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一百二十四章 买官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一百二十四章 买官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一百二十四章 买官

“王爷又给我找了件好事!”黄经臣看看王爷送来的密信苦笑着说道,现在这娘俩儿都看上了何去非,可苦了自己这个跑腿的。先是这老家伙不管自己如何劝说,就是坚辞不去,还是王爷用计把他诳到府里走了一遭,把主要问题解决了,却又添了这么个麻烦。

“大官,王爷有什么吩咐?”顺子急忙问道。

“何去非那老倌,王爷已经用计稳住了,正在归京的途中,可他却因为自己是个武官不愿赴职,王爷吩咐我们想尽办法给他改了官资!”黄经臣将信烧掉说。

“这老头挺倔,王爷怎么就看上他了?不过有娘娘出面这事情应该不难吧。”顺子说道。

“何去非当年就是因为不擅交际,为人又孤傲,得罪的人太多,才被贬出京的,现在治理地方有功,虽被调回京中,却还是个八品,可见有些人还对他怀恨在心,这事不好处理!”黄经臣叹口气说道,“娘娘那里是咱们最大的靠山,王爷一再强调,不到关键时刻不要轻易开口,这种小事就不要惊动娘娘了!”

“王爷是不是太过谨慎了,他们是母子还用着这些吗?”顺子不解地问道。

“你不要忘了官家不止王爷一个儿子,后宫之中更是佳丽如云,娘娘的日子也难啊,如果这些小事都要惊动娘娘去与官家诉说,难免引起皇上的反感和戒心,从长远来说这对我们不利!”黄经臣解释道。

“王爷想得周到啊!”黄经臣一点,顺子立刻就明白了,他感叹道。

“你给我把刚收来的那个周代的铜鼎拿来,另外将对面店里的琉璃杯准备两套,我今天要请个人吃饭!”黄经臣思索了片刻,吩咐道。

“大官要请谁?”这礼物备的不轻,加起来足有几万贯。

“梁姥姥,梁师成!”黄经臣撇了下嘴笑笑说,顺子点点头,梁师成这两年行情看涨,就连权倾天下的蔡京父子,也不得不向他献媚,朝廷内外称他为“隐相”,与“公相”蔡京、“媪相”童贯鼎足而立,这人和他们的关系尚好,这是王爷‘黑名单’上的人,每逢年节都有礼物的。

“站住,抓住他!”正当两个人说话时,窗外的大街上传来阵阵喊声。

“唉,肯定又是衙役们抓人呢,新礼法实施半个多月了,街上的人却越来越少,再这么下去,咱们的酒楼也没法开了!”顺子叹口气说道,黄经臣也只有摇头苦笑,王爷他爹又抽疯呢,这个事儿谁也管不了。

…….

从去年开始,赵佶有感于‘盗匪横行,民风败坏’决定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全方位地复辟古代制度,即使婚丧礼仪和服装之类的也恢复古制。他认为礼仪应当追述三代之意,目前所沿用的唐代所修”开元礼”已不适合新的形势,不足为法。因此他亲手撰写成‘冠礼沿革’十一卷交给议礼局,命议礼局据此重修五礼。政和三年正月,新修五礼完成,包括目录六卷在内总共为二百二十六卷,徽宗亲自命名为《政和五礼新仪》,四月,颁布施行。

为了加大执行的力度,开封街头出现了查禁违制服装、奇装异服的巡逻,成员主要是皇城司的密探,开封府的左右军,左右厢属下的吏卒。

不管什么样的改革,不管伤害多少人,总有受益者。但他们是少数人,遭殃的是多数人。开封城居民一百余万,四方官吏、商贾、士农云集,谁也无法查清各人的真实身份和等级,那时候也没身份证,根据什么确定其人的衣装和车乘是否违反御旨?全凭这些衙役们说了算,他们稽查时候可以任意确定,老子就是王法,可以种种借口,进行敲诈勒索

本来繁华浪漫的东京城顿时凄风惨惨,充满紧张的、恐怖的气氛,外地人员纷纷离京逃难,本地居民无事也不敢轻易上街。从宣德门到南薰门,从新宋门到新郑门,本来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现在变得凄清萧条,门前冷落车马稀。酒楼、茶店、妓院、歌馆也门前冷落,大煞风景。

百姓婚嫁,往往因礼仪不合新规定,衙役、闾胥就来兴师问罪,丧葬仪不合,死者不得入土。蔡太师喜欢穿青色衣服,称为太师青,百姓如果穿这样颜色衣服,那就是与礼仪不符合,对蔡太师不尊重。同样道理,黄色,金色,紫色等衣料服色也有禁令,布店卖什么?门可罗雀,工匠失业,税收无着落。

“娇云溶漾作春晴,亲偕后妃出凤城。景江一派来紫禁,潜渊苍穹远相萦。”赵佶御笔刚落,赵楷便已吟出,“父皇写的好诗啊,此时此地此景全入诗中啊!”

