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人皇纪 > 第1034章 朝堂发难!(二)

人皇纪 第1034章 朝堂发难!(二)

作者:皇甫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1-12 19:11:32 来源:9书院

第1034章 朝堂发难!(二)

“圣皇二十三载六月,北庭都护府对东突厥用兵,阵亡七万九千多人。圣皇历二十四载三月,安东都护府对奚、契丹用兵,阵亡三万五千人,同年七月,对高句丽帝国用兵阵亡六万人。圣皇历二十五载,开春,碛西都护府对乌斯藏用兵,阵亡二万四千人,同年补弥四万兵员,九月,被都松莽布支偷袭,阵亡五万余人。圣皇历二十六年,时任安南大都护章仇兼琼对乌斯藏阿里王系用兵,阵亡四万九千人,征用民役六万人,死伤七千人。”

“今年,西南之战,累计死伤十四万三千多人,而现在,一年未过,怛罗斯便再启战端。”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没有不战的时候!陛下,是时候停止了!”

“怛罗斯并非大唐的领土,而是化外之地,不毛之土,边陲作战也就罢了,难道现在还要让将士陨命他乡异国吗?而且,西域之地,全数都是胡人。为了难持大唐的西域统治,每年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兵马、钱粮,那简直是一个无底洞。但是反观西域对大唐提供的利益,却寥寥无几,是葡萄吗?是石榴吗?还是京地遍地的胡商?”

“陛下,微臣本不该言,但怛罗斯的战事,真的该停止了!”

最后一句,朱红的蟠龙柱下,那名胡须花白的老臣双手执着笏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而半个朝堂内,一片肃静,所有的文臣纷纷看着他,目中透出尊敬的神色。

太史令颜文彰,参与起草朝廷文书,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所有的公侯大夫,包括皇室亲王在内,一言一行,全部都由颜文彰起草,并且记入史册。在整个大唐,文武百官之中,颜文彰算是最特殊的存在。

因为,不论文武,如果一言不当,被太史令载入本朝史书之中,很有可能遗臭万年。这是谁都不想的。

而同样的,文官如果想名留青史,即便做得再好,也不能自己记载,而必须经过太史令的手笔。

太史令是历史的记录者,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所以一般不主动参与朝堂的议事。不过,太史令毕竟也是文武百官之一,在出了某些重大事情的时候,太史令同样会参与其中,履行自己身为朝臣的职责。

一名太史令,一生中参与朝政,发言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的话,就需要自动卸任,由继任者接任。这也是为了保持太史令的公平和客观,使得史书的记载尽量不受个人感情左右。

颜文彰一生之中,这是第二次参与朝政发言,上一次,是先皇病逝的时候。

历朝历代,文武之争并非没有,但很少闹得这么激烈,显然就连这位太史令也被惊动。

太史令是儒家出身,所有人知道儒家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归根到底就是“太平”二字。颜文彰自然也是坚决的反战派,有他的附议,朝堂文臣的发言,分量顿时完全不同。果然,太史令颜文彰的声音一落,整个朝堂顿时为之肃静,满朝的武官也明显露出了忌惮的神色。

“文官一只笔,杀人不留形”,如果“得罪”了太史令,很有可能被记入史册,成为“彪柄”误国之将,这是所有人不得不考虑的。

“哈哈哈……”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大笑声突然打破寂静,班列中段,一名五十许的老将突然走了出来:

“颜夫子,老夫豁出去了,你愿意记就记吧,老夫死都不怕,还怕你的一支朱笔,遗臭万年?”

“前朝的旧事,我们这些武臣比不上你们这些笔杆子,但是本朝的事情,老夫还记得清清楚楚。圣皇历二十三载,东突厥兵马屡次寇边掠劫,杀戮百姓,甚至深入到关内道、河东道一带,正是为了阻止他们,所以才有了那次战争。虽然那一战阵亡了七万九千多人,但东突厥汗国也阵亡了十一万多精锐兵马,更重要的是,自此之后,东突厥汗国心中有了顾忌,终于不再南下。”

“七万九千多人的阵亡,换来的却是此后关内道、河东道二十多年太平,挽救的百姓又何止七万九千人?那一战老夫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老夫就在其中!”

烽烟武将蒋元让沉声道。

虽然官位不高,但蒋元让却是军中宿老,参加过的战役极多。在这个时候,人人畏惧太史令颜文彰,也只有蒋元让这种军中宿老豁出去了。

“……我们前方的将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你们在后方弹劾,口诛笔伐吗?圣皇历二十三载,如果没有那一场战争,你们以为死伤的人数会是这么一点点?”

