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264节

第三道则是分装,她画图,让言掌柜去窑厂制作了清一色的白色小瓷瓶,瓶子上还印了花色,写了四个字:赵氏大河。

一看到这四个字,就知道是和肥皂出自同一个厂家。

程弯弯马不停蹄忙碌着时,吴小锤过来汇报:“婶子,吴大人来了,说是有些事找您商量。”

她有些微讶,这位吴大人自从来大河村之后,一直待在新建的办事处,鲜少出门,除了二狗结婚那天来过她家里,再也没和她打过任何交道,她还真想不出吴大人找她来商量何事。

她洗了个手,回到院子里。

吴大人正在院子的石桌边上坐着喝茶。

“见过吴大人。”程弯弯走进去,行了个常礼,“不知吴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吴大人将脚边一个铁制的东西拿起来,笑着道:“这是工部改进后的蜂窝煤制造机,穗孺人看看如何?”

程弯弯将东西接过来仔细打量,真不愧是朝廷出品的东西,特别精致,原来的方孔改成了圆孔,推拉十分顺滑,一点都不卡壳,仔细看,活动的位置似乎是钢制品,在这个年代,钢比铁更贵重,属于朝廷管制品,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接触不到,煤炭产业能用到钢,足以说明朝廷对这一产业的看重。

她夸赞道:“改进之后能提高制煤效率,工人也能轻松很多。”

“我今**来,是工部委托,他们希望穗孺人能画出更多类似的图纸。”吴大人叹气道,“以往的煤炭只能用于朝廷大型器皿的冶炼,有了蜂窝煤,老百姓们终于也能用上大热大能之物,但还是不够。”

程弯弯明白工部的意思,不过受限于时代技术,她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目前来说,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她缓声开口道:“这阵子,我看了不少关于煤炭的书籍,书中记录,北地十四州发现了成百上千座大小煤山,当地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领了煤山的差事,据书中统计,北地平均每十天会发生一次煤山塌方或者爆炸事故,最多一次死亡人数过两百,许多家庭支离破碎……”

提起这个事,吴大人无力的叹了口气。

他也是北方人,族里也有人在煤山干活,去年,他一个远房的堂兄遇**煤矿塌方,虽然救出来了,但成了个跛子,如今生活温饱都成问题,全靠族里接济。

像他堂兄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他试探**开口:“穗孺人提起这件事,是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这段时间,程弯弯确实是看了不少关于煤矿安全的书籍,现代的看了一些,都是高科技,这个时代无法应用,后来她看了很多明清的煤矿管理记录,比唐宋时期先进了许多,就是不知道这个时代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她缓声道:“先去矿井上看一看吧。”

吴大人心中欣喜。

穗孺人既然提**此事,那就是心中有了章程。

若是能想出避免煤矿塌方爆炸的法子,该会造福多少百姓,这是无量功德。

他立即起身,在前方带路。

走过这条主路,再走一盏茶的功夫,就**煤山办事处。

这是办事处建成之后,程弯弯第一次过来,这办事处看起来和县衙差不多,从大门口进去,就是吴大人处理公务的地方,里头有很多衙差在忙碌。

这院子东南侧开了一个小门,穿过小门,就**煤山正下方,这里修建了梯子,从梯子爬上去,就能看到挖煤的矿井。

“矿道往下修了一百尺,出了许多地下水,需要先排水,才能再安排人下去挖煤。”吴大人开口介绍道,“底下有八人负责挑水,上方安排二人将水拉上来……”

程弯弯仔细看着这些工具。

她在书里看过,古代的煤矿上,一般会安排一半人用来排水,在井道上方安装了轱辘,也就是后世的轮滑,能方便将地下水运送上来,但一个煤矿越往后发展,地下水就越多,几乎有一半的古代煤矿都是因为排水问题而被废弃。

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通风,古代没有电,也就不可能安装通风系统,这就导致矿井瓦斯聚集,爆炸频发。

书上有写,本朝爆炸事故是塌方事故的三倍,由此可见通风有多差。

可能是排水工作还没搞完,程弯弯并未看见任何通风措施,她开口问了一句。

吴大人详细解释起来:“看到那边已经准备好的长竹没有,将中间打通,然后将竹子连接起来,从入口竖着放进去,底下有人扇风,矿井内的浊气会从竹子里排出来……”

程弯弯追问:“目前只有这一个通风的法子吗?”

吴大人点头,从古至今,都是这么排浊气,工部也想过其他法子,可是难以实施。

“为何不多修矿道呢。”程弯弯开口,“大河村夏季是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在煤山东南方和西北风分别打矿井,打通,可以让井内的空气自由流通,比竹子排浊气高效了成千上百倍。”

这个法子,是华夏古代人经过上千年血泪教训总结出来的,很显然,本朝还没发展到这一阶段。

不能说能彻底排空瓦斯气体,但至少会比现在安全一些……只能说,不管什么时代,哪怕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也时常会看到煤矿出事的新闻……煤利国利民,不可能不去开采,这些危险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只能减少其发生的几率。

吴大人微微思索了一下:“从东南到西北再打通一个矿井,怕是得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第419章 煤山爆炸

俗话说,家有一口粥,不上门口沟。

这门头沟,就是北地十四州一个出名的矿山,每年都会出事,死伤无数,但因为煤矿量巨大,一直没有被废弃,每年都会开高价招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