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二百八十九章 待议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二百八十九章 待议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瞅着殿上大眼瞪小眼的诸位宰执见喜心中暗乐,这些人哪个从这走出去不是响当当的人物,肚子里的学问自不必说了,跺跺脚京城都得颤一颤,可让皇帝三言两语就给懵住了。他们如果将过去大宋早年干的事儿视为‘仁’,岂不是说皇帝伐金雪耻,征讨四夷这些事情都是不仁之举了,自己整天高喊‘中兴大宋,威服四夷’的嘴巴也被狠狠的扇了嘴巴。

“朕以为这皆是权宜之计,勾践事吴卧薪尝胆终灭吴国;汉与匈奴、唐与突阙和亲赢得休养生息之机,至武帝才有远逐匈奴之壮举,贞观、开元之盛世。而高丽的学问还是没学不到家,对圣人的话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正当大家不知如何应对冷了场的时候,赵柽笑笑言道。

“陛下所说不错,高丽通过向辽人称臣,阻止了辽朝的军事进攻并获得了女直鸭绿江东数百里地,高丽又通过向金人称臣,得到了保州之地。称臣不过是虚名,获得土地才是真正的实惠,高丽实行的这种事大外交,并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得到了不少实惠,看似智者所为,却是功利之心太重,失去了仁的本意!”李纲说道。

“金国对高丽的以大事小和高丽对金国的以小事大政策,貌似仁者和智者之交,暂时化解两国矛盾,避免了战争的爆发。可一旦形势改变,金便恃强凌弱,压榨高丽,而高丽不堪忍受,忿而叛离,再而引发战乱!”杨时也奏道。

“高丽为自保便改向我大宋称臣,就是借此牵制于金,与仁无关。而陛下对之行以仁。其却为了小利而置大义于不顾,更毫无仁义可言。”陈公辅恨恨地说道。

“辽金王朝重名分,迫使高丽称臣,以大事小,却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在关键时刻高丽还是没有出手相帮,甚至反叛,可见高丽称臣不过是委曲求全,并不是于大义。其所为不能不为我朝警醒,免蹈辽金覆辙!”许景衡谏道。

“我大宋乃仁义之邦,陛下更以仁孝治国,为抗金援助高丽动员十万大军,耗费钱粮以千万贯计,高丽却于小利之上与我朝纠缠不清,哪似君子之为!”陈遘义愤填膺地说道。

“既然高丽不仁。我又何必跟他们讲义,不若即刻撤回大军,任其自生自灭!”张叔夜更极端,撤军的话都说出来了……

赵柽听着大家对高丽的声讨,知道大家对高丽有了再认识。实际上高丽的左顾右盼起初是想在辽、宋、金角逐之时,谁也不得罪,试图在三种势力中寻找某种平衡。毫无疑问,高丽这么做,主要的是从自身利益考虑问题,当他们发现三种势力无法平衡时,就会考虑倒向哪一方才会保全自己并能获得利益,于是,他们就会偏向势力较强的一方,且将名分问题放到实际利益之后。

而高丽的“事大”思想和外交政策,主要源于高丽将其实行的这种重视功利主义的“事大”外交,视为一种“保其国”的良策,视为“智者”所为,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注重功利主义的“事大”外交思想和政策。可在大宋这些正统眼中当然就成了歪门邪道。转眼就被批的体无完肤。

不过赵柽心中还是挺高兴的,现在不论当初赞成和高丽建交的人。还是反对的人。此刻都已对高丽见利弃义行为不齿,自己成功的将他们引导上了自己的贼船,为下边所议之事打下了基础。可转念一想,这皇帝当的是真累,不但要想办法对付外边,还要设法摆平家里人……

“陛下。臣以为高丽所为虽让人齿寒,但比之其倒向女真人,成为其臂助还是利大于弊。且从战略上言高丽陷落对我朝并无好处,使金可以避免两面作战专心对付我朝;从战术上言我朝与高丽交好可以从侧翼进兵。对他形成包围之势,还可借助高丽保证后勤供给,免于千里运送之苦。所以此刻不宜与高丽交恶,可也不能对其不义之行视而不见,而应采用妥善之法给予其教训,使之不敢妄为!”一直没有发言的赵仁出列说道。

“陛下,臣以为赵大人所说极是,不可轻言撤军,而应适度给予惩戒,使其不敢再犯我大宋天威!”陈东对赵仁所说十分赞同,出列附议道。

“陛下,既然高丽有意‘放弃’保、远二州之地,我大宋何不顺水推舟借机取之,占据此二州便可控高丽咽喉,又可威胁金国上京,还能达到惩戒高丽之目的!”枢密院佥事赵忠说道,他真不愧是皇帝身边的人,一语中的,把握机会将话题转了过来,见喜都忍不住暗暗对他竖了大拇指。

“这……”赵柽听了挑了下眉毛,想了片刻说道,“如果我们占据保、远二州,会不会被他人以为是要借机吞并高丽,以致影响与其它藩国的关系呢?”

