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权臣本纪 > 一八一章

权臣本纪 一八一章

作者:蔡某人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1-16 20:24:41 来源:9书院

晋阳遥遥在目,倘是秋日, 或许更能领略边塞苍茫之美, 眼下, 山峦如翠,犹如一幅跌宕起伏的壁画,亘于天际,山河壮丽无比。数千帐篷, 杆杆旌旗,皆立于风中, 成去非等来粮草消息时,众将们正围坐一团议事。

回来的探马连忙滚落下马, 把马鞭往帐外亲卫手中一塞, 便疾步掀帘而入单膝跪地道:“大将军,属下打听清楚了, 豫州的粮草走得太慢, 所以迟迟到不了,属下已经传达了大将军命令;至于徐州北,属下顺着粮道,没见粮也没见人, 后来属下百般辗转打听,还是一无所得。不过关中补给的粮草已到,粮秣官正准备清点分发。”

将领们不禁问道:“没去彭城刺史府问问何故?天子既下了旨意, 刺史该协理此事才对。”

这探马面露难色低首不语, 众人当他办事不力, 未曾跑刺史府,亦或者没能见到刺史,便忙着回来报信也未可知,倒也不深究,转而同成去非七嘴八舌议起下一步是否要再等粮草,倘被敌寇知晓他们粮草不过可拖延三五日而已,乍然反攻也不是不可能,如此吵了半日,双方各执一词,要持重静等的,要闪电结束速战速决的,皆不能很好地说服对方。成去非始终一言不发,等众人吵完,才道:

“三日后,我军攻打晋阳。”离开西河郡的当夜,成去非已收到蒋北溟的书函,乐平郡因有一队青州铁骑驻扎,始终未落敌手,蒋北溟重价买来粮草器械,再加上可借青州铁骑之力,祁军大可一战。成去非且又遣刘野彘阿大两人亲去勘查蒋北溟所言是否属实,心中大略有数,此刻轻描淡写解释了一番,“建康有个巨贾,蒋北溟,诸位想必有所听闻,他在边关同胡人同官府皆有往来,听说王师要来,早有劳军之意。”

众将虽有知道那蒋北溟的,但这个时候此人忽要劳军,多少有些突兀,况且他一介商旅消息怎会如此灵通,这个中曲折也让人不能解。成去非看出众人的疑虑,起身道:

“敌寇只剩这一处重要据点,主力已被我军歼灭大半,余下的撑不太久,雁门郡不足为患,除却粮草,我军并无其他不利因素,至于蒋北溟,他倘是此次建功,我已答应他事后替他向朝廷讨个一官半职,自古以来商者梦寐以求的也不过如此,他会尽心的。”

“原那蒋北溟打的是这主意。”众将笑道,心头疑云消散,又议上半日,才各自准备去了。

待人散尽,那探马走上前来小声道:“属下去了徐州刺史府,并未见到刺史大人,这本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属下问了几人,说法却不一,前后矛盾,有说刺史大人偶染小疾在家中歇息的,有说大人去劝课农桑的,属下要等,那些人却不让属下耗费时间,只道会把大将军您的意思转呈给大人,好像恨不能立即把属下赶走,很是蹊跷。”

成去非按剑沉思了片刻,探马方又道:“还有,这些人,有的对属下很客气,有的则十分藐视,两方态度差别不小,属下看那些人,似乎相处间也不是很融洽。”

就在成去非思想着徐州到底是否有事将生,还是业已发生了什么,徐州刺史蔡豹正静静躺在棺木里,四周堆满了冒着丝丝冷烟的巨大冰块。棺木之外,是汹涌的暗流激荡。几位幕僚在刺史大人病故之后,并没有公开举丧,而是选择了先行隐瞒消息。

众人聚集在蔡豹灵前,就到底要不要即刻往建康发丧而争论不休。自建康去年数次从徐州官仓调粮一事起,众人对中枢已渐生不满,三吴之地,膏腴之壤,建康却要费时费力从徐州运粮救灾,不能不让人怀疑中枢不过想借此试探徐州而已,钟山事变的阴影终究未退,天子或者江左诸人想必对当时态度不明的几大都督是心怀间隙的,即便没有钟山一事,江左世家亦觊觎徐州刺史的位置,却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更加上凤凰五年元日朝会后,使者回来所述见闻,不免让人窝火,那些个每日轻裘肥马的世家子弟,到底有何资格笑他徐州风土?

