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四十六章 汉儿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四十六章 汉儿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第二天,广丰堂的地盘上便出现了一支奇怪的队伍,担负起巡逻任务。他们都骑着西凉骏马,穿着土黄色的皮甲,镶着毛边的战袍与辽军倒是有几分相似,可头盔却是大宋常见的宽檐‘飞碟盔’,脖子上扎着围巾,脚蹬牛皮高筒皮靴,腰里挂着的却是党项人常用的皮质扁壶。

马鞍的鞍桥上挂着细长的马刀,腿边的鞍袋中插着一把看不出是何物的武器,而他们身上也挂着不少零碎,最让人奇怪的是他们的旗帜上画着个龙首豺身的怪物。这东西其实就是睚眦,龙之二子,性情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勇猛,总是口衔宝剑,怒目而视。俗语说: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说得就是它,成了传说中克煞一切邪恶的化身,这旗还是王爷为他们精心选择的。

在中原地区几乎无人不识,可赵勇发现这里的汉人虽多,却无人知道,只是以一种看稀罕的眼光瞅着旗上那奇怪的生物,而看向他们这群不速之客的目光似乎也不大友好。

“乔大掌柜,你们这里汉人很多啊!”走过一段,路上遇到的人十个倒有八个是汉人,如果不是因为知道自己在辽国,赵勇还以为自己是在国内,他扭脸问乔坤道。

“呵呵,当然了,其实不止这里,即使在整个辽国,汉人也比契丹人的数量多几倍!”乔坤看看头一次到辽国的‘土包子’们满脸疑惑的样子解说道,“唐末以来,中原割据混战,汉地富庶,契丹便频频入寇中原,掳掠人口和财富,其间大量的汉族人口作为被掳‘生口’进入北境;与此同时,中原混战,对百姓压榨过盛,众多汉族军民为避乱世纷纷北逃至辽境;而后。石敬瑭为保富贵,割让燕云十六州,在此的汉民皆入辽籍,以致汉人越加多起来!”

“既然如此,那么如果我们在此举事。汉人岂不一呼百应。占据此地定是易如反掌!”赵勇有些兴奋的说道,仿佛在田间劳作的众多百姓都变成了自己大军的一员。

“你啊,那是做梦!”乔坤摇摇头给赵勇当头泼了盆冷水道。

“哦,难道不是如此吗?汉人怎会甘心被异族欺压。现在有了机会还不趁势反了,回归大宋!”赵勇惊异地说道,若不是王爷交待,乔坤是自己可以信任的人,又是过去旧时。他一定会以为乔坤已经叛宋投辽。

“韩将军,你切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只会坏了东家的大事!”听着赵勇难以置信的话语,怀疑的眼神,乔坤知道此时必须让眼前的搭档了解当前的形势,否则率意而为定会惹出祸来,“此时已不是彼时,此人也非彼人了,燕云归辽已经二百余年。人心早已不再向宋!”他在辽境生活了多年,又肩负着王爷的使命,自然对这些情况了解甚多...

宋初,幽云十六州割让不久,该地汉人在契丹人的歧视和压迫下。心理上多认同自己是汉民族的一部分,政治上也非常倾向于中原王朝,时常渴望着摆脱辽朝统治,回归中原汉族的怀抱。这种心理和政治倾向不仅存在于民间。而且在身为辽朝官员、将领的汉人中也很是强烈。

太祖北征、雍熙北伐,幽云汉人其战斗意志之‘薄弱’令人惊讶。整城、整州地倒向宋朝,这种“心向中原”的情绪,在没有辽朝官职在身的普通民众身上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和迫切,伴随着汉臣汉将的投降,辽朝境内的幽云百姓也对宋军的到来欢迎倍至!可尽管幽云民众热切盼望北宋能够收回十六州,使其重返中原王朝治下,但是宋廷两次北伐却都在辽军的反击下大败而归,这使幽云汉人意识到宋朝没有夺取该地的实力。

于是,当地百姓便采取不得以的下策——希望跟随南返的宋军迁往中原。汉族人自古以来居土重迁,现在却会情愿背井离乡远去他境定居,要有多么强烈的情感才能驱使他们如此!宋廷自然也愿意收取其民回国,然而由于指挥失误,宋军为辽朝大军击败于陈家谷,杨业被俘而死,南迁的百姓结局可想而知。军事上的连番失利,让不管是未能逃脱者,还是根本就没有机会南逃的人,那些依然留在故地的幽云汉人,对宋朝北伐的失败都是极其伤心的。

