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三百二十一章 闹剧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第三百二十一章 闹剧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14:42:29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让位’之事如果说过去有些人以为不过是流言,一些人还心存侥幸,皇帝早晚会出来辟谣的。可现在赵柽在廷议中摆明了态度,那可就不是说着玩儿的了,虽然因为御史中丞陈东的以死相谏而为做出最终决定,但足以说明皇帝是存了让位的心思,加上与金的和议正处于"gao chao",这摆明了是在做善后工作啊!

廷议中的消息一传出,这就像在油锅中撒了把盐,引发了又一轮的保皇风潮,前边的如果称得上是台风,那么现在刮起的就是飓风。前次风波商界和太学生称得上是主力的话,那么这次农民则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京畿四路首先发难,各州县乡间耄老组成了请愿团赴京请愿,恳请皇帝不要退位。

接着这股风开始向两河与河东蔓延,民间请愿团纷纷踏上进京上访的道路,而南方却相对平静。其实这也好理解,两河和京畿地区是靖康年间金军入侵时的重灾区,财产和人口损失巨大,若不是赵柽出兵抢回,将有更多的人被虏到东北为奴,因此这里的百姓痛恨赵桓,而对赵柽却是心存感念。

河东和西北地区就更不用说了,那里是赵柽经营多年的根据地,为之倾注了很多心血。他不仅驱逐了西夏,收复了灵夏诸州,给西北带来了安宁,而且两次用兵抗金,使河东大部分地区免于兵火。而且在其努力下,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将一片片荒芜之地改造成良田、牧场,并开掘矿场,发展手工业,使民生大为改观,他们当然不会忘记了这位当了皇帝的少年王爷。

可这次运动的另一个亮点却是无论是朝中,还是各地州府,乃至皇帝最为信赖的军队都没有发声,而是各尽其职。努力维持着守地的秩序,保持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作为发起者之一的太学生们情绪似乎也克制了很多,不再搞大规模的游行,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努力,依然积极宣传皇帝的文治武功,以及这些年来大宋取得的成就,当然激动之时。言语中难免会对靖康皇帝不敬……

但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却是波涛汹涌,各地镇抚司使都受到了枢密院的密令,要他们提高戒备,取消休假,严密监视所属辖地政府和民间动向,一旦有发生‘倒皇’迹象。可先斩后奏立刻予以严厉镇压,绝不手软。而赵勇那边也接到了命令,加速从高丽撤军返回驻地,以加强京畿地区的防备力量。明州和海州、泉州水师也得到授权,一旦京畿有事,他们可派遣舰队进入长江,接管沿海各府的防务。控制东南地区。

不用问这些措施皆是出自赵仁和在京的几位军中大佬之手,而授意的必然是皇帝。赵柽十分清楚历朝历代乃至后世想造反就必须掌握枪杆子,没有军队的支持什么都是白搭,一帮秀才再有才也不是一群手持刀枪的士兵的对手。而他之所以敢于以退为进的处理这次危机,在朝会上行险公开表态让位,却又不担心自己帝位不保,信心就是来自于他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

自二十多年前在北府建军起,赵柽就把军队的指挥权和控制权抓在自己的手中。这也是他的自留地,没有人能插进手去。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随他征战的老兵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因伤退役,还有的解甲归田,但是保留下来的都是精英,现在军队指挥使以上军官可以说都是他带出的老班底。忠心毋庸置疑。

其后无论是通过军校培养的军官,还是新入伍的士兵都保持了传统,接受了忠君卫国的思想教育,因此军中从上边的枢密使到下边的普通士兵。在他们心中皇帝才是军队唯一的指挥者。其他人都不要想干涉和插手军队的事务,这也保证了赵柽的命令会被军队无条件的执行,而想要造反得看看他们答应不答应,可以说军队就是赵柽插在大宋的定海神针,无人能撼动。

赵柽有了军队的支持,他在这场风波中就不怕有人捣乱,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出动军队平息这场动乱。但他还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将动用武力排在了所有选项之后。所以他在人前是明着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暗地中却做出了种种安排,玩着阴谋诡计,明着一套,暗里却搞着另一套。可他始终关注着局势的变化,掌控着全局,等待最为有利的时机出手。

