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九十二章 如此君臣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九十二章 如此君臣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守臣拒不奉诏拒不接旨的不止是宗泽一人、开德府一处隙石州守臣奉诏出降之外,河北、河东各州郡的守臣、军民全都抗旨,拒不交割城池。

奉命去深州(今河北深县南)办理割地的欧阳传旨的方式更是让金兵大为光火。欧阳一到深州城下就放声痛哭,对城上的将士大声呼喊道:“朝廷为奸臣所误,落到这步境地。我今天不过是一死而已,你们一定要忠义报国,誓死守卫国家疆土···”

金人大怒,把欧阳掀翻在地一顿暴打,欧阳被打得口鼻鲜血直涌,被拖走时还在向城上大喊:“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与人···…”

完颜粘罕闻报之后,既感到意外又觉得恼火。他下令将欧阳烧死,以精效尤。又命兵士先放了石州守臣的家属,对河北、河东另外三十五位守臣的家属严加拷打折磨,让他们知道抗命的下场。

赵构刚刚率军从大名府出发,就有快马送来了宗泽的军情奏报:宗泽已率部到达开德府,离金兵扎寨驻守的卫南县仅四十里之遥。宗泽建议赵构立即率全军开赴开德府,主持大局,并传檄河北、河东、淮北、淮南、陕西诸路勤王之师直接向东京靠扰。

赵构问计汪伯彦如何回复宗泽,汪伯彦道:“大王,可回复说必须等诸路兵马会合之后方可南下,还是让宗泽先直接打出大元帅的旗帜,声言大王现在已在开德府。”

“那金兵会不会集结重兵先攻击宗泽?”赵构问。

“宗泽自会应付,大王不必担忧。”汪伯彦风轻云淡地说了一句,他心里暗想只要金兵以为康王在开德府,我们这里就安全多了。宗泽自不量力,天天喊打喊杀,就让他和金兵去较量!

赵构想了想也是,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要保住自己以图大业,未来的大宋还需要自己!

赵恒心里非常清楚·一千万匹绢帛可以凑足,但誓书上承诺的一百万锭黄金,五百万锭白银是无论如何凑不齐的。他原以为只要倾京城之所有输送到金营,表示了足够的诚意·金国二帅多少会通情达理,允许他在日后补齐。

于是赵桓派人到金营解释,可何栗向金国二帅哀告,乞求减少金银的数目。完颜粘罕勃然大怒,把何栗给吼了出来。接着又派出使者到开封府责问王时雍、徐秉哲:讫今为止交纳的金银与议定的数目相比百不及一,是否故意拖延推诿,又想背信弃义?

赵桓一看·完颜粘罕和完颜斡离不恐怕是不取足金银就决不退兵,金兵再这样围困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当日下午开封府又贴出一道榜文—继续根括金银。上至皇后、皇太子,中至各级臣僚、富贵之家,下至黎民百姓,一律交出金银,如敢藏匿·军法处置!

此榜一出,京城人心惶惶。以王时雍、徐秉哲为首的根括官奉命全城收刮。官差们挨家挨户地逼交金银,他们怀疑谁藏匿了金银·就捆绑起来当众拷打;有的官宦富豪之家隐留不交,被奴婢告发,官差们在他们家里挖出窖藏,把他们抓入大狱;有的人实在交不出来,被逼得悬梁投水自尽。京城里到处是悲戚愁叹、哭号哀告之声···

几日来,朝廷动用数万军民搬运绢匹,已经快交齐一千万匹之数,完颜粘罕又突然传令:“只收上好的货色,其余的一律用墨水染渍记号,命他们搬走·重新送好的来。如果他们有怨言,就告诉他们我与二太子已甚为愤怒,问问他们:是不是我大军尚在城下,就想背盟失信?”

宗翰的脾气随着宋人的一再妥协也越来越大,那些被他人“请”出城来的宋人络绎不绝,女真军兵仔细搜检·于随身行李中又发现了金银等物。而城内负责搜刮的宋官早就声称实在是已经搜刮干净。

户部尚书梅执礼、开封府尹程抿、礼部侍郎安扶、工部侍郎陈知至充任东南西北四壁根括官,几个人都不敢耽搁,都是亲自带人到百姓家拆墙毁屋的挖掘。一连挖了十几天,虽然小有收获,但是与女真人要求的数目实在是差距太远。梅执礼私下和其他几人商议,现在和议已定,女真人却强邀金银,如果真的足数上缴,就是连城中的铜、铁一并奉上,怕也是不能,宗翰岂不知这个事实,不如我们几人连名结状申诉,此事就此为止。

几个人在心中觉得每天讨债鬼一样的日子实在是两头不讨好,与其每天看着百姓哭哭啼啼被人指指戳戳的问候先人不是个办法,于是几人连名具状上书:金银已尽,更无铢两,如果谎报,甘受军法。

