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二百三十章 不期而遇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二百三十章 不期而遇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西北的气候是春寒、夏旱、秋雨多,眼看就要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天就像被捅了个窟窿,雨下个不停,灵州本是河上之洲,北魏之前黄河的主流和支流在这里形成一个南北长近二百里,东西宽六十里的相当大的河湾,中心就是这片洲渚。

这在整个黄河流域独一无二,堪称第一,古人惊呼‘河奇’‘灵洲’,认为其地必有灵气,所以才叫灵州。但是这块神奇之地,到北魏时因为支流断流,这个硕大无朋的洲渚已与河东鄂尔多斯台地练成了一片,地形地理意义上的‘灵洲’已不复存在,留下了这片新灵州,土地虽然肥沃,可由于其前世就是河流沉积而成,土地富含水分,加上雨水一泡,就成了烂泥潭了,人马行走困难。

眼看天公不作美,赵柽也没呼风唤雨的本事,现在大营被雨水一泡,人都生活在了泥塘里了,而他们用的火器最怕受潮,仗是没法打了,他只能暂时放弃大营,全军退后十里选择高地坚实的地方重新下寨。

令人欣慰的是赵勇带领本部人马在军直炮营的支援下很快攻破了耀德城,腹背受敌的蒲乐城西夏守军不战自溃,陕西军泾原路的大军才得以通过。然后两军联合攻下鸣沙城,在这打了十多天陕西军鄜延路军队才得以通过,令人遗憾的是鸣沙城‘御仓’储粮,大部都被西夏转移了。不过他扫了扫库底子也得粮十万石。八月初十两军终于会兵。赵柽重新分派了防区,虽然退后十里,但是包围圈却一点没见薄。

两军合兵本是喜事,可赵柽却变得郁郁寡欢了,陕西路两军表现的攻坚能力让他不免失望,蒲乐城和鸣沙城都不是什么坚城,可他们却被堵了十多天无法通过,指望他们攻破灵州城赵柽心里没了底儿。

宋初所进行的一系列攻城战建立在后周强大的军事基础之上,周世宗在位时士卒精强,先后发兵击败后蜀、南唐、辽。宋太祖建立宋朝后。继承的是一支无论将领与士兵都有着攻城作战经验的部队,这对于其攻城作战的成功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后期的军事实力则与之不同,宋朝军队百年未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战,而在此之前宋军所接触的战争或是以守城为主。或是构建堡寨为主,军队缺乏攻城的必要训练,多以防御见长。

在宋太宗时宋军攻占北汉太原后,很长一段时间中,若非守方战略的失误,宋、辽、夏三方很少出现以直接攻城战术攻城成功的战例。在面对直接攻城中,宋军将领办法的不足也应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即使宋神宗年间攻占熙和的战争,也多以修筑城寨的方式以巩固成果。贸然发兵围困对方城池,并希望攻而战之的方法,明显难以取胜。随着战争双方城防修建的愈加坚固。如何在直接攻城战中合理运用军事器械逐渐成为将领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攻城器械的改进和擅长运用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赵柽想起前世西方学者阿彻?琼斯对于直接攻城说过的一段话,他认为:如果拥有足够的时间、人力和物质上的巨大优势,并采取恰当的手段,围攻者必须拥有高昂的斗志,舍生忘死向敌方城池发起进攻;其次需要拥有足够的攻城器具,以保证攻城时有物可用;最后攻城军队还需拥有足够的战争补给,以保证军队在攻城期间得到足够的后勤补给。

现在到达灵州城下的宋军已达十万之众,随军民夫也有五万,人是不缺。而连连收复失地,虽略有挫折,士气也正旺。缴获的粮食加上最近征收的粮草也够吃上两个月了,而且还有潜力可挖,如果攻下灵州城。城里储存的粮食够他们吃上两年,粮食不成问题。攻城的器具虽然不多。但是赵柽在青岭砍伐了不少树木,在铁门关没用上,他就叫随军民夫都给拖到这里来了,现在他集中了忠勇军各将的匠作队和工兵营中的工匠制造攻城器械。

赵柽发愁的是两军对攻城战术和器械的运用,忠勇军确实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也曾成功攻下丰州城和夏州城,但是面对灵州城这种城墙高深,设防严密的大城也是第一次,而城中建筑众多,道路纵横,进城后也要面对激烈的巷战,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不能不让他焦心,现在赵柽能做的就是就近选择了一处废弃的孤城,让众军轮番进行战前训练,同时对也让两军相互磨合,熟悉对方的战术,免得打起来误伤自己人,可是现在秋雨连绵,训练自然艰苦...

