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其他 > 逆流天下 > 第二卷南方 第四十一章 横扫

逆流天下 第二卷南方 第四十一章 横扫

作者:淡墨青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2 16:14:24 来源:9书院

天明时分,江阴城中的混乱就结束了。江南民风柔弱,很少好勇斗狠之辈。江阴已经算是民风彪悍,不过,最为轻悍敢死的北门少年却正在军部院里,就是凭着这几十少年和十来个镇兵,军分守薛琣又扛住了江阴守备兵马的两次进攻。

不过,老兵战死了两人,切指明誓的那个老兵便在其中。

新兵几乎全部战死了,昨天黄昏之前,顾元泌带着守备兵马猛冲,薛琣率众而出迎敌,七个新兵冲在前面,陷入敌方阵中,就这么战死了。

就是薛琣自己也受了几处刀伤,流了不少血,又没有药品,只是用衣服简单裹了一下,如果不是王晓赶到,就伤口感染也非要了他的命不可。

招来的江阴北门的无赖少年中死了十来个,余者人人带伤,也算惨烈了。

王晓阴沉着脸,看着军分部的惨状,心头一阵阵的怒火涌起。

他开始还有顾忌,不愿多加杀伤,不过,看到眼前的情形,却也很难保持住克制冷静的心态了。

一个团体就有如一人,薛琣这样的老兵就如同他的亲兄弟一般,当团体受到损害时,所有人的反应都是挥刀。

“来人,传我令下去。拿捕本县的知县、县丞、学使、都司、海防并所有吏员,不得疏漏一人!”

“传令,自昨起攻击军分部者,不论耆老、士绅、百姓,一律拿捕,抗命不从者,杀。”

“传令,拿捕无锡籍贯无赖书生顾杲,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传令,江阴守备顾元泌部,一律拿捕,不要教走脱了一人。”

停留在王晓身边的亲兵接连接到他的命令,然后手持令牌,飞奔而出。拂晓时,秋风正冷,而江阴城中,必定会抛洒不少人的热血。

“薛琣兄弟,你受苦了。”

王晓的兵一过来,原本围拢在军部四周的差役丁壮和守备兵已经四散奔逃,人群中隐约还有不少戴着纱帽穿着圆领的官员,不过,王晓并没有着急,进城之前,他已经分派明白,江阴的所有城门已经被骑兵把守的严密,一只苍蝇也不要想飞出去。

薛琣脸色苍白,他原本只是普通的一个战兵,后来当上了代把总,军中前途刚刚有了起色,又伤了一退,不得不退役。好在,进了军管司到江阴做军分守,按军衔来说,正好是三转飞骑尉视从六品,只打过一次大仗的薛琣已经很知足了。

而且,授田的风声已经隐约传了出来,三转的功劳应该有一百二十亩地的收益归他,虽然这田地还不知道在哪里,不过,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小地主的田产了。一亩地一年两熟,江南这里一次收两石粮每亩,现在的粮价已经贵过以往,一石粮约摸就能值一两银子,一百二十来亩地,算算一年的本色折色,已经够他养活自己一家七口人,还能雇佣几个长夫和粗使丫头了。

一个在一年前还是一个月领几钱银子领半石米的杂兵,淮安卫所出身的军户,薛琣已经感觉到自己够幸运了。

他微微一笑,把自己手中的长刀往地上一抛,一屁股坐了下去,道:“大人,卑职是尽力了,底下的事就看大人的了。”

王晓伸手将他一扶,笑道:“这是自然,薛兄弟放心便是。”

薛琣眉头一皱,道:“这一番,总得杀不少人来震慑人心,不过,还请大人留意,要为我江阴保留点元气。”

王晓摇头道:“这件事不是我能做主的,恐怕大帅早就有了主张。这一次,各地的分署都还无事,不过分部几乎全部失陷。你不知道,丹阳那里,分部的人全被杀光了,首级还被挂在了城墙上。大帅闻之震怒,已经派了天雄军去攻打了。”

薛琣闻言大震,惊骇道:“丹阳人怎么敢如此?”