看着满仓的金银宗翰却不大相信,怀疑城中还有货,这时一个投靠女真的人又想出了妙-计,于是来见粘罕献计道:“现在城中百姓缺的不是天子,而是粮食,派人去根括,不如让他们主动奉上,如此这般这般。粘罕一听大喜,依计而行。第二天,粘罕传令开封府开仓粜米,又故意设置场地博易黄金每两可买米四斗,白银每两买米一斗。眼见女真人屯兵城外,已经反客为主,没有丝毫退兵的迹象,城中百姓更多考虑的是生存的问题,为了活下去,不被饿死,再高的价也得“忍”和“认”。

现在开封府大开粮仓,粜米平抑物价,赈恤饥民,如何不令他们欣喜。金银藏的再深也不是很安全,把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换成粮食,家里有粮心中不慌,那时候就是吃也香甜,睡也安然,至于谁去代赵官家做天子,吃饱之后再去关心不迟。人同此心,百姓取了深埋的金银等物前去买米。

如此一来,宗翰更是怀疑城中宋臣办事不力,有意欺瞒。梅执礼等四人保证书墨迹未干,面对质问,只能无言以对。宗翰派人把四人拿出城外,一齐用大棒打死。另外负责催促的几个宋臣各鞭背五十。年老体弱的御史胡唐老未能忍受,就此被活活打死。四人死于非命,身首异处。女真人又传话·让四人家属用金帛之物来赎尸体。其他几人回到城中,号泣过市。

紧接着宗翰派来一位特使进城,主持根括之事,这个新任接收大员贵为金帝室之胄·走马上任之初,就显示出卓尔群不的暴戾。首先,他把大棒放在手边,为了增加威慑力,他的手下也把刀枪之类的兵器放在几案上恐吓宋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快,这位郎君就大名声播京城内外。一名宋官因为献金数量少的原因·被他令手下当场痛打三十大杖,是为“杀威棒”。又有一名宋官在他眼中看的不顺眼,马上拉过身前,狂抽耳光,直打的那宋官口鼻鲜血淋漓,这才住手。

这郎君如果哪一天心情欠佳,先是踞坐在南薰门前,命令宋官吏俯伏听训·指天划地,高声谩骂了好长时间。宋人既不知他因何发怒,更不知道该“郎君”说的是什么·宋士民人人侧目,知其所说肯定不是什么好话,却个个都是敢怒不敢言,城中百姓见状、更是胆颤心惊,不知恶梦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金军攻陷汴京城转眼已经半月有余,女真人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们按捺不住开始违抗军令趁黑下城掳掠烧杀百姓,让城中士民更增惶恐,纷纷猜测女真人如此行事已经是意不在金帛,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赵桓听闻城中群情汹汹·又急忙传旨安抚,希望城内士民和他一样安心等待上天垂怜,女真人大发善心。百姓们却不这么想,如今官家自身难保,而且刀枪都被收走,如何顾得上城中的小民·最好还是自己动手防患未然吧,于是城内一些居民开始打造刀枪兵器,准备保护家小财产了。

都说‘好狗护三斋,好汊护三庄,,汴京城中不乏任侠好义之士,他们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巡街护宅,保护四邻。他们将趁夜下城掳掠的金军杀了不少。事情传至宋廷臣子耳中,惊慌不已。如果金人怪罪下来,没有人吃罪的起。

于是开封府张榜告示民众,敢有聚众倡乱,私自打造军械者,一律收捉官府,重法惩治。并满城搜捕,抓获一些打造军器聚众结社的宋民,立刻将其中十七人斩首于通衢。

纵观北宋末年历次用兵,无不是号令不严,军纪国法如同虚设,临阵逃跑者不加以重惩,战死沙场又不加抚恤,赏罚不明,军纪涣散,与金人交锋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一触即溃,如果略有斩获就是谎报大捷,上下欺瞒,视交战如儿戏。对待城中士民既是凶残蛮横,抓起人来雷厉风行,杀起贫民来面目狰狞。

这十七人本是城中跤行的人,为首者李宝,江湖人称小关索,其余十六人多是他的门徒弟子。城中百姓人人自危,于是挺身而出,保护城中百姓免遭金人欺凌,哪知道没有死在与女真要厮杀的雪夜中,却被“zhèng fu相关部门”正法于阄市,身首异处,男儿当自强不假,殊不知国不强,大好男儿偶尔自强一次竟然会惨死于自己人之手!

