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三百一十七章 风波起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三百一十七章 风波起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赵枢和张所唯恐夜长梦多,迎回赵桓的次日便开始正式撤军。虽然有人质在手,但虎将统制王衡依然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将斥候撒出了二十里,同时命一旅在渡口布置了警戒圈,派出执法队维持登船秩序,然后才以旅为单位上船,人和武器、马匹不分离,一旦有变就可以迅速登岸战斗。

最先上船的是炮旅,他们上船后迅速在运输船上设置了炮阵地,架设了火炮,充当炮舰使用,执行对岸警戒任务,随后才是二旅、三旅、军直、四旅、五旅六旅等各部。主持辽阳军务的监军诸葛泓更加小心他亲自率领卫队护送两位王爷出城,为了防止被金军侦知他们所乘的具体舰船,一行人全部换成普通军将的服装混杂在虎将士兵之中,使金军派出的探子无法获知。

午时刚过,全军登舟完毕,待担任警戒的一旅上船后,王衡才与金国左帅突合速及副使邢具瞻登舟离岸,‘陪伴’着宋军顺流向下游驶去,他们将赶在退潮之前到达辽河入海口。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看看眼前的情形,突合速此刻心情十分复杂,他再次见识了宋军的素质,辽阳城有守军近三万人,又是乘舟撤离却没有一丝混乱,除了马蹄的‘得得’声和传令兵及军官的口令声,根本听不到士兵的喧哗,一切都是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出营前甚至还不忘将所留的垃圾焚烧、掩埋,根本看出他们是在敌国的土地上执行撤离任务。

突合速想到年前金国在入侵高丽不足一个月,宋军便出乎他们预料调集大军登陆高丽并马上投入战斗便没有了惊奇之处。感慨之余,他也感到惭愧,自己对兀术不惜代价的与南朝媾和本来还颇有微词,认为其行为不是女真勇士所为,但现在他明白了眼前的这支军队已经不是现在金军所能战胜的,能够与南朝实现和平对金国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顺风又顺水,船队一路无阻。在次日清晨船队已经驶出辽河进入辽东湾。金水军已经在去年的一系列海战中损失殆尽,现在根本无力在出海,所以此时便已经安全了,也无需突合速在护送,便在入海前将其礼送上岸,金国和议副使邢具瞻还有要务在身,他随船队继续前行前往大宋。

撤军船队在海上重新编组后再次升帆起航。两个时辰后在船队前海平线上突然出现一支舰队,两支船队迅速靠近,已经看清来者有百余艘战舰结成战阵,浩浩荡荡如同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城市。号旗摆动,两军联络完毕,前边的舰队皆升起满旗。随后火炮齐鸣十一响,这标志着北行十一年之久的靖康帝赵桓终于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大哥儿,这是我大宋水军在向您致意,欢迎您回国!”看到赵桓被炮声吓得脸色煞白,赵枢急忙解说道。

“五哥儿,这皆是我大宋的战船吗?”看着一艘艘高大如山的战舰赵桓声音颤抖地问道。

“正是,这是大宋水军的登州水师!”赵枢指指舰旗自豪地说道。

“哦!”赵桓有些心不在焉地应了一声。当年若是自己手中有这么一支舰队可能也不会落得流落异国。

“去年我大宋出动了四支水师中的,登州、海州、明州三支水师,搭载三将之兵出援高丽,在其西京平壤城下大破金军,只杀到辽阳城;水军在朝鲜湾与金国水军接战数阵,击沉、俘获战舰五百余艘,金水军几乎全军覆没,再不敢有片板出海。这里已经是我大宋的天下了!”赵枢指着辽阔的大海说道。

“唉,可惜燕京还陷于敌手啊!”赵桓听罢叹口气说道,可大家分明听出了其中的酸意。

“呵呵,王爷差矣!”张所一愣笑道,看来赵桓被囚五国城消息断绝对外界是一无所知,“燕京早已在数年前被收复,如今燕云十六州早已入我手!”

“大哥儿。不止是燕云之地,就连金国的平州、临潢、大定三京也属于咱们大宋之地,若不是为了大哥儿归国,辽阳也是我们大宋的啦!”赵枢补充道。

“啊?!我大宋军威已经强盛如斯了?”赵桓惊讶道。他没想到局势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自己从五国城出来时他们告诉自己是大宋主动议和,要求赎回自己的。

“当然,日前西征军已经出发讨伐高昌国,用不了多久漠北也将成为我大宋的王土!”赵枢得意地说道。

“神威号靠过来了,准备换船吧!”张所说道,“此舰乃是我大宋水军旗舰,也是陛下的座舰,特意前来相迎的!”