王晓冷笑道:“丹阳人从来就是武勇轻悍,上次攻打郑家,难免有些误伤,丹阳人对本镇不大喜欢,这一次,又被人鼓动,一下子便杀起了性子。这一回,丹阳人要倒霉了,恐怕,大帅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薛琣虽然只是军人,不过,也知道这一次的事件并不简单。

不过曾志国早有训斥,军人少想多做,现在他虽然不是纯粹的军人,却也不愿去多想大帅的布置,只是道:“江阴这里,百姓还是要少杀一些。”

王晓笑道:“你现在分守此处,人家不认你,薛兄弟你倒是对本地百姓格外看顾了。”

薛琣理所当然道:“这是自然,死伤多了,伤了元气,大帅交办的事做不好,我有什么脸见大帅和诸位弟兄。”

王晓点了点头,却不再与薛琣多说了。等医官一来,就把薛琣等伤者扶了下去,清洗包扎上药,不少泼皮无赖都疼的痛不欲生,薛琣等镇兵却是谈笑风生,根本不把这点小伤放在心上。

这一次拿人,却比进城时声势还要大的多。江阴城平时的常住人口约摸在四五万人左右,这在当时也算过的去的城市了,换了云贵川陕的不少县城,经常只有几千人。

军分部原本就距离县衙和学院不远,也算是城中的高级住宅区,不少士绅都住在附近。由中心发散开去,城内一共有十几条街道,沿途都是青砖碧瓦的小院,也有些两三层的小楼,密密麻麻的住满了人。

从早到晚,到处都是拿人的叫喊与百姓士绅的求饶声音。这么大的一个小城,进来一千多如狼似虎全身带甲的武士,还有城中原本的青皮无赖们带路,这两天出人出力攻打分部的各大家族和士绅,再有城中官吏,到了午间已经全部束手就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流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流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后就是抓昨天出手的壮丁,这一下却都是贫门小户的人,拿捕之时,常常要面对街坊邻居的求饶,有时候不得不用军棍把人打散,这才能成功抓人。

再然后,就是全城继续大索,悬赏让百姓出告,拿捕知县与顾杲等人。

晚间的时候,几个重要的闹事头领还没有抓到,王晓一边派人向镇江报告,一边心中焦燥,下令全部不得休息,打着火把继续搜查。

这一晚,整个江阴都在长戟与火把之下颤抖着。

天明时分,在一口旱井里抓到了顾杲与林之骥两人,江阴守备顾元泌已经自杀身亡,倒是省了不少事。

顾杲的下人已经在混乱中逃散了,他自己也走丢了一只鞋,这时候狼狈不堪,光着一只脚被人捆的如同粽子一样。再加上这几天一直没能休息好,这时候年色青白,看起来象鬼一样。

林之骥的神情倒是极为镇定,士兵要捆的时候,他轻轻一推,道:“吾是朝廷命官,刑不上大夫,你们不能如此无礼。”

当然,拿人的内卫和曾志国的亲兵队都没有人理睬他,一道绳索照样把这个纱帽圆领的官员给捆了个结实。

后来内卫中有人把此事禀报了王晓,倒是博了王晓一笑。

“把这两人,还有原本城中的那些官员,有名望的大士绅,全部捆了关在一起。”

两个首恶押到,王晓倒是没有什么话说,只吩咐人继续关押了事。

顾杲大奇,原本想着镇江镇派过来的将军必定会审问一番,他已经想好了不少说辞,准备与这将军辩论一番,谁想对方居然不加理会,这一拳又算是打了一个空间。

他偷眼看这去,知道王晓年纪不大,最多也就二十七八,不过三十,这样倒是与自己年纪相当,看到对方威风凛凛,自己却身陷囹圄,不禁也有些气沮。

军部的房子倒是足够大,把顾杲和林之骥等人推了进去,这一天功夫,六间厢房里已经关了近百人了。

全都是官吏或是有头脸的士绅,顾林二人一进去,里面却是已经污言秽语的开骂了。

王晓听的一笑,也是一阵轻松,还好,江阴这里赶路赶的急,算是把这事圆满做好了。

整得意间,曾志国的传令却也赶到了,让他再去常州,乱了几天了,常州分署的压力也大,这一次军管司损失已经不小,派到分署的不比下面,多是精英人才,不能因小失大。

接到命令,王晓也不敢怠慢,留下三百兵维持江阴的秩序,然后便带着部下飞速赶往常州。

除了他之外,松江府、苏州府、镇江府,到处都是天雄营的步兵和骑兵在将领们的带领下去弹压地方,大乱初起,在天雄军强力的弹压下,各方的势力还没有真正介入,朝廷也只是表示要调查的当口,就已经结束了。