王师借道平并州之乱时,徐州方闻凉州那边周将军病逝,中枢随即命凉州刺史李牧之子扶柩归京,这其中意味再明显不过,如今,蔡豹大人病逝,更引得一些人担忧不已,这正是江左世家的绝好机会,他们绝不肯让一个只挥塵谈玄之人来统领北徐州,他们亦没工夫陪其曲水流觞诗酒酬酢,灯前舞,醉后歌,这些于他们陌生且遥远。凡上点岁数的将士,依稀记得,嘉平年间,江左虞家曾有人短暂领徐州刺史一职,徐州是建康北面门户,常有边地流民因战乱灾荒亡命至此,被编入军队,很多人皆流民出身,他们拥戴的必然是能让其吃饱穿暖安身立命的统帅,而绝非那些无视徐州民意,只会享受北地胭脂风情的江南蛮子。虞刺史那句“今天下太平,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丁字!”的讥讽口吻犹在耳畔。忍气吞声的徐州将士,曾不止一次在夜间举着火把,立于寒意逼人的夜风之中,为那些烂醉而归的江左少年郎们照亮回府邸的大道。那些少年郎皆是虞家人幕僚,众人的私下抱怨终积羽沉舟,等到一场□□起来时,虞家人狼狈渡江而回,天子急忙下诏,徐州才又渐渐重回安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权臣本纪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权臣本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前车之鉴,并不算远,但国朝亦从不乏忠心臣子,有反对发丧的,便有建言上报中枢者:

“徐州已维持数十年安稳,倘被中枢知道秘不发丧,定有瓜李之嫌,诸位是要自立门户,改朝换代吗?”长史环视一圈,问到点题处,众将登时被问住,徐州虽大,也颇有实力,但改朝换代,却是众人想也未曾想过的,他们之中,尚出不了这类乱臣贼子,况且刺史大人生前恪守君臣之礼,从未有半点逾矩之处,众将的希冀,似乎也不外乎是由他们自己来选出合适的新人选而已。

“既无此心,亦无此力,诸位何苦多生事端?”长史皱眉问,“天子遣来的监军,已被诸位软禁起来,他当如何想?蔡大人励精图治十年,才得今日之局面。而王师正于边地苦战,倘徐州生乱,王师必掉过头来南下镇压,到时徐州生灵涂炭不说,得利的反倒是那胡虏,这是诸位想要看到的局面?况且,其他州郡,又岂能容我徐州谋逆?”

利弊分析得详透至此,仍有人不甘雌伏,反问道:“长史忘了虞家之事?”

这一句仿佛又点燃希望之火,灵堂前再次沸沸扬扬起来。正众说纷纭,忽有人簇拥出一瘦弱少年,乃是蔡豹大人独子蔡元。少年人一身缟素,望着眼前同样白茫茫一片的人群,青涩的面孔浮露出不安的神情来,他活像一只受惊的乳燕,挣扎着,退缩着,想要回到角落之中去,可一双双粗糙的大手钳制住了少年人羸弱的肩头,把他一步步推向棺前位置。惴惴不安的蔡元泪流满面,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其中一些将士的跪拜,自幼浸淫圣贤书的白面公子,无法认同这些武人的粗糙僭越,一时间,堂前气氛异常僵冷,蔡元求助的目光投到长史身上,他虽已惊惶至极,但并不糊涂,急中生智道:

“如有大事,尔等应同天子监军商议!”

