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步步为营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二百一十九章 步步为营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北宋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立国的,因此对武将、军人掌权的危险有清醒的认识。再加上五代时期国家被将领所左右的历史jingyàn,所以他立国之后非常重视对武人的限制,确立以以儒立国,重文抑武的国策,立誓言碑:优待文人士大夫,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

因而,宋代的官员主要来源于科举入仕的士人阶层,大批文彦学子通过这个途径,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实现了学而优则仕的追求,经过百年的强化,正如蔡襄所言: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辞进 。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这些士大夫与皇权相结合,共同维持着国家的政治运行,所以士大夫比任何时候都更能体现出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最高理想,可以说大宋王朝是士人们撑起了一片天,也造就了历史上‘宋是文人士子的天堂’的传说。

但正是因为士人们的命运也与皇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更加忠于皇室,积极上书言事,平判历史,参与政治,有一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即使是在仕途受挫,落魄失意的时候,仍然没有放弃‘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一如既往的关注着国事民情。这是时代环境所唤起的士人阶层欲忠君报国的思想体现,它反映出士大夫在掌握政权之后的一种心态,从追求个人的闻达向关心社会和阶层的群体利益的转换。

虽说看似和谐。可皇权和相权的争斗在百年中从未消失,皇权膨胀必然打压以相权为代表的士人集团为代价。士人集团。而相权的膨胀自然使皇权受限,引起皇族的不满。打压相权。两种权力就是在这种争斗和妥协中蹒跚前行,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而太祖所立誓言‘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便是保持这种平衡的纽带,双方斗的再狠,也不会伤害对方的生命…

“神宗朝,新旧两党相争,本只是义气和理念之争,但新党炮制‘乌台诗案’将旧党苏大学生打入大牢,开启了文字狱的先河;反之元祐更化之后。旧党执政,以牙还牙,罗织了‘车盖亭诗案’,把新党蔡确流放到了岭南,贬死于当地,但先皇依然遵循誓言不敢刑杀!”杨时说道。

“至前朝,朝纲已乱,太上皇收集花石纲,太学生邓肃献诗讽谏。宰相蔡京对先皇说:你不杀邓肃,恐怕浮言将祸乱天下。但先皇说其还是个重臣,只取消邓肃的学籍,放归田里。可见先皇还记得太祖誓碑。你陈东此次率开封军民在皇宫前伏阙示威,上书言事,宰相李邦彦以你们‘意在生变。不可不治’余将你等太学生逮捕处死,若不是王爷早有安排没有得逞。你便开了本朝斩杀言事者的恶例,此次你虽然死里逃生。但京中随你上书的数十位军民被当街斩杀!”周行己叹息道。

“仁宗朝,辽国犯界,一位转运使临阵脱逃遭到弹劾,朝议以与重处,仁宗皇帝也想杀之以儆效尤,可却被朝臣以太祖誓言劝阻。人人知其罪当斩,但仍劝皇上免其死罪,就是不想开斩杀士大夫的之例。此次你伏阙逼宫,要诛奸佞,圣上本就对他们心怀怨恨,借刀杀了王黼、梁师成等人,又开先河。”杨时愤懑地说道。

“龟山先生,王黼之流祸国殃民,杀之乃是快天下人心之事,难道也错了吗?”陈东说道,显然还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少阳,你可知有其一,必有其二。这把刀可以杀奸佞,也可杀忠臣,李纲如出援失败,即使从沙场上逃得性命,也难逃这把刀!”杨时皱了皱眉说道。

“李大人忠心为国,天地可鉴,怎么能杀得?”陈东急忙说道。

“败军之将不该斩吗?你们要求诛杀童贯不就是因为他是个临阵脱逃的败军之将吗?童贯杀的,当然李纲也杀得!”杨时冷哼一声说道。

“啊…”陈东听罢冷汗如雨,讶然出声道,自己只是想为国除奸,没想到意气用事却连累了天下的士人和王爷,“王爷,属下一时冲动,却牵连到了王爷,真是该死!”他俯首施礼道。

“这事错在本王,知你是血性之人就不该在这个时候遣你回京,事已至此,懊悔已经没有意义,不过少阳还要记住这次教训,切不可再意气用事!”赵柽笑笑说道,他知道一个国家的进步需要有这些热血青年的推动,但是只凭一腔热血也是不行的,白白丢了性命更是可惜了这些日后的栋梁之才。