十一月下旬,天气已近转冷,有点初冬的样子。

从各县押解来的人犯,陆续送到了镇江城中。城里早就辟出了大量的地方用来关押各地的犯人,就算这样,也还有些不够使用。

后来把原本的镇兵大营也开启使用,这才勉强敷衍了下来。

王晓先平江阴,然后是常州府城,接着又是靖江,武进。常州可以说是东林党和江南大士绅的大本营,四府之中,除了松江就是这里闹的最凶,可扑灭起来,却是一点也不困难。

士绅们还是太高看了自己的力量了。朝堂之上,几个在家的大士绅联起手来,写几封信,就能赶出一个知府,就是巡抚,也未必就弄不倒。两百多年来,江南士绅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布的关系网,在这网面前,一切势力都没有办法。

就是皇家,想在江南收税,也不是撞的一鼻子灰吗?神宗皇帝时,太监到江南收矿税,收商税,整个江南的士绅联起手来抗议,朝中势力遥相呼应,就是神宗皇帝也是咬牙苦顶,死了之后,内阁立刻把所有的矿收商税都停留了——这是何等厉害!

人死之后,神宗皇帝,也就是万历皇帝还不能安生,当年因为在江南收税的事得罪了太多人,士绅们给他造谣,说他与郑氏荒淫不似人君,说他在宫里吸鸦片,说他的税收害死了多少百姓,这些谣言是何等厉害,绘声绘色,极尽详细,几百年后,还有人信以为真,以为大明神宗皇帝是个瘾君子!

皇帝也不是对手,却不代表手中有军队的镇帅就不是对手。江南士绅没有搞明白,他们的手腕与实力是在常态下才有作用的,是在朝廷力量掌握一切,政局稳定,一切按规矩来的大前提下,他们的势力才有作用,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实力与能力来。到了现在,天下大乱,纲常名教已经不在是他们护身的法宝,而一切规则,都可以重新制定。

关键就在于,谁是制定规则的人?

曾志国以前没有这种资格,如果他能把江南四府的地方势力一扫而空,然后顶住这一次的压力屹立不倒,他就隐然有这种资格了。

这一次的行动,曾志国动员了三个团近一万人的兵力,一团防备黄得功,也与对方的侦骑将这几次手,毫无悬念的把黄得功部的先头部队给打缩了回去。

另外两个团,再加上亲兵营与内卫部队,还有各地的军分署分部的人,动员了八千多人,在四府十九县的地界整整抓了三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流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流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下,可是把江南地方有头有脸的士绅基本上全部抓了起来。除了士绅之外,也有各地的清流名士,不少路过或探亲访友的士绅都遭了池鱼之殃,一样被抓了起来。

还有,就是顺手把有田产的田主也基本全抓了起来。

苏州地方,有织机工人和海船窑厂的富商不说,有大量田土的富户就不在少数。江南地方,土地兼并的情形非常严重,没有民变,是因为出产丰富,佃户贫民打打短工都能混口饭吃,这一点北方不能与江南相比。

万历年间,北方灾情不断,南方这里一石粮才五钱到六钱银子时,北方的粮食已经卖到一两一石或是更高了。三饷一加,北方人更是活不下去,而南方这里,不过是再紧一下裤带就是了。

仅是苏州一地,明初的时候有田地六百多万亩,按以往的黄册赋税表单来看,一年交三十石粮的有一千多人,交二百石粮的有四百多户,交一千石粮或是更多的,也有好几十户。

一户人家,一年交上的赋税皇粮过千石,就是说,最少有千亩左右的土地。

而交纳赋税的,还是没有功名的普通田主,按大明的规矩,一旦成了举人有了功名,就可以不再交纳皇粮。自大明的中后期开始,不少田主拼命培养子弟读书,家里一旦出了举人进士,就可以不交一文钱的赋税。这等人家,就可以吸引不少人把自己家的土地赋税算在名下,田主与这些投充户说好了粮食收成的分配,然后便又可以帮着这些人免去朝廷的赋税。如果循环,越是有田的人家,就越有条件让家族的子弟们去读书上进,读书中举,就成了官员就开始更进一步的兼并土地,如此循环往复。

明初时,丈量天下土地是八亿五千万亩,到了万历年间,土地最少也有十一亿亩以上,土地增多,赋税收入就算是加了三饷,也还不如国初之时。洪武年间,收入是三千二百多万石,到了万历年间,只有两千六百万石了。