期待还归中原王朝而终成泡影,这一刻骨铭心的伤痛,必定伴随了当时目睹此情此景的几代人的一生。但民族感情亦不易割舍,直到北宋真宗朝中期,幽云汉人还是没有放弃对宋朝起兵北上的期盼,就其中的一份辛酸,也只有了解其经历和处境的人才能够体会。

在宋朝夺回幽云的努力失败后,宋辽两国间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长期的和平,然而就在这长达百年的和平对峙之中,幽云十六州汉人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在经过百年奋斗之后,有相当一批上层汉人已经进入了辽朝的统治集团,其家族也已打下基业,兴旺发达,自然不希望宋朝的北伐破坏这得来不易的成果;在生活习俗上也深度的胡化,不再象以前那样、强烈地认为自己应归属于中原汉族。

当年民族感情强烈的几代人先后逝去,新出生的汉人自幼就成长于辽朝统治之下,已经习惯了这种现状。正统观也随之改变,至此时,其境内的幽云汉人已普遍认同辽朝的正统地位,早已非复是当年心向中原之人了...

“那么说,这些汉人已经都彻底投向了契丹,我们大事岂不难成?”赵勇听罢,心沉到了底,情绪也低落下来,面带愁容地说道,从这个极端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也非完全如此!”乔坤瞅瞅赵勇的样子,心中好笑,这‘孩子’还是缺乏历练,怪不得王爷信中一再叮嘱要他好好盯着赵勇,并让这个曾领兵上万的将军归自己指挥,现在看来王爷所虑极是啊!

“那么其中还有什么隐情?”听乔坤如此说,赵勇又是精神一振,急忙问道。

“如今对于幽云汉人,朝廷也日益轻视,甚至鄙夷,皆以‘汉儿’称呼。契丹对于汉人虽大肆笼络,却又心存猜忌,不予重用,视其为奴仆,往时还有‘虏杀汉人者罚,汉人杀虏者死’的律条。以致汉人日益世故,更重利益,尊崇强者,可以说既不倾向于宋,也不忠于辽!”乔坤又说道。

“这...这不成了王爷常说的‘谁拳头大,谁说了算;谁大腿粗,就抱谁’的党项人了吗!”赵勇脸色几变,有些不愿相信地说道,从民族感情上他不愿相信曾经的同胞变成了这样的人。

“确是如此,王爷说得精辟,所以咱们还需谨慎行事,等待机会,才能收其心,为王爷所用,切记不可鲁莽!”乔坤从前就常听道王爷所说的这种‘话糙理不糙’的言语,今日又从赵勇口中听到,更是大感亲切。

“也难怪,近墨者黑吗!天天跟这些蛮人混在一起,难免跟他们都学坏了,有机会一定让他们知道谁的拳头最大!”强权即公理’、弱肉强食这些道理王爷说的最多,看来在哪里都适用,赵勇想到此对王爷的佩服又多了几分,也明白王爷为何练兵练的那么狠了,更知道王爷为何要挑这么一批亡命之徒让自己带到辽国。

“那些就是辽国的汉军吗?”赵勇和乔坤边走边聊,从中学了不少东西,这时看到一队辽军在路边休息,可其中多是汉人,他也曾听王爷说起各国兵制,知道辽军中有汉军编制。

“嗯,勉强算的!”乔坤点头道,辽国实行全民皆兵的兵制,汉人同样要服兵役,但是大多数却只能排于辽朝军队的最末等级,多用于地方卫戍及各种辅助工作的乡丁队伍中服役,这支军队就是属于遇战临时征调的农民兵,准备抵御金国的入侵,类同于宋朝的弓箭手,所以才有此说。

赵勇点点头,纵马走过时他仔细看了看这支队伍,第一印象便是他们的伙食肯定不好,虽说不上骨瘦如柴,但士兵们肯定普遍营养不良,其暴露的肋骨、基本没有肌肉的腿,十个有八个达不到忠勇军的选拔标准。因为低于基本营养标准的士兵虽然敏捷性不差,但体力和耐力较差,由于体内没有基本的脂肪储备,无法应对高强度对抗。而且他们因肌肉太少,不但体力差、持久力差,也无法应对寒冷、炎热和饥饿。

如果辽军士兵以这样的体质根本无法和他们忠勇军对抗,即使是不使用火器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胶着战或长时间的对抗中,这样的士兵除了进行短促突击外,任何大的体力消耗都会使他们丧失生命很可能在一次高强度冲锋后死亡!

看到这种情况,赵勇一悲一喜,喜得是这些人根本不堪自己全力一击,称霸此地问题不大;悲的是王爷要自己在此招兵买马扩充队伍,要是将这些人都收入队伍,自己得喂多长时间才能派上用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