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七十一章 大事件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七十一章 大事件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七十一章 大事件

赵柽交待好一应事项,重新踏上了回京的征程,这次身边除了没人敢嫁的赵信,就剩下旺福、惜福等十个不用娶媳妇的近卫和三十多个有了媳妇,生了娃的近卫,其他人都留在了襄邑渡蜜月。他们这次回来,连内城城门都不用进了,直接到了西水门内的新王府,这里北临金明池,南靠琼林苑,倒是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只不过邻居少点,除了酒楼商铺没人挨着他住。

新王府比之旧王府大了两倍有余,由大内将作院耗时八个月建成,家具摆设都是出自宫中,三跨四进有房三四百间,工程量不小。再看内院这里打破了北方常见的建筑格局,而是仿照江南风物建的,亭台楼阁散布其中,按照山水走势修建了十数个小院落,人就像生活在画中一般。

“二爷,这里完全是按照襄邑府中的冬园建的,里边的家具样式也和那边一样!”早回来的见喜领着王爷参观了一圈将他领进了个较大的院落。

“唉,真的一样啊!”赵信抢先进去到各个屋子里看了看道。

“唉,形似神不似,没有襄邑那边的感觉!”赵柽摸摸还散发着油漆味道的柱子叹口气说道。

“二爷,这可是娘娘吩咐的,她知道您在襄邑生活日久恋旧,所以特意仿着那边建了这个院子!”见喜说道,他看王爷脸色暗了一下,什么也没说进了屋子。

晚饭后,王府的几个高层再次聚集在一起,听取他们离京后这段时间的形势报告,以便早作准备。这不听不知道,京中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可真不少,宫里宫外群魔乱舞,朝中上下明争暗斗,开创了大宋历史上的数个第一!

......

赵佶他一生没出过开封城,只读过万卷书没行过百里路,历代修宫殿无非镶金嵌银,或者雕砖画瓦,都是人为艺术。蔡京独出心裁,他从江南的苏、湖两州运来了太湖石,把它们巧妙地嵌入宫殿之中,立即在一片堂皇、中正、死板之中跳出了鲜活的气息,赵佶哪见过这些大自然的杰作,一下子入迷了,命令在江南设置专门部门,给他搜罗这些不值钱的石头。很快,一个烦恼找上了他,这几年经过广大官员的努力,他已经积攒了近十万块石头,多得宫中已经摆不下了,即使新修了延福宫还是显得捉襟见肘,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内城外的那片土山。

说起那片土山可是功勋山,传奇之山,有种烦恼几乎是人类共有的,谁也逃不掉,谁也控制不了――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仿佛赵光义的子孙被诅咒了一样,生儿子就是费劲,真宗皇帝、仁宗皇帝、哲宗皇帝,都在儿子问题上载了大跟头,影响了国计民生。轮到赵佶,问题依然存在,登临大宝之前,他就有妻妾四十多人,可就没一个争气的,不过那时还只是个人问题,当了皇上就不一样了,那就上升到了国家的问题啦!

赵佶每天的工作除了上朝办公之外,就回到后宫加班加点,可就是没多大动静。就危机中好运降临了,活神仙道士刘混康在开封内外转了一圈,对他说,只要把京城东北角的土地垫高,皇子就会成批的降生。事情就是这么的灵异,自从东北角的地势变高之后,后宫的嫔妃们突然间集体怀孕,真的生出来一连串的男孩儿,到现在把活的,死的、还有赵柽这样死了半截又活过来的都包括在内,不算丫头,已经二十来个了,组织足球对抗赛不用找外人。

为了表示对道教的感谢,也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变得更多,赵佶下令把已经垫高的京城东北角加倍的升高,让它变成一座山,再加长,变成一片山脉,把自己的石头都搬那去。因为是现任皇帝为继任皇嗣所修,故命名为万岁山,由于它地处东北角,以先天八卦方位推算,是“艮”位,所以小名艮岳。

山是现成的,可要是把它装修好,那就不大容易了,大家都知道装修那就是在屋子里一张挨一张的贴百元大钞啊,有的地方还得贴两到三层,简直是猛于外遇。以赵佶的艺术品味,以宋朝的人文精华,以华夏大地的出产丰富,艮岳的装修能到什么程度,是能够想象的吗?这简直就是穷全国之力修座亡国之山,也就后世拿军费修园子的‘老佛爷’能与他过两招!

