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 第277节

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第277节

作者:木妖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01:56:04 来源:23小说

一个荤菜一个素菜,肉没几片,便是素菜也不怎么新鲜。

嬷嬷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淡去,有些许的尴尬:“也不是****都这样,内务府一次送几**的菜过来,今**刚好是最后一**,明儿个就该送新菜过来了。”

英王闻言,怒意顿时涌上心头。

内务府怎么敢!母亲便是被禁在坤宁宫,但后位依旧,份例便是削减也不至于减到这个程度。

正在这时,殿中传出说话的声音:“可是三郎来了?”

听到声音,英王脚下转了方向,匆匆往殿内走去。

只见一身素色衣裳,脸色苍白的母亲正要走出来,看见他,脚步倏然停下。

脸上有片刻的惊喜,随之眼泪盈眶呵斥:“别过来!”

英王的脚步一顿。

“回去,别再来了,你父皇不喜你来瞧我。”

英王默了默,道:“父皇肯的,儿臣才能见母后一面。”

皇后叹了一声:“我知道,若没那人的命令,你又怎能来见我。”

“这次来了,下回就别来了,来多了,对你往后的路有很大的影响。”

英王眉心紧蹙,沉默不语。

皇后见此,抹去眼角的眼泪,也不多说旁的,只轻声说:“回吧,你父皇不喜你来瞧我。”

英王:“母后,要夺那个位置,很难。如今大部分的朝臣,都支持周毅,更别说彭城王与那岭南的势力都站在他的身后。”

说到最后,脸上已见颓意。

皇后闭上双目深呼吸,片刻后睁开了双目,瞧了他一眼,随后转过了身:“也罢,随你。”

背对着儿子,皇后无力道:“只要你能全身而退,阿娘便别无他求。”

英王眼中似覆上了一层薄雾。

“阿娘……”

当他们周家入主这皇城后,所有的称呼都变了。

这声阿娘,许久未喊过了。

皇后依旧背对着他,轻挥了挥手:“你走吧。”

“何嬷嬷,送英王殿下出去。”

似乎已然真的放弃让儿子去争那个位置了。

她背影在昏暗的殿中格外的落寂,缓步走入了内殿,消失在英王的视线之中。

英王沉默地看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心头万千思绪。

全身而退吗?

若是周毅真当了皇帝,他能全身而退吗?

曾害过他的母后,又能保全吗?

或许周毅不会动母亲,但母亲这一辈子只能待在这四方宫殿,孤独老死。

他环视了一眼空荡静寂得毫无生气的宫殿,心头酸涩发堵。

许久后,才问身旁的何嬷嬷:“母后近来可犯过病?”

他想起之前,每回见他母亲,除了脸色苍白,精神不甚好,却从未见过母亲情绪不稳。

何嬷嬷默了默,低下头支吾不语,半晌才道:“娘娘一直都很好。”

英王心生疑窦,不再言语,随之道:“好好照顾母后,下回我再来看她。”

说罢,又暼了眼何嬷嬷托盘上的菜色,眉头紧皱,就是眼底也有散不开的冷凝。

随即转身离开了坤宁宫。

待人走了,何嬷嬷才端着托盘入了皇后的寝殿。

把托盘放**桌面上,走到坐在梳妆台前的主子身后,双手放到主子的额头上,轻缓揉按:“娘娘,殿下走的时候,神色格外凝重,想是心疼娘娘的遭遇。”

皇后闭着双目,淡淡道:“三郎行事还是不够果决,得逼一逼他。”

周毅背后有拥护他的庞大势力又如何,当他孤注一掷之时,远水又如何能救得近火?

何嬷嬷:“奴婢只是担心殿下会踌躇不前。”

皇后闻言,睁开双目看向铜镜中的自己,沉默许久,似做了什么决定:“那就再下一剂猛药。”

英王出了宫,回了王府的路上仔细琢磨过母亲疯疾一事。

看母亲的状态,并不似有疯疾的模样。

还有何嬷嬷那句“娘娘一直都很好”,很难不让他在意。

回到府中,静坐了两个时辰后,唤来了近卫。

“查一查给母后诊治的太医,还有把先前在坤宁宫伺候的人都调查一遍。”

调查回来,几位太医都说皇后有疯疾的症状,只是症状轻微,需要静养。

从近身服侍过的宫女内侍那处盘问得知,皇后情绪不太稳定,寝食难安,**渐憔悴。

一切好似没有问题,却又透露着问题。

英王查过疯疾的症状,也听闻过霍善荣患上疯疾所为,夜里梦魇,挥刀乱砍,终**疑神疑鬼,脾气极大,不知多少宫娥内侍因他的疯疾而丢了**命。

可他母后却是没有这些症状,只是脾气古怪了些罢了。

不妨大胆猜测一二,母亲若无疾,为何又要做出那样得罪人的事来?

母亲不是愚笨之人,如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累得被禁足在坤宁宫,若无疯疾,那定然是不会做的。

不是疯疾,又是什么驱使母亲这么做?

有一种可能,这一刻,他却不愿深思下去。

第207章 二百零七章

周帝登基已有大半年, 储君依旧迟迟未定,沉耽于改革与修订律法。

因此,提出修订律法和选取人才法子是伏危提出来的, 伏危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至于立储,起先朝中也会有人提起,只是周帝都会问起改法与战后民生的进展,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便会当朝斥责,再说天下方定,还未算太平, 百姓尚未安居乐业便一而再三的提出立储一事, 如此热衷的劲头, 怎不见众卿家放在国之兴盛之事上?

周帝这些话一出, 谁还敢多言?

百官嘴上再不提,心下已有将来追随的储君人选。

数位皇子中, 最有机会的便是景王和英王。

前者为嫡出, 后者功绩卓然。

都是另外两位皇子没办法比较的。

只要周帝晚年不糊涂,储君便是这两位的其中一位。

在朝堂之上, 百官收敛, 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