“公子,监军怕是来不了了。”一将见他如此,冷哼一声,蔡元听得身子一颤,他虽不是很喜欢这些将领,却熟知他们的脾性,正想着对策,见长史似有若无飘来一个眼神,心下领悟,道:

“既如此,我暂且听将军们的。”

欢呼鼓噪声顿起,少年人只好佯装先接掌了军权以及刺史大印虎符等物。

趁着如厕的时机,蔡元悄悄同长史私议几句后,把一心腹家奴唤到跟前,耳语一番,方快速提笔写了封书函,交给家仆。家仆塞进衣中,匆匆而出,并无人留意。谁会有心发现刺史大人的公子身侧少了一家仆?

一骑良驹,潜出徐州,快马加鞭奔向建康方向。翌日赶在宫门落锁前,蔡元的密奏已呈在天子案头。

少年人的笔力还稍稍显弱,可在是否割据一方的大事上,少年人却表现出了同年龄不相称的主见。英奴知道蔡豹老年得子,这蔡元也不过就是十六七岁的光景,英奴拈着这份奏章,于错愕后终还是有几分欣慰,并州接连大捷的战报也还在案头,成去非的功业似乎很快就唾手可得,收复失地之快,已超出江左预料……英奴打叠起精神,仔细又看了遍蔡元的密奏,转身吩咐了近侍几句,近侍忙不迭去了。

夜深人静时,宫中杳杳钟鸣忽起,传到乌衣巷,传到长干里,传到该传的任何一处角落中。

年轻的天子清楚,这个难题可以抛给众臣,众臣也许亦在等此机会,北徐州的事,不是好消息,自然,也不是什么坏消息。

天子夜召群臣,诸人慌乱,跌撞间赶往内宫的路上,问起小黄门,无人知晓,百官只猜想当是太后薨逝这等大事,才值得这般大张旗鼓,而面无波澜的天子如常坐于上位,似乎在宣示着,事情并未严重到这一层。

很快,蔡元的密奏由近侍送入众人耳中,众人一阵骚动过后随之冷静下来,蔡豹身死,他的部将是闹内讧,还是想同中枢谈价,亦或者最坏处,北徐州亦想生叛?如此三者,江左大约看得清楚,第二种可能性最大,那么中枢自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遣人去平乱。

此言一出,中书令张蕴便道:“臣以为无须小题大做,蔡豹其人生前安分守己,勤于王务,他的儿子既给今上发来密奏,可见忠君之士大有人在,其他有些小心思的,朝廷应当以安抚为主,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让蔡豹其子袭刺史一位,蔡豹手下那一众人自然不会再生事端,日后时机成熟,朝廷再另遣人也未尝不可。并州之患尚未除,不是妄动干戈的时候,请今上定夺。”

一语既落,御史中丞等人纷纷附议,却有人提议道:“北徐州蔡豹帐下,多有西北流民,这些人,向来心思难定,虽身受国恩,然一有风吹草动,便起异志,朝廷不可不防,并州之患虽未除,然征北大将军已收复大半,徒剩太原郡重地,今上可给幽州刺史下敕书,命其自雁门夹击胡虏,建康王师则应速速南下,以防徐州生乱。”

“刘大人此言有理,徐州乃我扬州北面屏障,倘生变于肘腋之下,扬州危矣,孰重孰轻,请今上定夺。”

附议声同样不断,御史中丞沈复不禁皱眉道:“事态并未恶化到危如累卵的地步,并州之祸,此次劳师兴远,能彻底解决,再好不过,这个时候三军撤回,倘功亏一篑又该如何?”

“中丞大人所思不无道理,”虞仲素徐徐开口,“不过,徐州之事,正因情势不明,是故也不可大意,以免祸大难消,臣以为,西北并州可留荆州一部,再命幽州军协助,胡人主力业已消灭,剩下的,只是时日问题而已,建康王师当以徐州为重。”

“尚书仆射怎么看?”英奴不置可否,而是看向顾曙,顾曙沉吟道:“大司徒所言,不失两全,并州需继续打,徐州亦不能不管,并州的局势既已好转,徐州离我京都实在太近,理当未雨绸缪。”

英奴似在沉思,底下仍交头接耳不止,你一言我一语,越发激烈,他并未理会,良久,方微微点头道:“也只有如此折中了,来人,给并州征北大将军发敕书。”

喜欢权臣本纪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权臣本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