“哈哈!”赵佶听着如潮马屁,大笑不止,目光所到之处,都是笑脸盈盈,可忽然发现人群中的大儿子赵桓却是愁眉不展,“桓儿,此景不美吗?”他关心的问道。

“父皇,此地甚美,却过于奢侈了!”赵桓躬身说道。

“大哥,现在国库充盈,百姓安乐,旧宫太过狭窄,父皇只不过稍稍扩建,怎能说的上奢侈!”不等赵佶说话,赵楷抢先说道。

“哼!”赵佶面色不虞,甩袖前行,赵楷赶忙扶住父亲向前,丢下失神的赵桓,他看着这新落成的延福宫,东西长度与大内旧宫相同,南北稍短。东至景龙门,西至天波门。宫设东西二横门,分别称晨晖、丽泽。宫由七殿十五阁组成,还叠石为山,凿海为池,疏泉为湖,满布珍禽异兽、名贵花木,幽境宛若天成。城外浚濠,水深三尺,上架景龙,天波二桥,桥下叠石为园,引舟相通,名为景龙江,还在景龙江到封丘门之间,夹岸种植奇花异木,殿宇比比对峙,自己说奢侈难道不对吗?

“桓儿,走吧!”正当赵桓难过之时,一个轻柔的手轻拍了他一下。

“母后!”赵桓惊诧的回首发现是皇后郑红梅,赶紧施礼。

“今日新宫建成,你父皇兴致颇高,你就不要扫他的兴,惹他不喜!”郑红梅柔声说道。

“谨遵母后教诲!”赵桓恭敬地答道。

“桓儿与我们同游吧!”郑红梅看他的样子,恐他在皇上面前失礼,让赵桓与自己同行。

“谢母后!”赵桓看看左右都是自己的姊妹,各个游兴正浓,指指点点,欢声笑语不断,可他却倍感孤独。

“唉,不知道如果柽儿在此,会如何呢?”郑红梅看了一眼几乎与自己同高,若即若离的跟在自己身后的赵桓,又看看前边的与皇上同行的赵楷想,“现在朝中立储之声又现,呼声最大的就是这个皇长子,可皇上对他似乎并不喜欢,而是更倾向于三皇子赵楷,却不知道柽儿在官家心中有多少分量,多年未见,是不是早已将他忘记了…”

赵佶忽见前方池岸弯弯折折,自然天成,富有野趣,池水像明镜,照出树影、花影、山影、云影,以及种种建筑的形影。池水本无色,但色彩却因此而更丰富,更动人。树上花间,莺声宛转,紫燕双飞,百禽和鸣。水中鸳鸯双栖双守,鸥鹭因船行而惊飞,池上有泉水声、鱼跃声、鸟鸣声,人们的欢笑声,汇成了美妙的天籁之声。池面虽然广阔,但布局时注意用小岛、曲桥、石舫、溪径来划分水面。

赵佶信步顺着曲桥走上石坊,“好景,此处虽开阔却能给人以清澈、开朗的感觉,堪称是‘大胆落墨’的大手笔啊!”迎着春风,他看着宽阔的水面说道。

“官家可是有诗?”紧随其后的梁师成赶紧上前送上纸笔道。

“龙德宫修已庆成,秘扃斋洁奉三清。 蓬莱未足为珍异,千百楼台绀瓦明。 玉宇深严洞户扃,小山松柏四时青。 绕栏下瞰溪流碧,恰似仙都一画屏。”赵佶挥笔题诗,美丽的景色,飘逸的书法,让他陶醉了。

“官家谢谢脚吧!”梁师成看皇上痴迷,马上命人摆上茶水,点心,让他小憩。

“嗯!”赵佶对这位新人很是满意,那杨戬虽然乖巧却年纪大了,跟不上自己的脚步了,“师成,那鼎可是周鼎?”他忽然发现石坊边上摆着一只铜鼎问道。

“官家好眼力,这乃是前日回京奉职的沧州通判何正通所献,小的看着这里空旷,便做主摆在那里了,官家可觉合适?”梁师成媚笑着说道。

“不错!”赵佶起身围着鼎转了圈说道,“此物难得啊,观之像是周王宫中之物,却是好东西,你刚才说是何正通所献?”

“是啊,他乃先皇封的武学博士,但却文章出众,先父苏学士对其评价甚高,曾多次举荐想为其改换文职,却一直未能如愿,引为憾事!”

“皇后,此人你是否曾想让其为柽儿之师?”赵佶点点头,忽然想起还有这么档子事儿。

“官家,是的,柽儿远在乡村,一直未有名师教授,何正通文武全才,臣妾确有此意!”郑红梅赶紧答道。

“嗯,其即被先皇授为博士,苏学士又曾夸赞,看其确实有才!”赵佶点点头说,“师成,你替我看看此人,如果合意,可先为其转资,选授文职吧!”

“谨遵圣谕!”梁师成躬身说道,“皇上既然准了,我就在给他弄个五品吧,也不枉他托老黄给我那两套琉璃杯!”他暗暗盘算着,却没发现边上的赵楷脸色阴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