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杂家宗师 > 第237章 那些写小说的作者们

杂家宗师 第237章 那些写小说的作者们

作者:胖一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6 21:20:31 来源:9书院

北城宅子

马晋和徐许说的事,是他让徐许专门筹备新华社,而这个新华社,则是以后专门负责出版事务的产业。

这件事是马晋回来后,和安逸及徐许商议好几天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在马晋离京的半年,新华书店可谓是战果累累,《说岳》发售近十二万本,书店赚个盆钵满溢,自不必多说,而其他书籍也是销量高涨,为马晋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首先,历时几个月,官步的《薛仁贵》中部终于写完,发售后销量持续上扬,直逼三万,可以说除了《说岳》,整个京城就属官步的《薛仁贵传奇》最火。

算上稿费和一点分红,光是凭借这本新书,官步就拿了三百多两纹银。

官步把家里的老宅给卖了,又向书店借了点钱,再加上稿费,凑巴凑巴,咬牙买了一间两进的小院,将自己老娘接进去享福。

如果一年前,官步想都不敢想有这么一天……

……

和官步前后发书的还有杜山,说起来这个杜山真是个快枪手,写书极快,《冷面罗成》完本后,他休息了不到半个月,就继续投入创作中。

然后用三个多月的功夫,就写完了一本三十六万字的《赤发灵官单雄信》,交稿时把安逸和徐许都给震住了,引为天人。

算起来,和杜山同时出道的师弟官步,同样的时间,写的字数连他一半都没到。

至于马晋……

呵呵…

……

虽然杜山写书速度快,但《赤发》的销量却有点不尽人意,一万五的销量虽然比《罗》高出一点,但和官步的三万销量相比,还是有些相拙见行。

杜山的稿费也只拿了一百两出头,因为销量没过两万本,还没有分红。

分红,是马晋和安逸为了激励那些作者所搞出来的制度,虽然份额不高,但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两,对那些作者来说,相当于领了两份稿费。

当然,分红也是门槛的,书籍销量最低两万本,而且,如果销量达到五万,分红的份额还会提高。

当然,目前除了官步,还没有其他作者有分红的资格。

嗯,马晋不算,他是老板……

……

杜山是官步的师兄,年纪也比其大上七八岁,成绩却只有人家的一半,他心里不由也有些不是滋味。

不过,杜山到底也是而立之年的岁数,大小的风雨也经过一些,增强好胜的心思没那么重。

所以低靡了几天,杜山有重整旗鼓,准备新书,不过这次不在写隋唐了,他把目标瞄准了正火《说岳》,准备写本《赢官人岳云》。

马晋前两天专门请新华旗下的作者吃了顿饭,席间问起了杜山的新书,结果才知道,这一个月的时间,杜山已经写了一半了,差不多四月末就可以交稿。

当时在坐的作者,包括马晋,或多或少的都脸带羞惭……

……

再这要说一下,不算马晋,除了官、杜这两人小有名气外,新华还有一个知名的作者。

就是那个神神秘秘的笙悦,《武唐恋》上部虽然销量一般,但风评很好,而且书迷很忠诚。

在外面盗版遍布的情况下,还有很多书迷为了支持笙悦,还专门来新华花更多的钱购买正版。

最后硬是生生的把《武唐》的总销量冲到了一万多,书店存货不够,又加印了两次。

这可让安逸和徐许开了眼,就是马晋的《说岳》,也没有这个待遇啊……

这件事情让安逸他们觉得,《武唐》的前景绝对不会低,于是徐许写信催稿,没办法,这个笙悦从来没露过面,联系全靠写信,就是写信,也是把信放到一个客栈里,人家自己去取。

这么遮遮掩掩自己的身份,再结合那细腻的文风,也怪不得马晋和徐许都怀疑这个笙悦是女人。

徐许写信催了十几次,但那个笙悦就是拖,最后让徐许惹急了,才给个准话,六月之前,准时交稿……

……

除了这三个混出了点名堂的,新华还有十二位签了长约的作者,这些人都是新书发售时,有了一定成绩,被安逸、徐许觉得有潜力的,才签下契约。

不过马晋信奉成绩说话,销量为王,这些作者最多的,也不过卖了五千本,成绩落人一等,他们的稿费肯定没有官步等人的多。

同等的条件,他们的稿费只有官步他们的一半,甚至更少。

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成绩上升,待遇也会随之提高。

这半年里,这些作者出了十几本书,也给书店进账了几千两,但销量没有一本过一万的。

不过为了安抚人心,只要新书赚了,书店都会酌情封一份红包给作者,至少在待遇上,新华一直做的问心无愧。

……

马晋离开这半年来,新华书店发售新书近三十本,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收来的稿子试水,赔本买卖。

一小部分不亏也不赚,剩下的大部分还是有赚头的,不算最赚钱的《说岳》,入账近三万两。

给马晋提出的出版这条发展计划,开了一个很好的开头。

………

新华大赚,其他书商也不是傻子,看出有利可图,纷纷也重金收稿,整个书肆行当里面一片腥风血雨。

虽然也有不少人因为没选好书稿,被坑的不轻,几百两上千两的银子打了水漂,但也博一把就成功的。

像文化堂的佟万哲,当年起家时,就以眼光独到著称,这家伙学着马晋重金求稿,还真捞到了一条大鱼,有个姓唐的青年另辟新径,写了一本《风流杨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杂家宗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杂家宗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主写隋炀帝杨广的风流一生,情节香艳火爆,干货满满,当即引起京城的小轰动,狂卖两万多本。

老佟打了个漂亮的单身仗。

其他的一些书商,也有一些收获,小赚了一笔,有了好处,他们继续出书的心变得火热,满京城的淘换好稿子。

这些人的行动,虽然眼下没有对新华构成什么威胁,但为了防患于未然。

回来没几天的马晋就开始行动,和安逸他们商议了之后,决定将新华书店分成两部分。

书店的职责没有什么变化,由安逸掌管,负责新书的印刷和发行销售。

而徐许带着一批人单独出来,组建新华社,专门负责向外界收稿,和新书的审核、排版,这些出版事物。

而且作者契约,稿费这些工作也由新华社这边负责。

徐许担任新华社主编,单独归马晋统管。

……

成立这个新华社,一是为了分工明确,另起炉造,减轻书店那边的压力,也方便马晋管理。

二是其他书商的虎视眈眈,多少也给了马晋一些压力,成立一个专业的出版机构,培养一批职业编辑,也能更好发掘一些未曾发现的宝玉。

以后新华社的主要工作,就是和满京城的书商抢人才,力保京城第一书商的名号。

除了补充新血,也得防着自家的作者被人挖墙角,为此,马晋打算让新华社弄一些福利制度,毕竟好的福利才能留得住人才。

他准备让新华社经常搞一些作者的定期聚会,集体郊游什么的,逢年过节还要送些年货节礼,发点奖金等等。

这些事花钱不多,却能促进感情,拉拢人心,而且还能当做宣传的要点,借此吸引外界人才。

这些事情让书店来办,不免有些不伦不类,有了新华社就名正言顺多了。

……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马晋在为以后铺路,他心里有个想法很久了,成立新华社就是第一步。

喜欢杂家宗师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杂家宗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