“报王爷,属下查获两队违反军纪者,因是陕西军将,还请王爷定夺!”明日便是中秋节,他准备到各营转转表示下关心,可刚刚穿戴整齐,赵义进来报告道。

“哦,都是些什么人,犯了什么事情?”赵柽转身问道。

“王爷,一队是鄜延军中的,他们到附近堡寨中勒索财物,抢夺牛羊,被军法队巡查的士兵查获;另一队是泾原军中的,他们擅自出营,回营时被守营军士拦住,却不听劝阻,强行闯营,被拿住送到了军法队!”赵义禀报道。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自己做主处理便可,事后告诉我就行了!”赵柽听完随口说道。

“王爷,事是不大,可却牵扯到两军的主将,属下还是有些为难,不敢擅自做主!”赵义说道,心中却大为不满,这两队人的罪过都够斩首的了,王爷却说是小事。

“哦,有意思了,难道是他们主将纵兵违纪!”赵柽有些纳闷地说道。

“王爷,不是,是两位主将的公子犯了事,一个是陕西泾原略使姚古之子姚仲平,另一位是鄜延路经略使刘延庆的次子刘光世,属下想他们隶属陕西军,咱们擅自处罚了,现在大战在即,会不会影响到两军的...”赵义急忙说道。

“嗯,你考虑的不错,但是有罪不罚,岂不乱了军心!”赵柽说道,心中却琢磨着,童贯本钱下的不小啊,这是培养后备军呢,而这两位‘官二代’也赫赫有名啊,这事儿如何处理确实棘手,难怪赵义不敢自处。

姚平仲,其父姚古,现在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祖父姚兕,伯父姚雄,世代为西陲名将,姚家数十年来与种家齐名,而后人耳熟能详的“杨家将”却远没有想象中的大名鼎鼎,而这小子年纪虽轻,却已是勇冠三军。臧底河之战他才十八岁,便杀敌甚众,无人能挡,可却不知道讨好童贯,没有得到什么赏赐,可受到了关中豪杰推崇,人送外号‘小太尉’。

赵柽对此人的了解却不是这个时候的,而是史书所载的,其在征方腊之战中立功最大,于是面见童贯说:“我不想得到赏赐,只愿见一面皇上。”童贯更加忌恨他。别的将领都得以被皇上召见,只有姚平仲没有被召见。后来在靖康年间第二次东京保卫战中,他正好在京师,得赵桓召对福宁殿,厚赐金帛,许以殊赏,于是平仲请出死士斫营擒虏帅以献。可惜,连破两寨,却中了计,损兵折将,他一个人跑的无影无踪,几十年后,才露了面,却成了隐士。

另一个刘光世这时候还不显山不露水,他爹刘延庆比他有名,其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擒过西夏元帅,降过西夏王子,积功至保信军节度使。后跟随童贯公公南平方腊、北伐契丹,以宣抚都统制一职督军十万,真真是北宋末年一员大将。在靖康之难中,刘延庆与长子刘光国皆战死,为国捐躯,算是烈士子弟。刘光世这时名气不大,但是官却不小了,他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鄜延路兵马都监,出名也是在靖康之变后,成为与岳飞齐名的中兴四将之一。

现在这两人犯了错,让赵柽也很为难,按律杀了他们有点可惜,可不杀他们总得找点理由,给他们点教训,说起来自己也没白来一趟,起码把史书有名的两员大将给整治了一番,也是点小满足。

“此事与刘将军无关,全是我的主意,要杀杀我便是,不要冤枉了他人...”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喊叫声。

“谁在外面喧哗?”赵柽打定主意,正想见见这二位的时候,却出了点岔,他转脸问赵义。

“王爷,外面喊叫的定是那个韩世忠,他只是个队正,脾气却不小,而且功夫不错,伤了好几个弟兄才制住他,不过这人却在陕西军中很有名气!”赵义说道。

“呵呵,你说说看!”赵柽笑了,这人自己也不陌生,黄天荡一战,他和他媳妇都出了名,不过对他以前的事情却了解不多。

“是,王爷!”赵义看来对几个人都做了调查,见王爷问,便说了起来。这韩世忠年少时便是个异类,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少时勇气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好喝酒、不受约束,当过混混,做过山贼,到了十八岁时,突然觉悟了,应募参军,要报效国家...未完待续。。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