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八十一章 紧锣密鼓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八十一章 紧锣密鼓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八十一章 紧锣密鼓

小区变压器崩溃了,这大热的天,悲催的!

圣旨虽然已经下了,但是王黼等人没敢高兴,因为这只是个好的开头,而皇上他们是知道的,耳朵根子比较软,又喜欢听枕头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了主意。现在朝臣们知道了这些事,已经开始议论,现在燕亲王的外公,皇上的老丈人郑国公已经上奏,在家丁忧的郑居中也写了奏表,一些‘异己’也开始蠢蠢欲动,相互串联,勾结地方上‘不明真相’的官员准备联合上表,请皇上收回成命。

现在是十一月初五,离规定离京的日子还有十七八天,他们决定快刀斩乱麻,不给这些人机会,努力奋斗这几天,争取幸福到晚年。第一项措施就是控制言路,凡是反对的声音一定要压下去,同时要多宣传正面的――让广大人民知道皇子亲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鼓励百姓上街游行,组织各行各业到王府慰问,坚决占领舆论阵地,让他们知道‘燕亲王不去西北,人民是不愿意的,百姓是不会答应的’!

第二项措施就是让皇上忙起来,没事做也要给他找事做,千万不能让他闲着,可以多组织几场歌舞宴饮;利用春节将近的机会搞几次庆典,敬神拜佛、花车巡游等等形式都可考虑;再一个就是生米煮成熟饭之前,坚决杜绝皇上与皇后见面,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王黼、蔡攸等人的肩上,小剧场要天天开,节目要翻新,实在顶不住可以采用翻墙头、钻狗洞等方法带皇上到瓦子中寻开心。

第三项措施严禁燕亲王进宫,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赵楷和梁师成,要求他利用一切手段阻止他进宫,确保他就是进了宫也见不到皇上,括弧:最好皇后也见不到,括弧。

第四项措施便是对燕亲王征西之事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以三省名义下诏,督促、检查,要求他坚决响应国家号召,不要辜负皇上的重托,早日离京赴任;二是告知各府各衙要对百年来第一位皇子出征的事情提升到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高度上来,相关部门的领导不要怕麻烦,不要怕挨打,要受得了委屈,上门落实任务,现场办公;凡是他提出的要求都要答应,合理的要办,不合理的也要看着办。非常时期,因为哪个部门,哪个人出了问题,定要严惩,绝不姑息。

四大死命令一下,全京城的官员都动员起来,把燕亲王出征当做了头等大事来抓,燕亲王送上来的报告,做到了小事当场拍板,大事绝不过夜。甚至有的衙门为方便工作,专门在燕亲王府前租了房子,设置了办事处,派正职上门办公,全力保障,一时间搞的‘王府房贵’!

......

外边搞得火热,赵柽知道这时自己应越发冷静,现在最主要的是借组建制置司的方便条件,搭建起领导班子,将自己的部队合法化,让这些人从幕后走向前台,给他们争取到响应的职务。

经略制置安抚使按照宋朝官制,只有一名属官,就是参议,其余皆是幕职官。既然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就要有军政两套幕僚班子,但也有十一人的最高限额。这个不需要讨论,何去非任参议;民政方面,许宏为判官,刘子安任掌书记,六曹属官由他们二人举荐安排;军事方面,王瑾为参军,申松岳为行军主簿,分管粮草、甲仗、募兵、训练等工作的吏员由他二人选任。

自己能做主的属官很快确认了,但赵柽还要面临一关,那就是皇上派下来的一位重要属官还未到――走马承受。走马承受也称为廉访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皇帝派在军中的耳目,任务是‘承受公事,以监察守将不法为职’,他们的具体职能是:传递军令,查访敌情、奏报战果、监视军队,都由皇帝特旨除授的亲信担任,职卑而权重,皇帝对边事的处理,将士的赏罚等,也每每以走马承受的奏报为准。

这个职位是特定时期的产物,经略安抚使制度代替都总管制度之后,宋朝的文官统兵体系日益完善,但是经略安抚使位高权重,主军政一方,皇帝对这种地方大员仍然时刻保持着警惕。如何对他们进行监督就成了统治者面临的棘手问题,皇上便派出与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宦官来实施这一特殊的任务,而宦官往往以走马承受这样的身份来到军中,执行监督工作。