另一件大事是道士林灵素迅速的崛起,走上了大宋的神坛,也正应了赵柽那句大奸之人必有奇才,你想一个毫无根基四处流浪的野道士就凭一张嘴,只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便让称霸朝堂十余载的当朝宰相感到危机,而欲除之而后快,那是何等的厉害。

林灵素得到皇上的信任后,利用蔡京先除掉了王仔昔执掌了宝菉宫,然后他以上清宝箓宫为基地,经常举行斋醮,每次都大量施舍,用钱几万贯甚至几十万贯,花钱买人心,为道教在全国的盛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后他再用道士设阶的机会为全体道教兄弟争取到了利益,把他们紧紧的团结在自己周围。

现在有权了,道士们见到官员时,可以不必施礼,不必俯首,这就不止是分庭抗礼了,简直是出乎其上。有权即有钱,道士们在全国各地大修神霄宫,宫观使不再由官员们兼职,都由教中兄弟们担任,于是宫观职的丰厚工资都进了小金库。最后是一项终极特权。无论谁犯了什么罪,除了反宋反独裁反世袭,只要加入道教,立即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另外向京城中的官吏和百姓传度‘玉清神霄符箓’,符箓是入道的凭证,林灵素承诺当官的得到它,官途平安;读书的得到了,金榜题名;百姓得到它,家宅平安;做买卖的,财源广进,反正这东西就像万金油,有病治病,没病防病,不孕的能生娃,有娃的能生三,总之没坏处。在林大师的强力推广下,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京城官民普遍奉道,宫观中灯火长明,大家见面都是‘你进去了吗?’这正是赵佶的梦想,求道信道风气终于流行起来!

接着林灵素又干了件让人震惊的大事,他居然公开为元祐旧党翻案,当着皇上的面给皇上御笔亲题的元祐党碑磕头,还称他们是天上的神仙。他敢这么做,不止是摸准了皇上的脉,也是为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拍梁师成和童贯两大内侍的马屁。

梁公公大家已经知道了,认了苏轼当爹,让‘兄长’苏过承认师成的生母原是苏轼的侍妾。童贯也想认个名人爹,可他名声不太好,先与名相韩琦的儿子韩粹彦商量,未遂;他又与前元祐党巨头前丞相王珪的儿子王仲闳恳谈,然后便成了王宰相的私生子。当儿子的当然不希望爹是罪臣啊,两人几经努力,皇上都没吐口,现在却让林灵素给办成了,两人的感激之情当然如黄河之水啦,三人顺势结成了同盟军!

而皇上的一句醉话又引起了林灵素的杀机,赵佶说‘他在天上时就看着地上密麻麻的光头来气,连带着袈裟、法冠、锡杖等东西也不顺眼。’他立时回想起少时出家,遭受师父虐待,行乞受到僧人冷眼的不愉快经历,国仇家恨岂能不报!

改,都得改,先是领导机构改了,管理机构僧录司改为德士司,左右街道录院改为道德院,道德司隶属道德院,先从根上给降了一级;接着改名字和尚叫德士,尼姑叫女德士,佛叫金仙,菩萨叫仙人,罗汉叫无漏,金刚叫力士,僧伽叫修善,并依此更改度牒;衣服也要改,冠冕依从道流,改成半道士模样,就连供奉的佛像也得改,头上要戴星冠,但不许有日月星辰图案,只是一顶乌沉沉的帽子。可这帽子也不好戴,谁让他们是光头呢,但这难不住广大僧众,他们为了生存都戴上了假发,在假发上梳成发髻别上簪子,再用根带子勒在脖子上,离远了看还行,看不大出来。历朝尊道毁佛不止一次,但和尚穿道服,这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可谓第一了!

......

在前期的崇奉道教的活动中,蔡京、蔡攸父子也算发起人之一,引领潮流,选拔人才,几个主要的角色可以说都和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王老志、王仔昔、张虚白都是受到他的举荐。听话的加以利用,不听话的立刻玩完,可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尽在蔡京的掌握中,这些人在人前风光无限的神仙,其实就是他手中的棋子。

可到了现在,林灵素羽翼已丰,如日中天,便想把蔡家父子甩了,跟他划清界限,另立山头。蔡太师很生气:你当本相是路边没上锁的自行车啊,说骑就骑,说扔就扔啊,必须要让你知道老夫是虎还是猫!于是历史上著名奸相与历史上著名妖道之间擦出了火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