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乱不治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乱不治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宋蹒跚前行了百年,赵匡胤的好政策,给大宋带来了莫大的利益的同时,代价就是国家养着庞大的官僚队伍,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浪费了纳税人的钱粮,产生冗官、冗兵、冗费之弊。但“三冗”问题,事关宋朝的“立国之本”和“执政之基”,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置不当则动摇国本,关乎存亡!

先说冗兵,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朝代,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役制度,宋军可以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常备雇佣军,且待遇极为优厚,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今日的美军,在当时也只有宋朝有实力实行募兵制,这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宋朝的募兵制其中最具独创性的举措就是“荒年募兵”,每当一地闹灾荒百姓生存不下去时,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一人当兵,则全家温饱无虞。宋代农民起义较少且规模都不大,荒年募兵功不可没!可这一政策的后果就是冗兵和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当时全国不到一亿的人口却有近百万雇佣军的比例,花费确实惊人。大举招募禁军,无退役制度,年老也供养终身,更戍频繁等,使军费支出浩大。

但是如果没有这项制度,宋朝能否保持历代不可企及的内部的安定繁荣实属难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政策具有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买单。”要革除冗兵之弊。就要以牺牲社会稳定为代价,怎能不慎?

话说回来。大宋重金养着的又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

由于宋代“以文抑武”的文官制度贯彻实施,在宋代培养起一种轻蔑武人的观念。尹洙曾比较说:“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未及也。”民间谚语也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充分体现了普通百姓对从军的态度。

尽管宋朝政府拥有此时在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库收入。同时还有技术工艺最高超的强弓坚甲装备着数量举世无匹的百万常备军,但在屡次对外战争中败多胜少,与这种萎靡的民族心态干系不小。试想一个社会人人以从军为耻,只能用高薪招募的方式获得兵源,还需要在士兵脸刻字来维系军队的稳定性,没有尊严、没有荣誉感这样的军队如何会有强大的战斗力,人数再多也只是浪费米粮的一群饭桶。

而用文官指挥军队,“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对武人的防范甚于防贼。再加上兵多而弱,缺乏训练,禁兵调度频繁。地方厢兵嬴弱,使有宋一代国力积弱。武功不振,无力抵制外患。宋与辽、西夏、金等强邻交战。迭遭失败,终至今日险些灭亡,此实乃钱也花了,却是弃本逐末……

同样,“冗官”之弊与宋朝扩大科举有关。而扩大科举得以让各种阶层,包括平民百姓中的优秀人才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加强执政基础,保持社会稳定,这与“荒年募兵”异曲同工。而且我们还会发现,由此形成的士大夫阶层和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精英和中流砥柱,成为引领有宋一代繁荣昌盛的中坚力量。

宋代统治者所信任和托付国事的就是这个阶层的文人士大夫。这一大批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能够进入领导核心阶层,出将入相,真正肩负起“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们对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任途屡遭挫折,也此心不变。

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布衣卿相的仕宦经历决定了他们对赵宋王朝的耿耿忠心,对皇室的依附性极强。他们一旦被罢免,就不再对朝政发挥影响!

总之,两宋期间的每次政权更替,政局有所波动,都是依赖士大夫的力量来平稳局势,平衡各种政治势力,保证国家的久治长安。为了维持这种‘和谐’便不断扩大科举得以让各种阶层的优秀人才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加强执政基础,保持社会稳定。

但是结果便是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但是到了此时大宋已经不堪重负,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可要是对这些既得利益者动刀,难度可想而知……

再说冗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宋代收支基本平衡。但是这些钱大多用来支付庞大的军费和公务员们的人头费,用于民生和基础建设的钱少之又少,每逢‘有事’便只能巧立名目搜刮百姓,靠横征暴敛来解决财政危机。大宋到了最会花钱的赵佶手中,他穷奢极欲,浪费惊人。蔡京和王黼敛财有术,税赋是一加再加,百姓已经不堪重负,商人纷纷破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大宋的历代皇帝和有识之士不是没有认识到三冗的危害,也曾试图改变这种状态,但只是取得一效,轰轰烈烈的改革往往都是无疾而终,而情况不仅为得到改变,反而愈加恶化。

赵柽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深深体会到了三冗之害,使‘百姓’和‘朝廷’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已经到了非解决的地步了。否则即使不亡于外患,也得亡于内乱,不解决这个问题,便谈不上中兴大宋。所以即使明知是一片雷场也要趟过去,哪怕引来天雷滚滚也绝不能后退,因为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现在大宋经过伐辽之役,金军的三次南下,京师失守,二帝北行等一系列重大打击后,可以说成了一个破烂摊子,整个江北地区百里无人烟,除了少数州县,官员多以逃亡、政权瘫痪、盗贼横行,可以说大宋的整个官僚系统几乎被摧毁,陷入了无政府主义。

而朝中的情况也不乐观,主战派官员多为女真人抓捕送往北地,还有些人守节自杀殉国,人员凋零;而投降派多数加入了伪楚政权,或是逃往江北,在收复汴京后,张邦昌被赐死,为首者下狱或是流放,从属被追责逐出朝堂,基本上被根除;此时朝中权力出现了真空。

大宋的军事力量经过连番征战精锐的西军损失殆尽,作为国防主要力量的禁军全面崩溃,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全是靠临时招募的新军和义勇们支撑局面,人数虽然众多,但是缺乏训练,武器匮乏,装备短缺,战斗力低下,根本无法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财政状况也恶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地方府库在蔡京的‘乾坤大挪移’变换之下只剩下几间破屋还在,而皇家小金库封桩库和元丰库都被女真人劫掠一空,百年积蓄镚子儿皆无,共损失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国库真是比脸都干净。而此刻新君未立,没有被战火波及的江南地区官员对中央的诏令执行消极,虚以为蛇,百般搪塞,征收的税赋迟迟不肯上缴,更加剧了朝廷财政困难!

国家如此本是一件十分让人头疼的事情,可赵柽不仅看到了眼前的困难,也看到了解决三冗的机会…

赵柽向车外望去,中兴军的士兵们将他的座车簇拥在中间滚滚前行,在士兵们的眼中自己是他们的统帅和依靠,而在赵柽的眼里这些士兵是他的兄弟、亲人和守护者。多少年来自己就是靠着这支军队在这个世界打下了一片天地,一步步的走到了权力的巅峰,可以说是自己最为坚强的依靠。

“二爷,西京有报!”这时旺福上了车说道,“王妃与公主自大同启程,由豹将及近卫旅护卫经太原向汴京开进!”

“嗯,我们中兴军这下凑齐了!”赵柽笑笑说道。

“是啊,有十万大军在侧,看朝中谁敢不听二爷的话,只要一声令下便叫他们灰飞烟灭!”旺福凑趣道。

“呵呵!”赵柽笑出了声,有这么一支强军在侧,自己还有什么可畏惧的,“万事开头难,那么就先从改造大宋的军队开始吧!”

赵柽深知一切政权稳定的基础就是强大的武装力量,中兴军是自己从无到有一手缔造的,他们忠于自己,认同自己的理念,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经受了大战的洗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的一支不同于这个时代的军队。

现在自己不仅要改变大宋羸弱的状态,重要的要改变世人对武人的歧视,重振尚武之风,提高军队的地位,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困难重重,有很多工作要做。虽然知道自己将面临不知道多少困难,但是赵柽却觉得此次回京的路似乎没有前几次的沉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