毅、荀子、公孙龙子、黄石公、韩非、李斯和蔡泽他们只是闻和氏璧之名,却未见过和氏璧,无不是瞪圆眼睛,死盯着。

秦昭王小心翼翼的从匣子里捧出一块美玉。美玉一出,秦异人只觉眼前一亮,一种说不出的美感袭来,让他浑身舒畅。

“和氏璧不愧是和氏璧!”秦异人大是感慨。

光是看看就让人浑身舒畅,这是何等了得的美玉了。来到战国时代,秦异人见过的美玉何其多也,就未有一块能有如此功效,能给人如此享受的感觉。

“好玉!”

“卞和真神人也!”

范睢、白起、乐毅他们看在眼里,浑身舒畅,大声赞扬。

和氏璧是由楚国著名的玉工卞和发现,他认为石中有惊世美玉,却是无人信他。不仅不信他,他还遭了无妄之灾,身受酷刑。后来,历经波折,终于剖石得玉,才有和氏璧。

“当年,寡人为了此璧,是费尽心机,却是给蔺卿坏了好事,没有得手。如今,和氏璧终于是大秦的了!”秦昭王一双干枯的手在和氏璧上抚摸着,如同在抚摸情人光滑的肌肤似的,一脸的陶醉。

他说的是“完璧归赵”之事,要不是蔺相如的话,这和氏璧早就成了秦国之物。如今,捧着和氏璧,当年与蔺相如斗智斗勇的情景浮现在脑海,秦昭王大是感慨。

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蔺相如,秦昭王又是欣慰。

正是因为两人当年斗智斗勇,他吃了蔺相如的亏,这才对蔺相如又恨又佩。如今,蔺相如这个让他痛恨之人已经成了秦国的重臣,他是说不出的欣慰。

“和氏璧害苦的不仅仅是卞和,还有张仪。”秦昭王抚摸着和氏璧,更是感慨万端。

和氏璧第一个害苦的人就是著名的玉工卞和,其次就是张仪了。张仪因为和氏璧,差点被活活打死。

这事要从张仪学成下山说起。张仪和苏秦同为著名隐士鬼谷子的学生,二人交好,同习纵横之道,学成下山后,二人共说大志,苏秦首选之国是秦国,他要入秦出仕。张仪当时无意于秦,他要在山东出仕。

张仪回到老家大梁后,找了些关系,想要见魏惠王,想效力于父母之邦。张仪时运不济,见魏惠王这天正好遇到孟子,孟子是一学霸,把张仪的纵横之道说得一无是处,还出言不逊,痛斥张仪。

张仪怒了,当即骂孟子是“东门里娼”,气得孟子当场吐血。魏惠王是一玩乐君主,没有从这事中品出另外的意思,他怕得罪了孟子,就把张仪轰走了。

自此以后,张仪就不能在魏国出仕了,只能远走他邦。此时的张仪还没有入秦的想法,他想既然魏国不用他,他就在山东列国去看看。先是去了齐国,齐威王隆重迎接他,理由是能气得凭一张利口走天下的孟子吐血,此人必是了得,席间,两人相谈甚欢,齐威王有意要重用张仪,张仪也同意在齐国出仕。

只是因为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张仪离开了齐国,去了楚国,准备在楚国出仕。就在楚国期间,张仪遭受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危机,差点死在楚国。

来到楚国之后,张仪为了生存,就投在楚国令尹昭阳门下当一食客。一次饮酒时,昭阳拿出和氏璧来欣赏,说到底,就是想以此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酒酣耳热之际,和氏璧竟然不见了,找来找去找不着,就赖在张仪身上,原因却是张仪最穷了,他不盗璧谁盗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秦皇纪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秦皇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理由真是够操蛋的了,然而,昭阳这猪头竟然信了,命人把张仪抓起来毒打。张仪宁死不屈,差点被打死。

遭受如此毒打,张仪都没有认,昭阳估摸着可能是搞错了,就放了张仪。张仪回到住处,他的妻子就埋怨他,有事无事的惹事,这下好了,差点把命都丢了。

张仪却是不在乎,指着自己的嘴,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视吾舌尚在乎”。其妻看了看,说“在”。张仪傲然说“足矣”。