就在赵柽调兵遣将做好应对准备的同时,见喜和李峻追查幕后黑手的事情也有了进展,‘让位’传言的源头确实是来自宫中的内侍,可结果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经过见喜进一步的调查,太上皇进宫问罪时大内所有接触到此事的小黄门都没有近距离旁听的机会,且他们也未去过东华门外的酒馆,更没有向他人提过此事。就在调查又一次走入死胡同的时候,见喜突然想起内侍不止大内有,太上皇宫中和各个亲王府上也有内侍,而太上皇进宫肯定也会有内侍相陪的。有了新思路的见喜立刻将调查的范围扩大,并将重点放在随太上皇进宫的内侍身上,果然很快有了突破。

使用内侍是皇家的特权,其他人要用那就是俞樾,定个图谋不轨的罪名都是最轻的,而除了大内,有些皇室亲王也要使用内侍的,但是他们没有私自招募、录用的权利。其使用的内侍都是统一由大内调配,所以大总管见喜追查起来很方便,很快就目光就落到那日陪太上皇进宫的是一个叫孙琪的小黄门,并暗中对他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显示这孙琪十二岁入宫,在大内待了几年,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后来被调配到了景龙宫侍奉太皇太后,在那里却很快得到了太上皇的赏识,因为他有一手和高俅一样的绝活——蹴鞠。因为这很快声名鹊起,太上皇虽然失势,但是名声显赫,与其结交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而赵佶又是个好玩乐的人,又不缺钱,身边自然聚集起些混吃混喝的闲人们。

世上哪也少不了趋炎附势之徒,这些闲人们见孙琪受宠,便争着巴结他,称其若是早生二十年赶上太上皇执政的时候,凭他的技艺定能超过那高俅,一定会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只是没能赶上好时候,现在最多也就能多混几两银子花花。其实这些不过是些场面话,哄他开心的。

可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孙琪就上了心。此后,孙琪就以高俅第二自居,人称‘二俅’,一心想要像高俅那样成为各权臣,可惜他是生不逢时没了机会,太上皇已经退位,成了混吃等死的主,自己都是寄儿篱下,怎么可能给他想要的这些东西。但是他不死心,依旧做着出人头地的白日梦,满心期待哪天皇帝咯嘣喽,太上皇就能重登宝座,他的好日子也就到了。

那天太上皇进宫找皇帝说辽王归国之事,其实是告诫皇帝千万不能心软将皇位让给辽王。而这二俅虽然是太上皇的贴身内侍,可也不能在议事的时候让他待在身边,这小子也就远远的听了两耳朵。他虽然没听清楚前因后果,却听到了几个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臆想,就理解成皇帝想退位,但是太上皇不肯让其让给辽王,而是由他复位。

千年等一回的好事终于让自己等到了,二俅是欣喜若狂,他自然想庆祝一番,便偷偷的溜到了东华门外的酒馆痛饮了一番。结果自然是喝多了,二俅也便把自己的喜悦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却因为过量事情没有说清楚,留了半截自己偷着乐,让众人理解成了‘皇帝要禅位给辽王’,这也就成了流言的最初版本……

对于这个调查结果,见喜是哭笑不得,赵柽也是忍俊不已。这他娘的叫什么事儿啊?一个得了幻想症的小黄门喝多了,在酒馆中胡说八道却引起了场震动大宋朝野的大事件,逼的他都不得不‘让位’来平息这场风暴,这真相要是大白天下,还不成为千古笑谈!

可接下来李峻的汇报让赵柽笑不起来了。在‘让位’的流言散播初期,大家都以为是个笑话,并没有人认真。在常人的心中皇帝那是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拥有天下的土地和财富,谁皇帝当的好好的,没人逼,没人抢的情况下会轻易让给别人啊,那不有病吗,所以没有人相信皇帝让位之说。

但世上就还有像二俅那样的人,不过他得的是‘迫害妄想症’。让位的流言又通过外出的小黄门们回流进了宫中,而现在宫中情况一切如常,皇帝也没有什么异常的表现,一切依然按部就班的运转,并没有皇朝更替的迹象,流言在宫中也就没有市场,还是个笑话。

可不知怎么的事情让皇后听说了,她却当真了。一场闹剧也就此正式开锣,各色人物随之纷纷登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