开封城中的官吏虽然在女真人面前屏息静气,不敢大声言语,在城中士民面前却仍是肆无忌惮。对待小民如此痛下杀手,血腥镇压,让友邦金人也感吃惊。

而这个时候的小民除了自求多福,向天祈祷之外,就是在家坐以待毙了···

这几天来,赵桓和他的大臣们一直在把收刮来的金银一车车地往金营里送。但还没达到议定数目的十分之一。宰相何栗和吏部侍郎李若水只得再去金营讨饶。而金国二帅知道他们又来乞求减少金银的数目了,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经过几番掘地三尺的收刮,东京城里的金银已经刮得差不多了,

“如果京城里金银已尽,此事倒不是不能商量。”宗翰沉吟片刻说道,“两国和约议定的大事有三项:一、割黄河以北之地;二、赔偿金银、骡马、绢匹;三、给大金皇帝上尊号。现今地你们不割,赔偿的金银交了不到十分之一,尊号也没有上。件事一件都不兑现,就要减免金银,恐怕道理上说不过去。”

“割地,你们说皇帝已经下诏,是各州郡守臣抗旨,你们无计可施;赔款·你们说数目巨大,京城里金银已尽,你们力所不能及;给我大金皇帝上尊号,你们不会又无计可施、力所不能及?三件事·你们自己选择兑现其中一件,其它的事才能再商量。”翰离不接过话来说道。

见完颜粘罕口气有了松动,何栗、李若水心里既欣喜又紧张,惟恐失去机会,对视了一眼,他们心里都明白,给大金皇帝上尊号这件事是最无足轻重·立刻就选了这件事情,却不知自己又跳进了女真人的坑里。

“只要你们答应两国和亲,就可商议减免金银。”完颜斡离不忽然道。

“我们为人臣子,这种事不是我们可以奏请的。”何栗闻言一惊,忙回答道。

“那就请你们皇帝来此商议和亲,和亲若成,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减免金银自然也就好商量了。”完颜斡离不道。

“两国若是和亲·今后应当不会再刀兵相见了,天下也总算是可以从此太平了。”宗翰点头道,“此事你们也不必奏请·皇上与金国二帅商议大金皇帝尊号之时,二太子自然会向皇上提请。”···

何栗、李若水回城后,禀告赵桓说金国二帅想请皇帝亲自出城,商议给大金皇帝上尊号之事。

“朕还要去金营?”赵桓听说后禁不住惊恐起来。

“只要陛下亲自去一趟金营,则金银之数必可减少,也可使金国早日退兵。”李若水道。

“朕必须亲自去么?”赵桓皱起了眉头道。

“陛下勿忧,金国二帅肯定不会为难陛下。”何栗、李若水都已看出赵桓不愿再次犯险,何栗忙道。

“以臣之见,金人所要的是土地、金银,并无灭亡大宋之意。陛下亲自前去·一来可以表示诚意;二来可以当场定议。京城柴米将尽,民不聊生,实在不能再遣使往返,久议不决。拖延下去,恐京城将会生出大乱。”李若水也道。

“容朕三思······”赵桓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道·他想了一天一夜,还是下不了决心。

“陛下不必亲出,只须写一份上大金皇帝尊号的誓书,让宰相亲王去也可,不知圣意以为如何?”当赵桓还左右为难之时,金国二帅又派使者来送信,请赵桓再次出城商议上大金皇帝尊号,使者已得授意,故作轻松的说道。

赵桓听罢,打起来算盘,如果金国二帅要拘押我,应当是坚持让我亲自出城,可现在金国使者也表示我可不必亲出,似乎并无拘押之意。再说何栗这位生性胆小的宰相如果不是有绝对把握,应该也不敢劝我出城。

想到这里,赵桓定了定神,宣布明日出城与金军会商,让何粟随行。何栗闻言大喜,一想到即将达成和议,大宋马上就要逃出生天,何栗长久压抑的心情顿时舒朗起来。

赵桓却没有何栗这么轻松,他夜里秘密召见了枢密使孙傅,任命孙傅为东京留守,他流着眼泪对孙傅道:“朕担心此行会有不测,但金银不足,金国二帅必将纵兵杀掠。朕不得已必须出城,留皇太子监国。朕如有不测,后事就委托给卿…”

“臣纵然粉身碎骨也不敢有负陛下重托…”孙傅伏地叩首道,接过了托孤重任。

“我入了金营,生死就全听金人掌握。卿可召募勇敢必死之士,在危急之时,保护太上皇及太子突围!”赵恒又叮嘱道,但还是想到要给自家留条根…

二月初十日,赵桓的车驾再次从南薰门出城,郓王赵楷、宰相何栗、执政官冯、曹辅,吏部侍郎李若水、翰林学士吴、莫俦、中书舍人孙觌、礼部侍郎谭世、太常少卿汪藻、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郭仲旬等十几位大臣随行,出南薰门到青城。

闻知官家再次出城,百姓纷纷前来送行,他们内心都在祈祷,希望皇帝此行能让金国减免金银,拔寨退兵。他们也在衷心地祝福他们的皇帝,毕竟这位天子为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已经是第二次入虎穴了。

到了下午,在城门口等待皇帝大驾归来的百姓突然看见皇帝的仪卫队正在返回,人群中顿时发出一片欢呼,皇帝这么快就回来了。但仪卫队带回的消息却立刻如一盆冰水浇灭了他们刚刚燃起的热情,金国二帅减少了赵桓仪卫的人数,先遣回七百多人,只留三百名侍卫。

听罢,所有的人顿时都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刚才还人声欢腾的南薰门前安静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