后来,张仪入秦,被秦惠文王拜为丞相,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纵横天下,激荡风云数十载,那是何等的了得。

当然,楚国也因为昭阳诬蔑张仪一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楚怀王被张仪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最后还客死于秦国。

张仪之复仇快意若斯,与范睢复仇相比并不差。

张仪受辱之事,是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对于秦国来说,更是人人皆知,因为要不是张仪的话,苏秦的合纵还真能困死秦国。是以,秦人对张仪特别敬重。

一见到和氏璧,秦昭王就想起了这段故事,不由得大为感慨。

“张仪之报楚,与范睢之复仇,皆为天下士之痛也!”范睢有过与张仪相似的经历,听了秦昭王的话,大是感慨。

“然也!”乐毅、白起、蔺相如他们齐声赞同这话。

张仪和范睢都是盘盘大才,竟有如此屈辱的经历,这是天下士之痛,谁能不感慨?

“这也意味着山东之地失人才,大秦方能得人才,这是大秦强盛的原因所在!”秦异人也是感慨,只是他的感慨之言更加有深意。

“没错,王太孙此言极是!”范睢大声附和,道:“张仪与范睢皆魏国大梁人,本有心效力于父母之邦,奈何父母之邦不纳。不仅不纳,还有性命之忧,不得不远走他邦,此诚山东士子之痛也!”

这种感受最为深刻的非范睢莫属了,因为他本人就有过如此沉痛的经历,他最有发言权。

战国时代,魏国的人才最多,然而,就没有几人能为魏国所用,大多远走他邦了。诸如商鞅、孙膑、张仪、范睢,还有尉缭,魏国能用者只有李悝、庞涓和吴起这三人了。在这三人中,能有始有终者,只有李悝和庞涓了。至于吴起,用而不终,最终被逼得离开了魏国。

因此,时人送了魏国一句讽刺之言“魏才人用”。

一块和氏璧,却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不得不大发感慨。

“如今,和氏璧归秦,这也就意味着天下将一。容天下一统之后,大秦一定不让天下士子再有此痛!”秦昭王豪气万千的道。

这不是吹牛,秦昭王还真有这种底气。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就没有埋没过人才,秦国所用的人才都是山东之地不能用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山东之地没仅没有用武之地不说,有不少人有着屈辱的经历,更有人差点送命。

而他们到了秦国,却是被重用,被委以重任。

“来,李斯,你来写。”秦昭王把手中的和氏璧递给李斯。

秦昭王亲手递来,这又令李斯大为激动。

然而,还有让李斯更加激动的,那就是秦昭王亲自为他研墨。

秦昭王贵为一国之君,亲手为李斯研墨,就是说秦昭王为他打下手,这是何等的荣耀?要是说出去的话,一定会艳慕死很多人。

“寡人的字不如你,不能在传国玉玺上题字,就沾你的光,为你研墨了。后人提起这事,一定会提到寡人吧?”秦异人半调侃半说笑。

“呵呵。”秦异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秦昭王还有如此调皮的一面,无不是大笑。

这也难怪,传国玉玺一成,秦昭王就能称帝了,成就“帝业”,他的心情非常之好,亲手研墨又何足怪?

李斯深吸一口气,饱醮浓墨,挥毫而就,一气呵成。

“呼!”放下手中笔,李斯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浑身一松,仿佛千斤重担卸下似的。

“这……比起适才的字更好了!”秦昭王一阵打量,惊喜的叫嚷起来。

秦异人他们伸长脖子一瞧,秦昭王没说假话,这次李斯写的字比起适才要好上三分。

“臣心中一激动,倍感精神,有一股不得不泄的精气神,这字自然要好上数分。”题词写字,也需要神来之作的,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而王羲之一辈子也只有在兰亭喝醉了酒这一次达到这种境界。

李斯眼下的情形与此相类,要这字不好上数分都不成。

喜欢秦皇纪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秦皇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