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二百零七章 撤兵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二百零七章 撤兵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翰离不几次试探后,实在没办法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发现破绽,想来想去,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又被宋人忽悠了,此人是个冒牌货,肯定不是什么亲王。坚决要求退货,换个‘真’亲王来做人质。于是用肃王赵枢和驸马都尉曹晟在二月五日换回了赵构。

这事不能怪翰离不智商低,其实他在女真人中是有名的聪明人,错在他不了解中国国情和帝王文化,正是在帝国诡谲的制度下,赵构的这种表现恰恰可以肯定他就是皇子 。因为只有这种生在深宫、长在深宫的公子王孙,他们在危险至极的深宫之中只能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地活着,见到了太多的阴谋和杀戮,他懂得如何在危险来临之际,妥善地保存自己的生命。

赵构逃过了一劫,平安的回家了,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皇兄赵桓立即为这个主动请缨出质金营的九弟封为太傅。可是劫后余生的赵构并没有丝毫的兴奋,他已经明白了这个看似忠厚的皇帝哥哥只是把自己当做了棋盘上的一颗弃子。

在自己离开京城为质时,皇上当时信誓旦旦一定会保证他的安全,尽快将他赎回,但是为了一次不成功的劫营,赵构险些丢了性命,而回来后皇上却将责任全部推给了李纲和姚平仲,将他自己洗的白白净净。

可是赵构根本不信,自己虽然并不受重视,但好歹也是帝国的亲王,外臣们谁还敢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因此敢拿亲王做赌注的。只有也只能是帝国真正的掌控者,正是那个失言的皇兄。

头疼欲裂的赵构似乎在一瞬间想明白了。自己就是个华丽的摆设,皇帝手中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有些羡慕起‘流放’在外的二哥,起码他还有自由!

“不甘心,我命不由天!”赵构的在内心中呐喊道…

………

就在赵构回城这一天同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学诸生伏阙上书,军民不期而至者数万,要求罢黜李邦彦,复用李纲、种师道,反对割地乞和。此时又传来金军再次攻城。城内人人自危,而对钦宗罢免李纲等人,复用李邦彦等人群情激愤。众人一齐拼命敲击登闻鼓,直至将鼓敲得粉碎。而门外军民越聚越多,足有数十万众,一时间各条街巷驰道水泄不通,城内各处呼声动地,声传数十里。如此持续数个时辰,朝内既无人安抚。又无人应答,民众情绪越来越烈。

军民的行为出于义愤的军民不可能那么温良谦恭,打了李邦彦,他主和大臣也遭到诟骂和殴打。杀死内侍数十人,赵恒自知理亏,众怒难犯。更担心强敌压境,内乱再起。只得宣布李纲、种师道复职,并让李纲出面安抚请愿的学生。平息了这场风波。

经过几番折腾,宋朝上至天子,下至黎民,可以说都被金军害苦了。金军在城外已经将近一个月时间,宋朝上下都盼着金军块走好赶快解脱。金军现在急着赶快拿了银两走人,宋朝这边其实也急,急着赶快凑齐银两把瘟神送走。可是答应给金军的银两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要凑齐谈何容易。

赵恒便先命把宫中及各个王府、寺庙中能找到的金银都凑起来,但这和答应给金军的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实在差的太远。又下旨命中书侍郎王孝迪专门负责在民间及各处官府收集金银。

王孝迪命凡是民间和各级官员家中的金银,必须于两日内全数上交国库。如那个人发现别人有藏匿金银,可到官府告发,告发者可得到查封金银三分之一作为奖赏,如果数额特别巨大,甚至可因此做官。

因为王孝迪说不交金银,则金军就会将男的杀尽,女的抢尽,宫室烧尽,金银取尽,因此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就叫“四尽中书”。朝廷一边拼命搜刮城内军民的金银,一边将这些金银源源不断地运给金军。

二月八日,终于传来好消息,金军东军统帅斡离不派使臣来并带来了辞别书。斡离不在辞别书里除了客气一番本来不想攻打宋朝外,还特意准许宋朝把劳军费用减少黄金一万铤,白银十万锭,布帛十万段,另外还附送来人参五十称,其余战争赔款在今年剩余月份分月交割齐整。

二月九日,刑部侍郎王寓以战争wēixié已经解除,而且朝中粮食供应困难为理由,请求皇上解散民间组织起来的临时守城部队,只留正规军。赵桓照准。二月十日,斡离不回书说金国大军准备在十一日出发。

同日吴敏以多个宰相wèizhi现在都已经空缺,国家急需用人为由,请求皇上恢复李邦彦的太宰职位。赵桓立即照准。于是李邦彦只被罢免了几日之后,再次坐上丞相宝座。

赵桓拿到回书后,考虑现在只是和东路金军讲和,在情在理也应该派使臣到西路军粘罕处通知一声,于是命路允迪出使粘罕处,同时再到太原、中山、河间三府通知当地官员及守军,朝廷已经将这三处交割给金国,让他们配合金国交割事宜,不可再生事端。

二月十一日,斡离不率军开拔北返,种师道接信后立即给皇上上书说这是最好的时机,只要我们在后面追击,在他们到河边时与他们接战,保证要他们全军覆没。而如果就这么放走他们,日后他们定然还会南侵。

李邦彦等主和派听后,在朝堂上强烈反对,最后赵桓接受李邦彦等的主张,罢种师道为太一宫使,于是追击金军的想法再也无人提起。李邦彦还不放心,过几日又上奏折,请求让姚古、种师道、斟质等领兵护送金军过河,并在河东、河北树立大旗,明确各处有擅出兵者一律军法处置,以防止地方武装骚扰金军。

随着金军的离开,被围月余的开封解围,大宋也暂时逃过了一劫…(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