走马承受虽然位卑,但由于他与皇帝的特殊关系,以致这些人气焰嚣张,制置使都畏惧他们三分,到了本朝的时候,已有了‘中贵人为走马着,怙力狭私,以官吏散军衣给钱非是,举一路帅臣监司守贰而下,劾罢之’的先例。除了监督职能以外,走马承受还可以具章奏事,反应情况,但是他们往往在奏事时参杂个人恩怨在其中,对与其不谐的大臣进行诬告的事情时常发生,一旦事情败露,又会抓别人顶罪。由于他们的无知和固执己见,导致战争失败,主将血染沙场这样事情也曾有过。

赵柽琢磨着自己把杨戬、梁师成两位没**的大佬得罪的不轻,又把黄经臣想法提拔上去给他们添堵,以这两个小子睚眦必报的性格,非得煽动皇上爹给他弄个‘好人’来修理自己。虽然他不怕这些人,但是整天有只眼睛眨都不眨的盯着你,等着抓辫子打小报告,你还得看在皇上爹的面上不能把他宰喽,这事确实是够憋屈的,也让人烦!

可赵柽是上辈子积了德的人,这辈子总能遇祸成祥,正当他猜测谁会来让自己收拾的时候,黄经臣找他报道来了。两人一唠才知道,宫中那些有品级的内侍们一听要挑人去给燕亲王当‘走马承受’都怕了,这个活儿不好干啊,去了可不是享福去啦,那是送死去了,便纷纷到皇上的面前说黄经臣的‘好’。梁师成也觉得他对自己是个威胁,留在宫中说不定哪天把自己的位给篡喽,正巧皇后也跟他打了个招呼,想让黄经臣出宫照顾儿子,他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这个六十的老头又送回赵柽的身边了。

赵柽听完不禁好笑,这些人真是恨自己恨透了,为了自己的私利全然不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心上。经略制置使外高权重,是维系一方安危,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职务,按说这个官不是随便是个人就能当的。他必须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并且习熟边事,才智过人,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坚决执行好中央的政策这些硬条件外,还要知人善任,威名远播,能够协调处理好内外方方面面的关系这些软条件。而赵柽自认为除了恶名远播这个条件外,自己哪个也不够格,可这些人就敢拿国家的利益开玩笑,让自己这个一无经验,二无资历的小屁孩去当主政一方的大员,也许他们真以为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趟过一条河,又遇一道江,赵柽改编亲卫队又遇到了麻烦。宋初为了防止武将造反,严禁武官征募亲兵,可是在后来的战斗中,主官因为无亲兵护卫,在战斗中频频阵亡,基于这种现实,欧阳修上奏皇上后,得到准许,武官可以配备一定数量的亲兵,但是制置使也只可征募一百五十人。

到如今宽松了点,可制置使这级别也只允许有一个指挥的亲兵,就是当年李宪征西使想将自己的牙兵换成禁军都得不到准许,也难怪赵柽的亲军到现在还是只有编制没有军饷,国家只是局部的承认。

赵柽的打算是最少也得有二千人的基干部队才能满足参加大兵团作战的要求,如果只有一个指挥不过五百人,也就能打打游击,敲敲边鼓,根本无法形成兵力上的优势,给敌人造成威胁,更不要说**作战了。

对于王爷的这个要求,别说派下来的兵部官员,就是王黼等人也不敢做主,只能开会研究可行性,蔡京一听冷笑着揶揄了他们一番,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想篡老夫的权,做个加法不就解决了。

燕亲王本来就有一个指挥的护卫,现在是西北诸路经略安抚制置副使了再加一个指挥的亲兵,他还兼着河东路的正使呢,还可以加一个指挥,差一个更好说,皇上不是有旨让他从四上军中选一个指挥的精锐为亲军吗,不正好四个指挥两千人吗!

再说了,指挥也是有大有小的,三百人叫一个指挥,八百人还叫一个指挥,他两千人你上报一个指挥,稍加变通不就完了。姜还是老的辣,王黼等人一听,脸一下红到了脚后跟,自己跟人家一比还是嫩多了!

几个人赶紧写了个情况汇报,送到了皇上面前,赵佶一瞅连夲儿都没打立刻就批了,还在二上边加了一横,自己儿子的安危是第一位的。王黼等人看了都是暗自庆幸,多亏燕亲王要的是两千人,要是一千人,皇上给他加上一竖,就成了一万人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