“陛下,臣以为不会!”胡安国奏道,“高丽建国初,契丹声称应该由高丽继承新罗地,由契丹继承高句丽之地,而保、远二州正在高句丽旧地之上,所以应属契丹所有,金灭辽继承其地,两州应属女真,我们攻占后可视为拓边所得,和高丽应该没有关系,天下之土,有德者据之正合天理!”

“我大宋可曾承认契丹之声明?”赵柽问道,这不仅牵扯到划边的双方,还涉及到继承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搞清楚。

“陛下,这个高句丽曾在唐提封之内,应由我朝继承,但因为辽东为契丹所占据,使我朝鞭长莫及,所以一直存在争议,并未有定论!”胡安国禀告道。

“哦,未有定论,那就是还保留着索取、占有的权力!”赵柽点头道,心中却也明了。

当时,契丹虽然声称应该由高丽继承新罗地,由契丹继承原高句丽之地,但很少有人响应。那时,宋朝与高丽关系很好,而与契丹正处在争夺燕云十六州等地的斗争之中,宋朝与契丹可谓仇敌之国。宋人知道,他们不可能像唐朝一样,坚持高句丽“近在提封之内”,因为原高句丽之地大部分早已为契丹所有,他们不但无法占有原高句丽之地,甚至连北方的燕云十六州等地都收不回来,因此,他们不敢声称原高句丽之地应该由宋朝来继承。

既然宋朝不可能继承原高句丽之地,那么,宋人应该支持谁来继承高句丽呢?毫无疑问,如果宋人承认契丹继承高句丽之地,只会壮大契丹的力量,对正在与契丹进行斗争的宋朝来说,没有一点好处,还不如承认高丽继承高句丽之地,那样的话,既可以加深与高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取得高丽的支持,又可以通过高丽可能为此发动的战争来削弱契丹的势力,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宋人便在支持高丽是高句丽的继承者的问题上,随着两国关系的好坏不断变换,关系好时便支持,不好的时候便说应该由自己继承,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更没有形成文字材料,反正过去是契丹占着,后来是女真占着,大宋这连边都摸不着。

既然大家都是潜在继承人,且各有各的一套理论支持,在赵柽看来其中就大有文章所做,起码有了扯皮的理由……

“陛下,此刻高丽虽尚无定论,可事实上为高丽占据二百多年了,我朝贸然提出索要高句丽旧地,恐有毁约之嫌,有损我朝仁义之名!”李纲看皇帝两眼冒贼光,担心他莽撞行事,赶紧出列劝谏道。

“呵呵,朕知晓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但是保、远二州既然是高丽弃地,我们先接过来,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赵柽笑笑问道。

“陛下,臣以为占据保、远二州这块飞地,即会让女真人如鲠在喉,也让高丽人心中难安,而这两州面江靠海防御纵深狭小难以周旋,一旦有变又孤悬海外难以及时增援;再者那里居民皆为高丽、女真等人,民心难附,对我朝来说也颇为棘手啊!”许景衡说道。

“嗯,不错!”赵柽点点头道,“各位臣工所言皆有道理,亦正是朕之所虑,但战事紧急,不能久拖不决,朕以为可先占据两州,详情可随后再议,诸位以为如何呢?”

“陛下圣明,臣等遵命!”大家也知道此事不是一天两天能说得清的,尤其是多少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而此刻高丽战局已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了。

随后,赵柽命枢密院将今日初议的事情告知赵勇,命他重新调配兵力,切勿此刻与高丽发生冲突,至于下一步如何静待旨意。同时赵柽宣布了水军取得了海战大捷之事,命相关部司做好迎接的准备。

“传赵仁和李峻到偏殿议事!”众臣散去,赵柽一边更衣一边对见喜说道。虽然商议了半天还是个待议,但是起码统一了意见,除去了计划中最大的障碍,他决定先走一步再说……(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