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张闻翻开剧本,指着其中一页说道:「你看,最后这场戏有你带着尹思琪飙车逃亡的场景。虽然到时候拍摄远景肯定是特技演员上,但拍车内近景和特写的时候那种感觉你也要拿准。看你这孩子那么乖也不像飈过车的样子,所以你得找个时间体验一下,最好自己上手……」
张闻的话让叶祈远嘴角忍不住抽了抽,他还真飙过……好吧,那是坐在副驾驶座上「被飙」。
「怎么样,有什么打算没有?」
叶祈远犹豫了下,问道:「导演,我们剧组有专业的老师吗?」
他这句话刚问出口,就见张闻挂上了「你看我们剧组那么穷谁飈的起车谁请得起会飙车的就算要教也是流于表面还是你自己想办法」的复杂表情。
叶祈远见状嘆了口气,只能道:「刚好我有个朋友熟悉这个,我去找他帮忙。」
每个月的十五号,是纪尧固定的进行心理治疗的日子。
在这一天,他会推掉所有的工作,雷打不动的在熟悉的心理咨询室里呆上一天。这种治疗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即使选的医生是最好的倾听者,但日常生活中的纪尧显然不是个合格的倾诉者,所以这种治疗收效甚微。
之所以继续,也只不过是纪尧将其当做了生活中的固定程序罢了。
纪尧有严重的洁癖,这种强迫行为从他十几岁时便开始,直到后面愈演愈烈。还在纪家时,纪尧虽然意识到自己行为和心理上的异常,但纪家复杂的环境并不允许他寻求治疗,他固定的治疗是从进入娱乐圈之后才开始的。
咨询室的心理医生是个头髮花白的老太太,面目平静又慈祥,让人看着便有种倾吐所有烦闷的**,当然,这种效应显然不包括纪大影帝。
今天,看着纪尧依旧穿得一丝不苟,迈着仿佛被仔细丈量过的步子走进咨询室时,将这一幕看了近乎十年的心理医生突然有些心累。
她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在专业领域也得了不少的奖项,更是成为一流大学心理系的荣誉讲师,但是面前的这位病人显然是她漫长的行业经历里最让人感到沮丧的部分。
「谢医生。」纪尧颔首打了声招呼,便走到一旁自己惯常用的椅子前坐下。
这一幕谢医生也非常熟悉,她敢打赌十年来纪尧每次来她这里,打招呼的语气和点头的弧度都几乎没有区别。
想到这里,谢医生抚了抚自己鼻樑上的老花眼镜,没有开始惯常的治疗,而是率先嘆了口气道:「纪先生,您在我这里已经接受了十几个疗程了,现在您有没有想过更换一位医生接受更新潮的疗法呢?」
纪尧进行的是长程精神分析,每一个疗程都有半年至一年之久。在这期间,谢医生定製了好几个方案,进行了各种针对纪尧强迫行为和思维的治疗。每个方案,纪尧都十分配合。不,应该说他行为上积极配合,但实际上内心的心理防线从来没有打开过。
一开始,遇到纪尧这个病例时,谢医生很感兴趣。因为纪尧是她接手过的最特殊的病例,他表现出的外在行为是强迫症的一系列表现,但在长期的观察和追踪中,谢医生却察觉到了纪尧身上不协调的割裂感。
这种割裂感并不是说纪尧有精神分裂或人格分裂的迹象,而是指他社会身份的切换。他在投入商界的工作时,便是个十分优秀的逐利商人。但在进行演员的工作时,显然又是个极端投入的艺术家。
艺术家和商人,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十分相悖的属性融洽的存在在一个人身上,并且这个人将两者都做到完美,甚至可以说达到了顶尖的程度。
这在正常人身上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不仅如此,谢医生还观察到,纪尧一旦进入表演中,他身上那些病态的强迫行为便全部消失了。他像是完全恢復了正常一样,即使处在脏污的环境中也没有丝毫不适。不,或许说在表演状态中的纪尧,更像是一团可塑性极高的麵团,可以兼容一切的人设和属性。
这样的状况激起了谢医生的研究精神,她为了缓解纪尧日常生活中的强迫行为,有相当一段时间鼓励他多去演戏,却发现随着纪尧沉浸在戏剧中的时间增多,他在生活中的病情变得更严重。
谢医生无法,只能建议纪尧适当降低接戏的频率。
这十年来,谢医生没能让纪尧的病情好转,仅能依靠自己的经验不让他的病情恶化而已。持续十年但却没有太大成效的治疗,虽然纪尧对此习以为常也没有不满的意思,但谢医生内心却不得不有些挫败,怀疑自己是不是耽误了纪尧的治疗。
「这是几个在国际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年轻医生,您看看他们的资料,或许他们对您会更有帮助。」
谢医生语气温和,递上手中的几分文件。但是纪尧却没有伸手去接,反而在听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微微皱起了眉头。
换医生是一件麻烦事,尤其对现在的纪尧来讲。纪家老爷子病重,他的几个叔叔近期十分活跃,手段又很不讲究,一个不慎也许纪尧几年来的就诊记录就会公之于众。
看着纪尧的表情,谢医生嘆了口气。纪尧的反应并没有出乎她的意料,之前她也跟纪尧谈过类似的话题,纪尧显然没有换医生的打算。
谢医生知道纪尧复杂的身份背景,但他更明白纪尧拒绝换医生本质上并不是因为纪家的复杂,而是由于在纪尧内心中对治疗并没有十分积极的愿望。也许洁癖以及其他强迫行为在最初的确给他造成了困扰,但现在在两个领域都达到顶尖的纪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