“圣皇历二十四载三月,安东都护府对奚和契丹用兵,死伤三万五千人。但是你知不知道,没有这一战,大唐会死伤多少人?奚和契丹生性好战,喜欢劫掠,而且对大唐缺少敬畏之心。这一战之前,奚和契丹经常入侵幽州,劫掠妇女、幼童,杀伤百姓,幽州地带大量百姓因为畏惧奚和契丹逃往内地。十年的时间,幽州的百姓从五十万,削减到了八万多,而且还一直在往下降。”

“如果不是这一战,幽州地带早已成为胡人地盘,更不用说奚和契丹野心勃勃,暗中和高句丽勾结,二十四载之前,三次突袭内地,幽州死伤数以十万计。但是三月和奚、契丹的战争,七月和高句丽帝国的战争,彻底改写了东北的势力格局,打破了奚、契丹和高句丽的结盟,瓦解了三方的攻势,使得大唐牢牢掌握住了东北的局势。另外,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此后的几年,百姓繁衍生息,幽州的人口也从八万增加到了现在的八十七万,比战前还要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人皇纪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人皇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至于后来的二十五载,二十六载,哪一载的战争不是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哪一载的战争不是带来了长久的安宁?”

说到最后,蒋元让的神情激动无比。

“不错!还有西南之战,蒙舍诏国主阁罗凤野心勃勃,暗地里和乌斯藏大将火树归藏、大钦若赞勾结,组成联盟。如果不是少年侯和安南都护军浴血奋战,几十万蒙乌联军从洱海挥军北上,你们知道会是什么下场吗?西南近百万民众早就深受蒙乌联军的屠戮,哪里还能像现在这么安宁?怛罗斯现在十万火急,少年侯和高仙芝大人之所以在得胜后不撤回,是因为奉行‘攘敌于外’的政策,不希望大唐和西域的百姓受到大食、乌斯藏和西突厥的威胁。‘*******,*******’,这是少年侯悬挂在书房中的对子,现在整个京师之中还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样的忠臣良将,难道就是诸位口中那种不顾百姓生死的好战武夫吗?”

“兵贵神速,怛罗斯还有数万的大唐战士等待着救援。微臣奏请,即刻出兵,立即支援!”

听到蒋元让的话,其他武将也忍不住激动起来。兵部侍郎曹乾宗手持笏板,也忍不住走了出来。

就算被太史令记入史册,遗臭万年又如何?有些话今天不说,以后都没有说的机会了。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听到蒋元让和曹乾宗的话,整个朝堂中的武将忍不住热血沸腾,纷纷出声附和。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能站在这里的武将,哪一个不是有着拳拳爱国之心。怛罗斯之战,看似是一隅之争,但事实上,关系到整个西北和大唐的安危,这种时候,谁又能够真正的置身事外。

满朝武臣纷纷出列,别说是太史令颜文彰,就连所有的文臣都被震住了。从圣皇即位到现在,甚至再往前,从太宗时代追溯起,朝堂上的争议只要涉及到文武,大部分都会以武将的退缩而结束。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众武将这一次的态度居然这么的坚决,在太史令在场的情况下,哪怕明知可能会被冠以“好战”之名而载入史册,甚至可能被后世所诟病,但依然毫不退缩。

“陛下,臣有话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醇厚的声音突然从大殿中响起。听到这个声音,所有的文武大臣,连同太史令颜文彰在内,瞬间全部安静下来,纷纷朝着那道人影看了过去,就好像那个人身上拥有某种无形的魔力一样。

兵部尚书章仇兼琼,同时也是前任的安南大都护。整个军方,章仇兼琼绝对属于最顶尖的存在之一,他说话的分量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圣皇历二十六年,当时微臣还是安南大都护,那时西南对乌斯藏用兵,正是微臣的主意,所以这件事情,微臣有话语权。”

章仇兼琼一身紫色朝服,从班列中走了出来。他低着头,手持笏板,神情严肃无比:

“此战之前,微臣派出的探子回报,大钦若赞和火树归藏在阿里王系高原上,汇集了大量的兵马,准备对大唐用兵,自前朝先皇时开始,乌斯藏就一直寇边不断。先皇元武十六年,战争在西南爆发,十三万七千百姓受到波及被杀。元武二十一年,二十一万百姓受到战争波及,死伤惨重。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一直到微臣统领兵马的前几年,所有战争莫不如是。”

“正因如此,所以这一次察觉到大钦若赞和火树归藏的行动,微臣决定抢先一步发难,对乌斯藏用兵,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避免波及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这一战虽然安南都护军死伤不少,但是所有百姓秋毫无犯。更重要的是,这一战击杀了大量的乌斯藏兵马,使得此后十几年,乌斯藏阿里王系再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侵略西南。”

喜欢人皇纪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人皇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