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 015 潜入洛阳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015 潜入洛阳

作者:学徒归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6 15:59:47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

张颌自知失言,忙伏地请罪道:“末将不敢,主公如此信重,末将必定鞠躬尽瘁,不负所托!”

文远轻轻将张颌扶起,好言嘱咐道:“隽义切记,我出关之事不可向任何人透露!外人若有问及,就说我外出访友,旬日内就会回营!”

“末将遵命!”

文远点头送张颌出帐,刚出营帐,张驭恰巧回来,手中还拎着几个包袱,十来把短锨。

文远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张驭打开这几个包袱,里面多是些寻常衣物,还有些绳索、挠钩、笑道:“少爷放心,都妥妥的了。”

文远又命张驭守帐,将王力唤入:“你速去从亲兵队中抽调十人,记住,唯一的要求从并州、洛阳一直跟着过来的,对我要极尽忠诚!这些衣服用具每人一套,今晚有秘密任务!”

王力点头领命,是夜二更,文远领张驭、王力及十名心腹亲卫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神不知鬼不觉的出了虎牢西门,往北而行。

为求保密,十三人全部步行,平日随身之物全都留在营中,只扮作寻常百姓模样,麻衣破帽,暗藏短刃。

此时虽然已是二月初春天气,深夜依旧是寒风刺骨,一行十余人裹紧衣袍,仍感觉有冷风像蛇一般钻进衣里,众人不敢点火,四周一片黑漆漆的,光秃秃的树木枝干虬结,如同张牙舞爪的的怪兽,看的令人瘮得慌,为了祛除心中的慌乱,众人只能小声是的说着话,除了文远,其他人都不知此行前往何处,连张驭、王力也只是隐约知道其中一些事情。

众人一路北行,渐渐地,大河奔流的浊重水声愈发清晰的传入众人的耳畔。文远兴之所至,借着星光照射,领着众人上了河边一座小山。

临渊看河,清冷的河风吹得文远衣袂鼓荡,文远顿时觉得大脑一阵清晰明快,他满怀深情的看着黄河,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情充塞心坎。

这就是母亲河啊!文远前世生在淮河流域,只在电视里看过黄河的浩荡、澎湃!

如今还没到夏汛时节,浑浊的河流流淌的安静而平缓,如一条黄色的巨龙横贯东西,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知不觉间,文远的眼眶湿润了,或许正如文远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所说,任何一个有着民族感情的华夏儿女,当他亲眼看到黄河之后,心中最大的感触就是——伤感!

高高的岩石,巍巍的峭壁,茫茫的旷野,深深的沟壑,看到这些,如何能不叫人伤感?

巍巍黄河,见证了古往今来华夏民族的荣辱兴衰,只是如果按照历史正常的走向,一百多年后,整个中原大地都被北方五胡侵占,滔滔的黄河水将被数以千万的华夏子孙的鲜血浸染,最艰难的时候,我大汉民族只剩下人口不足八百万!险些灭绝!

想到这,文远动情的面向黄河而跪,叩首三拜,心中暗自祈愿:“黄河母亲在上,我张文远本没什么大志,若做的是县官,我就尽力保全一县百姓,若是州官,我就勉为其难庇护他们吧,至于天下,我不敢想,您若在天有灵,请保佑大汉子孙不要遭此劫难!”

下了小山,一路便由张驭领着,到了河边一处干枯芦苇荡中,推出一支小船,众人坐上,过河到了北岸。

北岸是河内地界,这里已经是联军的地盘,不过此地到处军营林立,文远此行力求隐秘,可不想让联军士兵当作奸细抓到,因此带着众人尽拣小路,一路疾行向西。

黄河两岸,景色无比壮观,沟壑密布,巨石嶙峋,两岸枯萎的芦苇荡随风飘荡。褐黄色的黄河之水滔滔奔流而下,直入大海!

