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赵泽想起谢知秋的恩师李雯的名字,只见内侍官董寿进来,在赵泽耳边说了几句。
赵泽脸色微妙一变。
他看了眼谢知秋,面露为难之色。
谢知秋一顿,主动道:“有人求见皇上?”
“是。”
赵泽想了想,没有对谢知秋隐瞒,道:“是相父来了。”
谢知秋面不改色,说:“齐大人最近深居简出,若无要事,想必不会特意进宫来。此刻不可耽搁,皇上快去吧。”
赵泽非常欣赏谢知秋这种公事公办的**格。
有过齐宣正这样的事后,她和齐慕先之间的关系想想都充满问题。
赵泽当然是非常信任谢知秋的,也很感激她救自己一命,但相父为了他,连亲儿子都能下手,赵泽内心怎么都过意不去,再加上多年的感情,当然不是很愿意冷落齐慕先。
在这种情况下,谢知秋要是硬说齐慕先有歹心,让他和齐慕先撕破脸,谢知秋肯定有道理,但赵泽会觉得很难受,也不好办。
但谢知秋表现出她只是正常判案,对齐慕先本人没有意见的样子,就让赵泽好受多了,反而没什么负罪感。
他感动地道:“抱歉,这局棋我们先留着,下次再下完。你放心,下回交手,朕肯定吓你一跳!”
谢知秋云淡风轻地微笑颔首,略带开玩笑的意思,说:“臣谨遵圣命。”
内侍官将棋盘收走,谢知秋整理衣摆,起身离开皇宫。
其实在董寿来通报的时候,谢知秋就多少有了预感,所以当她在离开皇宫的路上,正好与要被带往宫殿的齐慕先正面碰上时,她并不意外。
齐慕先名义上的官职仍然略高谢知秋一级,所以谢知秋作为下属,先行作揖道:“同平章事大人。”
齐宣正死后的这几个月,齐慕先看上去一下子苍老许多。
他消瘦不少,过往笔直的腰脊微微佝偻。
以前,他到这个年纪仍是满头乌发,但这短短的四月间,齐慕先的头顶,第一次见了白丝。
一个夏天过去,高不可攀的齐慕先,在外表上,仿佛就成了一个真正的老人。
谢知秋毫不怀疑,齐慕先对她,必定恨之入骨。
然而,当此时两人碰面,齐慕先朝她看来时,竟没什么反应都没有,只和蔼地对她微笑。
不过,齐慕先一开口,对她的称呼再也没有过往那种长辈对小辈的游刃有余。
他张口用友善的语气对她打招呼道:“参知政事大人,好巧啊。”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平章事大人午饭吃过了吗?”
“吃了吃了, 呵呵,多谢参知政事大人关心。”
两人假模假样地寒暄几句。
两人交谈时,周围的宫人都低着头静默不语, 在春池般平静的气氛下, 是人尽皆知的暗潮汹涌。
如今的朝堂,可谓风云莫测。不少官员都在观望, 不敢轻易论断。
在齐宣正的大案发生后, 齐家无疑大受打击, 哪怕是齐慕先,他在朝堂上的威望和在民间的声誉,都不可能完全没有受损。
然而, 正所谓百足之虫, 死而不僵。
像齐慕先这样的大骆驼,即使瘦死,也仍是马驴之流难以望其项背的庞然大物。
谁都没有想到, 那**在公堂上,齐慕先竟能狠心大义灭亲、手刃亲儿。
圣上念及当年的情谊,明面上仍然奉齐慕先为师、为长, 与过去无异。
不过,齐慕先毕竟曾有过疑似试图皇帝欺瞒的举动。
君臣之间一旦生出嫌隙,就像摔碎过一次的白玉, 就算勉强拼凑复原,上面的裂痕仍然存在, 不可能完全修补。
以前, 齐家一家独大, 只手遮天。
齐宣正出事之前,从他的职位和升迁路径来看, 他都极有可能是作为下一任同平章事在接受培养的。
而现在,齐宣正已死,齐家后继无人。
正当朝中官员观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的时候,皇上手一抖,竟直接将“参知政事”这个位置交给“萧寻初”来坐。
参知政事这个头衔,在民间,一向有“副相”之称。
这是除了同平章事以外,在朝中职权范围最广的位子,可以和同平章事一同入政事堂,与皇帝共同商议天下事务。以前有无数同平章事,都是经过参知政事以后,走到仕途的顶点的。
说白了,这就是“预宰相”。
皇上给了“萧寻初”这个头衔,他的用心、他接下来打算用谁来接齐慕先的班,答案已经昭然若揭。
齐慕先权势滔天这么多年,看不惯他的人不少,只是碍于形势不敢明着与他为敌。
而如今,赵泽对谢知秋的器重大家有目共睹,过了这么多年,朝中终于出了一个敢于与齐慕先对抗的新贵,立即就有一批忍气吞声多年的官员出于对齐慕先的厌恶,倒向了对齐慕先威胁最大的谢知秋。
结果,经过几个月的阵营变换,朝中逐渐两分天下,亲近齐慕先与亲近谢知秋的两派人,俨然已呈分庭抗礼之势。
说实话,就连谢知秋本人,都为自己能这么快走到这种位置上而吃惊。
兼之齐宣正的事,她现在与齐慕先见面,不得不比以往更加谨慎。
她迟疑了一下,道:“前两**早朝时,多谢同平章事大人支持我的想法,没想到大人出言相助。”
齐慕先在朝堂上也比过去低调很多,不再恣意地发表观点。
谢知秋这几个月一直引导赵泽进行各种改制改革,很多人看她不顺眼,并试图鼓捣齐慕先出来与她为敌。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齐慕先并未顺他们的意,反而对赵泽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