土地增多,丁口也大为增加,而收入反而锐减,这真是咄咄怪事。

中国原本就是个以农立国的纯粹的农耕民族国家,在明末时,海外贸易当然是极度发达的,郑家就是依靠着垄断海税积聚了千万以上的身家。不过,这种收入是曾志国没有办法伸手的,而且,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在小农经济为主的时代,贸易繁荣有时候未必能给政府带来实际的收益,反而会坏事。

以赋税收取为例。

明末加三饷,累计加征了六百六十万左右的赋税,因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收税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收税已经不是征收粮食桑麻,也就是本色,而是以白银抵税,这便是折色。

明朝的赋税征收起点,原本极低。明初时,收取亩产的百分之三左右,中期时,收取百分之二左右,到了万历初年间,有的地方的税率更是只有五十税一,远低于汉唐,更无法与两宋相比。

如果按正常的税率来算,就算加征三饷,南方农民只需交出他亩产的百分之三或百分之五就能够满足朝廷的需要。不过,事实上却远远不止如此。在每年收取赋税的时候,正常的粮价总是要下降百分之三十甚至是五十。一石粮在正常时间是一两银子,在政府收税的时候,就只能卖到五钱或是更少。

农民需要银子交税,银子从哪里来?只能是卖粮。在收税的时候,大量的粮食涌入市场,而商人显然需要从中获取重利,于是大量收购囤积,压低粮价,农民不得不用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把手中的粮食卖出,然后再拿去上交皇家的赋税。

这样一转手,官府没有得到任何便宜,农民已经多交了一半的税。

而收税时期一过,当时囤积的粮食再慢慢流出卖向市场,需要粮食的最大的冤大头就是政府,在这个时候,粮价就又提升回来,回复到正常的水平或是更高。

一个农民卖出一百石粮,以每石三钱银子卖到了三十两银子,上交政府。而政府到手这三十两银,却只买到了三十石粮食。一转手间,七十石粮食已经在中间环节消失的无影无踪。

还不仅如此,除了赋税之外,农民可能要上交给田主,还要担任官府需要的力役,在缴税的时候,黑心的商人用大斗当小斗,然后发给农民几块黑了的霉烂了的成色不足的银子,上交赋税的时候,再经过差役的勒索与剥削,这种成本的增加都几乎是必然的,无可避免的。

这种低效率的极端浪费的收取赋税的办法居然已经是大明最先进的方法了,农民被剥削了,而官府得到的现银却远远少于应该得到的数字。到了灾荒年头,政府无力赈灾,甚至一样要收税,而到了辽东战事一起,再与整个北方的灾害勾结在一起的时候,再加上极端无能低效的文官政府的内耗,于是一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看似不可能的事成了可能,这真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

解决这个悲剧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汉朝就设有的常平仓制度。粮食丰产时,官府出面以平价收购,遇到灾年时再发粮赈济。这原本就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不过,对一个彻底**无能而且无耻的文官集团来说是不需要这种行之有效的平抑调节粮价的制度的。

别的地方不说,江南地方在赋税收取时大量收米,并且压低粮价,在农民手中赚取大量黑心钱的,自然就是这群心胸中有着浩然正气,天天在嘴上成仁取义的官绅地主和受他们指使的商人了。

如果说大明的土地税征收是个悲剧,那么控制在士绅们手中的商业活动与对外贸易和相关税收的收取,那就是让人闻之落泪的人间惨剧了。

这样的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的手段极多,花样翻新,绝不重复。在隐藏田产,强取豪夺,收纳强夺佃农,兼并土地,私开矿产,打造海船进行海外贸易而且拒不交税等等等等的发财大计上,整个文官集团都有着数不清道不明的勾结与利用,种种交易与利益使这个集团越来越团结,紧密,充满了力量。

现在,在曾志国以秋风扫落叶般的行动后,整个江南的士绅阶层已经被横扫一空,在曾志国眼前,一个阶级的力量被他用蛮不讲理的手段给扫除了,并且控制起来了。

这让他份外的踌躇满志,也没有一点后悔的感觉。

当成千上万的士绅和名士们被抓到镇江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已经多半被注定了。曾志国已经明白,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绝,脉脉温情,只能让这个阶级团结起来反扑。

喜欢逆流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soumal)逆流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