行了两日,黄河两岸敌我守备开始森严,文远招来一个当地百姓打听,这里已经是孟县地界,往东十里便是孟津港,有董卓大军屯驻,往西五里是小平津渡口,文远从贴身衣内取出地图看了看,就在附近重金买了条小船,从小平津南渡进入洛阳北邙山地界。

北邙山,又名北芒、邙山、北山、平逢山,太平山,郏山。北邙山山势雄伟,水深土厚,海拔300米左右,东西横旦数百里,南北也有数十里,位于大汉帝都洛阳城北,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

文远一行又在北邙山里绕了一天,终于从南麓走了出来,众人此时大概已经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洛阳了。

出了北邙山,已经是洛阳地界,洛阳城倒是好寻,董卓临行之时将洛阳所有的宫殿、官邸、商铺、民宅全都付之一炬!如今虽过了十余日,余火根本没有熄灭,文远在北邙山上就看到西南方的天空尽是黑烟,一路寻来。

只是洛阳城方圆二百里内,荒无人烟,这一路之上,尸身遍地,散发着阵阵的恶臭,北邙山上的陵寝也被掘开,白骨曝于荒野,鹰鹫野狗横行,将这些尸首啃食的残缺不堪,饶是文远等人久经沙场,见了这等惨绝人寰的景象,也一个个面色惨白。

文远无力掩埋尸身,只能掩鼻闷声前行,终于于第三日夜晚,赶到了洛阳城内。

洛阳,即洛水之阳,洛阳城是赫赫有名的京城之一,又称为东都,与关中的长安城遥相呼应,南控伊阙,北依邙山,东临虎牢,西接函谷关,因四面环山,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土地肥沃,自古就是华夏子孙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

武王自击败殷商,建立大周政权之后,为就近管理山东殷商王朝参与部落,特命周公旦和召公在洛水以北建立东都洛阳,到了周平王时,为躲避犬戎之乱,周王室放弃镐京,迁都洛阳,进一步促进了洛阳文化及经济的发展。

千年后,南阳西汉王室后裔刘秀平定乱世,在原址稍南处重建洛阳,并定都于此,史称东汉。

从刘秀定都洛阳到这时,已经又过了一百多年。

新建的洛阳城,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六里,形态成长方形结构,又称为“九六之城。”

洛阳城内,共有南北纵走及东西横走的廿四条大街道,两旁植有柳树及槐树,街道及街道中间为居住的“里”。主街道连贯各主要城门,宽约四十公尺,长五百公尺。城中间有条天子专用道路,称为御道。御道的两旁有高约一公尺半的长墙围住。依照洛阳城原样,东汉武帝重建了“南宫”,办公居住都在这里。南宫的东边,设有司徒府、司空府及太尉府。东汉明帝时又在南宫的西北增建“北宫”,专为皇帝及皇族居家使用。北宫设有四个大门,名称和南宫完全一样,设有朱雀(南)、苍龙(东)、白虎(西)、玄武(北)四个大门。为了皇帝每天来往于两宫的安全性,在两宫之间建有上下两层的复道,上层便是皇帝的专用通道。

北宫的主殿为德阳殿,重要庆典常在这里举行,皇帝也常常在这里的朱雀阙会见重要大臣。德阳殿周围则由含德、章台、天禄、宣明等八大宫殿环绕。在洛阳城的东北隅有个永安宫,附近设有大仓及武库,是武器及粮食的储存中心,旁边有运输进出货的专用毂门。城内大多是高级住宅区,专给文武官员居住的。尤其东城墙附近的上东门及中东门,有步广里及永和里,大多是大规模的府邸,不少权臣便都居住在此。

整个洛阳城是由宫殿、庭园、官署及高官权臣的宫邸组成。庶民则居住在城外边缘处。洛阳城内外有三个主要的“市”,南宫西北方的金市,是唯一城内的住宅区,住有一些无官职的御用商人,及有钱的世豪。东郊的马市及南郊的南市,则为平民居住及中小商店的活跃区。

由于坐北朝南的体制,汉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即公元三八年,重新以南城墙的平城门,作为洛阳城的正门。南宫的大门有条大道,直接连通平城门。平城门外为南市,靠近城门的大道旁,建有两座祭祀专用的殿堂:东面为辟雍,是礼教用祭祀堂,为儒学教化天下的象征;西面为灵台,是观察天象及云气用的天文台,也是天命的象征,东汉时中国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张衡的浑天仪及地动仪,都装设在这里。

而这曾是大汉京畿之地,这里曾经居住着大汉子民上百万!可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活人,到处是腐臭烧焦的尸体、坍塌的房舍,被烧得漆黑的断木残垣!

而文远不远数百里,乔装隐秘来到这儿,为的只是一样——传国玉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