“属下明白了,此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陈东看着王爷淡然的神情说道,心中忽然明白了,以王爷的手段和背后的雄兵足以横扫大宋禁军登上宝座,而其胸怀和魄力也定能治理好国家,可他却忍而不发,看来不仅仅是不想落下弑君夺位的恶名,而且是不想在大宋开创这种侍武夺位流血政治的先例,打破大宋百多年最高权力和平交接的局面。

“王爷,此次出兵无论胜负,王爷都会再次陷入朝堂上的争斗之中,而我们在京中势力薄弱,形势凶险啊!”杨时不无担忧地说道。

“所以在出兵前希望先生上书弹劾本王,那样即使有什么意外也不会牵扯到诸位!”赵柽笑笑道,这两位也终于把自己当成了一家人。

“王爷说的哪里话,我们岂是朝秦暮楚的投机小人,我等愿与王爷共进退!”杨时有些愤懑的说道,好像王爷侮辱了他们的人格。

“我等愿与王爷共进退!”陈东和周行己起身施礼道。

“几位的人品我信得过,但是此次出兵正如先生所说凶吉难测,万一本王遭遇不测,还需先生等人尽力保全忠勇军,这是我们大宋最后的希望,本王拜托了!”赵柽急忙还礼道。

“定不负王爷所托,明日我们便到赵军屯使处去!”三人齐齐施礼道,他们此时也明白了赵柽让赵仁被黑锅的意思,是想为大宋留下最后一支强兵,也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接下来的日子,赵柽一边整编军队,一边安排出征后的事宜。六月二十日,斩牲祭旗,犒赏三军,赵柽统领大军出征自和州出兵救援太原。

此次出征用兵十五万,以赵耻为先锋使,统领忠勇军龙将和狮将共八千人为前军;以和州知府野利统领所部及和州部族军四万骑兵为左军;正川统领灵州、夏州、等州军及部族军三万骑兵为右军;野利和正川两人都曾做过西夏一路统军,指挥过数万大军,具有丰富的实战jingyàn,足以担当一路都统。

赵柽自领中军,可他的队伍也最为繁杂,由忠勇军狼将一旅及蕃汉弓箭手四万人组成,以宥州兵马钤辖周达钧为统制,大部为步军。后军以赵智为统制,领义勇三万殿后。以灵州知府许宏为转运使,负责押运粮草,以夏州知府王瑾为录事参军,掌管大军赏罚。

赵耻领前军先于大军一日出发,大军分两路从兔毛川和屈野川进发,两日后汇于连谷,三日后进入麟州宿于新泰,五日后大军兵至静羌寨。这时前军已进入岚州,与金军战于合河县,一战击溃守军,斩首五百立了首功,正向岚州府治宜芳进军。

此次出兵,赵柽没有选择大宋惯用的分进合击的战术,而是集中兵力于一路前进,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最为笨拙的一种打法,但是也是最难以破解。十数万大军抱成一团,首尾相顾,步步为营,就像一只巨大的石滚将挡在他前边的一切碾成齑粉,说简单点就是仗着人多欺负人少。

其实选择这种战术,赵柽也是无奈,军队来自多方,又没有时间进一步的磨合整训,打起仗来相互配合必然成问题,所以赵柽按地域分兵,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甚至相邻的部族,相互间比较熟悉,可以减少其中的摩擦,将州军和屯军这些‘正规军’派给正川和野利指挥。

而赵柽却将众多的蕃汉弓箭手编为中军,不仅是因为他们勇悍,而是他们基本是以指挥为单位,人虽少但事儿不少,脾气还大,也只有自己的这个老大能够将他们唬住,指挥的动他们。

再一个大军集中一路便于指挥,敌人也难以看出破绽,避免了被金军各个击破的危险,即使受到攻击,各军相距不远也可迅速救援。这种阵型对敌军同样是个麻烦,要么你就早早在大军到来之前撤退,要么你只能集中重兵固守或是决战,别无它途,而这正是金军的不愿意看到的。

“王爷,有人求见?”赵柽刚刚在寨子中安置好,见喜便进来禀告。

“是谁?!”赵柽看见喜脸上似笑非笑的奇怪表情疑惑地问道…(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