“啊!?嗯!”赵桓听了脸上一喜,又黯淡下去,他意识到张所口中的‘陛下’已经易主,不再是自己了。

水军都统程僖绶亲自过船将赵桓迎上了神威号,又升起了两面王旗,众人更衣后,在船上摆开了仪仗,十几只信鸽从船上腾空而起,围绕着舰队转了一圈向西飞去。舰队再次编组,搭载五国部军的运输船及部分舰船改变航向前往保州,一是护送他们前往,二是准备接豹将和狮将回国……

赵柽得知辽王与虎将平安撤离辽阳城以在登州水师的接应下归国后,马上下旨通告全国北行的辽王不日将归国,命中书令李纲、景王赵杞、济王赵栩、中山郡王赵谐前往登州迎奉辽王回京。同时拨款令工部在京城选址修建辽王府,供其一家居住。诏开封府清扫街道、沿街搭建彩棚、商埠张灯结彩,宣德门前立鳌山,放扑五日,共迎辽王,与民同庆。

皇帝大张旗鼓的迎接辽王归国,有人大赞皇帝不计前嫌仁义无双;有人却愤愤然,皇帝将个亡国之君弄回来真是晦气;也有人是忧心重重,担心辽王归国夺权,好日子过了没几天,国家又可能陷入动乱之中;也有人得知消息后是兴奋不已,窃喜以为出头的日子终于来了。

据说太上皇赵佶正在作画,听说宋金达成和议辽王不日归京后,手一颤滴下了一颗巨大的墨点毁了一副佳作,不知道是忧心还是激动,老头一宿没睡在园子中转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不等皇帝来请安便进了宫,将刚刚起床的皇帝教训了一顿,有当日值更的小黄门说隔着两道殿门都能听到太上皇的怒吼声。

至于太上皇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就有了两种说法:一说是太上皇听闻皇帝要将皇位重新让与辽王,自己要归隐乡野当一个逍遥王,不愿在过问世事;另一说是皇帝此次将辽王弄回来就是要置其于死地,以报当日被逼远走他国之仇,现在搞出这么大的排场不过是掩人耳目,太上皇听说后进宫大骂皇帝手足相残,不忠不义。

两种说法在京中流传甚广,可人们却一边倒的认为第一种最为可信,这不仅符合皇帝的性格,也是他一贯的作风,皇帝微服出宫在京中,甚至京外出现的消息屡见不鲜。而太上皇正因为‘不慎’将帝位传给了辽王导致家破人亡,自己若不是被皇帝所救恐怕现在也没有现在的快活日子。

偶有人提及第二种说法,马上就会被群而攻之,当年的事情大家有目共睹,辽王做事确实不地道,但是皇帝想要害他又何必费力巴士的将他从金国手中要回来,让他死在那里还少担个罪名。至于太上皇为此大骂皇帝更是无稽之谈,谁不知道辽王当年将太上皇囚禁,后来为争权导致父子反目之事,难道太上皇老糊涂了,放着好日子不过还想当囚徒啊!

‘皇帝将要让位辽王’只说似乎成了唯一的正解,并开始广为流传,甚至传出西夏和大理国主已经向皇帝发出邀请,让他前往自己的国家隐居,而皇帝手下的大将们已经提出致仕要与皇帝一同归隐,陪他笑傲江湖,云游四海。

让位说越传越真,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极度不安。而最先‘起事’的是商人们,他们是皇帝开海通商的最大获利者,当然反应也最为强烈,京师各大牙行联名上书皇帝万万不能让位于废帝,使百姓们再陷水火之中。国子监的学生马上响应,再次上演‘伏阙上书’之事,他们在京中四处发表演说,言辞也更为激烈,历数废帝当年对内、对外政策的失误,终导致靖康之耻的发生,对皇帝当然是不吝赞美之词,细数兴国年后的巨大变化。

上书之风一开便不可抑制,也从商界和士林向各行各业和各州府蔓延,连政府和军队也受到波及,尚书省收到的万言书和奏表堆积如山,皆是苦求皇帝不可禅位的。而更让许景衡紧张的是国子监的学生们竟然发动各地州学和县学的学子,前往辽王进京之路上堵截,‘劝说’其放弃皇位,结果是应者如潮,京畿四路的学生们已经出发,其他各地的学子也正前往声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